- 相關推薦
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紀律習慣的計劃
低年級學生的學習習慣包括:專心聽講的勻慣,提問的習慣,認真閱讀的習慣,嚴守紀律的習慣,獨立思考的習慣,按時完成作業的習慣,正確運用課堂語言的習慣等。學生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就可以成為學習的主人,就會主動地去學,主動地去思考,主動地去解決學習中的實際問題。怎樣培養低年級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呢?我認為,作為教師必須了解低年級學生的行為特征,研究低年級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方法,要因材施教,善于引導啟發,通過反復訓練才能幫助學生養成習慣。
一、正面引導,讓學生明白怎樣做才是好習慣。低年級學生模仿性強,可塑性大,辨別是非能力差。我的做法是堅持從正面啟發誘導,教會學生應該怎樣—做,并使他們明白簡單的道理,從而調動他們積極主動地、自覺地按照老師提出的要求去做,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要等學生出現了不良習慣時再費九牛二虎之力去糾正,因為對習慣來說,培養正確習慣總比糾正不良習慣容易得多。
二、創造機會,讓學生持之以恒練好習慣。一種好的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成的。提出學習要求,這僅是訓練的開始,還必須創造機會讓學生反復訓練,一個一個去落實并持之以恒。例如培養小學生認真閱讀課本的習慣,剛入學時,為了培養和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可以采取先講后看書的辦法。當學生初步適應了
課堂常規,有了一定的自制能力時,可采取講講看看與引導學生自己看書的辦法相結合。這些辦法都要堅持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并持之以恒。這樣,不僅讓學生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而且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三、樹立榜樣,讓學生潛移默化接受好習慣。低年級學生最肯以他所尊敬、佩服的人的一言一行為模仿榜樣,因而榜樣對學生具有很強的說服力和感染力,可以經常向學生介紹一些科學家、藝術家、偉人和古人是怎樣學習的,以及他們有什么良好的學習習慣等。另外凡是學生行為習慣好的,有進步的,改正缺點快的都給戴上小紅花,上光榮榜,促進其互相模仿學習,更重要的是老師必須事事處處以身作則,以自己的行動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如要求學生做作業要嚴肅認真,一絲不拘,教師自己的板書就應該工工整整,否則學生就不聽你的。
四、激發興趣,讓學生自覺養成好習慣。學生良好習慣的形成,很重要一點是依靠學生自己長期主觀努力,特別是矯正學生的不良習慣,更需要學生自己頑強的意志,在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例如,充分利用幻燈片和制作色彩鮮艷、富有趣味的教具,并注意演示,經常將所學的知識寓于游戲之中,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吸引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自覺性、他們才能按照教師提出的要求去行動或克服不良習慣,逐步養成良好的習慣。
實踐證明,沒有克服不了的壞習慣,沒有教育不好的學生。任何不良習慣都不是固定不變的,只要教育得法,一切都會向好的方向發展去變化。
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紀律習慣的計劃 [篇2]
在同樣的教材、同樣的老師授課的情況下,影響學生學習成績的因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智商,二是習慣。智商的高低,先天的稟賦是關鍵;而良好的學習習慣,卻完全取決于后天的培養。對于一個學校的幾個平行班來說,學生在天賦方面總體的平均水平是基本一致的,那么,決定這個班級學生學習成績的關鍵因素,就只有學習習慣了。那些學習成績突出的班集體,學生普遍具有主動預習、認真聽講、勤于思考、敢于質疑、按時完成作業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作為班主任,要想從整體上提高班級的學習成績,在創建良好班風的同時,一定要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研究那些著名的優秀班主任老師的經驗,我們發現,他們培養學生學習習慣有以下三個方面的經驗值得學習:
一、制定可行的學習紀律,并嚴格執行。
任何一個班級都有學習方面的紀律,不同的是,有的班級嚴格執行了,而有的班級卻僅僅寫在了制度里。之所以不執行,多數情況是這些規定不具有可行性。在制定學習紀律時,我們要根據實際情況,以可操作為原則,靈活處理,該簡單的簡單,該復雜的復雜。
比如,就“完成作業”這一條紀律,如果僅僅簡單要求“按時完成作業”是不具有可行性的。因為。班級中學生的學習水平有很大的差別,老師針對大多數同學布置的作業,對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會“吃不飽”,而對于基礎較差的同學卻是“吃不了”。有經驗的班主任老師在制定這條制度的同時,一方面協調課任老師在作業的量和難度上有個梯次,盡量能夠照顧到不同程度的學生;另一方面,允許學生在作業的量上和難變上自主選擇。此外,還可通過各種激勵機制,鼓勵同學們向量大、難度大的作業挑戰。這樣,大多數學生都能選擇到適合于自己的作業,做作業的積極性自然會提高。
再比如,對于自習課的紀律。很多老師認為,在自習課上,學生可以自由討論問題,沒必要制定太嚴格的紀律。但是,在魏書生、孫維剛老師的班里卻不是這樣。魏老師組織學生討論了“自習課上討論問題的利弊”之后,規定上自習不可自由討論問題;孫老師則提出“神圣的教室永遠寧靜”,要求學生只要走進教室,哪怕是在課間,也不可閑談。這樣的紀律看起來簡單,但對于培養學生學習的獨立自主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二、教給學生培養學習習慣的方法
習慣的養成是一個過程,既需要一定的時間,也需要一定的方法。一般情況之下,我們習慣于告訴學生最終的目標,而忽略了告訴學生用什么樣的方法達到這樣的目標。比如,我們平時一定也要求過學生學習時要講效率,但怎樣做才能有效率呢?學生并不清楚。這方面,魏書生老師做得最好。他在不斷給學生灌輸“效率”觀念的同時,教給了學生很多講效率的方法:要求學生定月計劃、周計劃、日計劃、自習計劃;要求學生每次學習前有明確的具體目標,如記住什么,做完幾道題等,以避免在“學哪一科”“做哪幾道題”等問題上猶豫不決,浪費時間;他還教給學生如何使用“時間的邊角料”,利用上學、放學路上的時間,甚至利用一分鐘的時間進行學習的方法;他還幫學生找到了影響學習效率的“三閑”(閑話、閑思、閑事)。并教給學生與“三閑”做斗爭的方法。有了方法,觀念上的東西才能落到實際行動中。
三、持之以恒地訓練
好習慣都是訓練出來的,不是說教出來的。因此,在學習習慣的培養上,只有堅持不懈地進行訓練,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比如,魏書生老師為了培養學生“表達”的習慣,他堅持每天上課前讓全體學生站起來自由地、大聲地說一分鐘話,想說什么就說什么。經過長期的訓練。學生不僅不害怕在課堂上“說”,而且還學會了怎么“說”。更重要的是,由于語言是思維的外殼,這種“說”促進學生養成了獨立思考、敢于質疑和敢于提問的習慣。此外,魏老師還通過“七個一分鐘”,訓練學生的注意力、記憶力、觀察力,以及學習時的精神狀態。只要堅持長期訓練,良好的學習習慣就會成為學生的學習品質,在學生學習過程中自然而然地發揮作用。
【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紀律習慣的計劃】相關文章:
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朗讀習慣04-21
如何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09-14
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08-04
如何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02-21
如何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寫字習慣11-27
如何培養低段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11-18
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02-17
培養學生良好的解題習慣02-25
體育課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鍛煉習慣11-08
如何培養小學生良好衛生習慣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