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如何在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英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它是一個包括聽、說、讀、寫的操練和語言的實踐過程。 因此,必須把學生置于運用語言的活動中去感知、分析、理解、操練,從模擬交際到真實交際,以期達到真正掌握英語的目的。所有這一切都必須靠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其形成良好的學習動機和教師為其創造良好的客觀條件,才能有效地實現。因此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訓練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是實施英語素質教育的重要關鍵。
一、創設會話環境,提升學習能力。
要使英語學習從機械化走向自如化,會話環境是非常重要的,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就一定要給學生創設一個學英語用英語的環境,這個環境包括硬環境和軟環境。所謂“硬環境”,就是在室內設置英語墻報,英文標語,英語畫刊等,在室外,開辦“英語角”,強化對各種物品的英語名稱的識記,以此體現和強化一種外語氛圍;所謂“軟環境”,就是師生之間,同學之間,在課內外經常用英語進行會話。課堂上運用掛圖,投影片等創設情景,用英語看圖說話,用英語扮演角色,用英語搞搶答競賽,用英語進行思維和想象,最大限度 地創設會話環境,使學生學習英語有一種自我追求,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興趣和動力。
二、實踐語言“內化”,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糾正學生在閱讀中出現的不良習慣,幫助學生克服閱讀中的不良習慣,提高閱讀速度。良好的閱讀習慣和技巧,對提高閱讀能力至關重要。學生閱讀文章時常采用的方式是唇讀、指讀、回視重讀或遇到生詞就查辭典等不良
習慣,這就分散了學生的精力,影響閱讀速度,容易使得學生只停留在某個詞或句子上,學生獲得的信息支離破碎。因此,我常指導學生養成默讀習慣,抓住句子中的核心句,從一個句子快速地掃視到另一個句子,進行連貫性理解的訓練,從而培養學生猜測詞義的能力。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采用不同的閱讀方法(略讀和詳讀)。如:消遣類的小故事,新聞類的讀物,語言結構比較簡單,只要知道內容大意即可,就采用略讀方法;如果要尋找某個具體的資料或信息,或對材料從表層到深層進行理解,就要詳讀。
成功的英語教學不只是看一節課教了多少內容,最重要的是看學生練了多少,學會了多少,在實踐中能用 多少,這種“學會”,“能用”就是“內化”,為此,在英語教學實踐中,就要以此為目標優化教學內容,優 化教學手段,優化“識記——操練——運用”的教學過程,讓學生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有強烈的求知欲和成功 感。要優化教學內容,就必須吃透教材,活化教材,使教材內容生活化,讓學生感到書本語言和我們生活實踐 貼得很近,對教學內容具有親切感,進而產生濃厚的求知欲,強烈的進取欲,變被動吸取為主動探索,因此, 創造性地鉆研教學內容,在利教、便學、易記上下功夫,在培養學生能力上下功夫,是切實有效地提高英語教 學質量的有效途徑。優化教學手段,必須充分利用和創設情景,無論是語言情景、實物情景、聲像情景都可以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聽錄音、看投影,角色對話等,讓學生入情入景,努力使書本語言和實際運用統一起 來,使課堂教學在全方位多層次的活動中輕松愉快地進行。優化教學過程,必須把重點放在提高學生語言運用 的能力上。必須糾正從書本回到書本的一讀二背的簡單識記,而要從識記,操練向運用飛躍。要達到這樣的目 標,必須使學生聽、說、讀、寫四種技能得到全面發展,并能綜合運用,必須通過強化訓練,提高學生動腦、 動
口、動手能力,堅持每天值日匯報,開展一些豐富多彩的比賽活動,如閱讀、講故事、唱歌、書法、簡筆畫 等,這是提高學生外語素質,實踐外語“內化”的重要舉措。
三、優化教學活動,提高運用能力。
學習語言的最終目的是運用。在英語教學活動中,切忌死記硬背,而要千方百計強化語言運用能力的訓練 。在訓練中,我們要努力融知識性、趣味性、靈活性于一爐,追求最佳的表達效果。如訓練造句能力,教師可 以先提問,“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when you grow up?”學生根據各自的志愿作出不同的回答:“I am going to be a teacher、a worker、an officer、a cleaner,etc.” 教者還可繼續問:“why?”通過訓練,學 生不但可以鞏固已學詞語,而且能學會根據語境變化,作出相應的反應,正確的應答,從而提高英語運用能力 。
當生活中這些熟悉的畫面再現在同學們面前時,學生自然會情緒高漲,躍躍欲試,他們會揣摸不同身份人 物的心理,模擬出各種不同的語言、動作、神態。這種知識性,趣味性相結合的訓練,可以使新舊知識融匯貫 通,分散和知識系統化,書本知識交際化,課堂活動生活化,在“潤物細無聲”中,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可以 得到顯著提高。
《如何在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四、指導閱讀技巧,激發閱讀興趣。
通過培養學生預習習慣,改變學生學習英語的態度,通過指導教會學生閱讀技巧及方法,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提高他們的閱讀速度和閱讀理解能力,以促進學生英語自學能力的形成。
1.學生積極做好預習工作,主動參與教學,成為課堂的主人
在實驗中多數的學生能自覺地查找資料、辭典等途徑來解決疑難問題,
學生由過去的識記課本知識變為能自覺地加深知識的難度,拓寬自己的知識面。一些原來上課不夠專心,不善于發問的學生,也改變了學習態度,他們愛思考愛發問。學習態度的轉變提高了聽課效果、學習效果。從學生群體的變化來看,學生已由過去盲目地、被動地聽課變為有目的、主動地參與教學工作。學生通過預習確定了一堂課的重點,難點。課堂上大家討論釋疑,激發了學生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由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了教學工作,教師在課堂上用答疑解決學生的疑難問題,補充學生預習方面的不足。
2.變考試為復習。學生自己出試題自測或互測,可檢測自己預習復習情況,而“試題匯編”是源于對學生自尊、取勝等心理機制的調動。只要好試題就可以編入班級題庫中,差生擔心同學說自己的題出得沒水平,學習尖子擔心回答不出差生出的題,于是每一位學生主動地投入已學知識的認真、全面、深入復習中,以達到變被動應考為主動復習的目的
2017.10
如何在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篇2]
在教導處組織的示范課活動中,我承擔了英語課教學的任務,下面是我上這場課的體會。
一、轉變認識,更新觀念,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學生學習方式的建立和養成,離不開教師的引導。要求學生改變學習方式,教師必須轉變教育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要明確教師僅僅作為傳道授業解惑者是不夠的,必須成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導航者和指明燈。把提高學生學習能力、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作為教育教學目標的基本要求。在教學中以學生的學為出發點,教師通過引導、點撥、啟發學生,做學生腦力勞動的指導者。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對學生主體意識的培養,培養他們對學習活動的自我調控能力,學會獨立思考、自主學習、自我發展、通于探索,來充分發掘自身的潛能。
在實際教學中我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因材施教,不論是優等生還是學習困難生,都平等對待,并實施了分層教學、分類推進的教學方法,不但使不同程度的學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而且與學生建立了和諧、民主、親密的師生關系,為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在這場課中,我特意設置了難度不同的問題和作業,課堂上針對不同水平類型的學生,給予不同難度的問題,讓所有的學生
都能得到提高,讓所有的學生都能找到自信。
二、依托教材,充分挖掘教材內涵,注重課堂教學中的情感挖掘 英語學科是一門思想性很強的語言科學,能直接反映人們的思想情感。心理學研究表明:與智力相比,創造力受興趣、愛好、情緒、情感等方面的制約更大。實踐證明:決定學生未來成功與否,20%取決于智商,80%取決于情商(其中包括情緒情感)。中學英語教材絕大多數取材于學生生活實際,與學生的生活、情緒、愛好、興趣等息息相關。只有在教學中充分挖掘教材內涵,將豐富細膩的情感融匯貫穿于教材中,從而把死板的書面教材變成實際生活中栩栩如生的鮮活實例,才能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積極性,從而使學生處于情感的最佳學習狀態,為其創造力的發掘和發揮創造有利的條件。
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我非常注意培養學生帶著情感去學習教材,讓他們感覺不是在教材中學知識,而是在實際生活中學習并運用知識。在這場課的教學中,我注重學生的情感導向,較好地掌握教材的情感因素。努力為學生創設情景,潛移默化地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情感品質,以喚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另外,我非常注意挖掘教材的德育滲透點,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和人格品質的培養,使學生在與老師的交往中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形成健康的心理、開放的心態、合作的精神,從而形成健全的人格,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
【如何在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相關文章: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06-08
在英語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11-23
教師如何在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07-21
如何在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11-23
如何在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11-23
地理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04-13
如何在低年級數學課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11-23
如何在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意志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