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如何在物理課堂上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扎實開展,就需要我們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從目的、要求、方式、方法、進度等方面進行安排的書面計劃。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如何在物理課堂上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如何在物理課堂上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創新是一個國家發達的永動力,是社會進步的推動力,更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所謂創新,就是創造性思維,指的是人們在強烈的創新意識下對頭腦中已有的信息與知識進行全新的排列組合,產生一個沒有被提出的觀念。這個過程必須借助于人們的想象力、靈感、直覺等因素,而這些因素的形成又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學習生活的影響。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就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讓學生形成這種態度,培養出具有創新能力的學生進行論述。
一、開闊眼界、拓寬知識面,培養學生廣泛愛好
能力的培養基礎是知識。當然創新能力也不例外。作為一個合格的教師,想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當然不能把目光僅僅圍繞在幾本教材上,只有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掌握到更為廣泛的知識,才能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這一方面,由于物理學和生活的各個方面聯系緊密,教師可以結合教材上的知識把生活上的物理常識引進課堂。比如說“大小兩個鐵球為什么同時落地?”又或者“怎樣才能將重的物體搬起?”等等。這樣不僅能擴展學生的知識面,還可以讓原本枯燥的原理變得更加容易接受,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此同時,若可以結合學生發散性思維的鍛煉就更好了,使學生可以在遇到問題時從各個不同的方面去考慮,這也就是常說的“一題多解”。
二、創設問題情境,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在物理課堂上,若教師可以采取形象而直觀的教學模式,用幽默生動的語言來創設出一個又一個問題情境,無疑是非常有利的。這不僅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問題,尋找解決辦法,還能讓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比如說,在新課時的學習前,教師可以提出一些與課程有關的,在生活中常見卻往往被忽略的學生無法做出正確解釋的問題,比如說“為什么斜插入水的筷子會變彎?”“為什么騎車時看到的雨是斜飛的?”等等,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學習,以此來勾起學生學習的欲望。在課堂地講解中,也不要總是講那些枯燥的公式,可以將一些物理學史引入課堂,比如講電磁感應時,可以講講-法拉第在給大學上課時突然發現了這個現象,然后拋下了整整一班的學生跑去的實驗室,這才使這個定理得以產生,講白光的色散時可以講牛頓自制出了棱鏡,將光分為七色,結束了人們一直以為光是白色的錯誤想法。這樣,不止可以讓學生了解到更多關于物理的知識,還能以偉人的求學歷史來激勵學生。讓他們懂得,一個小小的發現都有可能是物理界的重大突破,所以不要輕易放掉一個機會,要善于從各個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去研究,找到解決問題的新辦法,這就是創新的實踐所在。
三、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歌德曾經說過“一個人認識自己,絕不是通過思考,而是通過實踐。”這句話深刻揭示出了實踐的重要性,沒有實踐的思考只是紙上談兵,毫無用處。在我們的教學中,當學生學習到了物理知識后,只有通過大量的實踐才能讓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有更深的印象,更正確的理解。一個高分低能的學生,絕對不是我們希望培養出的對象。通過筆者多年的教學經驗,我認為,只有多實驗、多制作,才能培養出具有實踐創新能力的學生。一方面,要將課本上所涉及到的實驗盡可能多的讓學生們親手做一做,哪怕不成功,也比只看不做的收獲大得多。另一方面,讓學生在學習后根據原理做出潛望鏡、望遠鏡等模型,并作出展覽、評獎,也能激發出學生的創造熱情。
四、大量開展課外活動,寓教于樂
課外活動是學生將所學知識與生活聯系起來的最好紐帶。在活動中,學生不受課本知識的局限,在學生的學習生活得到豐富的同時,又可以盡情的放飛他們的想象。讓學生自己動手做一些小發明,在自己有興趣的方面做出更多的思考、研究,充分想象到自由學習的樂趣,讓學生對于物理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和思考的動力。在課外活動中,學生所獲得的感性知識是在課堂學習中學習不到的,而且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非常必要。
物理學是初中學習階段的一門重要基礎學科,以實驗為主的學科特點也注定了其在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上具有其他學科不能比擬的優勢。如何結合本學科的特點,適應新課程改革需要,在這一門學科上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使之成為21世紀急需的人才,是時代給予教師的任務。當代教師必須以此為目標,更新教學觀念,在教學方法上不斷創新,培養出更多的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合格學生,為未來更多創新型人才的出現做出應有的貢獻.
如何在物理課堂上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最好的教師,學生有了學習的興趣,就會積極主動的思考問題,就會積極的探索解決問題的思路,從而在找到創造性解決問題的方法、
1、增加師生的情感、初中學生很在意教師對自己的態度,如果教師能放下架子,主動的親近他們,做他們的朋友,就會增加師生的情感、當學生感覺教師是自己的朋友的時候,就會無話不說,從內心深處喜愛教師,進而喜歡教師所上的物理課、古人說的好:親其師,信其道、就是指喜歡了教師,就會聽教師的話,從而認真學習教師上的課、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主宰著課堂,學生在課堂上被動的學習,除了服從教師的安排以外,無法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學生與教師總會保持著一定的距離,學生也不敢于教師一起討論問題,這種師生關系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假如,教師能轉變自己的教學角色,有信任的目光注視著學生的學習,親切的語言鼓勵他們探索問題、解決問題,學生在這樣輕松的學習環境里,思維活躍,智慧的火花被點燃綻放,學習興趣被激發,創新思維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培養、
2、利用實驗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物理是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物理教學是不能離開實驗的、實驗不僅能幫助學生領會物理原理,還能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物理上有很多有趣的小實驗,教師可以在課后,也可以在課堂教學中穿插做給學生看,這樣能有小的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比如,在學習大氣壓的時候,可以做一個會“吃”雞蛋的瓶子,或者會“抓”杯子的氣球等的小實驗,學生會非常的感興趣、
3、利用教學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物理知識不會獨立的存在,應該在一定的情境之中,創設教學情境,就是將學生置于真實的場景中,從而使學生產生強烈的解決問題的意識、創設真實的教學情境,有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會感到自己就是解決問題的主人,而不是學習的或者研究問題的旁觀者,局外人、比如,在學習物態變化的時候,創設這樣的情境:為什么冬天下雪的時候,我們不感覺人?而化雪的時候感覺很冷呢?在學習電學有關知識的時候,創設這樣的情境:我們放學的時候,看到小鳥能安全的落在高壓線上,為什么它不觸電呢?同樣,在學習浮力的時候,可以用多媒體播放人躺在死海里看書的情景;在學習光的折射現象時,先做一個筷子斜插水中彎折的小實驗等、創設教學情境,不僅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從而順利的組織他們探究問題,進而能有效的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
二、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
沒有疑問就不會思考,沒有思考就無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因此,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鼓勵學生大膽的提出問題,是培養創新能力的基礎、在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尤其是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受到很很教師的重視、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在學習壓強知識的時候,可以這樣問學生:為什么書包帶寬的背著舒服?在學習焦耳定律的時候,演示一下電烙鐵發熱的實驗,學生自然的會提問:電烙鐵通電后為什么會產生熱量呢?在學習內能轉化的時候,可以讓學生回想一下:冬天早上,騎車到了學校后,感覺自己的手很冷,我們常采取什么辦法使手暖和起來呢?
三、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發散性思維能力是創新能力的基礎、興趣是學習的動力,但學生有了學習的興趣不一定等于有創新思維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知識基礎,還要掌握知識之間的聯系,尤其要知道從不一樣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有些問題,從一個角度思考,常常思考不出來的,如果換個角度,或者換個方式去思考,就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了、換個角度思考,或者換個方式去思考,就是發散性思維、學生有了一定的發散性思維能力,就有創造性的解決問題的能力、物理上有些習題可以一題多解,在教學的時候,可以訓練學生一題多解的能力,這樣能有效的培養他們的發散性思維能力,也可以將習題作一些變化,從多種的形式向學生展現,從而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能力、比如,小張人用力提著一重力為200牛的重物豎直提升2米,小張所做的功是多少?根據學生所掌握的功的概念,便可得出以下新題:1小張用力提著一重力為200牛的重物在水平地面上勻速移動4米,小張所做的功是多少?2小張用力提著一重力為200牛的重物沿斜角是30°的斜坡勻速推上4米,小張所做的功是多少?
總之,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教學的重點,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制定教學方案,優化教學結構與措施,將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落實在行動中、
【如何在物理課堂上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相關文章:
初中物理課堂上如何培養學生的提問能力11-23
如何在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11-13
如何在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11-23
如何在教學中培養中學生的創新能力11-23
如何在課堂上培養學生的自信心11-23
如何培養學生創新的能力10-13
如何在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