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學生如何培養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一種職業精神,它是職業道德、職業能力、職業品質的體現,是從業者的一種職業價值取向和行為表現。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學生如何培養工匠精神,希望對你有幫助。
學生如何培養工匠精神 篇1
“工匠精神”是追求極致的精神,其核心內涵在于不僅僅是把工作當作職業,而是當作事業,不僅僅把工作當成獲取報酬、養家糊口的工具,而是樹立起了對職業敬畏、對工作執著、對產品負責的態度,極度注重細節,不斷追求完美和極致。工匠們將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職業精神融入每一個環節,生產出一流的產品,給客戶提供無可挑剔的體驗。這種寶貴的職業精神需要職業學校通過開設相應的課程進行系統闡述引導,并在具體的實習實訓操作中得以強化訓練,同時也離不開企業的積極參與,發揮企業育人的`主體作用。
說到“工匠精神”,我們總會想到瑞士的手表、德國的機械、日本的管理。正是由于對“工匠精神”的尊重和堅持,才造就了這些國家名企名牌輩出。據報道,截至2012年,全球壽命超過200年的企業,日本有3146家,為全球最多,德國有837家。企業長壽的秘訣是他們都在傳承著寶貴的“工匠精神”,大多“術有專攻”,立足本行,心無旁騖,在某一細分產品上不斷積累優勢,最終成為各自領域的“領頭羊”。
在我國,企業“短命”現象并不少見,雖然我們具有“庖丁解牛”、魯班、賣油翁等歷史悠久、膾炙人口的“工匠”式傳奇,但如今卻常常被“差不多”文化所取代,“差不多就行了”成了許多人的工作生活態度。在這種文化氛圍里,“工匠精神”的沒落和消亡在所難免。更令人擔憂的是,企業自身的這種職業態度勢必對職業學校的辦學理念和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職業觀產生負面影響。因此,要讓“工匠精神”在職業教育中“扎根”,企業必須轉變觀念,致力于打造百年老店、民族品牌、國際名牌,并積極營造培育“工匠精神”的良好環境,主動承擔教育人的重任。長期以來,職業學校形成了優先保證就業和滿足學生糊口營生的辦學理念,重“傳技”,輕“育人”,甚至片面追求升學率和“綁架”技能大賽,忽視學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因此,職業學校要轉變辦學理念,修正人才培養方案,深化課程改革,將職業素養教育納入教學內容,盡快補上“短板”,走出過于重視技能傳授、文化教育,而忽視職業素養培育的誤區,讓“工匠精神”在職業教育中“扎根”、開花、結果,進而對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產生“蝴蝶效應”。
培育“工匠精神”還必須加強頂層設計,全力營造“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尊重職業、尊重勞動的良好氛圍,在制度層面上讓工匠們受人敬重、體面工作,成為職業學校學生心目中的偶像,保證工匠們不為基本生計所困,潛心無憂鉆研,成為具有高度定力和魅力的“大國匠人”,此乃民族的希望所在。
學生如何培養工匠精神 篇2
一、“工匠精神”的基本內涵
“工匠精神”(craftsman’sspirit),目前在學術界對于“工匠精神”并沒有給出非常明確的定義,但是可以將其歸為職業精神范疇內。那么我們就不難得出,職業精神是屬于相關執業人員的工作價值取向和行為表現,與其個人的心理素質、精神修養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系。所以就“工匠精神”來說,具體的含義就是工人在技術操作中,對于產品的整體品質精益求精,不斷地要求自己的工藝水平的提高,以保證產品優化有足夠的技術支持。所以說,“工匠精神”代表的就是一種細致謹慎、追求卓越卻又甘于平凡的心理。具體可以分為以下幾方面的要求:①精益求精,對于品質的堅持和不懈的努力,在原有的基礎上不斷改進完善,致力于對技術的研究;②注意細節,對于微小的地方的處理也花費同樣的心思和時間,使得產品的整體沒有瑕疵,追求完美品質;③嚴謹高效,工作態度一絲不茍,處理事情考慮全面,確保每個方面的質量都能夠達到相應的標準。④耐心專注,工作貴在持之以恒,戒驕戒躁,對于產品的質量有著最高的要求。
二、大學教育中的“工匠精神”的發展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弘揚正確的三觀精神
當前互聯網+的信息無障礙傳播下,各式各樣的文化思想利用各種有效的途徑在進行傳播,由于多種思想文化的沖擊,而大學生又是非常容易受到文化熏染的群體之一,所以很容易被錯誤的、消極的、落后的文化思想所誤導,從而形成錯誤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由此就會出現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的缺失,目前在我國的大學校園中,“享樂主義”和“金錢至上”的觀念都非常的盛行,很多學生都缺乏一種吃苦耐勞的精神,不管是在對學術的研究還是對生活的態度上都是抱有玩世不恭的態度。由于目前我國的在大學生的管理當中對于學生的思想世界的發展的關注并不完善,再加上當代的一部分的大學生的社會責任和社會道德觀念的缺失,所以有效地在大學生管理當中融入“工匠精神”,可以有效地引導學生建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有利于樹立團隊合作的精神發展
當前的大學生大多數九零后,由于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由于從小家庭教育的影響,唯我獨尊的個人中心的意識非常強烈,良好的家庭環境對于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沒有相應的集體意識,那么就學習和生活中就很難做到去認真地聽取別人的意見或者建議,猶如井底之蛙。所以在進行學生管理的過程中就會發現,部分的大學生在與人相處,與人合作的意識都不強烈,唯我獨尊的思想沒有得到有效的改善。目前大學生在校所學習的理論知識基本能夠完全掌握,由于我國的教育體制的影響和院校的不重視導致其精神世界的修養并不夠完善,所以其綜合素質的發展并不夠全面。而“工匠精神”中非常講究與人協作配合的精神,可以讓大學生充分地認識到團隊協作的重要性。
三、大學教育中的“工匠精神”的問題分析
(一)深受傳統文化觀念的束縛
我們需要充分地認識到一個問題就是現階段我國的大學教育中“工匠精神”的缺失,并不僅僅是由當代的一些教育體制和人才市場的原因所造成的。其中,很大程度上還受到了我國歷史傳統文化的影響。我國的教育歷史可謂是源遠流長,由于我國長時間處于一個封建體制下,科舉制度的影響以及當時的一種重農抑商的思想的影響,在當時看來工人技術的發展并不屬于讀書的范圍之類,由于當時儒家學說影響,熟讀四書五經等等才是屬于“學習”的范圍。對于職業技能的教育非常的模式,工匠的社會非常的低下,在后來的清朝對于工匠甚至采取的入籍的管理模式,對于工匠的人身自由進行很大的限制等等。在我國的特殊的傳統歷史文化的影響,對我國的大學教育中的“工匠精神”缺失也有一定的影響。
(二)現代教育制度的缺失
在現階段的我國的大學生的管理當中,由于過分的重視學生的成績以及就業情況,對于大學生的精神世界的修養并沒有給予相應的重視。很少有學校會在大學生管理當中啟用“工匠精神”,即使存在也僅僅是局限在講座或者是選修課上去進行,首先從制度上來說就沒有引起學校和學生的足夠的重視。這對于學生來說,不僅僅對于未來走向職業道路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礎,對于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來說也存在一定的影響。所以說現階段由于教育制度的缺失,我們才應該更要去積極的在大學生管理當中融入“工匠精神”的思想。
四、在大學教育管理中發展“工匠精神”可行性研究
(一)深入落實教學制度的改革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離不開制度的支持,所以在現階段的大學生管理當中,我們不應當僅僅是將學生的成績以及就業率作為衡量學院辦學的水平,并且充分地認識到大學生的精神世界的培養的重要性。從制度上積極的宣揚“工匠精神”的積極作用,必須從制度上就讓學校和學生深刻地認識到,與成績以及就業率來說對于學生的思想文明的建設也是非常重要的。未來我國需要的人才一定是德藝雙馨,不僅僅要求學生要有專業的知識技能,對于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也有著更高的要求。所以教學制度的發展應當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積極的倡導“工匠精神”對于未來我國的教學行業甚至我國的市場經濟的發展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二)在校園文化中有效的融入“工匠精神”
在大學校園當中,對于學生影響最為深刻的就是校園文化,對學生來說,就是第二課堂、興趣課,對學生影響很深。有效的利用校園文化這一機制可以有效促進“工匠精神”的宣揚。可以充分的利用各種形式,例如演講、征文以及辯論等形式,讓學生更加深入地去了解工匠精神。利用校園文化,為學生營造出一種良好的精神氛圍,一方面來說,不僅僅豐富了學生的見識擴展知識面,從另一方面來說有利用老師在進行學生管理當中有效的利用“工匠精神”去積極的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通過活動的形式,在潛移默化中感染學生,相比較傳統的利用課堂的形式去進行傳授來說,更容易讓學生接受。再加上由于活動形式的多種多樣,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去了解的積極性,使得工匠精神可以在大學生管理當中發揮出更重要的作用。
(三)實踐教育是培養學生工匠精神的重要途徑
前文中我們提到,“工匠精神”作為一種職業精神,那么就意味著必須要從實踐中親身體驗才能深入了解,如果我們將工匠精神和具體的實際的操作結合起來,學生才能夠從一個更深的程度了解到“工匠精神”的先進性,并且激勵自己將其作為職業追求發展。我們可以利用場景教學的方式,逐漸的培養學生的職業情懷。一般來說,精神教育是一項非常困難的工作,很難與實際進行有效的結合,我們在進行大學生管理中,在專業知識技能教學中,倡導一種“心傳身授”的實踐教育有助于學生領會工匠精神。
總結
綜上所述,現階段在我國大學學生管理當中發展“工匠精神”是非常有必要的,對于目前我國的大學學生管理來說,有效地將“工匠精神”與學生的精神素質教學所結合起來,而不是單單的只是將其作為一個簡單的精神宣傳教學。對于大學生來說,結合“工匠精神”的內涵去豐富大學生的精神世界,作為未來職業精神發展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我們需要發揮我們的主觀能動性去看到“工匠精神”的在大學生管理當中的發展。
【學生如何培養工匠精神】相關文章:
如何培養工匠精神個人08-22
如何培養員工的團結精神11-23
如何培養團隊合作精神11-23
如何培養中職學校學生的團隊精神11-23
語文課如何培養學生創新精神11-23
如何培養自己創業精神10-22
如何培養籃球團隊精神11-23
如何培養護士的慎獨精神05-16
要如何培養團隊精神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