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水滸傳中武松形象分析
《水滸傳》是中國第一部歌頌造反的小說,為此類小說開創(chuàng)先河!端疂G傳》的故事最初起源于北宋宣和年間,早在《水滸傳》成書以前的南宋時代,有關(guān)武松的故事就在人民群眾中流傳。隨著《水滸傳》的流行,武松故事得到更廣泛的傳播,武松成了中國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人物。武松雖然出身微賤,但他卻受到幾乎所有讀者和聽眾的同倩、喜愛和贊美,成為人們向困難作英勇斗爭時的學(xué)習(xí)榜樣。武松是我國古代長篇小說《水滸傳》中塑造得最成功的人物之一。讀過這部小說的人,都對這個人物留下深刻的印象,所有評述《水滸傳》思想內(nèi)容的文章,幾乎無不舉武松作為立論的依據(jù)!端疂G傳》流傳幾百年來,武松的形象深入人心。武松是封建社會普通平民中的一個強者。他英勇無畏,敢做敢為,他做過很多事,每件事都表現(xiàn)為在任何邪-惡勢力面前也不低頭,只憑自己的力量去報仇雪恨,不惜一切地達到自己的目的,申張了正義。這是一種英雄的品格。這種品格是封建社會中平民百姓特別景仰并且寶貴的。本文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論述武松這一形象。
一、勇猛膽大爭強好勝
“武松打虎”是《水滸傳》中濃彩重筆書寫的章節(jié),武松喝十八碗酒,吃三五斤牛肉,醉臥山石,避開老虎一撲一掀一剪,用鐵錘般的拳頭斗殺吊睛白額大蟲,富于傳奇與浪漫。這段驚人的赤手空拳打死斑斕猛虎的情節(jié)本身就讓人驚嘆,體現(xiàn)出作者在刻畫人物神勇形象的取材與表現(xiàn)方式上的匠心獨運和奇思妙想,景陽岡打虎,集中渲染的就是武松的力和勇。武松赤手空拳打死了一只傷害了二三十條大漢性命的老虎,這顯然是作者作了藝術(shù)的夸張,是理想化的。但細讀整個關(guān)于打虎的描寫,卻又發(fā)現(xiàn)并未脫離生活,而且寫得入情入理,真實可信。
首先作者運用大量的篇幅寫武松在酒店里喝酒,而喝酒本身就包含了現(xiàn)實和理想兩種成分。那種一般人喝兩三碗就要醉倒的“透瓶香”,武松卻連喝了十八碗都沒有醉,還吃了四斤熟牛肉。大碗喝酒,大塊吃肉,這就是作者通過夸張的手法表現(xiàn)武松的英雄本色。使讀者不禁自然的就會想到:有如此酒量和食量的好漢是有可能打死老虎的。這是在為后面寫打虎做鋪墊。這種描寫顯然是理想化的。但是另一方面卻又有它現(xiàn)實的依據(jù)。因為酒確實可以壯膽。一個人在喝了足量的酒以后,可以變得更加的勇猛和大膽。
當?shù)昙腋嬖V他山上有虎,勸他在店里住下時,他反倒說人家要謀財害命。這里面既有武松長期江湖生活的經(jīng)驗,也包含著暴躁,不講理,強烈的個人主義性格。說是不怕老虎,其實含有吹牛的成分。但是武松談虎而不色變,敢于上景陽岡,畢竟還是膽氣不凡。但當他看到官府榜文時,卻膽怯猶豫了。此時,作者對武松思想活動和心理狀態(tài)的描寫非常的出色。武松爭強好勝,很愛面子,虛榮心極強,他把丟面子看得比丟性命還重要,明知上山有危險,但還是硬著頭皮上去,這就是他一面心中膽怯,為自己壯膽,一面硬挺著走向景陽崗,這種矛盾心理充分體現(xiàn)出了武松的性格特征。這是武松的缺點,也是他的英雄本色。如果寫武松知道山上有老虎卻絲毫沒有害怕和膽怯,人物就會因為缺乏生活依據(jù)而變得讓人
難以相信。再看老虎出場之后,作者是如何寫武松的:“武松被那一驚,酒都化作冷汗出了!笨匆娏死匣⒄娴膩砹,還是害怕。這樣寫效果如何呢?不但不損害英雄形象,反而更好的,更真實的表現(xiàn)了英雄。不怕,不驚,就不是人了,那是神。先寫老虎攻擊,武松防守。老虎是一撲,一掀,一剪,武松是一躲,一閃,再閃。雖然也是害怕和吃驚,但并未被嚇得癱軟無力,而是表現(xiàn)得那么機敏和雄健,那干凈利落的一躲兩閃,就已經(jīng)顯現(xiàn)出是一個真正的英雄來。老虎“三般捉不著時,氣性先沒了一半。”這種描寫也是符合生活常情的。也只有在這種情況之下,武松才有機會轉(zhuǎn)入反-攻。施耐庵有意寫武松打折了哨棒,好讓他赤手空拳打虎,以便更加突出武松的威武有力。接下來寫武松干脆丟了半截哨棒,用兩只手按住老虎,如果是一只手按住,另一只手打虎,那就不合情理了。等到“老虎將身底下扒起兩堆黃土,做了一個土坑”,武松將老虎的嘴按進坑里,這才“偷出右手來,提起鐵錘般大小拳頭,只顧打!薄按蛭迤呤,將老虎打得動彈不得,但尚未斷氣,這時武松又回到樹林,找回打折了的半截哨棒,這才將老虎打死。這寫得很真實,因為此時的武松已經(jīng)沒有了力氣,只有用哨棒才能把老虎打死,又因為此時老虎已經(jīng)無法動彈了,所以武松才能抽身去找哨棒。到此,作者已經(jīng)將武松那超人的神威和武藝淋漓盡致的表現(xiàn)出來了。
二、兄弟情深 精細果斷
武松發(fā)現(xiàn)武大死得不明不白之后,對潘金蓮仔細的盤間;向何九叔和鄲哥作了周密的調(diào)查,迅速取得了武大被人謀害的人證、物證,表現(xiàn)了他膽大心細的性格特征和豐富的社會斗爭經(jīng)驗。殺嫂祭兄,在武松故事中最為曲折和復(fù)雜,對武松性格的展示也最為充分,歷來為人們所樂道。武松之兄武大郎是一個平庸而懦弱的賣炊餅的小商販,只能算作宋代坊郭中的下戶。低下的社會地位,使他不僅對封建官府的統(tǒng)治逆來順受,即使對一般奸詐的浮浪子弟的欺負,也不敢抗爭,受老婆的辱罵,也只是忍氣吞聲。他處處躲讓,但災(zāi)禍卻隨時緊逼,最后終于被害身死。武大是封建社會中被壓在底層的被侮辱與被損害者的形象,讀者對武大
《水滸傳中武松形象分析》全文內(nèi)容當前網(wǎng)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nèi)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的深切同情斌予了武松后來報仇行為的正義性質(zhì)。
武松報仇行為的復(fù)雜性來自于對手們的龐大和他們計謀的周密。西門慶是一個破落戶財主,“近來暴發(fā)跡,專在縣里管些公事.與人放刁把濫,說事過錢,排
謅官吏!彼扔缅X物買通王婆,勾引上潘金蓮。毒死武大以后,又買囑團頭何九叔。武松告狀以后,西門慶又送銀兩給縣官行賄賂。這樣,西門慶就在武松面前布置了一個內(nèi)外串連、上下勾結(jié)的嚴密的網(wǎng),使武松搜尋人證物證,企圖用合法手段報仇的努力歸于失敗。潘金蓮是這一事件的中心人物。她因為勾引武松遭到嚴辭拒絕而對武松懷恨在心。害死武大以后,她對西門慶說:武大今日已死,
我只靠著你做主。”死心踏地和西門慶結(jié)成一伙對付武松。她對付武松的主要策略是可以否認武松的“直系親屬權(quán)利”。她說:“我當初嫁武大時,曾不聽得說有什么阿叔,那里走得來!”武松想要通過到官府告狀的形式達到報仇的目的.潘金蓮的作偽和狡辯將是一個不可克服的阻礙。在武松的對手中,王婆也是一個關(guān)鍵性的人物。王婆開著茶坊,和社會上各種各類的人都有接觸,養(yǎng)成她善于揣摩別人心理,不擇手段地投機取巧的性格。她富有社會經(jīng)驗,老奸巨猾,很會出謀劃策。不用說潘金蓮中了她的計策,就是西門慶也完全落入她的圈套之中。她設(shè)計的對付武松的策略,可以說周密得無懈可擊。她搞的是“斬草除根、萌芽不發(fā)”之計,相當狠毒。她要把武大毒死,焚尸揚灰,毀滅罪證?沒了蹤跡,便是武二回來,待敢怎地?”為了應(yīng)付武松可能的追究,她引證封建禮法來保護罪犯:“自古道,‘嫂叔不通問!跫迯挠H,再嫁由身!⑹迦绾喂艿?”使非法的行為合法化。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應(yīng)該說,王婆的這套辦法是有可能行得通的。在王婆的設(shè)想下,離家兩個多月以后回來的武松將處在一個家破人亡、灰飛煙滅,即使明知有冤屈,卻既無證據(jù),又無口供,無訴無告,眼睜睜看著潘金蓮一伙“諧老同歡”的可憐境地。實際上,武松回家之初遇見的正是這種情形。
作者是把武松作為一個非凡的好漢來塑造的,所以也斌予他以非凡的性格.他的勇力、剛強又精細的特點,在這一事件中得到全面的展現(xiàn)。潘金蓮對他的勾引,不僅引起他強烈的反感,立即給予潘金蓮以義正詞嚴的駁斥和斬釘截鐵的警告;而且由此使他看出懦弱的哥哥“里”不壯,“籬”不牢,處境是危險的。他臨別時的囑咐,說的就是這個擔(dān)心。這時,他已經(jīng)是武大的保護人。他不僅能夠預(yù)
見危險,而且有充分信心承擔(dān)起保護的責(zé)任,有能力去解決任何麻煩。所以,當他從東京回來,聽說哥哥已經(jīng)死去時,他沒有悲痛,而是發(fā)出一連串疑問:“我哥哥幾時死了?得甚么癥候?吃誰的藥?”聽了潘金蓮和王婆的回答以后,他也不
爭辯,回到住處去拿了“一把尖長柄短背厚刃薄的解腕刀”,就開始了他的報仇行動。如果武松的報仇行動象普通人一樣要通過“合法”的打官司途徑去進行的話,那么,他的勇猛將打不破西門慶的關(guān)系網(wǎng),他的威武將勝不了王婆的好計,他的剛強將抵不住播金蓮的狡辯。得到的只能是失敗的結(jié)局。小說表現(xiàn)武松特出的地方是,當?shù)谝淮胃鏍钍『,他立即丟掉對封建官府的幻想,不哀告任何人,
只是說:“既然相公不準所告,且卻又理會!瘪R上開始他獨立自主的報仇行動一一他要自己調(diào)查案情,審判罪犯,并且執(zhí)行判決。這是一個多么果敢大膽的行動,他不懼伯任何敵人,他準備排除一切障礙。正是他這種不顧一切為兄報仇的正義行為,才贏得了無數(shù)讀者的衷心贊佩。
口舌爭辯不是武松的特長。當堂對質(zhì)要看官府是否公正一—武松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官府不公正。武松所有的只是他那神奇的勇力。于是,他就充分施展他那有震攝威力的本領(lǐng),快刀斬亂麻,出其不意地使王婆的好計,潘金蓮的狡辮都一敗涂地,西門慶的關(guān)系網(wǎng)也無能為為,三名罪犯全部償命,勝利地為兄報了仇。
三、知恩圖報 講究義氣
武松殺了奸夫淫婦之后,雖犯了殺人罪,但受知縣庇護,被從輕發(fā)落到孟州牢城,而在此間受到施恩點水之恩,便以涌泉相報。武松起初蔑視那一百殺威棒,但對于替自己說情的人卻感記于心,加之施恩又以酒肉相待,武松最初雖不明就里,但知道其意后,卻執(zhí)意要替施恩出氣。這里邊不免使人產(chǎn)生了知恩圖報的想法。(這在當時牢中其余犯人對殺威棒所描述的種種情景的對比下,武松將這一百殺威棒的免除看作是恩惠也是情有所緣的了。)既然武松全然沒有將那一百殺威棒放在眼里,那么施恩的說情也只能算作點水之恩了。但武松將這滴水之恩看得很重。聽到施恩有許多冤屈,施恩原有一座快活林,但被蔣門神霸占去了,還吃了蔣門神一頓拳腳,使得施恩兩個月起不得床。武松本愛打抱不平,又是俠義心腸,得知消息之后,顧不得身體狀況,當即要去找蔣門神,到了快活林,先是找茬,而后將蔣門神老婆扔進酒缸,再將一個酒保也往酒缸里一丟,另一個酒保,也受到了同樣的“恩賜”,蔣門神來了之后,武松說時遲,那時快,武松兩只大拳在蔣門神面前虛影一下,惹怒他,然后飛腳踢去,直至小腹,然后雙手將其按將下去,又飛起右腳,直奔蔣門神額角,隨后那廝即倒,武松逼入一步,踩住胸脯,掄起大拳,往蔣門神頭上一落,可謂痛快淋漓。
《水滸傳中武松形象分析》全文內(nèi)容當前網(wǎng)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nèi)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武松為施恩打蔣門神,奪回了酒店,這表現(xiàn)了他的知恩圖報,看重交情,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施恩對武松以禮相待,每日款待,武松把這份交情記在心中,有事相托,自會全力以赴;而所要打的正是一惡人,這如武松所說“平生只要打
天下硬漢,不明道德的人。”當施恩求武松去打蔣門神時,武松的話語、舉動,如“揀緊要的話直說來,要去便去,等甚么今日明日!要去便走,怕他準備”等話,表現(xiàn)了他的直爽、性急。勇猛自不必分析,武松在快活林酒店的所做所為也
說明他是有謀略。有謀略主要是指武松的粗中有細。如出發(fā)前“討了一個小膏藥,貼了臉上金印”,以免暴露囚犯的身份;如他的“假醉佯顛”;再如料定“這個大漢一定是蔣門神”時,先不去理睬他,而是先奔酒店等。所有這些,都表明了武松的謀略。
其后是血濺鴛鴦樓,在飛云浦時,武松知道是張都監(jiān)設(shè)下圈套,害得他入獄,差點丟了性命,此時武松“怒火沖天,提著樸刀徑自回到孟州城,為了洗盡心中的不平,他逢人便殺,殺馬夫,殺張都監(jiān),殺張團練,殺蔣門神,殺張都監(jiān)夫人,殺張都監(jiān)兒女,殺張都監(jiān)養(yǎng)媳……月光燭影中,刀光霍霍,殺、殺、殺。走出中堂,拴了前門,返將回來,再尋著了兩三個,全部斃命,雖然他殺得有點過火,但我們從中可以看出武松嫉惡如仇、正直豪邁、鐵骨錚錚的英雄形象,因此諸多讀者就忽略武松殺人過火,而更多地去贊賞他的梁山英雄形象。
四、頭腦清晰主見獨特
宋江對武松既是義氣上的大哥,又是精神上的導(dǎo)師。武松跟隨宋江,并且跟隨宋江招安!端疂G傳》中的確是武松最先提出招安主張,但武松和宋江的招安想法雖同,目的卻炯然有異。武松心中只有和“義兄”宋江的情義,所以首先想到的是招安遇赦后來找宋江,其義之重,其情之真,昭然可見;宋江想的卻是仕途,是在盡忠報國的過程中實現(xiàn)人生的最大價值,留名青史。
武松有招安的思想是正常的,招安的思想來自于武松所處的環(huán)境和社會現(xiàn)實。但是,上梁山后,在同官軍的一次次抗爭中,武松逐漸認清了現(xiàn)實,變得堅定和成熟起來,他已經(jīng)放棄了招安的初衷。武松跟隨宋江南征北戰(zhàn),在此過程當中,武松對宋江也有了不同的認識,并且對他的那種信任也逐漸地消失二人之間的感情產(chǎn)生了裂痕,宋江想招安,但以前想招安的武松現(xiàn)在卻不想招安了,最終,武松以在六和寺出家的方式與宋江分道揚鑣,徹底決裂。武松與宋江兩人關(guān)系的完全決裂的重要原因是武松對招安一事有了自己個人的獨特見解,那他想干什么呢?“武松不解公明意,直要縱橫振羽翰!边@句詩給了解答,武松不愿招安不愿受束縛,他要縱橫四海,展翅高飛。在菊花會上,宋江作了《滿江紅》詞,樂和還沒唱完,“只見武松叫道:‘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兄弟們的心!”面對一片“望天王降詔,早招安”的論調(diào),武松鶴立雞群,他并未讓
義氣蒙住雙眼,不顧及“義兄”宋江的態(tài)度,第一個跳出來,明確地反對招安。這份孤傲與不屈,即便是自己敬慕的宋公明哥哥也難動搖,至為可貴。誠然,招安的是是非非不是三言二語能說清的,但從招安后很多梁山好漢失去了昔日的豐采,特別是平方臘后,死的死,傷的傷,以至多人選擇放棄隨宋江回朝封官進爵,可以證明武松的見識是深刻的。武松這樣的選擇,不僅是正確的,而且是明智的。他與宋江兩人最后不同的結(jié)局就是最有力的證明。
《水滸傳》中的武松,俠肝義膽、氣蓋云天,他和廣大的市井細民一樣,有愛也有恨,他的性格既為人們所熟悉,也為人們所羨慕,為人們所喜愛。武松“集中了人民的英雄的美的理想”。②他是一個高大完美的“天人”形象。③他是那樣的快意恩仇,暢行江湖,我行我素,就可以盡顯豪爽氣概,可以報朋友之恩,可以雪仇人之恨,可以做“痞性”的無賴,可以大碗喝酒,也可以殺人、放火。雖然,武松身上也存在著許多不光彩的地方,但人們都能給予諒解,人們欣賞的仍舊是他閃光的一面,我們還會一如既往地,深深地愛著們我們心目中的梁山英雄。
水滸傳中武松形象分析 [篇2]
提起武松,人們往往喜歡舉出他景陽崗打虎﹑斗殺西門慶﹑醉打蔣門神﹑血濺鴛鴦樓精采的故事,來謳歌這位剛強﹑勇武﹑堅決﹑無畏﹑受人敬仰的英雄,也正是這些故事,使武松成為人民群眾最為熟悉和喜愛的人物,成為民間傳說中勇敢和力量的化身。
一、生活化塑造人物形象
作者從生活出發(fā),實事求是地寫出武松的性格與心理,因而充滿生活氣息,滿腔熱情地歌頌武松,將強烈的反抗精神、高強的武藝賦予武松,讓我們感到武松的人物形象有血有肉、真實可信。
1、生動曲折、引人入勝的生活故事情節(jié)塑造高大的人物形象。
在孟州,武松幫對他有恩的施恩奪回了被蔣門神霸占的快活林,因而得罪了蔣門神,蔣門神的后臺張都監(jiān)、張團練設(shè)計將他當賊捉了。這時的武松雖然也很勇猛。但血的教訓(xùn)讓他走向成熟,怨怒之情化作了驚心動魄的反抗行為,他大鬧飛云浦,血濺鴛鴦樓,殺了蔣、張等十幾口,蘸血在墻上寫下“殺人者,打虎武松也!”生活讓武松認清了現(xiàn)實的社會,他不再向官府投案,而是先上二龍山,后歸梁山泊,投身武裝反抗的行列。在反抗官府圍剿和攻城奪府的戰(zhàn)斗中,武松勇敢堅定,是義軍的主要將領(lǐng)之一。他反招安,指責(zé)宋江“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冷了弟兄們的心!”后來他在征方臘時被包道乙砍右臂,他不受封誥,在杭州六和寺出家。
武松被動或主動地改變著自己的生活,也被生活改變了自己,作者抓住了這一點,才更深入地塑造了武松的光輝形象。這就是武松,一生光明磊落,敢作敢為,富于正義感和反抗精神,盡管也曾被人利用,但終究從殘酷的現(xiàn)實中,從迷失的自我中醒悟過來,一步一步地克服自己的弱點,漸漸地走向成熟。
2、英雄形象背后的“小人物”形象復(fù)雜性襯托
小說藝術(shù)的創(chuàng)造核心是人物塑造。一部小說在讀者中的影響,主要就跟小說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否成功有關(guān)。情節(jié)再吸引人,如果人物沒有血肉、沒有生命,就不是好的小說。人物性格要有許多側(cè)面和比較復(fù)雜的內(nèi)涵!端疂G傳》最突出的就是寫英雄人物而不避諱寫他們的缺點;寫缺點卻又并不影響將他們塑造成高大的英雄形象------相反卻顯得更加真實,更加血肉豐滿。武松形象的真實性來自于《水滸傳》對其真實的演繹。,既有江湖俠士的“義氣”:秉性剛烈、機智沉著、好打不平;有有城市貧民的“惡習(xí)”:個人意識強、私人恩怨觀念重、又甘當順民。武松的生活道路、性格的轉(zhuǎn)變,是以上二龍山落草為寇為分界線的。上二龍山落草之前,雖然演出了景陽崗打虎、斗殺西門慶﹑醉打蔣門神﹑大鬧飛云浦﹑血濺鴛鴦樓等一幕幕英雄贊歌,但仍然掩蓋不了他那城市貧民的惡習(xí),而這些惡習(xí)又支配著整個前期的性格。
景陽崗打虎為民除了一大害,可說是俠士行為的反映。要酒喝,不給酒就罵人、威脅要將“屋里粉碎,把你這鳥店子倒翻轉(zhuǎn)來”,酒家勸說他不要一個人過岡子,他說酒家“你留我在家里歇,莫不是半夜三更要謀我財,害我性命,卻把鳥大蟲唬嚇我”,把酒家的好心通通反做惡意。這也可以看作是他行走江湖的警惕,同時也包含著暴躁、不講理、強烈的個人主義等因素,說是不怕老虎,實際是有吹牛的成分?纯刺焱,老虎快出來時,他又自言自語地說:“那得甚么大蟲!人自怕了,不敢上山。”這都是自己壯膽的話,從中透露出來的,是內(nèi)心深處的膽怯。但這并不是主動的為民除害,而是因怕“你留我在家里歇,莫不半夜三更,要謀我財,害我性命”和怕“我回去時須吃他恥笑不是好漢”所驅(qū)使。打虎之后,頗的陽谷知縣的賞識,縣太爺有心抬舉他,提出:“雖你原是清河縣人氏,與我這陽谷縣只在咫尺。我今日就參你在本縣做個都頭,如何?”武松面對這突如其來的恩賜,受寵若驚,毫不思索,忙跪謝說:“若蒙恩相抬舉,小人終身受賜。”這一跪一謝,就反映出這位英雄也存在著與宋江一樣的“蔭子封妻,光宗耀祖”的封建正統(tǒng)思想。
做了步兵都頭,他結(jié)束了寄人籬下,受人冷遇的生活,為此心里也很得意:“我本要回清河縣去看望哥哥,誰想到來了陽谷縣都頭!毙袆由,他以知恩報恩的態(tài)度,忠心耿耿地統(tǒng)治階級效勞,因此“上官見愛,鄉(xiāng)里聞名”;可見他已成了封建衙門的有力的一員,也正因此,當知縣讓他把一擔(dān)刮地皮得來的贓物送往東京時,他也滿口應(yīng)承,一心一意﹑誠誠懇懇去完成。
他從東京歸來后,發(fā)現(xiàn)其兄武大郎已死,按照他那嫉惡如仇的俠士性格,這殺兄之仇豈能慢慢來。但他卻一反常態(tài),循規(guī)蹈矩地按照封建法律辦事。他滿以為人證物證俱在,自己又得縣太爺賞識,到縣里告狀,一定可以伸冤雪恨。誰知縣官及衙役們都接受了西門慶的賄賂,狼狽為奸,告狀不準,反要他休聽外人挑撥,“不可一時造次”,還斥責(zé)武松“不省得法度,”說什么“但凡人命之事,需要尸﹑傷﹑病﹑物﹑蹤五件事全,方可推問得!边@明明是貪官污吏貪贓枉法,可是武松還認識不清。同時也表現(xiàn)出他遵循封建道德,尊重封建法律秩序,又甘當順民的性格。最后他被脊杖四十,刺配孟州,他還認為“與哥哥報仇雪恨,犯罪正當其理,雖死而不怨”,對官府與豪強勾結(jié)毫無抱怨之意。
刺配孟州之后,牢中的十多個囚犯出于好心,向他訴說了管營﹑差拔們的狠毒,他們對發(fā)配來的囚犯,如無人情相送,稍有不遜,便拉進土牢里用“盆吊”﹑“土布袋”等辦法害人致死,自己又親眼目睹一批囚犯,六月炎天在日頭里擔(dān)水﹑劈柴﹑做雜工受罰之事。身為都頭的武松對管營﹑差拔們都是些殘忍的酷吏,應(yīng)是知道的。為了酬報施恩父子免打一百殺威棒及優(yōu)禮款待之恩,他那知恩必報的所謂江湖義氣又在做崇。他看人不分階級,視事不究是非,被施恩父子利用,還樂意充當他們的打手,深怕施恩父子信不過,又以舉天王堂前石墩來賣弄自己的武藝。當施恩裝模作樣,好像有口難言時,武松反而迫不及待訓(xùn)斥施恩,又是賭咒發(fā)誓:“你要教人干事,不要這等兒女相!恁地不是干事的人了!便是一刀一割的勾當,武松也替你去干!若是有些諂佞的,非為人也!”就是這樣,施恩父子還不放心,最后以與武松結(jié)拜兄弟,徹底完成了對武松的收買。而武松面對施恩父子對他的吹捧已昏昏然,與施恩結(jié)拜兄弟,更使他喜歡得大醉而回。報恩!報恩!武松再也按納不住這種想法了,“巴不得天明”就去打蔣門神。終于為施恩父子奪回了快活林,幫施恩父子重霸了孟州道。為此武松也很得意,還說自己“從來只要打天下這等不明道德的人,打了蔣門神,也正是暴露了武松的弱點:武松這樣的人,在橫暴無理的惡勢力面前,不愧是敢于兩助插刀﹑不胃生死的英雄;但在花言巧語,優(yōu)待﹑贊許和抬舉之時,他那個人恩怨﹑甘當順民的飄飄然情緒,往往使他上當受騙,被人利用,充當子手們的幫兇。
3、人物形象塑造的復(fù)雜性的矛盾統(tǒng)一,使人物形象更真實。
生活自有其本身的規(guī)律,真正偉大的藝術(shù)也不可能脫離生活來胡編亂造,成名之前,他為了逃避人命官司到柴進莊上,回家途中,在景陽岡打虎成了英雄,這是假逃亡成真英雄。此時他卻是真逃亡,成了假英雄。武松在小酒店喝得“大醉,正要尋事,恨那只狗趕著他只管吠”,于是他打狗。極其狼狽,此時有誰知這人曾經(jīng)打死過一只虎呢?打狗,是對武松英雄形象的一次解構(gòu),使他復(fù)歸于一個真實的人,一個有缺點的英雄。有缺點的英雄才是真英雄。
我認為,“大鬧飛云浦”﹑“血濺鴛鴦樓”,與殺嫂﹑斗殺西門慶的性質(zhì)相同,完全是為了復(fù)仇。后來在張青的勸導(dǎo)下,他已決心投奔二龍山落草,似乎他已經(jīng)清醒,有了對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自覺的仇恨,可是在孔家莊遇見宋江后,宋江要他同投清風(fēng)寨花榮時,卻是武松在《水滸》里第一個提出“異日不死,受了招安,那時卻來尋訪哥哥未遲”,這又作何解釋呢?武松此時還有心歸順朝廷,可見其并未覺悟,對封建統(tǒng)治者還寄予幻想,還想當順民罷了。生活真實就是這樣,英雄在偉大、光輝,也有“小人物”形象,這種作者刻畫的“小人物”形象不但不損害英雄形象,反而更好地更真實地表現(xiàn)了英雄。
二、在環(huán)境變化中塑造了人物形象。
1、社會環(huán)境塑造人物形象。
在他的身上顯然寄托了封建時代被壓迫者反抗惡勢力的理想和愿望。武松在性格上與魯智深和李逵不同,他受城市小私有者的思想影響比較深。從小生活在貧困的家庭中,看到市井中的人和事,加上武大郎對對自己的照顧,加上當時社會的黑暗、混亂,成了自己的性格。這隨又敢作敢當,不連累別人,光明磊落的一面;但他自認是犯了罪,觸犯了封建條律,則又表現(xiàn)了他思想上的落后面的一面,他的志向是“一刀一槍”,博一個“封妻蔭子,榮華富貴,后半世快活”。實際上當武松穿上道袍的同時,他對統(tǒng)治階級的幻想已經(jīng)動搖,他已經(jīng)從殺潘金蓮后心態(tài)失衡之中解脫出來了,武行者他已對俗世再不報大的希望,他不再妄殺無辜,特別是上了梁山以后,武松的視野更加寬廣,看清了宋江不計后果的招安沒有出路,更看清了統(tǒng)治階級丑陋的心靈,武松對于功名利祿、青史留名那一套已看得透亮。征方臘武松大功告成身留杭州,宋江對這個曾經(jīng)至愛的小弟也不再廢言多勸的情形,可知武松之俗心已死,已作了武行者。
2、通過矛盾沖突,以人物的行為來展現(xiàn)人物的思想性格。
“性格即命運”,武松的性格,包括他的是非感和道德觀,決定了他的一系列作為,一切都顯得那么合乎邏輯。
有高強的武藝在身,自然也就底氣十足,無所畏懼,不但景陽岡的獵戶們佩服、管牢營的施恩佩服、開店鋪的張清夫婦佩服,就連讀者也跟著佩服。宋江在江湖的名聲是靠仗義疏財、籠絡(luò)人心得來的,武松的顯赫名聲則完完全全是靠個人的拳腳打出來的。 身材高大、武功高強只是個人的外在條件,要想在江湖立穩(wěn)腳跟,得到眾好漢們的首肯,還得有符合江湖精神的性格和秉性。武松性情剛烈,桀驁不馴,但又不是那種莽撞粗魯、頭腦發(fā)昏之輩,這是與李逵的不同之處。他膽大心細,一般不貿(mào)然沖動,因此,他的所作所為大多有明確的目的。支配他行為的,是江湖上的義氣。他不折不扣地按照江湖上的規(guī)矩行事,為此也付出過十分慘重的人生代價。當然,他也有酒后惹事的時候,如同那位大鬧五臺山的花和尚魯智深,好在這樣的時候并不多,而且似乎他的運氣還不錯,有驚無險的酒后打虎成為他游走江湖的人生資本,醉打孔亮后的失手也使他得以意外的重逢自己的江湖知己宋江。更多的時候,酒是他施展才藝的一種媒介,為他極富傳奇色彩的人生增加了許多色彩和變數(shù)。
武松稱得上是一位有情有義的漢子,他十分注重兄弟朋友間的義氣,愛憎分明,雖然流浪在外,但也不忘回家去看望自己的兄長。正是出于對兄長的深厚感情,他才十分決然地拒絕了嫂子潘金蓮的挑逗和誘-惑。哥哥被害后,他很快就查明了事實的真-相,但他并沒有貿(mào)然動手殺戮,換成李逵,則肯定是另一種殘忍的復(fù)仇方式。他十分沉著冷靜,甚至想依靠合法的渠道為兄長報仇,但是由于官府對西門慶的袒護,使他申告無門,才被-迫采取法外行法的殘忍復(fù)仇手段,他殺死潘金蓮、斗殺西門慶,實在是迫不得已,而且后者也確實是罪有應(yīng)得,死有余辜。
正是出于江湖義氣,他才為素不相識的施恩出力,醉打蔣門神,幫其奪回快活林酒店。也正是因為愛憎的分明,在受到張團練、張都監(jiān)等人的誣陷和謀殺后才特別憤恨,采取了十分狠毒的報復(fù)手段。固然,這次復(fù)仇有不少人成為他刀下的冤魂,但也不能因此而懷疑武松復(fù)仇的正當性。在那個暗無天日的年代里,他無法依靠合法的手段來維護個人的權(quán)益。當法律異化為扼殺無辜的繩索時,他只能采用以暴抗暴的方式來打破這種為壞人控制利用的政府工具,除非他愿意忍氣吞聲,打掉牙往肚子里咽。一次次的挫折和磨難使武松變得成熟,也正是因為這些經(jīng)歷,他才對官府朝廷有十分清醒的認識,后來他的反對接受招安自然也就在意料之中。
三、從人物和細節(jié)描寫來襯托人物形象,使武松形象更加明朗。
1、善于用細節(jié)描寫營造緊張氣氛而烘托主題
如寫武松景陽崗打虎(第二十三回),是《水滸傳》中最精彩的章節(jié)之一。先描寫酒店掛出“三碗不過崗”酒幌,武松喝得酩酊大醉上山,醉臥于青石上,見猛地風(fēng)起,地上枯枝敗葉隨風(fēng)卷起。欲話說:云生從龍,風(fēng)生從虎。前面大段的描寫都是為后面武松打虎的主題作鋪墊,小說高明之處在于成功烘托出決戰(zhàn)前的緊張氣氛,打虎一段反而文字精練,惜墨如金,簡練的語言將武松打虎寫得驚險生動,印象深刻,令人回味無窮。
文中對武松的語言描寫非常有特色。如寫他在酒店里喝了三碗酒以后,店家勸他不要再喝了,武松一個勁地說:“你如何不肯賣酒給我吃?”“我吃了三碗,如何不醉?”“別胡說!難道不付你錢!再篩三碗來!”根本不相信“三碗不過岡”的警告,顯示了他英勇無畏、豪爽要強的英雄性格。后來,當?shù)昙液眯膭褡杷灰氉酝砩线^岡、以防猛虎傷害時,武松更是出語豪壯:“就有大蟲,我也不怕。”“就真的有虎,我也不怕。”一連兩個“不怕”把武松不畏強暴、渾身是膽的英雄形象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睦砻鑼,映射內(nèi)心變化。文中對武松的心理描寫非常貼切、真實,反映了武松的內(nèi)心變化過程,也透露出他的英雄氣概。如在寫到他看到官府的榜文,“知道真的有虎”時,他想:“轉(zhuǎn)身回酒店吧,一定會叫店家恥笑……”“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樣!边@里雖有猶豫,但更多的仍然是“勇往直前”的豪氣。當天將黑時,他見沒有老虎,便“自言自語道:‘哪兒有什么大蟲!是人自己害怕了,不敢上山!边@是他在為自己壯膽,也很真實可信。
動作描寫,凸現(xiàn)英雄氣勢!毒瓣枌芬晃牡闹攸c是“武松打虎”,而“打”則是“重中之重”。作者寫武松打虎,生動又傳神,虎虎有生氣。先是他的“三閃”,這是面臨猛虎的鋒芒畢露而機智避讓的“三閃”,說明他有勇有謀、智勇雙全。接著,武松“掄起哨棒,使盡平生力氣,從半空劈下來……”“把大蟲頂花皮揪住,按下地去”,“只顧亂踢”,“提起鐵錘般大小的拳頭,使盡平生力氣只顧打”。這里的“掄”“劈”“揪”“按”“踢”“提”“打”等幾個字,字字千鈞,虎虎生風(fēng),形象生動地凸現(xiàn)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氣勢,淋漓盡致地刻畫如武松醉打蔣門神一回。先寫武松每過一個酒肆就喝三大碗,快到快活林時已是七八分醉意,令人為武松捏了一把汗。又描寫蔣門神“長大”“善相撲”,更讓人為武松擔(dān)心。武松大鬧蔣家酒店激怒蔣門神,使氣氛更加緊張,為后面三言兩語描寫出武松過人的武功,打-倒蔣門神、申張正義所作的鋪墊是描寫打斗的成功典范樹立了武松勇武過人的高大形象
2、通過其他人物陪襯武松人物形象
王婆和何九叔,盡管都是下層社會中世故圓滑的代表,但卻一個圓滑得很毒、鉆營、損人利己,一個圓滑得中庸,不愿招惹是非。兩個同類性格卻又存在鮮明差異的小配角,在充分表現(xiàn)社會生活復(fù)雜性的同時,更襯托了武松耿直、勇猛、疾惡如仇的粗獷性格,反襯出武松敢做敢為的豪爽。
正是這些小人物的成功塑造,才使得小說的主人們有了生活的空間,才使人們感受到了典型人物的真實,社會的完整和人物性格的鮮明。
四、結(jié) 語
武松不僅是一個英雄的形象,而且是一個復(fù)雜的形象。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有盛極而衰,物極必反的觀念,這種觀念在武松形象上得到了驗證和暗示。他和廣大的市井細民一樣,市井細民身上有的他都有,他有的在市井細民身上也會這樣那樣地表現(xiàn)出來,武松的性格既為人們所熟悉,也為人們所仰慕,為人們所喜愛。
人生充滿艱辛,有著太多的不幸、痛苦與無奈,人們希望能夠像武松那樣快意恩仇;人生也有許多束縛,使得人們不能夠像武松那樣做。于是,武松就成了人們潛意識中的自我。盡管武松有許多不英雄的地方,但是人們都給予了理解,他仍然是人們心目中的英雄形象
【水滸傳中武松形象分析】相關(guān)文章:
左傳中重耳人物形象分析08-01
武松的人物形象分析11-23
水滸傳林沖形象分析11-23
水滸傳李逵形象分析11-23
水滸傳宋江形象分析11-23
水滸傳魯智深人物形象分析09-06
水滸傳宋江人物形象分析11-23
水滸傳女性人物形象分析11-23
水滸傳林沖人物形象分析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