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提高解剖學教學效果的體會
病理解剖學是臨床醫學和基礎醫學間的“橋梁”,是醫學教學中必修的課程,也是對醫學生考核的核心課程,在醫學教學過程中占有極其重要的位置。學好病理解剖學有利于學生對基礎醫學的扎實掌握,同時也是學好臨床醫學的前提和保證。
1 病理解剖學的基本內涵及重要意義
病理解剖學也稱疾病解剖學,其與組織學、解剖學、生物化學、生理學等學科有著密切的聯系,也是臨床醫學的基礎。病理解剖學研究的主要內容是患病機體所產生的形態上的變化,同時結合機體代謝和機能的變化情況,以揭示疾病發生和發展的基本規律,從而明確疾病的基本特性,為預防疾病和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提供有力的保障。
醫學是一門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學科,病理學解剖學也是本著這個宗旨進行教學的。其主要教學任務是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醫學的基礎知識,并為臨床醫學課程的學習奠定良好的理論基礎。長期以來,病理解剖學的教學并未引起高度重視,同時受到傳統教學方式的制約,使其在教學過程中對形態的強調及要求過高,這不利于教學效果的提高。如對于病變類型進行過多的講授和要求,導致學生形成機械性的學習方式,在臨床上并沒有多大的用處。因此我們要重視病理解剖學科學的教學方式,努力把學生培養成為醫師而非病理醫師。
2 提高病理解剖學教學質量的體會
2.1 高度重視學生“三基”內容的學習
“三基”主要是指基本知識、基礎理論以及基本技能,基于“三基”的學習可為將來臨床醫學的學習提供有力的前提保障,在病理解剖學的學習過程中,我們應該加強對基礎知識及基本理論的教學,結合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病例,對病變的基本概念、病理改變的基本特征,病變發展的趨向等具有普遍規律的基本內容進行透徹的講解,同時幫助學生很好的觀察和辨認大體標本及病理組織切片,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和基本的技能。
此外,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培養學生將病理解剖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臨床醫學的實踐中,并適當的介紹醫學的發展過程,以更好的反映現代醫學的發展水平。但始終切忌偏離“三基”內容的教學目標,一味的強調新的技術理論而脫離了教學的實際很有可能會造成本末倒置,使教學培養目標不能很好的達成。
2.2 善于開發直觀教學的教學方法
病理解剖學具有較強的直觀性和實踐性,直觀的教學方式(例如電視錄像、多媒體展示)在病理解剖學教學中十分重要。該學科所涉及的范圍較廣、概念抽象且病理形態變化繁多,當組織器官原有的形態發生了不同程度的變化,導致學生不能很好的辨別,同時由于學生對課程的內在聯系及課程的基本特征了解不到位,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免會遇到一些障礙。為解決這些問題,經過多位多年教學經驗豐富老師的總結,認為直觀教學方式是一種比較有效的教學途徑。通過加強實習課教學,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多接觸大體標本,正所謂“百聞不如一見”。通過大量觀察大體標本、加強辨認不同程度的病變對臨床的實踐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故實施直觀的教學方式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有效的提高教學質量。
2.3 實施臨床教學與病理解剖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模式
病理解剖學是臨床醫學的基礎,在教學過程中大力開展對臨床病理學相關知識的討論,是促進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科學的教學途徑,有利于提高學生對典型病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雖然學生并沒有真正接觸臨床的相關知識,但是通過課堂討論,能很好的幫助學生將自己所學的知識運用到臨床的實踐中,對病變組織做出科學的分析,初步的探究臨床癥狀與病變之間的內在聯系等。這不僅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真正體會到病理解剖學的豐富內涵,還能幫助學生快速的鞏固病理解剖學的基礎知識,為臨床實踐打下良好的基礎,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病理解剖學在醫學教學過程中占著極其重要的地位,提高病理解剖學的教學質量,不僅可以使學生扎實的理解和掌握醫學的基礎理論知識,而且為將來的臨床課程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開端。然而要高質量的完成病理解剖學的教學目標,教師應該重視學生“三基”內容的培訓,學會采用現代化的教學方式,從而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提高解剖學教學效果的體會 [篇2]
人體解剖學是研究正常人體形態結構的科學,是醫學生接觸最早、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醫學課程之一,其實踐性和專業性都很強,是培養實用性人才的必不可少的專業課。它可以分為系統解剖學、局部解剖學、斷層解剖學等等,無論哪一種分支學科,都是以系統解剖學為基礎的,如何在短時間內讓學生掌握系統解剖學這門課成為每位解剖學教師不斷思索的問題。從教5年來筆者總結出了以下幾點供大家共勉。
《提高解剖學教學效果的體會》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1 明確培養目標、精選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
任何一個醫學院校由于所設專業不同,系統解剖學這門課的課時數差別很大,教師應該針對不同的專業明確培養目標,精選教學內容。比如我院的眼視光專業(專科),我們在選內容時應把感官系統作為重點;對涉外護理專業,則要求老師們應把常用的解剖專業英語詞匯在上課時重點介紹給學生們。另外,我們要培養學生們的空間思維能力,在教材前言部分就著重講解有關解剖學術語、姿勢及方位術語,如“矢狀軸”、“冠狀軸”、“前”、“后”、“上”、“下”等,并通過提問、默寫、學生示范等手段使每個學生熟練掌握。在以后講課過程中遇到這些姿勢、方位術語時要多次強調,啟發學生們多使用這些術語,這樣逐漸培養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
2 重視板圖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
隨著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多媒體在現代教學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是,板圖在系統解剖學教學過程中的作用是多媒體無可比擬的,它使學生如臨其境,這不僅能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幫助學生正確認識研究對象,牢固掌握所學知識,激發學習興趣,還有利于開發學生的觀察、想象和思維能力等,從而表現出掛圖等其他直觀教學手段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相比較而言板圖具有以下優點[3]:方便靈活,經濟實用;循序漸進,直觀生動;圖文結合,一一對應;簡化結構,突出重點;隨講隨畫,吸引注意。我們要充分利用好板圖的這些特點,做到隨畫隨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3 結合直觀教學手段
在系統解剖學教學過程中直觀教學手段包括掛圖、圖譜、課本插圖、標本及模型等,它們雖不及板圖形象,但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實驗課的教學過程中。實驗課由于時間短,老師不可能像在理論課上那樣把全部內容重新講解一遍,只能把重點內容做一個概括性回顧,重點是學生自己結合所學內容看掛圖,標本及模型。某個人體解剖學教研室的教學水平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實驗室標本的水平。種類多、質量好的標本對培養高質量的醫學生肯定是非常有利的。重要的標本力求每個學生都能觀察、觸摸。在實驗課上我們應多留時間給學生看標本,晚上開放陳列室鼓勵學生多看。模型也不容忽視,模型比標本結構更為典型,容易學習,而且它們彌補了標本的不足,尤其是那些不好制作或在現有水平制作不出來的標本,在神經系統中神經核的空間分布更離不開模型。
4 重視系統解剖
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系統解剖學是學生要真正掌握理解正常人體各部分形態和結構,必須通過認真觀察、親手觸摸、親手操作才能觀其“形”、識其“態”。學生要真正理解掌握書本上的理論知識,就必須投身到解剖尸體、觀察標本這些實踐上來[1]。我們根據教學計劃的要求配備了一定數量的尸體標本,尸體很珍貴而且屬于一次性消耗標本,學習的班次多了就破壞了,我們為了最大限度的發揮尸體的功效,要求學生在每次上課前必須復習所學內容,而且合理分組,每組15人,每次主刀、副主刀各一人,依次輪流,每次其余同學在旁觀看保證人人都有動手機會。
5 重視教學過程中各種輔助教學設備的應用
輔助教學設備包括幻燈、投影、錄像、多媒體等,在系統解剖學的教學過程中,各種輔助教學手段對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綜合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我們每講完一個系統給學生安排一次錄象,使學生加深對本章節知識的學習。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以及電腦的不斷普及,幻燈、投影已經被多媒體技術逐漸取代,多媒體計算機在許多醫學院校已得到廣泛應用。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能夠充分創設一種形象逼真、色彩鮮艷、動靜結合的教學情境,讓學生通過對人體器官結構的形、聲、色等的變化來獲取知識,認識其內在規律,可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果。多媒體計算機的應用,為解剖學教師提供了形象的表達方式,有利于系統解剖學重點、難點的突破。比如在系統解剖學中神經系統的傳導通路、腦脊液循環等,如果應用普通的輔助教學設備很難有形象的表達,但如果應用多媒體課件,特別是應用畫面可以控制動畫影片,應用二維動畫的形式表示傳導通路,這樣可以使教學內容由抽象變具體、由模糊變直觀,降低了教學難度,提高了教學效果。與此同時,我們在多媒體輔助教學中也要注意其發揮不夠、使用不當、內容設計不當等問題。我們要處理好多媒體解剖教學與傳統解剖教學的關系,要把握好多媒體的使用時機,不能過分依賴它,要正確處理好多媒體教學與適時的課堂講解、板圖與給學生反思時間的關系。在每節課最后的總結復習時可利用其大容量的特點,但也要注意傳統教學手段的穿插[2]。
6 提高教師的自身業務水平
解剖學教師自身含金量的多少直接關系到解剖學教學質量的高低。我們除了課前要認真備課外,還要利用課余時間多解剖尸體,把理論運用到實踐中去。有條件的話可以出去進修、學習,博取眾多兄弟院校解剖學教學特色為我們所用,不斷提高自身教學水平。
7 教學效果及評價
考試是檢驗教學效果的一個重要手段,也是督促學生掌握知識的一個重要途徑。在我們學院,一般采取期末考試、平時實習報告、上課提問、實物考核相結合的方法綜合考評每位同學。其中平時上課提問占總成績的5%、實習報告占總成績的10%、實物考核占總成績的15%、期末考試占總成績的70%。如果是局部解剖學,我們還要考學生們的動手操作能力,其所占總成績的比例也會隨之相應調整。每次考試完畢,我們要做每個專業的學生成績分析,要寫出個人工作總結,分析此次教學過程中的得失,不斷激勵自己。總之,在系統解剖學教學過程中總是存在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怎樣搞好系統解剖學教學,如何提高解剖學教學水平,突出教學特色,提高教學質量是我們每位教師不可推卸的責任。我們必須不斷總結前人經驗,博采眾長為我們所用,為培養優秀的醫學專業人才作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提高解剖學教學效果的體會】相關文章:
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點滴體會11-23
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幾點體會11-23
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體會11-23
提高實習教學效果11-23
如何提高教學效果10-09
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果的點滴體會11-23
課堂的教學效果如何提高11-24
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反思11-23
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果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