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7學校教學質量監控制度
為了使學生“人人達標”成為教師的自覺行動,形成備課、上課、作業批閱、學生輔導、教學監控的良好教學氛圍,穩步提高學校教學質量,提升學校教育品牌,制定三級教學過程監控運行機制。
一、一級監控:學校監控(主要由教務處負責)
(一)嚴格執行市教委頒發的課程計劃。
(二)健全教學工作管理制度,包括對教學工作各個環節的規定、檢查。
1、備課
教師在學期初熟悉整冊教材,制定教學計劃,對本學期教學內容心中有數。并由教研組長負責指導,將整冊教材的知識點進行排隊疏理,有的放矢地完成三項作業,即備課修改、課后練習、出單元練習卷和單項小練習。每月備課檢查一次,全校公示。
2、上課
實行課堂教學研課制,以教研課組為單位,期初定出一至二節課,進行反復研究,使“三生課堂”教學理念在教學實踐中得到體現,形成“備課、上課、聽課、評課、改課,再上課”的新的教學常規,在反復研磨中提高整個教研組的整體教學水平。
3、聽課
分管領導每學期聽課30節;骨干、組長聽課20節,在組內活動中帶頭評課,并能給其中的5節以上的課提出合理的建議;教師聽課15節以上,有詳細的聽課記錄。
4、作業
由教研組根據學科和年級特點規范作業本類型、格式以及批改的要求;作業布置要盡量做到相同年級學科一致,提倡分層作業;教師批改必須及時,有激勵性評語。學生的作業力爭做到面批。每學期作業批改檢查不少于兩次。
5、檢測
(1)監控
學校安排教研組每月一查,抽查作業或教學效果檢查;教導處月一次月抽考,對部分學生進行跟蹤反饋,力圖及時通報抽查情況(各班成績匯總表);對在中心學校抽考中超平均分的教師予以一定量的獎勵,名列前茅者另行嘉獎。
(2)質量分析
教師在每次質量調研后做好質量分析工作,認真反思教學效果,逐類分析得失分的緣由,提出有效性措施。教研組長、分管人員做好匯總和協助輔導工作,對相對薄弱的班級作面對面的交流,共同商討下階段教學整改措施。
(三)每月召開教學例會,研究、討論、分析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四)每學期分年級召開一次學生座談會,了解教師的教學情況及作業量、批改情況。
7學校教學質量監控制度 [篇2]
為進一步抓好教學管理,提高教學質量,推進課程改革,現結合我校實際,制定本意見。
一、指導思想:
1、教學質量監控工作總的指導思想是“以評促教,以評促學,教學相長,提高質量”,使監控工作成為推動我校教學質量提高的有力措施。
2、教學質量監控工作要堅持把嚴肅認真,科學合理地考核與對教師進行督促指導結合起來,幫助教師發現問題,改進提高。
3、教學質量監控工作要有利于引導和鼓勵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進行改革和創新,充分發揮教師的個人專長,鼓勵教師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上努力進行探索和嘗試。
二、建立教學績效等級評定、登記制
1、實行學校教學質量達標分層管理。
2、教師任教班級學科學生期末考試成績達到縣平均線以上,該學期教學績效等級為良,達到縣前四名,該學期教學績效等級為優,
3、教師任教學科學生考試成績情況及教學績效等級評定情況及時記入教師業務檔案,并與評優評先和職稱評聘掛鉤。
三、切實開好教學質量分析會
1、任課教師每次組織質量檢測后,都要認真做好質量分析,填寫質量分析有關表冊,并在檢測結束后一周內上報學校教導處。質量分析要認真分析命題意圖,評價學生掌握知識方面取得的成績,剖析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單元檢測結束后,學校要以年段或教研組為單位及時召開質量分析會。
2、學校質量監控領導機構成員要經常性地檢查教師的質量分析(每個學科每學期至少2次),了解教學質量狀況,并在年段或教研組召開的質量分析會上肯定和推廣好經驗好方法,同時,就發現的問題提出整改意見。
3、期中、期末考試結束后都要召開全體教師參加的質量分析會,對各年級、各學科質量情況進行深入分析,提出改進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和辦法。
四、優化教學常規管理
1、進一步加強教師教學管理。教師要認真做好課前準備工作,認真學習《課程標準》,深入鉆研教材,精心設計教學方案,課堂教學要改革教學方式,充分調動學生參
與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要加大課堂教學管理力度,學校領導每周至少安排2節課時間深入課堂聽課,了解教學信息,把握教學動態,指導教師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2、努力創新教學常規管理。在加強教學常規管理的過程中,要以提高教師做好教學常規工作的自覺性,激發教師的創造性作為重要的目標追求。把通過評價促發展作為重要手段,在開展評價時,應把自評、互評、學生評、學校評價有機結合起來,既重視過程性,又重視創造性和實效性,力求通過創新進一步優化教學常規管理。
3、認真抓好學生學習管理。學生學習管理的難點在校外,一方面學校要加強家校聯系,進一步做好家訪工作,協調家校力量,共同關注學生學習;另一方面,教師要向學生提出晚自修的要求,布置晚自修任務,學校要建立晚自修巡查制度,同時,雙休日要給學生留有適當的學習任務,并加強周末作業管理。
五、強化校本教研活動
1、強化以集體備課為核心的校本教研,向課堂要質量。建立集體備課制度,定出時間、主題(內容)、負責人、主講人。集體備課活動采取分年級分學科組織開展的形式,語、數每二周至少一次,其他學科每學期至少三次。
2、充分發揮教研組和優秀教師的作用。教研要從問題入手,把研訓結合起來,提高教研成效。通過組織講座、示范課、課題(行動)研究,開展幫帶等活動為優秀教師展示教學水平提供條件,發揮他們的引領作用。
3、幫助教師養成反思習慣。學校要通過具體問題的分析和案例研究引導教師自覺地總結、反思教學工作,大力倡導教師撰寫教學隨筆、教學后記,自覺尋找自身在教學上的不足和差距,學會在反思中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學會在反思中借鑒他人經驗,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六、堅持樹立全面質量觀
1、全體教師要進一步端正思想認識,正確理解質量檢測、監控的目的、意義,進一步增強質量意識,提高做好質量檢測工作的自覺性。
2、加強以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為核心的學生非智力因素的養成教育,切實提高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要下大力氣抓好學生課前預習習慣,課堂學習習慣,課后復習習慣,特別是閱讀習慣,獨立完成作業習慣,提問題習慣,與人討論、交流習慣的培養,同時,要努力提升學生的學習動力、學習能力和學習毅力,為學生可持續學習提供幫助和支持。
【7學校教學質量監控制度】相關文章:
教學質量監控制度(精選13篇)01-02
線上教學質量監控方案02-26
小學教學質量監控方案11-23
小學線上教學質量監控方案01-25
小學教學質量監控方案6篇05-07
線上教學質量監控方案12篇02-26
線上教學質量監控方案(12篇)02-26
小學教學質量監控方案(5篇)12-20
小學教學質量監控方案5篇12-20
安全監測監控運行值班制度(精選7篇)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