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中政治學習方法研修日志
高中政治學習方法:
1、要掌握教材基本知識,學會建構知識體系和網絡,從宏觀上駕馭知識。
用所學理論解決實際問題是一個實踐的過程,除了在試卷上“紙上談兵”外,應該將提高能力的工作放在平時,注意知識和感性材料的積累。
知識廣博的共同特點。
2、要培養理解分析知識的能力。
將理解和運用知識能力的培養提高放在平時,
有意識地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不能僅僅滿足于知道知識是什么,還要知道為什么、怎么樣。要從多層面、多角度理解知識、分析知識、運用知識。
3、要提高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要注重建構知識體系,學會用多個知識從不同角度去分析同一問題,培養辯證思維、發散思維能力。
4、努力培養學習知識的質疑精神和問題意識及創新意識。
不要小看問題意識,能提問題、發現問題恰恰是創新思維的前提。古人云:“學貴知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只有有了問題,才會去思考,才回去探究,才會有解決問題的辦法。
5、積極關注國際國內大事,擴大視野,啟迪思維能力。
一個不可忽視的現象是,平時關心國內外大事的同學,政治考試,特別是高考的成績往往就比較好。這是因為有了時政熱點的知識儲備,思維會更開闊,而政治考試是不回避現實熱點的。生活是鮮活的,是不斷變化的,由于教材的穩定性以及時間上的限制,教材對此往往不能及時反映,教材內容存在滯后性的一面,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材與現實的脫節。這就需要我們在學習政治課的過程中,關注變化的生活,及時的把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補充進來。
6、充分利用網絡環境,提高信息能力。
信息社會需要有信息能力的新型人才,信息能力就是指獲取、分析和加工信息的能力,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提供資源環境”,要突破書本是知識主要來源的限制,用各種相關資源來豐富封閉的、孤立的課堂教學,極大擴充教學知識量,開闊思維,學會將“信息技術作為信息加工工具”。要利用搜索引擎,訪問相關網址,學會選擇相關資源。在對大量信息進行快速提取的過程中,對信息進行重整、加工和再利用,培養思維的流暢表達能力,在小組學習中培養合作精神。
總之,學有法則,學無定法。每個同學在學習這個問題上要不斷總結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形成自己的學習習慣,而不要盲目模仿別人,照搬別人的方法。萬事開頭難,但如果你
就會培養一種科學的思維習慣,形成終身學習的能力,使你一生受益。
高中政治學習方法研修日志 [篇2]
通過培訓學習,使我清楚地認識到整體把握高中思想政治新課程的重要性及其常用方法。整體把握高中思想政治新課程不僅可以使我們清楚地認識到高中思想政治的主要脈絡,而且可以使我們站在更高層次上以一覽眾山小的姿態來面對高中思想政治新課程。將個人的智慧與集體的智慧融于一體是把握思想政治中的主要脈絡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不同的人對待同一個問題的看法與理解角度和理解程度是不完全相同的。不同的思維模式會產生不同的講課方式,不同的授課方式就會收到不同的效果。好的授課方式與方法能使學生輕松樂學,如沐春風;科學的思維模式,能使學生左右逢源,事倍功半;恰當的情景導學可以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和動力。
具體說來:
一、 在政治課堂上
1、要從不同角度提問,引導學生思考新方法。科學創新的基礎在于知識準備。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能力,要從引導學生學好用好知識開始。科學文化知識學得越扎實,培養創新能力就越有堅實的基礎。創新能力,是以感知、記憶、思考、想象等能力為基礎的,他體現著智力品質的綜合性,并表現出探索性和求新性。沒有堅實的知識基礎,就難以產生創新精神、
創新能力。泰勒說過:“具有豐富知識和經驗的人,比只有一種知識和經驗的人更容易產生新的聯想和獨到的見解。”從來就沒有文盲科學家,也永遠不會出現文盲科學家。人類社會不可能倒退到沒有知識、沒有文化的野蠻愚昧狀態。對知識的學習探討,是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的需要,也是創新的需要。
2、要適當組織課堂活動。要在活動中開展教學,在教學中開展活動。通過活動,學生在鞏固已學知識的同時,也得到體驗,獲得新知,學習潛力得已開發,個性得到張揚。可以開展自學、討論、辯論、講演、時事評論等各項活動。如在講到商品價格時可組織學生討論:“降價是否是最佳的競爭手段”、“價格競爭是客觀的必然而是人為的炒做”、“商品生產者和商品銷售者是否可以隨意降價?”等。
3、要靈活處理教材。在教學中要做到既不拘泥于教材,也不背離教材;既不完全照搬教材,也不把教材放在一邊。我們老師不能完全只教教材,可以根據課程標準與學生實際補充新的內容,也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來表述教材、歸納教材,可以將紙質媒體變為多媒體。
《高中政治學習方法研修日志》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4、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要不斷創新。必須運用發展中的創新性理論去指導教學,豐富和補充教學的思想內容,促進學生認識的不斷創新。教師教學的內容要不斷更新,導課的方法要
新,教學用具要新,引入例證要新,教學設計也要不斷創新,教學形式要靈活多樣。
5、培養學生開放性思維能力。所謂開放性思維是指突破傳統思維定勢和狹隘眼界,多視角、全方位看問題的思維。具備了開放性的思維方式,就能夠不斷地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前進。任何創造性思維活動都是在一定的人類思想成果基礎上進行的,都是對既定思維成果的豐富或擴張,是對原有知識界限的破壞和原有知識結構的補充。所以,創造性思維本質上是一種開放性思維。任何思維上的創造都必須以開放的思維為橋梁。任何創造性的思維成果,都是開放性思維方式的結晶。
6、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創新品質所需要的一個基本條件就是問題意識。要允許批評、允許懷疑、允許爭論。因為批判是創新的必要條件,懷疑是創新的前奏。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質疑的態度十分重要。要教育學生不惟上、不惟書、不惟師,要惟實。要遵循規律,立足事實,不斷去研究新問題。要讓學生敢問、會問、能問。
二、在政治練習上
1、試題要由知識型向能力型轉變
(1)命題時要力求作到靈活不呆板,問題要指向一個知識群,而不只是某一個知識點,要給學生留有多角度的思維可能
和思維空間,使學生能夠根據自身的理解靈活運用知識并分析作答。
(2)在答案設計上也要多元化。學生可以從不同角度分析和回答問題,只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據,均可給分。還要鼓勵學生發表不同的見解,如果觀點新穎還可適當加分。這對鼓勵學生的求新、求異思維,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是有推動作用的。
(3)可直接構思一些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設問,讓學生去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如:讓學生寫出有關環境保護的好建議、讓學生尋求解決就業問題的新途徑、如果你是廠長、經理碰到XX情況該怎么辦?如果你手中有一筆錢你怎樣用它去賺更多的錢?等。
2、讓學生自己創設新題型、設計新題目
可以讓學生圍繞一個問題,從不同的角度命題并作答,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讓學生學會圍繞一個問題進行多角度、多層次的思考和分析,形成解決問題的各種辦法和思路,有創意地解決問題。可以把選擇題改成問答題、把問答題改成辨析題;可以將幾題合成一題,也可以將一題分成幾題。這樣,通過變換思維方式來思考和分析問題,而不僅僅限于用一種思維方式來思考和分析問題,往往可以取得出人意料的解決問題的成功方法。憑借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對頭腦中已接受和儲存
的各種信息、素材進行加工制作,重新排列組合,往往可以創造出未曾感知過甚至從未存在過的事物形象。
3、布置、設計一些研究型的、創新型的作業
(1)可以讓學生去探索學習方法:可以從不同角度去概括教材內容,如“辨證統一關系的”、“決定作用與反作用的”、“、基礎作用的”、“根本原因的”等;可以讓學生去找尋知識線索;可以讓學生去找關鍵詞、中心詞;可以讓學生去把教材內容層次化、條理化。
(2)可以設計分析型作業:如新聞分析、熱點分析、針對某一問題的分析等。
(3)可以設計觀看型作業:如“焦點訪談”、“新聞調查”、某個電視劇、某個作品、某場記者招待會等。要求做好觀看記錄,寫出觀看體會或分析評論,大家還可以交流感想。
(4)可以設計口述型作業:讓學生多說,讓他們的嘴巴動起來。
(5)可以設計研究型作業,讓學生展開社會調查:要求確定調查主題、調查對象,制定調查計劃方案,做好調查記錄,整理、分析有關材料,寫出調查報告或論文,交流調查情況和感受。
(6)可以設計一些答案不唯一的作業,鼓勵學生大膽探索。
三、在課外活動上
1、積極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研究性學習的本質要求主要是:把繼承與創新結合起來;把理論與實際結合起來;把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結合起來;把學習與研究結合起來。研究性學習其實是倡導學生的一種自主學習,本質上是要充分挖掘學生的創新潛能,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特征。因此,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
2、積極開展小發明、小創造活動。可以創作情境小品,可以進行演講,可以自己動手進行小制作,可以自辦手抄報、墻報、黑板報,可以自己設計活動方式、活動計劃,自己準備活動工具。
3、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各種活動。如調查研究、參觀訪問、學工學農、旅游考查、辯論賽等。我們在進行創新教育的過程中,還要引導學生處理好幾個關系:創新與繼承的關系;創新與學習的關系;創新與尊重客觀規律、客觀條件的關系;創新與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及學校規章制度的關系。創新不能脫離客觀實際、違背客觀規律。創新的目的是提高效率、節省成本、提高效益,更多、更好、更快地解決問題。如果不顧客觀實際和客觀規律,也不管客觀效果,單純地求新、求異,那就違背了創新的本質要求。我們也不能借口創新,就置國家
法律、法規及學校規章制度于不顧。任何創新都離不開實踐,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動手能力是分不開的。因此,我們一定要引導學生注重調查研究、注重遵循規律、注重參加實踐。
每個人都擁有創新欲,但不一定都具有創新力。創新教育并不是具體地教學生怎樣去創新。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說過:“一切發明創造都不是靠別人教會的,而是靠自己想象,自己做,不斷取得進步。”創新教育的本質在于誘導、激發、培植和保護學生的創新欲,使之轉化為學生的創新力。人類就是在不斷創新的過程中變化發展的。創新教育也并不是教育的全部內容,它是與守恒教育相輔相成的。創新與繼承是辨證統一的。我們要繼承而不守舊,要創新而不否定一切。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揚棄傳統,善于不斷總結,在教學實踐中不斷鍛煉自己的教學機智。要善于發現和引導學生的閃光點,善于撥亮學生創新的思想火花。
【高中政治學習方法研修日志】相關文章:
研修感悟研修日志11-23
研修日志合作學習11-23
高中政治校本研修總結11-23
小學數學全員培訓研修日志11-23
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研修日志11-23
高中物理培訓研修日志11-23
校長遠程培訓研修日志11-23
研修日志學會如何與學生相處11-23
課堂教學管理研修日志11-23
國培計劃研修日志(精選15篇)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