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試述建立退休制度的意義
一、整體解讀
試卷緊扣教材和考試說明,從考生熟悉的基礎知識入手,多角度、多層次地考查了學生的數學理性思維能力及對數學本質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礎,先易后難,難易適中,強調應用,不偏不怪,達到了“考基礎、考能力、考素質”的目標。試卷所涉及的知識內容都在考試大綱的范圍內,幾乎覆蓋了高中所學知識的全部重要內容,體現了“重點知識重點考查”的原則。
1.回歸教材,注重基礎
試卷遵循了考查基礎知識為主體的原則,尤其是考試說明中的大部分知識點均有涉及,其中應用題與抗戰勝利70周年為背景,把愛國主義教育滲透到試題當中,使學生感受到了數學的育才價值,所有這些題目的設計都回歸教材和中學教學實際,操作性強。
2.適當設置題目難度與區分度
選擇題第12題和填空題第16題以及解答題的第21題,都是綜合性問題,難度較大,學生不僅要有較強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扎實深厚的數學基本功,而且還要掌握必須的數學思想與方法,否則在有限的時間內,很難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著重數學方法和數學思想的考察
在選擇題,填空題,解答題和三選一問題中,試卷均對高中數學中的重點內容進行了反復考查。包括函數,三角函數,數列、立體幾何、概率統計、解析幾何、導數等幾大版塊問題。這些問題都是以知識為載體,立意于能力,讓數學思想方法和數學思維方式貫穿于整個試題的解答過程之中。
試述建立退休制度的意義 [篇2]
眾所周知:我國現行的退休制度,只有城市在職的職工才能享受。盡管廣大農民也是在從事勞動,盡管勞動無貴賤之分,但他們卻始終與退休制度無緣,只能沿襲土地養家、家庭養老,養兒養老的老辦法。殊不知,由于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滯后,導致城鄉發展不協調,城鄉差別呈擴大趨勢,也不利于鞏固計劃生育成果。與此同時,我國老齡化的步伐正在加快,老年人比重達7.51%的農村老齡化壓力更加不言而喻,其子女的贍養壓力無疑將增大。特別是80年代后的獨生子女,將面臨著承擔四個老人的贍養義務,同時還有一至二個子女的負擔。筆者認為:謝德體委員提議政府出臺政策:規定年滿60歲的農村人口退出土地經營,由政府根據養老保障實際需要發放養老金,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一方面有利于統籌城鄉發展,縮小城鄉差距。目前,我國正處于工業化、城鎮化深入發展的重要時期,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但我國仍有數量龐大的農業人口,農村貧困人口有4000多萬。黨的十七大確立了到2020年絕對貧困現象基本消除、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的目標,提出了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的要求,但農村社會保障工作基礎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強;農村社會保障事業發展仍然滯后,最需要扶持;農民群眾生活困難問題仍然比較突出,最需要加快解決。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在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統籌城鄉發展的重要階段,特別是在當前遭受國際金融危機沖擊、大量農民工返鄉、農村居民收入增長放緩的形勢下,切實加強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不僅必要,而且緊迫。
另一方面有利于鞏固計劃生育成果,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村占據七分天下,談及計劃生育政策施行所帶來的影響,就不得不首要且重點關注其對農村社會及家庭的深刻影響。計劃生育政策取得了預期的和巨大的成效。但是,也要看到,計劃生育政策給廣大農村社會及家庭帶來的影響。通過專家調查發現,目前影響人們生育意愿的因素多種多樣,除了國家人口政策這一硬性因素外,最主要的就是養老保障問題,特別是“老有所靠”、“傳宗接代”生育目的分別占63.8%和50.0%。因此,要穩定低生育水平, 有效治理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問題,促進社會和諧就必須進一步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
同時,還可以緩解現實就業壓力。土地之于農民是最大的社保。因為,現在農業稅免了,種地的收益大大增加。但是,現在農村婚喪嫁娶費用很高,許多農村家庭為了娶媳婦都會欠下數萬元的債務,而償還的一個主要來源就是來自土地種植收益。為了償還債務,他們還在花甲之年繼續勞累奔波。另外,聯產承包制狀態下的農業是“吃飯農業”。如果實行農民養老“退休”制度,就可以把工業化、城鎮化、土地流轉等諸多要素整合起來,這樣就能發揮出超越舊體制的巨大能量,加速城鄉一體化進程。正如謝德體委員所提議的:政府出臺政策,規定年滿60歲的農村人口退出土地經營,由政府根據養老保障實際需要發放養老金,這樣就可以緩解現實就業壓力。
真心期待農民“退休”制度能由專家的建議變為現實。
【試述建立退休制度的意義】相關文章:
協會建立的意義和作用09-10
企業如何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10-13
試述內控制度建設對企業發展重要性11-23
建立例會制度通知(通用10篇)04-28
退休職工走訪制度07-24
建立職業病防治責任制度08-03
干部退休制度新政策10-26
貴州教師退休制度09-15
退休人員慰問制度(精選15篇)01-14
探望住院退休職工制度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