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315主題活動心得體會
在今年的3.15晚會中,揭穿了很多的侵害消費者權益的事件。俗語說:國無信則不強。誠信自古以來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中國崇尚"誠信"的文明源源流長。早在幾千年前,孔子就說過:“人而無信不只其可”,延伸之意就是:“信,則知其可”,孟子也說過:“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至誠而不動者,未之有也。”我們底為何而活著?現在的社會到底怎樣了?人,是地球上最高等的生物了,與其它的生物相比所不同的除人類有自己獨特的,復雜的語言外,那就是人與人之間的一種感情了。其它動物也有感情,但那總比不上人與人之間的了!人可以有冤仇,但人可以寬容,可以理解,可以相逢一笑泯恩仇!可是讓我不能理解的是,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進步,而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卻在淡薄,人的心理也有不斷扭曲的嫌疑,欺騙、坑人、造假......有個人行為,有公司行為,有單位行為,出門在外,還能相信誰?
古有“人無信不立”可見誠信對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重要性。誠信國家經濟發展的基石,是國家的發展潛力是民族的道德標準。不管對個人而言,還是企業,誠信在現代市場中意味著信譽,是企業的生命。早在十年前,3。15晚會就說到過誠信。然而,誠信在市場中并沒得到商家的重視。一些不法商家為了在經濟上的攫取暴利,不惜拋棄誠信,不惜代價。“共鑄誠信,有你有我”,這不但是口號,我們更應當付諸實踐當中往,深切理解消費者的利益。為此,國家質檢總局爺為此做出很多的努力。為把我國的市場打造成誠信市場付出了很多。但是仍有很多不法商家冒天下之大不韙新海消費者的利益。從中賺取利益。
我國自古以來就以禮節之邦自稱,誠心更是作為君子的必要準則之一,孟子云: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在現代的市場中,則更需要一種誠信維護百姓的權益。誠信是一個企業的生命。沒有誠信的企業是沒法長時間生存的,我們的身旁天天上演著無數這樣的例子。我們應當呼吁全社會:共鑄誠信,有你有我。
誠信是治國之計,誠信為政,可以取信于民,從而政通人和。倘若言而無信、掩人線人、弄虛作假,社會就無從安定。古有“欺君之罪”,“欺君”不但是冒犯尊嚴,而且會誤導決策,禍國殃民。“欺民”亦不可,所以有“水可載船亦可覆船”之說。中國古代有商鞅立木樹信的佳話,也有不講誠信而自食惡果的烽火戲諸侯。中國古代思想家更是把“誠信”作為統治天下的主要手段之一。唐朝魏征把誠信說成是“國之大綱”,可見“誠信”多么重要。人,為了錢,沖昏了頭腦,泯滅了正義和良知,那是多么的可怕啊!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正義和良知會顯很多么重要!正義和良知的價值就是對社會和更多的人負責!
實現中國夢必須凝聚誠信氣力。一個人的氣力有限,億萬人民的氣力無窮。中國夢是民族的夢,也是每一個中國人的夢,必須聚集我們全社會的誠信氣力。我相信只要我們每個人從本身做起,事事誠信,時時誠信,我們的國家會更好,我們的家園會更好。人心齊,泰山移。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誠信氣力,最微小的氣力也能化為涓涓細流,聚集成不可克服的磅礴氣力,托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315主題活動心得體會 [篇2]
看完2017年央視的315晚會曝光的十二個案例,餓了么外賣、車易拍二手車、跨境電商、假牙、紅參、食用油等食品藥品、道有道惡意扣費、電烤箱、刷單帝國、刷信譽、二維碼欺詐、免費WIFI,其中除了假牙、紅參、食品和電烤箱之外,幾乎都與互聯網有關系,互聯網憑借其自身高效便捷的優點在中國經濟中日益顯現出重要性,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有兩面性,互聯網也不例外,必然會帶來一系列問題。
網絡購物是電子商務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傳統購物模式相比,網絡購物可以有效的節約社會資源,提高服務效率,降低中間環節消耗等。但是網絡購物市場的發展為企業帶來了新的業務增長點的同時,也產生了一些問題。虛假宣傳和銷售假貨是網購中常見的問題,由于網購的虛擬性,消費者一般只能根據經營者提供的圖片、文字說明及買家的評價來判斷商品的好壞。有的商家為了謀取暴利,違背誠實信用原則,進行虛假宣傳,夸大自己商品的優點,或采用技術手段使其網站上商品的圖片與實際不符,從而誘導消費者作出錯誤的選擇。更有甚者,一些不良商家借此以次充好、以假充真,向消費者銷售劣質產品或假貨,謀取不正當利益。另外,由于當前的電子商務環境缺乏統一的監管,商家只要向門戶網站如淘寶網定期繳納一定的費用就可以自主營業,如果不想繼續營業直接從網站上撤下即可,根本不存在被追究法律責任的風險。而一旦出現了網購糾紛,消費者要想追究銷售者的責任時,根本無法查詢到銷售者的真實信息,消費者維權無路可循,只能硬吃啞巴虧。信息安全是網購消費者最擔心的一個問題,網絡消費平臺將自己的注冊客戶信息出賣給他人或消費者在在線支付時因銀行信息泄露導致財產損失。網購是在信息網絡的空間進行的,是以電子技術和網絡技術為基礎的,如果不加以防范,任何信息都有可能被他人竊取,從而危害消費者的利益。
《315主題活動心得體會》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營銷風險是指企業在營銷過程中,由于企業環境(包括宏觀環境和企業微觀環境)復雜性、多變性和不確定性以及企業對環境認知能力的有限性使企業制定的營銷戰略和策略與市場發展變化的不協調,從而可能導致營銷活動受阻、失敗或達不到預期營銷的目標等企業承受的各種風險。現階段企業在網絡購物市場中面臨的風險主要歸納為以下幾種:(1)技術風險。由于網絡購物市場的高效性的特點,計算機為網絡購物提供了一個硬件平臺,但是同時黑客的攻擊、冒牌網站、數據丟失等都對交易雙方帶來了風險,造成較大的負面影響。(2)服務風險。由
于網絡購物市場的交互式特點,網絡購物市場需要建立在交易雙方相互信任的基礎上,企業需要保證產品的質量、安全付款方式、配送方式以及用戶的隱私;而消費者也需要保證有足夠的支付能力,所以存在買賣雙方的服務風險。(3)法律風險。由于網絡購物市場時域性的特點,企業可在不同的國家和地區開展網絡營銷活動,各國的法律有所差異,所以網絡合同的履行存在一定的風險。看了315晚會對淘寶店鋪刷單刷信譽等事件的曝光,令我驚訝的是有如此多的人從事刷單業務,而且還會有空包裹的快遞信息,這基本上已經形成一個產業鏈,人們誠信的缺失著實讓人震驚,淘寶店鋪的信用風險可能對其營銷帶來一些消極的影響。
我認為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有很多,首先,在互聯網這樣虛構的環境中,會導致賣方和買方信息不對稱,經營者可能對某些信息比買方掌握得更多更全面,因此具有信息優勢,而消費者則處于相對的信息劣勢;其次,因為消費者在網購時不能看到實物,所以只能依靠網上經營者提供的圖片以及其他消費者的文字評論進行判別,經營者正是利用消費者的需要對其信息進行造假,從而迷惑消費者使其采取購買行為;再次,政府和電商平臺監管的不到位是很多網絡商家一再挑戰道德底線,為刺激消費者產生購買欲望,展示虛假促銷信息和虛假價格信息,為博取消費者信任,雇人刷銷量,展示虛假銷量信息,雇人刷信譽,展示虛假信譽信息,展示假冒商品信息、展示商品和服務信息不實,欺騙消費者,展示虛假好評信息或對同業商家發送惡意差評信息,影響消費者做出錯誤判斷,給消費者某些好處,引誘消費者做出好評信息,或對給出差評的消費者發送騷擾信息,影響評價的公正性和客觀性,侵犯消費者隱私,向消費者發送垃圾信息。這些商家的道德失范行為既對消費者的利益造成傷害,又會影響消費者對商家的口碑,導致用戶流失,導致營銷風險。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商家、電商平臺、政府管理部門和消費者的共同努力。商家應如實向網購消費者展示經營資質信息。一方面,商家需在電商平臺中店鋪的首頁規定位置展示網店營業執照或實體店營業執照信息,讓網購消費者能夠清楚其經營的合法性,對其店鋪經營范圍有清楚認識。另一方面,若商家經營的是品牌商品,則還需在電商平臺中店鋪首頁規定位置展示品牌授權經營許可相關信息,讓網購消費者能夠清楚其經營的是真實的品牌商品。此外,還應如實向網購消費者展示商品信息、服務信息、價格變動信息和評價信息。
為了防止商家采用違規手段刷銷量、刷信譽,在電商平臺展示虛假銷量信息和虛假信譽信息,電商平臺應該嚴格審查商家在注冊時提供身份信息。商家往往人數有限,所以在刷信譽時常常采用一人注冊多個小號,即使是收費的專業“刷單軍團”也是如此。因此,只要電商平臺在買家注冊時嚴格審查其提供的身份證、與身份證綁定的銀行卡、手機號等信息,就基本能保證每人只能注冊一個賬號,那么小號問題就可以解決,相應的,通過刷銷量、刷信譽等違規手段就能被有效遏制。這樣,電商平臺就幫助商家規避了展示虛假銷量信息和虛假信譽信息的道德失范行為,會使消費者會減少網購感知風險中的績效風險、經濟風險、時間風險,提升對商家的道德感知。此外,還應嚴格審查商品服務信息,改進用戶評價制度,建立相關懲罰機制。
電子商務和網絡營銷的健康發展離不開配套的法律法規的支持,我國在網絡營銷方面的立法和監管明顯滯后,應及早做出調整。第一,填補當前網絡營銷的法律空白,使網購消費者的權益得到保障。當前我國有一些網絡應用方面的法規,如《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和《互聯網電子公告服務管理條例》等,但是這些法規主要是針對互聯網本身的。還有《合同法》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雖然與網絡營銷有所關聯,但是過于寬泛,缺乏針對性和適用性,對于網上交易也沒有相應的合同內容,這就導致了網購消費者的權益難以得到全面的保護。。另外還有其他與電子商務相關的一些“決定”和“意見”,雖然對于電子商務和網絡營銷做出了規范,但它們并不是法律,只有指導意義,不具備強制性。因此,我國網絡營銷方面存在較大的法律空白,應該立即對網絡營銷的全過程設定相應的法律法規,包括:確立商家進行網絡營銷的市場準入制度、對網絡交易的合同進行認證、對有損消費者利益的網絡詐騙等犯罪活動進行定罪、進行知識產權的保護、進行廣告管制交易監督,以及對網絡有害信息進行過濾等,在這些方面制定具體的法規法律,為網絡營銷提供一個健康、有序、快速發展以及公平規范的法律環境。第二,對進入電商平臺開展網絡營銷的商家設置準入制度。目前由于沒有進入門檻,沒有基本的考核,致使相當數量的不道德商家混入電商平臺,侵犯了消費者利益。由于網上經營缺乏系統法規制度支撐,網絡商家大多未經市場主體資格行政確認,造成網絡交易信用成本增加,政府監管也存在著很大困難。為了降低商家信息展示道德失范發生的幾率,保護網購消費者的利益,政府相關
部門應該明確要求,對于進入電商平臺經營的商家,應該要求其提供營業執照。有實體的商家可提供普通的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沒有實體的個人可提供無實體網店營業執照,即“網店”營業執照。營業執照明確了經營者的經營項目、資金、經營場地、經營能力及業務技術,具有法律效力,是相關政府部門對經營主體進行審核的依據,在商家的準入和審核兩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此外,還應加強對電商平臺中商家經營的監管,政府相關部門和電商平臺在采取“寬進”思路的同時,更應該有“嚴管”的意識,有必要將取得營業執照作為準入標準和日后核查的依據。
對消費者自身來說,應該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在面對商家設置的誘人的促銷價格和令人心動折扣時,一定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克服那種占便宜的心理,做到理性購買,同時還要懂得利用電商平臺要求商家展示的商品價格變動信息,對商家銷售商品的真實價格做到心中有數,能分辨出虛假促銷信息和價格欺詐信息,使道德失范的商家被市場自然淘汰。此外,消費者還應該提高自我保護意識,當被商家欺騙時,消費者應該堅定地保護自身利益,及時跟商家和電商平臺相關監管部門溝通,不能因為覺得費時費力就放棄維權,要清楚只有使不道德商家受到應有的懲罰,才能使自己今后免受侵害。在網購時應該保存好與交易相關的票據和電子證據,如:購物發票、發貨單、聊天記錄、支付記錄等交易證據,在發生糾紛時保證自己處于有利位置。消費者應該懂得利用電商平臺提供的相關信息,如:商家資質信息查詢、商家商品價格變動信息查詢、電商平臺對商家評價信息查詢,等等。消費者利用這些信息能對商家有比較全面的掌握,降低信息不對稱帶來的網購風險。
【315主題活動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315活動總結05-27
315活動總結05-17
315消費者權益日主題活動總結06-06
315活動策劃方案06-18
銀行315活動總結11-06
銀行315活動總結05-29
學校315活動總結11-23
工商315活動總結11-23
消協315活動總結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