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談談你對大學生創業的認識與看法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你對大學生創業的看法
大學生相對而言,年少輕狂,容易義無反顧的去做很多事情,既是優點又是缺點。果斷但有時卻缺乏深思熟慮,莽撞行事。大學生創業最具優勢的是年輕充滿了無限可能,年輕富有活力,富有激情,倘若找到了正確的方向,易于成功。
但是救我個人而言,大學生應該讀完完成的大學,畢業以后再進行創業。
校園的時光很單純,也很短暫,把生命中最陽光的幾年,和同齡人共同“浪費”在這里,我認為是美好的,畢竟你有一生的時間去工作,而單純的讀書時間,可能就這么幾年。過去了,就再也不會回來了。而且,我一向認為該做什么事情的時候,就做什么。
該讀書的時候讀書,該談戀愛的時候談戀愛,該工作的時候工作。人生如果過錯了季節,多數是可悲的體驗。
同時,我覺得大學生不能盲目地一畢業就創業。
首先,我們應該記住,激情不等于能力。年輕的時候,我們總是把沖動和激情誤以為是才能。然而,激情不是全部。它只是激情是一種催化劑,它能調動創業的綜合素質與各方面的潛能用于創業。
但對很多大學生而言,激情過多表現為創業的信誓旦旦與對創業前途持過于樂觀的態度,這種創業心態主要表現為對創業項目可行性分析不夠或不全面、不嚴謹,只從事物的一方面評價創業項目。
這其中有很大部分大學生創業者都僅僅只是有一個想法,而沒有實現這個想法可行性高的實施方案作為保證。由于我們現在的大多數大學生基本沒有工作經驗,在其內心還沒有建立一套個人經驗判別體系,故在考察商機與項目時,往往只能停留在理論分析上,是故無法從各方面了解項目。
在此情況下,我認為對于社會關系簡單的大學生來說,創業基本上等于空手打“江湖”,成功率低。
所以,我覺得如果你沒有適當的貯備,那就選擇就業,而保持創業意識.
我們大部分剛出校門的大學生,不僅行業知識、管理經驗、社會閱歷等諸多方面都有所欠缺,而且對自己的認識也往往不夠徹底。可能更多的我們,并不知道自己真正要做什么,而又能做什么。這些都是需要通過工作,通過慢慢接觸社會,來了解的。而選擇創業首先應該想清楚自己要干什么、喜歡干什么、能干什么。
最好是,大學生在創業之前,先找一家公司或組織打工,體驗別人的創業過程,積累管理經驗,對一個行業熟悉之后,創業的成功率就相對較高。
你對大學生創業的看法 [篇2]
當下大學生就業形勢嚴峻,找工作的壓力如影隨形,過高的失業率令人望而生畏,現實中種種殘酷尖銳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迫使大學生需有另謀出路的選擇,而創業無疑是一種常見有效的可以迅速擺脫無業游民寢食不安狀態的選擇。
但事實上,大學生創業很可能不是一個好的選擇。創業要有明確可行的方向,能夠制定詳細理智的計劃,知道有用武之地的能力和轉瞬即逝的時機。這些意味著市場調查、產品分析、建設規模,工作安排、風險評估等等很多方面的內容,要求一個人具備睿智、冷靜、果斷的品質以及良好的管理能力和燃燒的激情,還有合符現代社會的心理素質等等,或者這個人擁有具備種種因素的一個團隊。顯然,作為初初邁出校門的大學生,那些比找工作要困難些。身邊一些有創業想法的大學生并沒有堅定的創業意識,傾向于開個小網店,或者編些軟件,寫寫書稿,或者租個鋪位搞搞直銷等,不是說他們的方式簡單,而是有的時候自己都沒有清晰的未來藍圖,抱著淺嘗而止,騎驢找馬的心態,也許在開始就缺了些渴望與自信。一葉知秋,大學生創業荊棘滿途,剛剛揚帆起航,有二十來歲的青春年華,有指點江山的無畏沖動,但也只有這些,即使真的很有才華,世間的才華也分很多種,如果有天你成功了,也許可以說是你自己的事,若萬一失敗了,那絕不是你一人的事,社會關系牢縛滋生的責任情感注定你要負起更多,避無可避。或者,大學生做出選擇不僅僅需要了解自己,還需要了解自己之所以為自己所牽涉的人與事,創業畢竟只是少數人玩的人生游戲,自己很可能不是那個例外。
從個人方面來講,大學生創業或缺少學識或缺少經歷,當然,后者顯得更為重要。沒有廣泛的人脈也沒有社會影響力,做事不能亦不可能干脆利落。或許已經聽過不少講座看了太多勵志的語言,但知道別人的故事不代表經歷了他們的感受,幾乎所有的演講都是功成名就
的主角自信洋溢地在鎂光燈下完成,所謂君莫問封侯,一將功成萬骨枯。況且時過境遷,白衣蒼狗,不同的時代法則各異,剛離校門,有的事情會想得復雜,但更多的事情會想得簡單。從社會方面來講,市場經濟日漸成熟,各環節生產整體平和,看似方方面面都是未來,實則處處難以撼動,英雄不合時勢,角逐戰場消逝,異軍突起無門。不可否認,有的人博學多才,上馬能安邦,出仕可治國,可是在二十一世紀,在百態亂象的當今社會,你真的確定自己獨披蕓蕓眾生之光環?
《你對大學生創業的看法》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一個大學生走入社會,需要的東西太多了。志摩先生曾說他除了愛,一無所有。其實他還有朋友,家庭,才華,金錢,很多很多。單單憑借獨立之人格與自由之精神,自己可以活得很好,可惜活著從來就不是一個人的事。大學生創業還是三思后行,畏首畏尾不是同學少年的風格,但勇往直前的代價與越眾而出的資格需先想清楚。
你對大學生創業的看法 [篇3]
由于秉承“科教興國”的戰略思想,我國高校連年擴招大學生以望為祖國輸送更多建設性人才。然而,這也帶來了一個嚴峻且不可避免的問題:每年的高校招生人數不斷增加,以致每年的畢業生數量不斷增加,這樣,待就業人數也隨之增加。但是,我們的市場需求卻沒有增加。因為,比起剛出社會只能“紙上談兵”的大學生,用人單位更喜歡聘用一些有工作經驗的“老手”。所以,市場上就出現了大學生供大于求的現象,許多大學生只能另謀出路。一部分大學生可能會選擇繼續深造,考研讀博;另一部分人也許會擠破頭腦考公務員,希望能夠捧上所謂的“金飯碗”;還有一部分人或許只能回家“啃老”,終日無所事事,浪費大好時光但是,隨著經濟、科技的高速發展,許多大學生都開始走上了自主創業的道路。 就資金上來說,一般大學生并不富足;從經驗上來講,許多大學生都是剛出或還未出校門,相當缺乏社會經驗,是真真正正的“青瓜蛋子”。不過,大學生都是有一定文化的青年人,他們占有知識和時間的優勢。除此之外,國家為支持大學生創業出臺了許多扶持政策,許多地方政府也積極響應國家號召,為自主創業的大學生提供了諸多便利與優惠。例如,大學畢業生在畢業后兩年內自主創業,需到創業實體所在地的當地工商部門辦理營業執照,注冊資金(本)在50萬元以下的,可以允許分期到位。對于創新某些制定行業的大學生還可以免一段時間的稅費。
實際上,當前就業壓力如此之大,自主創業未嘗不是一個有前途的選擇。想一想,畢業后,當別的同學還在為工作四處奔波是,你的公司已初具規模了;當室友還在四海茫茫尋找一份與自己專業對口的工作時,你早已將自己的書本理論知識融入到了自己打拼的事業中去了;當別人還對自己離開校園將來做什么而迷茫時,你早已為自己的目標奮斗、拼搏著這是不是很值得去嘗試的一個選擇呢?如果一切順利,我們的理想是不是就可以實現了呢?曾雄踞世界富豪榜首位的比爾·蓋茨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這位哈佛的高材生,中途離開了這所高等學府,利用自己計算機方面的天賦,創立了微軟公司。多年后,他的那些博士生同學反過來要給這位“輟學者”打工。
當然,這里舉比爾·蓋茨的例子,不是鼓動大學生輟學轉而去自主創業。比爾·蓋茨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有很豐富的計算機知識、明確的創業方向和團結的合作伙伴以及極強的創新能力。也就是說,當代大學生自主創業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創業前、過程中,我們需要考慮諸多方面的問題。首先,創業資金從何而來?任何事情的完成都要依賴于經濟基礎。創業資金不是一筆小數目,是靠父母提供?還是親戚借與?抑或是向銀行借貸?這是一個必須思考的問題。其次,選擇什么樣的行業進行自主創業。自主創業時,很忌諱隨波逐流。如果這一行業有很多人在做,那么,啟動資金有限、經驗少的大學生是不合適的。大學生如果自主創業,最好是從一些有特色的、規模小的行業入手。像加盟店和網店都是不錯的選擇。除此之外,在你決定入手前一定要對它進行深入了解。
接著,選擇什么樣的合作伙伴呢?大多數大學生會選擇自己的好友一同創業。那么,結算收入時又怎么分配呢?這些都是要考慮的問題。最后,你對自己的創業有規劃嗎?你有為自己的創業設定目標嗎?大學生在自主創業時一定要將目光放長遠一點,一步一個腳印,切忌鼠目寸光、浮躁,企圖一次吃成一個胖子。曾經,華中科技大學新聞學院在校學生李玲玲在獲得武漢世博公司風險投資10萬元后,注冊創辦了武漢天行健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她當時成為全國在校大學生獲得風險投資的第一人。一時間,大學生創業成為校園最時髦的詞匯,學生創辦的公司風起云涌。時間過去幾年了,李玲玲所創辦的天行健公司早已停擺,紛紛傳來的是學生公司倒閉的消息。對于一些看起來誘人的創業,我們一定要保持清醒的頭腦,設身處地想想它是否可行,是否能行。當然,不是所有自主創業都是成功的。這時候,我們就要
有一個經受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一種反思精神。“挫折和失敗往往是成功的鋪路石。”我們可以從中吸取教訓、學習經驗,避免重蹈覆轍。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反思使我們能夠更理性地、多角度地去看待問題。
除卻這些,大學生在自主創業時還要具備創新能力、耐心和奮斗精神。只有不斷地想出新點子,靈活創業,為自己的夢想持之以恒不斷拼搏,你的企業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你對大學生創業的看法】相關文章:
談談你對大學生創業的認識與看法10-16
談談你對創新或創業的個人看法09-21
你對電子商務創業的看法10-02
談談大學生對創業的看法11-25
家長對大學生創業看法11-25
大學生休學創業看法11-25
對大學生創業的認識和看法11-25
淺談對創業的看法11-25
對就業創業的看法11-25
對另類創業的看法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