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大學生如何自主創業
在過去,很多社會人士和風險投資家都并不看好大學生創業項目,原因很簡單,就是存活率太低,死亡率太高。
但近些年來,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創業熱潮的興起和國家政策對創業的大力支持,大學生創業項目越來越受重視和青睞。但即便如此,大學生創業項目死亡率依然居高不下,到底是為什么?
1.創始人團隊的局限性
關鍵詞:分工、行業認知、價值觀
我認為創業者有了創業項目后,首要解決的是創始人團隊的專業化分工問題,比如我們現在在運營的校園O2O項目,項目涉及商家談判、產品開發、文章編輯、產品設計等,那相對應的你得要有熟悉市場、運營、技術、設計方面的人才,當然,還有最重要的CEO。 我認為創業者有了創業項目后,首要解決的是創始人團隊的專業化分工問題,比如我們現在在運營的校園O2O項目,項目涉及商家談判、產品開發、文章編輯、產品設計等,那相對應的你得要有熟悉市場、運營、技術、設計方面的人才,當然,還有最重要的CEO。 其次,是創始人的行業認知和價值觀問題,行業認知就是你對你從事行業的熟知程度,如果自己對所從事行業認識不深,且沒有不斷的學習充電,很顯然,你的路會越走越窄,最后一步步走向死亡。
然而,價值觀則是指創業者創業的目的和初衷,你選擇創業是為了掙更多的錢、豐富自己的閱歷還是像Uber創始人一樣解決市場上某個自己無法忍受的痛點。這個很重要,如果有的人想掙錢、有的人想豐富閱歷、有的人想為社會做貢獻,那大家的意見容易產生分歧,結果就是在拖團隊的整體進度,可能導致團隊分散。
最后就是團隊的創始人CEO,這是一個很大的麻煩東西,在沒有提前說好的情況下,要在多個聯合創始人團隊中選出一個CEO是很困難的,原因是每個人都認為自己很牛逼,覺得你并沒有比我厲害多少,所以會互相不服氣,不想被誰說了算,都覺得股份要平分、所有大小事情都應該共同決策,所以團隊基本在內斗和猜忌中發展,結果當然不言而喻。
2.項目局限性
關鍵詞:項目方向、個人喜好、樂觀
大學生在選擇創業項目時會遇到三個問題,項目方向局限校園、從個人喜好出發、對未來過于樂觀。
一般大學生在選擇創業項目都會選擇自己所熟知的校園,因為熟悉、容易落地、方便推廣,且資源相對集中。但弊端就是項目的可擴展性和復制性很差,因為校園市場的特殊性和人群單一性決定的,而且每個本地市場的競爭對手眾多,競爭激烈惡化。
其次,在選擇項目時,很多人都習慣性地從個人喜好出發,主觀地認為自己喜歡的項目、產品,消費者也一定會喜歡,前期太缺乏對市場的調查和理性的分析。
最后,對項目發展前景過于樂觀,對銷量及利潤率預計偏高.而對自身的營運能力、后續資金的投入、風險控制等因素估計不足。項目的選擇其實是非常重要的,要多花些時間去
做調查和交流,千萬不能怕別人會偷了你的想法,抱著完善項目的初衷去交流
3.有效時間局限性
關鍵詞:創業外的時間、一起開會的時間
然而,作為一名大學生,除了平時的上課,我們還有社團、課外作業、玩耍、談戀愛等等,如果在加上創業,你一天的時間基本就沒了,所以選擇創業,基本就拒絕了好好聽課,或只能投入更少的時間,如果你敢說你都能兼顧得來,那我可以告訴你基本創不好業,或你的二者兼得將導致其他創業伙伴忙得要死或你們的創業項目一直平庸無常,因為如果你真的要把創業做好,一定要花很多很多很多的時間進去,包括吃飯、睡覺、走路的時間,這是公認的事實。
又因為時間的原因,你們每天可以呆在一起討論項目的時間幾乎很少,基本是在微信群上簡單的討論,只有周末的時候才有空開個會,但也是在匆匆忙忙中結束,你說連個見面的時間都沒有,能創好業、能把事業做大嗎?真的值得每個創業者去深思
如何解決?
首先,我覺得創始人必須樹立每天學習思考反思的習慣,利用零碎化時間閱讀最新的行業動態,利用整塊時間閱讀書籍和工作,利用周末的時間去跨行業或與同行業的人交流,從而快速的提高自身的創業素養和行業認知,比如管統籌理能力、社交能力、視野眼光和見識。
不僅CEO要成長,團隊也要成長,如果團隊的整體學習能力跟不上,后果是挺嚴重的,最明顯的就是在常識性問題上出現沒必要的分歧和爭論,這些常識性爭論問題很耗費時間。
正如傅盛所說,“一個公司最大的瓶頸是CEO,如果CEO自己不能成長,他就不可能帶領這家公司走向更遠的未來,不過光有CEO的成長是不夠的,一旦團隊沒有跟上步伐,必然出現業務崩潰”。
最后導致團隊可能就慢慢分散了,傅盛給我們的啟發就是CEO要成長,整個團隊也要成長,否則公司將會出現脫節。
《大學生如何自主創業》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其次,在選擇創業項目時,先進行詳細的市場調查,避免從個人的喜好出發來判斷消費者的喜好程度,同時也要研讀一些成功企業的發展歷程,避免對未來太過樂觀的預計,有意識的將項目分發展階段進行,比如做學生兼職行業,在校的前一兩年針對本校學生市場先發展本校業務,花一年的時間深度了解這個行業、積累管理、運營等經驗,一兩年后如果覺得該行業具有發展前景,則通過融資將其擴大規模,引入更專業的人才
大學生如何自主創業 [篇2]
一、 我國大學生就業的現狀以及就業制度的歷史沿革
1.大學生就業的現狀和問題
就業是民生之本,是人民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徑。就業問題是一個世界性的課題。我國的經濟當前處于轉軌時期。就全國來講,勞動者充分就業的需求與勞動力總量過大以及勞動者素質不相適應的矛盾比較突出。就高校畢業生來講,數量大幅度上升,就業壓力持續增長。1999年以來,高校擴大招生規模,擴招后畢業生面臨的新的就業形勢。2001年全國共有普通高校畢業生115萬,2002年畢業生上升為145.1萬人,2003年畢業生數量猛增為212.2萬人,比上一年增加67.1萬人。2004年畢業生為280萬,比2003年凈增68萬,預計2017年可能會突破340萬。
今后幾年,隨著大學的繼續擴招,應屆畢業生的數量還會持續上升。這就要求我們進一步深化改革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制度以新的理念宣傳、指導、服務大學生自主擇業、適應市場經濟發展需要,徹底改變國家的統包統分、畢業即就業的政策。
高等院校畢業生能否充分就業,關系到我國高等教育所培養的人才能否充分發揮作用,以自己的聰明才智服務于社會,關系到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和社會穩定;關系到國家的科技發展、經濟發展、文化發展,富國強民;關系到教育事業的深化改革和持續發展問題。據有關資料統計,截止2004年底全國已沉淀75 萬高校畢業生尚未就業(不包括靈活、臨時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已經提上了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議事日程。究竟怎樣來來正確認識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大學生就業難的現狀呢?對此,我作為即將畢業一名在校大學生,與其他同學一樣都在進行反思。通過調查研究,我們認為,當前大
學生就業問題,已不是個人問題,而是一個需要從理論上探討,從實踐進行分析,從理念上進行反思的重大社會問題。概括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A我國現行的大學生就業體制存在一定的缺陷
B我們大學畢業生自身就業觀念的限制
C高校的大規模擴招帶來的人才擁擠等
在分析這些復雜的原因時,我們需要進行深刻的思考,回顧我國普通高等院校畢業生就業制度的歷史沿革,可以明確發現,確實存在了不少的問題。
2、高校就業制度的改革及成效
從20世紀50年代到90年代,國家制定高校畢業生分配計劃,基本上采取國家統一計劃、抽成調劑、分級安排的辦法。1993年《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中明確指出改革高等院校畢業生“統包統配”和“包當干部”的就業制度,實行少數畢業生由國家安排就業,多數畢業生自主擇業的就業制度。這就把畢業生就業制度改革與社會勞動就業制度相結合,形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人才和勞動力資源合理配置的機制。高校畢業生就業制度開始實行國家宏觀調控,學校和各級政府推薦,學生和用人單位雙向選擇的就業模式。
在黨中央國務院提出高等教育要更好地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對高等教育的需求后, 1999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中,明確提出發展高等教育事業,高校開始大幅度擴大招生規模,以滿足廣大學生求學的需要,受到了社會的歡迎。但由于改革的配套措施沒有跟上,同時也為大學生就業埋下了隱憂,引起了各方面的廣泛關注.
2001年6月,國務院政策研究室專門就擴招以后的就業政策問題提出報告,指出擴招勢必會造成就業困難。為此,國務院有關領導在報告上批示并責成國務院科教辦牽頭深入研究擴招后的就業問題。
結束語:關于大學生創業,我認為,作為一個在校大學生,要學會怎樣去創業,不能胡亂去做。創業要經過自己精密的思考,要做好市場調查,要確定自己要做什么,自己要怎樣去做,不能憑空想象。做任何事,都不能盲目去做,要事先做好準備。要做有把握的事,要珍惜學校給的機會和條件,不能浪費。做好自己的店鋪,說白了就是做好自己的生意,讓其盈利。而不是有了店鋪后就開個店在那當擺設,要細心經營。這樣不僅僅浪費了學校給予你的資源與機會,也浪費了你自己的時間。所以,在創業街開了店鋪,就要好好經營。
《大學生如何自主創業》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大學生如何自主創業 [篇3]
學校方面:積極鼓勵①改革課程設置和教學方式。從課程的總體規劃、分科要求和具體內容去考慮創業課程設計,合并或刪除跟創業聯系不大的課程內容,增設有利于提高學生創業知識結構的課程。在教學方式和手段上,少運用“講授———接受”的教學方式,多給學生創造實踐鍛煉的機會。
②促使創業教育系統化、長期化。我們認為,當前大學生創業項目孵化難出校園的重要原因是因為沒有形成后期的創業教育服務平臺。大學生創業教育不僅僅體現在校園期間,而且應當對大學創業的創業者和創業項目進行跟蹤,建立起后期的咨詢服務平臺,而這一服務平臺成為廣大剛出校門創業者的學習地、交流地、反哺地。
③增加學生的創業體驗。從實踐來看,通過親身體驗獲得的知識最容易記憶和提取。同樣,通過自身行動獲得的創業體驗越豐富,創業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我們調查小組結合各高校的做法,建議可通過以下四種方式來加強學生的創業體驗:一是依托創業園地或實習基地,給學生提供條件,使其主持或參與經營管理活動;二是制定創業計劃,號召學生參與;三是鼓勵和幫助學生參加勞務服務;四是組織和支持各種社團活動,鼓勵學生參加社團活動。
④加大創業投資力度。應該加大創業經費的投入,更新教學實驗設備,創建創業實驗基地,設立創業投資基金等,給大學生創業提
供良好的實踐平臺和實踐環境。當環境條件和物質條件具備了,大學生的創業信心和熱情就高漲,創業意志才會更堅定,創業能力才能得到更好的發揮。
⑤建設創業師資隊伍。創業教育師資的培養、教師隊伍的素質與水平決定教育活動中人力開發的質量和效率,一方面要加強對專職創業教育課程教師的培訓;另一方面,要注重吸納創業成功人士作為兼職教師。在師資培訓過程中,應圍繞教師創業體驗的獲得、學習有關創業教育課程的教學方法和組織教學的知識技能、組織教師定期參加創業組織和協會活動或企業家交流創業經驗的活動三個方面進行。
學生方面:明確目標,提升自我①明確創業動機。創業并非一件易事,在校大學生在選擇創業之前,一定要考慮好自己的創業動機,弄清自己為什么要創業,了解自己的個性特質,要明確自己的創業動機是清晰、明確的。這有助于指導大學生的創業行為,樹立信心,堅定信念,能夠克服創業的困難,而取得創業的成功。
②提高自身素質。大學生自身素質提高是大學生創業成敗的決定因素。大學生自身素質分為三種,包括其文化素質、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首先是文化素質,作為大學生,應該具備較高的文化知識和精湛的專業技能,這樣在創業時,就能抓住自身的優勢,做到學以致用。其次是身體素質,正所謂“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所以,在校大學生平時應該加強身體鍛煉,提高自身的身體素質。同樣,非智力因素對創業者來說也很重要,伴隨著創業過程
的進展,大學生創業者會面臨挫折、懷疑和信心的反復摧毀和重建,大學生要樹立不怕困難與挫折,敢于向困難挑戰得精神,加強意志鍛煉,使自己在創業之路上走得更遠、更光明。
③豐富社會實踐經驗。[9]創業前利用兼職等機會進行大量的社會實踐經驗積累,這對于在校大學生今后的創業大有裨益。如今的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市場不斷趨于飽和,如果沒有足夠的社會經驗和企業管理能力,是無法在當今市場立足的。加之大學生創業初期缺乏資源和營銷經驗,對各種突發狀況沒有很好的應急措施,在創業過程中易沖動,承受不住打擊,必然會導致最后的失敗。
④樹立良好人際關系。在創業的路上,僅憑自己能力足夠、知識全面、技術過硬遠遠不夠,這當中忽略了創業中的一個可利因素———人際關系。]成功創業來自于70%的人際關系+30%的知識。在創業資源中,人際關系占了很大一部分,所以想創業,就必須廣交朋友,積累各方面的資源。一個創業的過程就像是一個“人物鏈”,如果你會與不同客戶打交道,那么在創業的過程中遇到困難,就可以立刻利用這些資源來解決這些困難。
【大學生如何自主創業】相關文章:
如何申請自主創業貸款11-25
大學生自主創業總結11-24
大學生自主創業感想11-24
大學生自主創業講座心得11-25
大學生自主創業實習報告08-02
大學生應該如何創業04-25
如何促進大學生創業11-25
大學生創業如何選擇11-23
大學生創業如何辦貸款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