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头挺立呻吟高潮av全片,成人试看120秒体验区,性欧美极品v,A片高潮抽搐揉捏奶头视频

農村教育工作調研報告

時間:2022-11-24 04:15:03 調研報告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農村教育工作調研報告

一,概述

農村教育工作調研報告

“教育要從娃娃抓起”,這已廣泛地被大家所接受。任何教育都是要從小打好基礎的,小學階段是培養良好的習慣和思維能力、創新能力的黃金時期。打好小學教育的基礎,對今后中學、大學的學習將起到極大的作用。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村人口較多。據統計:我國有80%的學生是在農村接受義務教育的,這些學生的素質會影響到我國整體學生的素質,而農村的教育條件、教學水平等在總體上都低于城鎮小學,因此,農村的義務教育顯得尤為重要。當前農村小學的教育現狀又是如何呢,我對此進行了調查。

二,調查方式

通過走訪和資料調查,在經過分整理,大致概括出楚橋小學教育的現狀。

三,農村小學現狀及分析

農村小學的整體面貌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首先是在校舍上,由原來簡陋的土坯房子改建為磚瓦房,寬敞明亮,為學生提供了更為優良的學習環境。其次是教學的硬件設施上,一改過去破舊的拼湊起來的桌椅板凳,取而代之的是配套的全新桌椅,圖書、文體器材、各種教學儀器也有相應的配備。第三是在學校的師資隊伍有所壯大。但是,我認為目前農村的小學教育仍存在許多弊端,主要表現在一下幾個方面:

一、學校規模小,硬件設施落后

盡管目前農村小學在校舍及硬件設施配備上雖然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與城市小學相比差距仍然很大。由于農村教育經費有限,很多需求無法得到滿足,大部分農村小學微機室、多媒體教室缺乏或不完備,圖書館的書籍數量少且陳舊,體育器材也很貧乏,很多設備僅僅是擺設,壞了也因經常缺乏資金無法買新的。

二、教師的業務水平不高,工作負擔重

1、教師負擔重。在我們農村小學中,年紀偏大的教師較多,這些教師教學經驗豐富,但教育方式落后,教學質量存在很大問題。由于農村信息相對閉塞,與外界的交往不多,造成小學教師的教育觀念滯后,教育教學能力不強。多數教師依然是用“一支粉筆+一張嘴+一本書”的傳統方法來完成教學,而學生的“學法”仍是“聽、寫、讀、背、考”的五階段式。這種原始落后的教學方式,不但不能適應當代教學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師生負擔,消耗了他們大量時間和精力,取得的卻是事倍功半的教學效果。同時,農村家長為生活所迫紛紛外出打工,使農村家庭教育的缺位現象嚴重。把本應由家庭、家長承擔的教育責任全推給教師和學校,要求教師在學習上、生活上給予這些學生更多關心和照顧,這無疑加重了教師的負擔。

3、教師培訓落后。做好教師培訓,提高教師的素質勢在必行。教師觀念的更新,教材和課程標準的把握,更多要依賴于教師培訓工作。可是,目前農村學校普遍存在選送培訓和校本培訓不到位的現象。

4、教師自學自研落后。新課程強調學科教學內容要具有開放性、交叉性、整合性、綜合性,教師傳統的專業知識儲備已經不能滿足實施

新課程教學的需要,教師必須加強自學自研,不斷“充電”,不斷豐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把加強自學自研作為職業發展的需要來對待。可是,農村學校由于受地域、經濟、硬件等條件限制,可供教師獲取知識和信息的資源極為有限。許多學校沒有網絡,缺少圖書。有限的圖書得不到及時更新,多數已經過時。教師自學自研的落后嚴重影響了教師專業的發展和素質的提高。

四 村級小學減少造成學生上學不便

我所調查的楚橋小學,但由于教學條件差,教學設備落后等因素,以及越來越多的家長外出打工,隨之把孩子也送到教學質量較好的城鎮學校就讀,加之計劃生育工作到位,因此生源逐年減少,。但目前農村小學不提供住宿,這就造成了部分家比較遠的學生上學的不便,小學生年齡小,每天來回跑不僅浪費時間,而且學生的人身安全也難以得到保障。可是要住校,學校又無宿舍。

五 城鄉差距越來越大

在教學水平上農村小學是無法與城鎮小學相提并論的,而且差距越來越大,歸結原因大致有5點:

1、硬件方面,即教學設備簡陋,無法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條件;

2、軟件方面即師資力量薄弱,農村各方面條件都差,年輕的畢業生大都不愿到農村任教,教師平均年齡較大,知識結構相對陳舊,工作也缺乏年輕人的激情與活力。

3、家長素質較低,督促孩子讀書的意識淡薄,有的甚至是抱著讓小孩呆在學校省得他在身邊鬧或四外亂跑的想法把孩子送進學校的。

4、孩子天性-愛玩,在缺乏適當的外部壓力的情況下,不會自發地產生學習的興趣。

綜上所述,當前農村由于各地經濟發展的不均衡,加之各級政府部門對教育重視不足,農村教育的發展比較緩慢。農村小學教育占了義務教育的半壁河山,所以應該高度重視存在的弊端。基礎教育不扎實,教育的發展也就只能成為一句空洞的口號。其問題的解決也是實現教育公平、均衡的必經途徑。否則,就相當于丟掉了小學階段的教育,丟掉了整個基礎教育的基礎,也就談不上什么全民素質教育了。因此,農村教育必須跟上社會發展的步伐,而不應該成為被社會遺忘的角落。“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真正要做到只有采取措施徹底改變農村孩子接受教育的條件,加強和牢固基礎教育鏈條上的薄弱環節,是農村小學走出困境,為農村基礎教育的發展打下扎實的基礎,推動農村教育的發展。

《農村教育工作調研報告》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這次的調查使我受益匪淺,看到了農村發展欣欣向榮的大好局面,同時,也了解到了農村小學教育的現狀。農村義務教育是我國教育工作的重點,而農村的小學教育更是重中之重。重視農村小學教育,改善農村小學教育現狀,是農村義務教育能否順利發展的重要基礎,只有加強農村小學教育的力度,才能逐步提高農村教育的質量。“路漫漫其修遠兮”,農村小學教育需要國家和政府更高的重視和不斷的探索。

農村教育工作調研報告 [篇2]

—以青島市城陽區大北曲社區為例 摘要:教育是一個國家持續發展的關鍵。在中國這樣一個發展中國家尤其應加大對教育的投入和投資。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村人口占據8.8億人,相應的農村教育更應加強。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和“科教興國”方略的實施,我國農村教育取得的成績總所周知。為更好地了解農村教育現狀,我在假期通過走訪和詢問,對城陽地區的農村教育情況進行調查,了解當地農村教育問題及現狀,由此發現對農村孩子及農村發展的影響。

關鍵詞:農村教育 義務教育 教育問題

我國在農村教育上,普遍實行九年義務免費教育機制,不僅鞏固和加強了農村教育的成果,同時促進了社會主義新農村與和諧社會的創建過程。但是,由于受傳統教育的束縛和封建制度的影響,我國農村教育的質量仍處于較低水平。在暑假期間,我對大北曲村的教育情況進行了調查,了解到了一些基本情況。

一、調研基本情況:

生活在廣大農村學齡兒童的教育現狀是目前社會所關注的焦點。近年來國家就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保障農村兒童受教育權利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情況取得了顯著的進步。但仍然存在一系列問題。針對這種情況我對青島市城陽區大北曲社區的教育現狀進行調研,主要集中于一些對教育有重大影響的主體,例如老師,學生,家長等。調研采用問卷與訪談相結合的方式,調研時間集中于8月1日至10日,共10天。

二、調研結果分析

(一)教育經費嚴重不足

國家教育經費的不足是一個眾所周知的現實,最近幾年教育經費支出進展GDP的2%左右。問題是這些有限的教育投資,大部分還被錦上添花地投放在基礎較好的城市學校,尤其是其中的重點中小學。這對急需雪中送炭的農村來講是多么的不公平。在調查中,可以看到資源分配不公平的現象:各政府、電力、交通等機構擁有資源支配的權力,它們利用部門所掌握的權力最大限度地實現部門利益,或從財政分配計劃中優先得到所需資金,他們的辦公室及職工住房等都是最好的。而教育資源卻少之又少,何況我國現行的教育經費負擔模式是城市教育由國家負擔,而農村以縣級統籌為主,城市人口的教育需要被優先滿足,農村人口得到的教育資源就非常有限,遠遠無法滿足農村人口接受教育的需要。教育經費的缺乏,加之一些教育官員的膨脹,農村中小學教育基礎設施缺乏而且無法保證教育任務的順利完成。

(二)師資力量薄弱

通過對一名中年村民的訪談了解到,多年前鄉村學校任教的老師大多是民辦教師,他們的學歷通常都是初中到高中水平,而且沒有經過正規的師范教育,他們的教學經驗通過日積月累的教學實踐獲得。當時由于地方財政支出有限,教師

工資又難發齊,這給教師帶來沉重的負擔。而很多鄉村任教的教師還要承擔一些攤派,如修建公路、地方報紙的征訂,這些費用全都直接從教師工資中扣除,這些攤派根本就不同教師商量,猶如強盜攔路搶劫,這些做法直接損害了教師的利益。造成農村中小學師資力量薄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受經濟發展水平和事業人員編制的影響,難以注入“新鮮血液”,使得一些學校不得不招聘代課老師,以解燃眉之急。多年之后,教師的師資力量已經明顯加強,教育部也逐漸重視對師資力量的培養和教育,教師工資的發放和福利應經有了很強的保障。地方財政和教育部門也逐漸加強對教育的財政支出和投資。

(三)應試色彩濃厚,師生不堪重負

“考考考,老師的法寶,分分分,學生的命根”。數十年來,農村中小學老師一直無法走出應試教育的怪圈。究其原因,是一些區縣鎮級教育管理部門在年末,拿中學升學率,非畢業班優秀率,及格率,統一排位,排位的優先,成績的好壞,直接關系到老師的晉升加薪。于是老師不管素質教育的要求和定位,以為只顧加時間。使學生們兩耳不聞天下事,一心只讀圣賢書。通過對老師同學的調查了解到,老師們5:00天剛蒙蒙亮就起床輔導,晚上9:30結束課程,學生們甚至比老師起得更早,睡得更晚。老師,學生在重大的學業壓力下,不得不增加學習時間拼搏學習。

(四)農村教育結構不合理,教育脫離農村社會的實際

《農村教育工作調研報告》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由于社會、經濟、政治、思想等因素的制約,農村教育形成了單一的全日制普通學校教育結構,忽視了各種形式的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而農村教育的內容和學科設置脫離農村實際。接受教育的畢業生回去后缺乏實際的生產能力,人才培養與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不相適應。目前,農村人才呈現出“三少”的特點:中高級人才少,專業技術人才少,直接為“三農”服務的人才少。沒有形成健全有效的農村教育和科技培訓體系,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的方式、內容和規模比較薄弱,缺少培養適應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專業技術人才的實踐基地。農村教育與農村經濟社會的不協調性,嚴重限制著農村教育本身的長遠發展。

(五)農民收入水平偏低,教育負擔過重

我國城鄉在經濟發展水平和居民收入上存在著明顯的差距。據統計資料顯示,我國目前城市居民收入是鄉村居民的2.9倍。農村居民收入低下,加上孩子多相比城市居民在教育經費上負擔較重,農村的支付能力較弱,加之過重的教育負擔,降低了農村對教育的有效需求,使農村教育處在較低的水平。同時,考入大學的農村學生無力負擔高額的大學學費,是眾多農村學子止步于大學校門外。

(六)教育觀念落后

農村普遍認為教育投入是消費性的,而缺乏教育投入是生產投入,是新的經濟增長點的觀念;認為教育是單純傳授知識,而缺乏教育擔負著知識創新、技術創新和人才創新的任務觀念。這些落后和陳舊的教育觀念,制約了農村教育的改革和發展。農戶對于受教育程度對于子女的影響程度不夠重視,認為上不上大學不要緊,只要能混口飯吃,有一技之長,在社會中有生存能力足夠。農村家長的學歷普遍較低,文化底蘊差,大多數農村家庭很少看得見紙筆和書籍,大部分家長沒有能力輔導孩子功課。農戶用在子女教育的時間比較少,種植大棚需要消耗的時間比較多。

三、思考建議

(一)加大教育經費的合理化投入

為改變農村教育現狀,我們要首先加大農村教育資源的投入,最大限度地改

變農村教育資源不足的狀況。首先要把教育經費的挪用作為重點抓,把有限的教育資源用到實處。迅速成立一個調查小組,查清鄉村小學、中學的負債狀況以及教師的工資問題,對因負債建校舍的,要通過財政撥款支付,使學校能較好地運轉;其次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投資。放寬私人投資辦學,來補充政府投資教育的不足,建立一個機制對農村教育投資監督。再次,教育管理權限下放學校,增加學校的決策權,并向學校提供良好的辦學環境;對農村教師問題要切實做好改變教師的素質,加大師資力量并進行良好的培訓,提高師資水平,建立良好的師資隊伍,對不合格的民辦教師給予辭退,招收有大專學歷的畢業生回鄉任教,同時對教師的福利等問題要根據實際給予改善。最后是加大農村教育資源分配,當地政府應該把農村教育作為一項重要任務來抓,在分配資源時著重加大農村教育的經費,為農村教育提供土地資源和其它的設備

(二)加強農村師資隊伍建設

千秋基業,教育為本。硬件只是教育發展的外部條件,教師的素質才是問題的根本所在。國家之間的競爭歸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競爭。世界上的名牌大學也好,國內的一些名校也罷,都是建立在名師的基礎上的。綜合了解的情況來看,農村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仍有待提高。相當部分農村教師教育觀念陳舊,知識老化,方法落后,難以適應教育改革發展的需要;學歷達標與能力達標存在較大落差,進一步提高農村教師實際教學能力,仍是一項艱巨的任務;農村教師中民轉公教師多,代課教師多,層層拔高使用的多,教師整體水平難以保證。此外,由于待遇低、工資拖欠、專業教育程度低、師資來源復雜、管理松散等多方面原因,造成一些農村教師工作責任心、職業意識淡漠。在調查中,我們也體會到農村教師的艱辛。許多農村教師工資水平較低,一些津補貼至今未得到解決,城鄉教師實際收入差距大。為此,各級政府應切實解決農村教師待遇問題,并加強農村教師的培養和管理。

(三)義務教育城鄉統籌兼顧

光提免費的義務教育還不夠,應該加快實現農村義務教育主要由中央和省財政來負擔,特別是中西部地區的義務教育。從各個國家來講這是一個大的趨勢,因為不同的縣與縣之間,財力差別實在是太大了,如果以縣為主,就不能夠保證義務教育的公平。有鑒于此,我認為,必須逐步取消城鄉分割的教育投入機制,中央和省級財政要加大對縣級、尤其是貧困地區轉移支付力度,逐步壓縮高等教育經費所占的比例,教育投入逐步向義務教育傾斜。加快義務教育的統籌和兼顧。

(四)調整農村九年義務教育內容

教育體制僵化,辦學形式單一,農村基礎教育脫離農村經濟發展需要,缺乏與農村社會的血肉聯系,這是當前農村教育問題的突出表現。在教育體制上,農村基礎教育、職業教育、成人教育各成體系,實行條條管理,各自強化,沒有充分利用農村中、小學已有的教育設施和相對雄厚的師資力量辦職教和成教,而是另起爐灶,占用了有限的農村教育資源,制約了農村中、小學教育的發展。由于農村職教和成教的設施、經費和人員很難一步到位,造成農村職教、成教流于形式,收效甚微。

(五)改善農村教育觀念

觀念決定了人的選擇,而農村家庭對教育的看法則決定著他們孩子未來的命運。要著力改變家長片面的就業觀和人才觀,讓家長擁有長遠眼光,重視孩子的全面發展教育,全面提高孩子德、智、體等各方面的素質。大力宣傳先進的家庭教育理念,倡導形成科學的、關愛的、民主的家庭教育方法,把家長希望子女成

才的迫切愿望引導到正確的方向上來,使家長重視孩子的思想素質、心理素質等非智力因素培養,促進家庭形成良好教育環境,使孩子在家庭中愉快、健康地成長。此外,學校也要向家長介紹、講解一些實實在在的家教知識、家教理論。讓家長多抽一點時間與孩子溝通。

四、調研總結

在此次調研中,我看到了他們的實際生活條件與對子女期望之間的矛盾;也聽到了他們對一些熱心人對他們子女無私幫助的感謝。但是,在與當地老師的交談過程中,我也了解到雖然這里的孩子非常需要社會的幫助,可是一些幫助并不能真正用于孩子的教育。能夠發動社會的力量來幫助需要幫助的農村兒童,自然是一件有益于社會和諧的好事。但是,我們應該看到這樣的問題存在的根本原因是經濟條件造成的。顯然,解決這一問題就是要首先解決農村家庭的收入問題。只有農村收入的提高才能根本解決義務教育的問題,提高農村教育質量,提高農民素質,促進中國和諧社會的發展和進步。

農村教育工作調研報告 [篇3]

為進一步摸清我縣農村教育情況,促進全縣農村教育的健康持續發展,按照縣委、縣政府有關通知要求,我們多次深入基層,對農村教育的實際情況進行了深入的調查研究,并制定了未來幾年我縣農村教育事業發展的遠景規劃,現將我們的調研情況匯報如下:

一、我縣農村教育的基本情況

目前,我縣共有各級各類農村學校190所,其中普通高中5所,鄉鎮初中37所,中心小學113所,完小14所,分校21所。全縣農村有高中在校生6796人,初中在校生26372人,小學在校生31339人。此外,還有各類農村幼兒園109所(含鴉鴻橋鎮兩所民辦園),在園幼兒13800人。

二、近幾年的主要做法

多年來,我們堅持把發展教育作為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基礎工程,大力實施“科教興縣”戰略,努力使基礎教育適度超前發展。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1、以省“普九”復查為契機,不斷改善辦學條件。近幾年,我縣以迎接省“普九”復查為契機,大力推進“普九”完善工程,義務教育階段的學校在辦學條件、辦學水平和普及程度等方面又有了長足的進步。我縣初中生年鞏固率逐年提高,已達到省“普九”標準,小學生入學率、鞏固率均已達省“普九”標準。我縣多次被省政府評為“普九”工作先進縣。

2、大力發展學前教育和高中教育,努力實現“普九”向兩頭延伸。在鞏固“普九”成果的同時,我縣還大力發展高中教育和學前教育,努力使普九成果向兩頭延伸。近幾年我縣高中在校生人數逐年攀升,今年我縣5所農村普通高中共有在校生6796人,占全縣高中學生總數的44.7%;在學前教育方面,從2002年起,我們努力實現由學前班向幼兒園的轉變,三年時間共新建鄉鎮幼兒園69所,學前三年入園率達86.2%。去年我縣在原有基礎上又投入資金1146萬元,用于學前教育發展。2017年12月初,我縣接受了省檢查團的“普三”驗收,省市領導對我縣的學前教育發展給予高度評價,我縣的學前教育保持了在全市乃至全省的先進水平。

3、合理調整農村中小學布局,不斷優化教育資源,擴大辦學規模。調整農村中小學布局是基礎教育發展的一項戰略任務,也是農村人口結構變化趨勢的必然要求。為進一步提高辦學效益,優化教育資源配置,推進我縣教育現代化進程,我們把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工作當作一項重要任務來抓,制定了2017—2017年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規劃。幾年來,全縣農村初中、小學學校總數從1998年的498所減少到目前的185所。

4、加大現代化教育裝備力度,努力實現教育的現代化。從2001年開始起動教育裝備現代化工程,截止到目前共投入資金4300萬元用于配備校長辦公系統、學校微機室、多功能教室建設以及購置教師、學生用微機。目前全縣農村所有完小以上學校均配備了微機室、校長辦公系統、多功能教室,全縣農村中小學配備校長辦公系統210套,購學生微機5200臺,建微機室205個,多功能教室194個,語音室48個,建校園網17個。

三、農村教育事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在農村教育發展的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教育需求的增加與教育投入的不足這一矛盾更加突出。近年來,我縣先后啟動了教育裝備現代化工程、農村布局調整及危房改造工程,迎接了省“普九”、“普三”檢查驗收,全縣教育欠帳達9720萬元,其中農村教育欠帳為1603萬元。而我縣縣、鄉兩級財政一直比較緊張,落實的省定生均公用經費的標準還很低。今后我縣農村學校的布局調整、危舊校舍維修改造和教育現代化裝備還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

2、農村教師隊伍建設面臨新問題。自2000年以來,我縣初中小學沒有再分配新畢業生,而自2017年暑假,實小、三中開辦寄宿制以來,先后從鄉鎮選拔293名教師進城任教,又先后有200名教師出口,其中多為35歲以下的年輕教師,造成目前我縣農村學校教師年齡老化,尤其是小學教師,

目前平均年齡在43歲以上。教師隊伍年齡結構的不合理,影響著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有的中心校沒有音體美專職教師,音體美課不能保證,英語、微機任課教師素質參差不齊,教學質量不高。隨著時間的推移,教師年齡老化的問題將更加突出。

3、初中生流失嚴重,控輟保學的任務艱巨。農村初中學生輟學問題是目前農村教育中較為突出的問題,它不僅加大了學校教育管理的難度,也影響著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成果的鞏固。雖然我縣通過了省“普九”復查驗收,但初中生流失的問題沒有得到很好遏制,尤其是我縣南部潮洛窩、石臼窩等鄉鎮受當地服裝廠影響,初中三年,學生的流失更為嚴重。分析學生流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單憑教育系統的力量很難將此項工作做好,應當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需要政府、社會、學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

4、農村學校布局調整工作有實際困難。布局調整工作幾年來,取得了顯著效果,但由于一些村隊干部或群眾的認識問題,加之個別鄉鎮缺少應有的力度,至今依然沒有完成調整任務。布局調整后,確實存在學生上學距離過遠的實際問題,需要我們從群眾利益考慮,合理調整農村學校布局。

5、素質教育還有待于進一步加強。當前,受社會就業、用人制度及教育自身基礎以及高考指揮棒的影響,教育工作中還存在著學生在校時間長、課業負擔重,部分教師改革意識不強、教學效果不理想,小學、初中的非主要學科授課質量不高等問題,都需要我們在今后的工作中認真加以解決。

四、農村教育事業發展遠景規劃

總體目標:到2017年,初步建成適應玉田經濟發展建設需要的現代教育體系,高標準實施素質教育,在全市率先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把玉田縣建成唐山市教育較為發達、教育質量較高的地區之一。具體目標:

(一)形成系統優質的學前教育

繼續發展學前教育,保持我縣學前教育在全市乃至全省領先地位。到2017年,全縣學前三年幼兒入園率爭取達到100%,充分滿足三至六周歲兒童入園需求。通過幼兒園升級升類工作,不斷提高幼兒園辦學規模和管理水平,所有鄉鎮中心園達到省二類標準,到2017年全縣一類幼兒園的比例達到30%,二類園比例達到60%。在基本普及學前三年教育的基礎上,積極探索托幼一體化管理模式,實現學前三年教育向0-3歲幼兒教育延伸。到2017年,形成完善的以省級規范園為龍頭,以鄉鎮中心園為骨干,以中心校獨立園為基礎,各類幼兒園共同發展的幼教體系。

(二)義務教育階段教育有長足進步

以迎2017年省“普九”復查為契機,繼續改善辦學條件。小學抓實特色校建設工作,全力打造一批特色品牌學校,展示我縣素質教育成果;初中抓實控輟學保學工作,提高在校生鞏固率。未來幾年把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的工作重點放在初中,到2017年完成撤并15所初中和42所農村小學的任務,為解決學生上學遠的實際困難,考慮在農村建設九年一貫制試點寄宿制學校。在全縣農村中小學普及信息技術教育,到2017年全縣所有中心校以上學校全部建成校園網,教師全部實現微機備課,到2017年前后,全縣所有中心校以上學校教室全部建成多功能教室,充分發揮現代教育裝備的作用,提高教學效率。

(三)大力普及高中教育

大力發展高中階段教育,讓更多的學生接受高中階段教育。到2017年,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到85%。認真做好生源預測,考慮未來幾年,生源減少的因素,為發揮高中現有優勢,在5年內將現在的彩亭橋中學、亮甲店中學、鴉鴻橋中學逐步撤并,重新劃分招生范圍,只保留林南倉中學、窩洛沽中學兩所農村普通高中,完成對以上兩所學校的改擴建工程,爭創省級示范學校。保證從農村向高等院校輸送更多人才。

(四)發展職業教育,培養縣域經濟發展需要的技術人才

繼續做好初三畢業生的春季分流工作,保證縣職中心生源。合理利用撤并后的3所高中校址嘗試舉辦高中職業教育,擴大職業教育在高中教育階段的比例,培養更多的適合我縣農村經濟發展的職業技術人才,為縣域經濟發展做出貢獻。

五、保障措施

1、轉變觀念,加強領導,統籌協調,合力建設高水平教育強縣

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樹立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的大教育觀,引導全社會和廣大教育工作者樹立可持續發展的終身學習的觀念,樹立正確的教育觀、質量觀和人才觀。

堅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將教育納入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成立“建設高水平教育強縣工作領導小組”,堅持把教育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實行領導任期目標責任制,并作為干部選擇、任用、政績考核的重要內容,切實落實教育強縣、優先發展的教育戰略,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做貢獻,為教育改革和發展提供保障。

2、建立健全教育經費投入和保障機制,保證農村義務教育投入。

縣政府在依法保證義務教育階段經費逐年實現“三個增長”的基礎上,不斷增加對教育的投入。做到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隨國民經濟的發展和財政收入的增長逐步提高,增加對重點項目的專項資金投入,結合布局調整盤活現有教育資源,使其最大限度地發揮辦學效益和經濟效益,鼓勵社會各種力量捐資助學,加大對教育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力度。

3、加強教育行政執法,堅持依法治教。

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進一步提高對依法治教重要意義的認識,認真貫徹國家和地方的各項教育法律法規,切實保障國家教育方針的全面落實。教育和公安、工商、稅務等職能部門緊密聯系,切實解決好初中生流失問題。積極推進素質教育的制度化、法制化,開展依法行政、依法治教研討活動,健全各項教育規章制度。學校要依據教育法律法規堅持依法辦學,實現自我約束、自我管理,增強依法治教、依法執教的自覺性,逐步使知法守法、依法辦事成為教育工作者的內在要求和自覺行動。

4、加強學校內部管理,不斷深化素質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和中央、省、市教育工作會議精神,以提高民族素質,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各級各類人才為根本,大力推進素質教育,繼續深入實施“科教興縣”戰略。要進一步加強師德教育,完善落實《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評價暫行辦法》;加強教師的現代教育理論學習,不斷更新觀念,樹立正確的教育觀、人才觀;加強教育科學研究,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積極探索符合教育規律的行之有效的管理體制,建立適合學生全面發展的運行機制,堅持依法治教,促進我縣教育事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農村教育工作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農村調研報告04-03

關于農村的調研報告02-23

農村調研報告集合12-19

農村低保調研報告11-23

農村農業調研報告11-24

農村養豬調研報告11-24

農村問題調研報告11-24

農村發展調研報告11-24

農村高中調研報告11-24

主站蜘蛛池模板: 颍上县| 临颍县| 平塘县| 铅山县| 岫岩| 长春市| 尉犁县| 荣成市| 普兰店市| 高唐县| 清苑县| 偃师市| 元朗区| 溆浦县| 佛坪县| 松阳县| 黄梅县| 通渭县| 依兰县| 舞钢市| 咸宁市| 霞浦县| 河源市| 竹北市| 达拉特旗| 邓州市| 滨海县| 平阴县| 浠水县| 文水县| 上蔡县| 汝城县| 辰溪县| 余干县| 方山县| 拜城县| 玛纳斯县| 吉木萨尔县| 诏安县| 兴山县| 安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