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農村養豬調研報告
在2017年2月-4月我對鎮幾個村20多個組70余戶養豬戶進行調研。調研采用實地走訪和與我鎮養殖戶進行座談及經驗交流的方式進行,F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鎮養豬業的發展背景和現狀調查情況
我鎮養豬業的發展背景:我鎮是一個典型的山區地貌,交通相對不發達,沒有大型的公路穿境而過,加之處于深山區,未產生環境污染,疫病發生很少,是一個很好的發展養豬的環境,同時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市場對生豬的需求量很大,國家對養殖業的優惠政策,在很大程度刺激我鎮生豬業的發展,使我鎮養豬初具規模,最大規模在600余頭,據調查我鎮有養豬大戶70余戶,規模均在50頭以上,70余戶養殖戶共有生豬存欄3500余頭,能繁母豬600余頭,種豬50余頭,子豬2000余頭,占全鎮養豬總數的30%左右,實現經濟價值500余萬元。
我鎮養豬業發展的基本現狀:
1、自然條件
我鎮位于XX市的東南角,海拔在800-1300米,氣候溫和,水資源豐富,適合于養豬業的發展。
養豬現狀
2、我鎮養豬主要采用圈養集中式,飼料與傳統的熟食喂養。
3、技術力量現狀
科學技術還比較落后,相對較為薄弱,大多數使用傳統的飼養模式,80%的農戶主要是跟別人的步子走。效益相對不佳,但勞動力豐富,加之自然條件的優越性又占一定的優勢。
4、消費狀況及經濟效益狀況
隨著人們收入水平的不斷增加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豬肉自去年以來價
格一路攀升,供不應求。
5、市場前景
豬肉一直以來作為中國人的主食品,而且現在市場供不應求,所以養豬的市場前景是來可觀的。
6、政府的重視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以人為本,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政府鼓勵農民發展生產,大力發展養殖業,增加農民收入。
二、存在的問題
1、80%農戶還受傳統經驗的影響,傳統的養豬技術嚴重阻礙了養豬的擴大再生產。
2、科學水平還比較薄弱,飼料的配比技術落后,盲目地走別人的老路子,嚴重制藥我鎮畜牧業的發展。
3、缺乏科學的管理方法,豬舍的建設設計較不合理,大多數憑傳統的經驗,豬舍的通風,光照等條件不符合科學標準。
4、污染問題
糞便大多任意排放,嚴重地污染了環境。又可能會給牲畜帶去病原。
5、豬的分配不科學,大多以6-7頭,豬福祥影響,對豬生長極為不利。
三、采取的對策措施和建議
1、學習養殖技術的科學知識,多與其他養殖戶進行思想交流和經驗交流,取長補短,結合自身實際,總結經驗教訓。
2、學會自己配料,引進優質豬種,使投入盡可能少,回報盡可能多。
3、科學的圈舍修建,選址要有一定的坡度,并啟要使通風,通光程度達到最佳模式。
4、學習各種醫療知識,加強疫情防治,科學管理,加大投入力度。
5、合理的處理糞便垃圾,修建大中型沼氣池,變廢為寶。
四、結合我鎮實際,談談我鎮養殖業的發展
1、我鎮是山丘地貌,氣候比較溫和濕潤,山丘起伏大,長滿各種天然牧草,大多還是優質的草種。
2、我鎮土地面積廣闊,勞動人口多,水熱條件好,土地肥沃。
3、和其他鎮進行比較,結合我鎮實際,我鎮更適合發展畜牧業。
五、我鎮存在的問題
1、公路不暢,只有一條鄉村公路通向我鎮,并且路面比較差,許多大型車輛不能行駛。
2、我鎮勞動力人口大量外出,造成荒地越來越多,無人耕種。
3、科學技術較為落后,人們具備的養殖業知識十分淺薄。
4、農民自身的問題,大多農民舍不得自己的土地,他們大多都保留多種糧
食作物的思想。
六、解決我鎮存在問題的措施
1、向政府部門申請,把我鎮的公路修建好。俗話說:“要致富,先修路”,修好了公路,就可以帶動其他領域職業的發展。
2、在我鎮開辦些符合實際的示范點,讓一部份人富起來,帶動其他農戶的發展,以至于吸引外出勞動力回鄉建設發展。
3、學習有關養殖科學知識,發展養殖業。
4、加強農民的思想教育,大力向他們傳播先進的科學思想,讓他們以傳統思想觀念中轉變過來。
七、結合我鎮實際,發展我鎮養殖業
1、目前我鎮養殖戶還較少,而且較為不科學。
2、充分利用我鎮特殊的地理環境和優越的自然資源,在連綿不斷的山丘上種植牧草,在荒地上種植牧草,充分合理地利用起每一寸土地,即保護了生態,又取得效益。
3、我鎮可以大量的發展養牛、羊之類的食草牲畜,利用我鎮每年大量的桔桿配制。
4、可將牲畜的糞便合理處理,修建沼氣池,變廢為寶,達到“雙盈”。
5、向外地引進優質畜種,加快養牛、羊的周期性。
《農村養豬調研報告》。
6、堅持走出去的發展戰略,與外地食品公司進行對口輸送,保證市場的永久性。
7、結合實際,總結經驗教訓,認識優勢與不足,參與市場競爭。
8、從我做起,帶動村民,共同致富。
通過我對其他村的訪談和實地考查,結合我鎮實際,為把我鎮建設成一個養殖業脫貧致富鎮,通過我對一村一名大學生的養殖專業技術學習。結合我鎮優越的自然資源的優越的自然環境。同其他村進行比較,認識我鎮的優點與缺點。可在我鎮發展養殖牧草牲畜。
9、從我做起,以身作則,帶動村民一起行動,共同努力,改變農村傳統生產模式。一切從實際出發,一切為了農民。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真正的為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生活水平做我力所能及的事,我愿同全體村民一道,共同把鎮建設成新型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農村養豬調研報告 [篇2]
一、 調查背景及當地現狀。
我國物價上漲,而在暴漲的物價中又以豬肉價格上漲幅度最大。
魯東南地區是重要的生豬供應基地,在這個假期,我們以家鄉臨沂莒南縣的富泉村為例,結合當地養豬現狀、生態養豬的特點及當地環境條件等因素,對當地生態養豬的推廣條件進行調查。
目前當地仍以傳統養豬為主,村中每戶規模從20頭到200頭不等;厩闆r及存在的問題如下:
。薄⒇i舍為傳統的硬水泥地面,在當地綜合建材價格等條件下,100頭規模的豬舍投資大約在5萬左右,隨著規模增大,平均每頭豬的豬舍建設投資遞減。水泥地豬舍需要定時清理,而且當地并沒有良好的豬糞處理措施,導致污染較嚴重,豬舍周圍更是臭氣熏天。
2、從當地一飼料加工場了解到,喂豬用的飼料以混合飼料為主,由豆粕、麥麩、玉米粉、預混料等搭配混合而成,搭配不同的飼料價格在每斤1.1元到1.4元不等。相比較以前的單一飼料喂養,雖然飼料報酬率提高,但總體上飼料成本依舊比較高
。场⒂捎谪i舍較差的衛生條件以及防疫不及時等原因,流行病爆發較多,在喂養過程中醫藥費投入較大。
綜合來說,當地的養豬業,處于傳統的粗放養殖向現代化養殖轉型的初期階段,雖然飼料結構,豬病防治等方面較以前有很大進步,但在污染控制、養殖效益等方面仍存在較大問題,需要改進。
二、 生態養豬技術簡介
生態養豬又稱自然養豬,通常提到的生態養豬指的就是發酵床養豬技術,但是考慮的當地的實際情況,這里我們建議將發酵床技術和發酵菌飼料技術結合起來同時進行推廣。
1.發酵床養豬技術
發酵床養豬技術原理 :
發酵床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大自然環境中的豐富生物資源,即采集土壤中的多種有益微生物,通過對這些微生物進行篩選、培養、擴繁,建立有益微生物種群,然后根據它們生長所需的營養要求,配置出人工培養基(即按一定比例將微生物母種群、木屑、有機質及營養液進行混合、發酵形成有機墊料),讓有益微生物在這種人工創造的有機墊料中大量繁育,然后充分發揮這些功能微生物的作用,將動物糞便、尿水等有機廢物充分消化、降解掉。而發酵床養豬技術就是在經過特殊設計的豬舍里,填入上述有機墊料,再將仔豬放入豬舍。豬從小到大都生活在這種有機墊料上面,豬的排泄物被有機墊料里的微生物迅速降解、消化,短期內不需對豬的排泄物進行人工清理,減少了糞便尿水向外界排放,另一方面細菌大量繁殖所產生的部分菌絲蛋白被豬食用,補充了飼料中的蛋白來源。最終實現零排放、無污染,生產優質豬肉,達到提高養豬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的目的。 發酵床的制作方法 :
發酵床的有機墊料以鋸屑為主。鋸屑具有通氣性好、吸附性強、保水性適中、適于微生物生長和繁殖等特點。將90%-95%的木屑、5%-l0%的土、0.3%的大粒海鹽,按此比例混合,按lm2床面加入0.5kg的菌種充分拌勻后填入發酵床內。注意一定要用粗鹽,因為粗鹽含有豐富的礦物質,有利于微生物的繁殖,有利于木屑的分解。泥土以用沒有被化肥、農藥污染過的泥土為宜。發酵床的水分掌握在60%左右為宜。床面高度以略高于水泥地面為宜。發酵床準備好后就可以放入苗豬。
日常管理
飼喂量豬的飼喂量應控制在正常量的80%,以利于豬拱翻地面。通過翻拱,糞尿可與墊料充分混合,有利于糞尿的分解發酵和微生物的繁殖,同時生豬也可采食墊料中的菌體蛋白等營養物,節省飼料。飼養密度一般每頭豬占地1.2-1.5m2。豬舍換氣夏季注意通風散熱,堆肥發酵溫度高于70℃,微生物將進入休眠狀態或大量死亡,發酵緩慢甚至停止。注意床面保持一定濕度,不能過于干燥,如過于干燥會導致豬肺炎,可定期在床面噴灑活性劑。豬需要預先進行徹底驅除寄生蟲。要密切注意有益微生物菌的活性,必要時加活性劑來調節有益菌的活性,以保證發酵能正常進行。
《農村養豬調研報告》。
2.發酵菌飼料發酵技術
隨著微生物工程技術的發展,微生物在養殖、種植、環境等方面的應用越來越廣,其中在飼料資源的開發這一方面為節省飼料成本作出了很重要的貢獻,緩解資源緊張。經過發酵助劑的微生物發酵處理,生產微生物菌體蛋白飼料。利用這些經過發酵處理的飼料喂豬,比正常喂養提前1個月左右出欄,節省了飼料成本,提高了養殖戶的經濟效益。通過查詢資料我們了解到,目前的發酵飼料包括酒糟發酵料、豆渣發酵料、秸稈發酵料等等,這里我們以豆渣發酵料(發酵劑以金寶貝飼料發酵劑為例)為例簡單介紹:
(1)配料:稻草或秸稈粉粉碎后5—30%,豆渣占60-70%,金寶貝二型飼料發酵劑的使用量按1-2‰添加,其余可用玉米粉或米糠,其中玉米粉或米糠和豆渣的比例可根據豆渣水分等實際情況進行適當的調整。
(2)混合: 先將金寶貝飼料發酵劑用玉米粉或米糠稀釋,按1:5的比例,然后與要發酵的物料充分拌均勻(為了達到混勻目的可以采用逐步稀釋的辦法),再加水拌勻,物料含水率一般控制在65%—75%之間。其判斷辦法為:將拌好的發酵物料緊抓一把,指縫見水印但不滴水,松開落地即能散開為適宜。若能擠出水汁,落地不散開,則含水率大于75%,太干太濕均不利,應調整。
。3)密封發酵:拌勻后隨即裝入盆、缸、池、塑料袋等容器中,用塑料薄膜覆蓋好,在自然氣溫下密封發酵2-3天,等有香、甜、酒氣時即可飼喂。大規模發酵時可直接堆放在干凈的水泥地板或發酵池中,加蓋塑料薄膜密封發酵即可。
發酵配料時,加的玉米粉越多,酒香味越濃厚,加的玉米粉少,則酸香味比較突出,發酵產物烘干后色澤為深棕黃色或褐色,顏色均勻,并具有發酵豆渣特有的香味。
注意事項及喂養方法:
(1)不能用已經霉爛變質、或有異臭味的原料作發酵原材料。如發酵后的物料因保存不當,導致霉爛變或有異味,也不能用來飼喂動物。
。2)堆放、裝池時應密封,但不能壓緊。
(3)從容器或袋中取料飼喂時,應立即密封容器,不能暴露太久,以免造成污染腐敗變質。
。4)陰涼干燥處存放。發酵后的物料,如果要長期保存,則要密封嚴格,并壓緊壓實處理,盡量排出包裝袋中的空氣,這樣不僅可以長期保存,而且在保存的過程中,降解還要進行,時間較長后,消化吸收率更好,營養更佳,也可曬干放入缸中保存。
發酵后生成的產物(發酵產物)的用法用量:如果豆渣的比例為30%,則取以上飼料70斤,因為豆渣為濕物,含水量為60%左右,因此比例重量要乘以2倍多一點。
第一種方法:代替部分全價料使用
在飼喂發酵飼料時要采取先少量,慢慢增加的原則,開始飼喂時可以先采用10%,慢慢遞增到30%、50%;小豬按飼料量的20%-30%添加,大豬和雞、鴨按飼料量的30-50%添加(以干物質計),育肥豬的飼料配方以蛋白質含量較高的豆渣為主,還要配合玉米等熱量高的飼料玉米的用量增加到30%~40%。另外,各個時期要配合適量的維生素、骨粉、鹽和青飼料等。 推薦配方:
、 肥育豬的喂法:
15~30公斤小豬:20%發酵豆渣+80%小豬全價飼料
30~50公斤的中豬:30%發酵豆渣+70%中豬全價飼料
50~100公斤的大豬:35%發酵豆渣+5%玉米粉+60%大豬全價飼料 ② 懷孕母豬的飼喂:
懷孕期1~90天:60%的發酵豆渣+40%全價飼料,另加青飼料 懷孕期91~哺乳期:40%的發酵豆渣+60%全價飼料,另加青飼料 ③ 種公豬:40%發酵飼料+30%大豬全價飼料+20%米糠+10%麥麩
第二種方法:發酵以后作為一種飼料原料,根據其營養成分重新配制全價料,以滿足動物營養的需求。
三、 生態養豬與傳統養豬的效益對比分析
一、測算依據:豬舍建設300元/㎡,墊料60-70元/平方米(根據不同地區材料價格有所不同),飼養密度,育肥豬1.2-1.5頭/平方米。
二、降低成本效益(按存欄1000頭為例):斤,料肉比3.2:1)計算:
養豬每千頭投入總成本為:1萬元+50.44萬元=51.44萬元,發酵舍養豬每千頭比傳統養豬每千頭減少成本為:62.233萬元-51.44萬元=10.793萬元。
三、傳統養豬豬糞與發酵舍墊料收益對比:
1、傳統養豬豬糞收益:以每頭豬每年30元計算:30元x1000頭=3萬元。 發酵舍墊料收益:以0.5噸/平方米重量計算(注:有專業服務公司與養殖企業簽訂合同以150元/噸的價格收購發酵后的墊料,有加工能力的養豬企業也可以自行加工處理)。
0.5噸x1500㎡=750噸x150元=11.25萬元÷3年=3.75萬元。
2、發酵舍每千頭豬比傳統養豬增加收益對比:
發酵舍墊料收益3.75萬元- 傳統養豬豬糞收益3萬元=0.75萬元
3、與傳統養豬方法相比,每千頭豬的總增效益為:降低養殖成本收益+墊料收益=10.793萬元+0.75萬元=11.543萬元。
4、自行加工墊料做成有機肥收益:以市場價格600元/噸計算: 0.5噸x1500㎡=750噸x600元=5萬元÷3年=15萬元。
5、與傳統養豬方法相比,每千頭豬的總增效益為:降低養殖成本收益+墊料收益=11.543萬元+15萬元=26. 43萬元。
四、 生態養豬推廣的優勢及存在的問題
優勢
。保Wo環境,減少污染。采用發酵床養豬技術,由于有機墊料中富含的活性微生物可以有效消化分解豬的排泄物,不必清掃打理豬舍,減輕污染。
2.改善豬舍環境,提高豬肉品質,減少豬病發生,大大降低養豬的醫藥成本。
。常儚U為寶,合理利用秸稈豆渣等傳統意義上的農業廢料,降低飼料成本和消耗。有益微生物在有機墊料中大量繁育,不斷降解糞便、尿水,同時它們在繁育過程中形成的部分菌絲蛋白可轉化為豬的優質蛋白來源。由于豬生長發育良好,攝入的飼料轉化率提高,一般可以節省飼料5%-l0%。
4.降低勞動強度,節省人力、設備費用。發酵養豬技術不需要用水沖洗豬舍,可節約用水90%左右。不需要每天清除豬糞,也不需要糞便貯存、收集裝置,勞動生產力提高1倍以上。生豬體內很少有寄生蟲,疾病減少。采用自動給食、自動飲水等配套技術,達到了省工節水節本的目的。
5.發酵飼料可以長時間保存,具有適口性,促進了食欲并增加了消化液的分泌。節省了飼料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發酵以后可以代替很大一部分飼料,把飼料成本節省了,并且豬少得病,出欄提前,經濟效益提高。
存在的問題
生態養豬的關鍵問題在于,如何因地制宜不斷改進創新,從而更加適應我國各地的實際情況,符合各地的實際需要。尤其是發酵床技術,要求根據各地情況,充分吃透發酵床養豬的技術原理,結合當地的氣候環境,采用方便易得的資源,合理的建造發酵床。并篩選出適合當地的優良菌種、培養基配方等。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國外菌種不適應當地條件。國外引進的菌種不但價格高昂,而且會出現水土不服的情況。
2.相關技術要求技術指標與當地條件不符。我國幅員遼闊,各地條件差距較大,現有的技術要求和指標無法適應不同地區的現實條件。
。常牧蟻碓蠢щy。墊料中需要一定比例的木屑,如果大規模養殖,需要大量的木屑供應,而有些地方則無法做到這點。
。矗幠;B殖需要大面積的空間。由于單位面積的承載量有限,飼養密度不能過大,否則易導致微生物的發酵不充分、完全,難以達到理想效果,目前只適合小規模的推廣使用。
五、推廣建議
結合本地特點,我們有以下建議:
。保镜仞B殖規模在200頭以內,適合進行小規模推廣生態養豬,但是,不可操之過急在大范圍內推廣,需要進行小范圍試點實驗,逐步摸索改進出適合本地各方面條件的生態養豬技術,等技術成熟再考慮大范圍內推廣。
2.慎重選擇,培養出適合本地條件的優良菌種和培養基配方。在推廣的過程初期需要知識過硬的技術員在推廣范圍內對養殖戶進行技術指導,及時發現處理試點期間出現的各種問題。
。常l酵床不是萬能床、消毒床。養殖戶盡量采取自繁自養的方式,減少從外購買豬仔。如果在外購買豬仔,不要貿然投入發酵床豬舍,要在觀察舍觀察一段時間。期間,根據免疫情況補注正規良好疫苗并驅除體內外寄生蟲,同時消除應激,待豬只精神、采食、排泄各方面均正常后,再投放欄內。
。矗數卣畱斣谕茝V過程中大力支持,特別是原材料方面確保原材料的供應,如木制品加工廠的木屑,豆制品加工場的豆渣等。如果可以,政府可幫養殖戶聯系原材料。
5、端正養殖觀念。 采用生態養殖,正常免疫一個也不能少。且一旦豬發病,應立即就診,千萬不要存僥幸心理。若當地發生大規模傳染性疫病,應按要求對豬舍內外進行消毒。此外,不同發酵床產品廠家,技術要求與操作也不一樣,不了解的應向技術人員咨詢,千萬別想當然,更不能張冠李戴。
六、總結
生態養豬技術是對我國傳統養豬技術的一次革新,能有效解決傳統養豬存在的問題,達到提高養豬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及經濟效益的目的。但生態養豬技術的推廣不可能一蹴而就,要通過不斷的摸索與實踐,使之與當地條件相符,從而達到生態養殖的最佳效果。
【農村養豬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關于養豬模式問題調研報告11-25
農村調研報告04-03
關于我縣養豬業的調研報告08-09
農村沼氣調研報告01-01
新農村 調研報告11-24
農村計生調研報告12-31
農村少先隊調研報告11-24
農村健康調研報告11-24
農村書屋調研報告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