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供水管理調研報告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農村供水調研報告
根據上級安排及2017年工作計劃,xx水利局于今年3月起組織有關人員利用近2個月的時間,對全區農村公共供水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調查走訪了全區xx個農村社區,為推進全區農村公共供水建設提供了第一手資料。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1、概況
此次調查的農村社區有xx個,涉及全區xx個街道辦事處,總戶數xx戶,總人口xx人。目前,農村社區公共供水工程基本建成于xx世紀xx年代后,其中有xx個社區由自來水公司進行供水(xx自來水公司供水xx個,xx自來水公司x供水xx個),xx個社區實行單村供水。
此次調查的重點是實行單村供水的農村社區。
2、水源、水量
單村供水社區中,供水水源以地下水為主,取水方式主要是大口井、機井,其中大口井xx眼、機井xx眼,基本能夠滿足社區供水需求。
3、水質
根據xx年底的水質普查結果,在已經進行檢測的xx個單村供水社區中有xx個社區供水水質符合《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
GB5749-2017》的要求,xx個社區由于受自然環境的影響水質不達標,已檢單村供水社區水質達標率xx%,另有xx個社區未檢。水質不達標主要表現為硝酸鹽氮超標,硝酸鹽氮超標社區共有xx個社區不達標,另xx個社區水質混濁,xx個社區氟和硝酸鹽氮同時超標。
4、水價
由自來水公司進行供水xx個社區,其中區自來水公司供水
xx個、xx供水有限公司供水2個,按照城區自來水供水價格收取水費,而實行單村供水的xx個社區,全部不收取水費,供水費用由社區負擔。
5、供水時間
xx個農村社區中,實行全天供水的有xx個社區,實行定時供水的xx個社區。其中區自來水公司和龍泉供水有限公司供水的xx個社區,全部實行全天供水。
xx個實行單村供水的農村社區中,有xx個社區被列入xx年至xx-x年全區舊村改造計劃。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社區飲水安全難以保障。一是部分供水水源易受污染,影響供水水質,主要集中在平原地帶,水源距離農田近,農藥、化肥污染水源水質。二是實行單村供水,供水規模小,缺乏完善的消毒凈化設施,水源直接進入供水管網,水質難以保障。同時,存在二次污染現象。不少社區實行分時供水,加之管網老化,再次供水時管道內壁銹蝕物脫落,隨自來水流出,造成自來水二次污染。三是供水水量、時間保障水平不高,被調查的xx個農村社區中,有xx個社區實行定時供水,占xx%,供水水量和時間上都不能滿足居民需求。同時,絕大多數單村供水社區沒有備用水源。
(二)供水管網老化,供水設備工藝落后。限于當時的供水需求和經濟技術條件,不少社區管線設備已經老化,加上管道直徑偏小,供水壓力受限,造成管網末端和地勢較高處的住戶水流 2
較慢、供水困難。同時,農村供水管理人員技術水平不高,對設備的維修、保養不夠。
(三)農村供水收費低,存在浪費現象。由于農村公共供水的服務性和非盈利性,有xx個社區不向居民收取水費,群眾水資源意識不強,不注意節約用水,有的農民還私接自來水澆地,農村自來水工程缺乏自我積累、自我發展的能力。
(四)建設資金不足。目前,我區未實現城區化供水的社區多處于相對偏遠地區,經濟基礎薄弱,水源條件差,實行城區化供水需要遠距離調水,改造難度大,投入也較大。目前,我區已投入財政資金對部分社區供水工程進行了改造,實現了集中供水,但如接入城區管網,仍需要投入大量改造資金。
(五)管理粗放,供水效益得不到充分發揮。對水資源開發利用沒有充分考慮經濟價值規律,因建廠、修路、濫采超采等因素,導致水質污染、地表水干枯、地下水位下降,出現新的缺水村,特別是遇到降雨少的年份更為嚴重。
三、措施及建議
在我區經濟社會全面快速發展的形勢下,農村居民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要求越來越高,在這種背景下,解決好農村供水問題顯得尤為重要。今后,我區應積極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建設,對于暫時難以實現集中供水的社區,要增加凈化消毒設施,改造供水管線,實行區域集中供水,提高農村供水安全保障水平。
(一)統一思想,形成共識。飲水安全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條件,也是人民群眾的最低層次的需求,要把“讓群眾喝上放心水”作為首要任務,從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政治高度提高對農村公共供水工作重要性、緊迫性的認識,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建設,實施好農村供水改造工程,切實保障農村飲水安全。
(二)科學規劃,分步實施。要結合“十二五”城鄉建設規劃制定農村公共供水改造規劃,按照“先急后緩、分步實施”的原則,科學規劃農村供水工程。首先要加快推城鄉供水一體化進度,對沒有改造計劃的建成區附近的農村社區、城市供水管網已經到達的社區要盡快納入城區供水范圍,分年度實施,完成城市化供水改造。其次,對居住分散的偏遠社區,按照就近的原則,充分利用現有供水管線設施,增加凈化消毒設備,開辟備用水源,實現安全供水。對列入近xx年村莊改造計劃的社區,其供水工程與村莊改造計劃同步實施。
《農村供水調研報告》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三)政策支持,加大投入。農村供水涉及千家萬戶,農村供水改造工程涉及水利、市政、規劃、建設等多個部門,需要政府制定政策加以支持,同時農村供水改造工程量大,投資較高,需要政府公共財政的支持。
(四)規范管理,強化監督。一是要加快制定全區統一的農村供水管理辦法,對農村自來水的管理、規劃建設、資金投入、水源保護、水質檢測監督、費用收取等作出明確規定,不斷規范農村公共供水管理。二是理順農村公共供水管理體制,各街道辦事處要擔負起本地區農村公共供水工作的領導、管理職責,同時,農村供水行政主管部門加強對農村供水工程和水廠的日常管理監督和行業指導,各相關行政管理部門要履行好各自的職責,形成齊抓共管的局面,保障農民群眾飲水安全。三是加強農村供水自身管理。供水單位和水廠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加強管理人員的培訓,配備必要的凈化消毒設施,定期進行檢測,確保供水安全衛生。
農村供水調研報告 [篇2]
農村的基礎在農業,農業的命脈在水利,怎樣處理好水利建設與新農村建設的關系,如何把握好在新農村建設工作中水利工作的方向、重點和目標,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怎樣發揮重要作用。結合*水利工作的實際,就如何服務好社會主義新農村水利建設談幾點體會。
一、圍繞“一個主題”:夯實水利服務保障新農村建設的基礎
*市地處長江中下游南岸、鄱陽湖之濱,素有“山擁千嶂,江環九派”之稱,既得益于水,又憂患于水,治理水患、興修水利既是我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和重要保證,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不可少的基礎條件。新中國成立以來,經過*人民的不懈奮斗,特別是經過`98大水以來的大投入、大建設,水利的“家底”更加厚實,服務“三農”的能力顯著增強,在增強農業抗災能力、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等方面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為全市農業乃至整個經濟社會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但與建設新農村的要求相比,也還存在許多不相適應的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農村飲水安全問題依然嚴峻;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滯后、水利基礎設施老化失修嚴重;水利社會管理和行業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等等。今天,要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作為直接服務“三農”的水利部門負有義不容辭、責無旁貸的歷史使命,我們水利工作者理應增強大局意識、責任意識、機遇意識,緊緊圍繞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這個主題,把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作為首要目標,把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作為水利工作的優先領域,以提高防洪保安能力為重點,以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為核心,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實現農村可持續發展為目的,調整思路、開拓創新,扎扎實實做好工作,建設一批放心工程、效益工程、惠民工程,以更加夯實的水利基礎服務和保障新農村建設,促進農村的全面進步與全面發展。
二、建設“五項工程”:把握水利服務保障新農村建設的工作任務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一個方向性的工作目標,既是理論問題,更是重大實踐問題,關鍵是要求真務實,在解決實際問題上下功夫。就我市水利而言,我們必須緊緊圍繞農村社會和諧發展這個中心,認真謀劃,明確“五項工程”的建設目標。
1、平安工程。防洪減災始終是我市水利工作第一位的任務,必須進一步加強防洪工程建設。通過加快堤防工程建設步伐,除險加固現有527座病險水庫,提高水利工程防洪標準;通過加強山洪災害防御和中小河道治理,防止山洪、泥石流等災害對人民生命財產的危害;通過加快防災預警預報系統建設,強化水庫山塘安全管理,最大限度地減少災害損失;通過處理好涉水突發事件,及時調處重大水事糾紛,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2、穩糧工程。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著力水利基礎設施的修復、建設、改造、提高;通過實施“百庫除險、千渠疏浚、萬塘整治”工程,改善農業生產條件;積極做好湖區中型機電排灌泵站17座總站62座分站更新改造;加快推進以柘林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為重點的灌區改造工程建設;高度重視小山塘、小水庫、小堤防、小泵站、小機井和小灌區等農村水利“六小”工程建設;持續抓好灌區末級渠道等田間工程維修配套建設,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數和田間用水效率。廣泛開展中低產田改造和園田化建設,建設一批高產穩產農田。
3、健康工程。飲水安全和水利血防關系到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和安全。在成功解決了農村20余萬人口飲水困難的基礎上,認真抓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重點解決新農村建設試點村、氟砷超標、血吸蟲疫區的農民及水庫庫區移民和農民呼聲強烈的安全飲水問題,使廣大農村農民群眾用上衛生、安全、便捷的自來水。同時把水利建設與血防滅螺工程建設結合起來,科學規劃,分步實施。突出抓好都昌縣大港灌區和星子縣饒家山等15個灌渠的水利血防工程建設。在治理中要堅持“兩個結合”,即結合農村飲水和渠道改造等項目,搞好溝渠硬化、涵閘改造;結合水利工程建設項目,實施大、中河流綜合治理,以有效控制釘螺擴散,努力加快近期規劃內的108條(座)河流(湖泊、堤防)及37座中小型灌區水利血防工程項目的實施。
《農村供水調研報告》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4、生態工程。圍繞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和村容整潔的要求,按照“河里留住水,坡面留住土,山上留住樹”的思想愿景,以小流域為單元,實施山水田林草路綜合治理,鞏固推進我市“農發”水土保持和鄱陽湖區重點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抓精品,強示范,突出抓好精品小流域的建設。同時,把水土保持與農村“六改”(改房、改欄、改水、改廁、改路、改環境)、飲用水源地保護、面源污染防治、人居環境改善,農民脫貧致富等有機結合起來,創建生態型清潔流域、生態秀美家園,達到維護生態安全,改善人居環境,提高農民生活質量等多項目的。
5、產業工程。在水利經營管理工作中樹立市場經濟理念、資本運作理念、生態文明理念、立體開發理念,在水土資源和行業優勢上著力,在農村發展格局上拓寬空間,在招商引資上加大力度,以中小水電業、城鎮供水業、水利旅游業和水利漁業、種養業和水保經濟林的大發展,使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使水利產業成為我市農村經濟中有一定比較優勢的重要產業,實現農業水利向生態水利、環境水利、經濟水利和旅游水利的根本性轉變。
三、破解“三大難題”:創新水利服務保障新農村建設的體制機制
應當看到,當前的農村正站在新一輪-大變革的門檻上。取消農業稅后,催生一種“倒逼”態勢,把農村水利各項改革的時間表大大提前。“農村水利怎么組織?”、“錢從哪里來?”、“機制如何運轉?”等一系列的深層次問題日益凸現,推進農村水利體制機制的變革是當務之急。
1、轉變組織形式,破解發展難題。一是發揮規劃統籌指導作用,逐步實現工程建設由以前的“應急型”、“零散型”建設向依托規劃科學建設轉變。由于水利建設項目具有基礎性、公益性和群眾性的特點,因此要著眼長遠、科學規劃、有機結合、統籌考慮,精心編制好國家投入項目規劃、縣級農田水利綜合規劃和新農村建設示范點水利規劃,確定水利發展的目標、速度、規模和標準,促進農村水利建設科學有效地開展。二是調整水利投資走向,逐步實現水利投資由過去的“普遍支持”、“零星投資”向“重點支持”、“規模投資”轉變,切實提高水利資金的規模效益。按照存量適度調整、增量重點傾斜的原則,對各部門涉水資金,“項目打包”、整合資金,集中投放,捆-綁使用;重點向示范村建設傾斜,發揮典型示范和帶動作用,由點及面,全面推進新農村建設。三是強化管理民主意識,逐步實現小型水利工程由政府管理為主向農民自主管理為主轉變。通過“一事一議”、“民主議事”的方式,以財政補助為引導,以農民用水合作組織、村組和基層水管單位為載體,繼續發揮農民主力軍作用,把加大政府投入與農民的勞動積累結合起來,積極開展農村水利建設。
2、培育建設主體,破解投入難題。新農村建設不能只依靠國家的投入,必須堅持政府引導、農民主體、社會參與的原則,發動全社會的力量,廣開投資渠道,建立多層次、多渠道、多元化的水利投融資機制。一是堅持政府引導。通過政府投資、民辦公助、以獎代補等形式,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以“種子”資金引發乘數效應。二是堅持群眾發動。嚴格執行“一事一議”政策規定,在自愿互利、注重實效、控制標準、嚴格規范、民主管理的前提下,鼓勵和引導農民群眾對自己直接受益的小型農田水利建設投工投勞投資建設。三是堅持民營趨向,在政策允許范圍內,放開民營水利建設權,積極引進外資投入水利行業,通過政策組合,市場引導,鼓勵和吸納社會資金,讓社會各界更加關心農業、關注農村、關愛農民、支持水利。
3、變革體制機制,破解管理難題。一是積極推進小型農田水利設施產權制度改革。鼓勵通過承包、租賃、拍賣、股份合作等方式促進產權流轉,建立適宜的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管理體制。二是大力推廣農民用水戶協會制度。調動和引導用水戶參與管理的積極性,讓農民成為水利管理的主人、投入的主體和建設的主力。三是積極動員組織受益農民自愿投入對工程進行建設和維護,使工程建設和管理逐步進入良性軌道。同時,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參與農田水利、水土保持、農村水電、鄉鎮供水等農村水利工程建設和管理。四是加強基層服務組織建設。按照強化公益性職能、放活經營性服務的要求,不斷加強基層鄉鎮水管站建設,大力發展抗旱服務隊的建設,加大水利技術推廣力度,依靠科技進步提高農村水利建設和管理水平,實現公益性服務與經營性服務相分離、綜合性服務和專業性服務相結合、科技性服務和指導性服務相協調,努力提高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
【農村供水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農村供水的調研報告02-25
農村供水管理調研報告11-24
農村調研報告04-03
農村管理調研報告01-05
農村現狀的調研報告01-05
農村掛職調研報告12-31
農村垃圾調研報告12-31
農村致富調研報告12-31
農村情況調研報告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