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草的特點有什么特征
艾草是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狀,植株有濃烈香氣。下面是百分網小編給大家整理的艾草的特點簡介,希望能幫到大家!
艾草的特點
艾草,草本植物,芳香且有益健:在我國,采艾治病迄今已有3000多的歷史。艾,性溫,無毒。據《本草.目》載:“服之則走三陰,逐一切寒.灸之則透諸經而治百種病邪,起沉:之人為康泰。”
艾草是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狀植物,植株有濃烈香氣。主根明顯,略粗長,直徑達1.5厘米,側根多;常有橫臥地下根狀莖及營養枝。莖單生或少數,高80-150(-250)厘米,有明顯縱棱,褐色或灰黃褐色,基部稍木質化,上部草質,并有少數短的分枝,枝長3-5厘米;莖、枝均被灰色蛛絲狀柔毛。
葉厚紙質,上面被灰白色短柔毛,并有白色腺點與小凹點,背面密被灰白色蛛絲狀密絨毛;基生葉具長柄,花期萎謝;莖下部葉近圓形或寬卵形,羽狀深裂,每側具裂片2-3枚,裂片橢圓形或倒卵狀長橢圓形,每裂片有2-3枚小裂齒,干后背面主、側脈多為深褐色或銹色,葉柄長0.5-0.8厘米;中部葉卵形、三角狀卵形或近菱形,長5-8厘米,寬4-7厘米,一(至二)回羽狀深裂至半裂,每側裂片2-3枚,裂片卵形、卵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2.5-5厘米,寬1.5-2厘米,不再分裂或每側有1-2枚缺齒,葉基部寬楔形漸狹成短柄,葉脈明顯,在背面凸起,干時銹色,葉柄長0.2-0.5厘米,基部通常無假托葉或極小的假托葉;上部葉與苞片葉羽狀半裂、淺裂或3深裂或3淺裂,或不分裂,而為橢圓形、長橢圓狀披針形、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
頭狀花序橢圓形,直徑2.5-3(-3.5)毫米,無梗或近無梗,每數枚至10余枚在分枝上排成小型的穗狀花序或復穗狀花序,并在莖上通常再組成狹窄、尖塔形的圓錐花序,花后頭狀花序下傾;總苞片3-4層,覆瓦狀排列,外層總苞片小,草質,卵形或狹卵形,背面密被灰白色蛛絲狀綿毛,邊緣膜質,中層總苞片較外層長,長卵形,背面被蛛絲狀綿毛,內層總苞片質薄,背面近無毛;花序托小;雌花6-10朵,花冠狹管狀,檐部具2裂齒,紫色,花柱細長,伸出花冠外甚長,先端2叉;兩性花8-12朵,花冠管狀或高腳杯狀,外面有腺點,檐部紫色,花藥狹線形,先端附屬物尖,長三角形,基部有不明顯的小尖頭,花柱與花冠近等長或略長于花冠,先端2叉,花后向外彎曲,叉端截形,并有睫毛。
瘦果長卵形或長圓形。花果期7-10月。
艾草的植物文化
艾蒿具有特殊的馨香味,做成馨香枕頭,還有安眠助睡解乏的功效。艾蒿葉熬汁,然后稀釋兌水沐浴,可除身上長的小紅疙瘩。此外還可以驅蚊蠅、滅菌消毒,預防疾病。艾蒿還用于針灸術的“灸”,“灸”就是拿艾草點燃之后去熏、燙穴道。用艾蒿泡腳有很多保健功效。因為它有著治病的功能,特別是在五月節這天乘著露水采到后,藥效最好。.艾蒿還是一種食用植物,艾草可作“艾葉茶”、“艾葉湯”、“艾葉粥”、艾蒿饃饅、艾蒿糍粑糕、艾蒿肉丸等食譜,以增強人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
懸艾草: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每至端午節之際,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于門眉,懸于堂中以防蚊蟲,“避邪卻鬼。”并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制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稈枯后的株體泡水熏蒸以達消毒止癢,產婦多用艾水洗澡或熏蒸。
艾草的主要價值
藥用
艾草與中國人的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每至端午節之際,人們總是將艾置于家中以“避邪”,干枯后的株體泡水熏蒸以達消毒止癢,產婦多用艾水洗澡或熏蒸。
《本草綱目》除記載有“白蒿”及“白艾’外,還記載有“蘄艾”(產蘄州,今湖北省蘄春縣薪州鎮),可入藥。此系艾的栽培品種cv.qiai,與原種(野生種)的區別在于:栽培品種植株高大,高150-250厘米,香氣濃烈;葉厚紙質,被毛密而厚,中部葉羽狀淺裂,上部葉通常不分裂,橢圓形或長橢圓形,最長可達7-8厘米,寬1.5厘米,葉揉之常成棉絮狀;入藥,性溫、苦、辛、微甘。
全草入藥,有溫經、去濕、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過敏等作用。歷代醫籍記載為“止血要藥”,又是婦科常用藥之一,治虛寒性的婦科疾患尤佳,又治老年慢性支氣管炎與哮喘,煮水洗浴時可防治產褥期母嬰感染疾病,或制藥枕頭、藥背心,防治老年慢性支氣管炎或哮喘及虛寒胃痛等;艾葉曬干搗碎得“艾絨”,制艾條供艾灸用,又可作“印泥”的原料。此外全草作殺蟲的農藥或薰煙作房間消毒、殺蟲藥。嫩芽及幼苗作菜蔬。
艾草性味苦、辛、溫,入脾、肝、腎。《本草綱目》記載:艾以葉入藥,性溫、味苦、無毒、純陽之性、通十二經、具回陽、理氣血、逐濕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于針灸。故又被稱為“醫草”,臺灣正流行的“藥草浴”,大多就是選用艾草。關于艾葉的性能,《本草》載:“艾葉能灸百病。”《本草從新》說:“艾葉苦辛,生溫,熟熱,純陽之性,能回垂絕之陽,通十二經,走三陰,理氣血,逐寒濕,暖子宮……以之灸火,能透諸經而除百病。”說明用艾葉作施灸材料,有通經活絡,祛除陰寒,消腫散結,回陽救逆等作用。現代藥理發現,艾葉揮發油含量多,1.8-桉葉素(占50%以上),其它有α-側柏酮、倍半萜烯醇及其酯。風干葉含礦物質10.13%,脂肪2.59%,蛋白質25.85%,以及維生素A、B1、B2、C等。灸用艾葉,一般以越陳越好,故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孟子》)的說法。
艾草有調經止血﹑安胎止崩﹑散寒除濕之效。治月經不調﹑經痛腹痛﹑流產﹑子宮出血,根治風濕性關節炎﹑頭風﹑月內風等。因它可削冰令圓,又可炙百病,為醫家最常用之藥。現代實驗研究證明,艾葉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鎮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鎮靜及抗過敏作用;護肝利膽作用等。艾草可作“艾葉茶”、“艾葉湯”、“艾葉粥”等食譜,以增強人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艾草具有一種特殊的.香味,這特殊的香味具有驅蚊蟲的功效,所以,古人常在門前掛艾草,一來用于避邪,二來用于趕走蚊蟲。
食用
艾草也是一種很好的食物,在中國南方傳統食品中,有一種糍粑就是用艾草作為主要原料做成的(參見艾糍)。即用清明前后鮮嫩的艾草和糯米粉按一比二的比例和在一起,包上花生、芝麻及白糖等餡料(部分地區會加上綠豆蓉),再將之蒸熟即可。在廣東東江流域,當地人在冬季和春季采摘鮮嫩的艾草葉子和芽,作蔬菜食用。
每逢立春時分贛州客家人有采集艾草做成艾米果的習俗。艾米果的形狀與餃子有點像,但體積更大內有餡,美味可中可當主食。
染料
可以做天然植物染料使用。艾草染色還具有功能性作用。
印泥
印泥的主要原料是朱砂、朱鏢、艾絨、蓖麻油、麝香、冰片等調和而成。艾絨必須預先備制。取陳艾葉經過反復曬杵,篩選干凈,除去雜質,令軟細如綿,既成為艾絨,方可使用。而艾絨又有兩種,以上法炮制者為粗艾絨,一斤可得六、七兩,適用于一般灸法。如再精細加工,經過數十日曬,篩揀數十次者,一斤只得二、三兩,變為土黃色者,為細艾絨,可用于直接灸法,也是作印泥的原料,用于直接灸法,物美價廉,可以選購。細艾絨用放大鏡一看,好像一堆小毛毛蟲,干干凈凈,沒有一點雜質。日本有傳承幾百年的名牌艾絨商家,如東京“釜屋會社”,釜屋牌艾絨有三百多年歷史了。還有“三惠貿易會社”等等,他們的貨源多來自中國湖南艾醫,釜屋一家一年產艾絨就達十余噸之多。
【艾草的特點有什么特征】相關文章:
ram的特點有什么特征01-27
遙感的特點有什么特征11-25
大海的特點有什么特征11-25
唐詩的特點有什么特征11-29
白族服飾特點有什么特征11-14
順德的氣候特點有什么特征01-05
微循環的特點有什么特征01-26
素描的特點有什么藝術特征11-25
臨翔區的氣候特點有什么特征12-15
貴港的氣候特點有什么特征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