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1歲育兒知識大全
每一位寶寶出生時,都會緊緊攥住自己的小拳頭。對于這么細小的方面,很多的爸爸媽媽是完全不會注意到的。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1歲育兒知識,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寶寶喉嚨有痰怎么辦
一歲寶寶喉嚨有痰怎么辦?嬰幼兒的呼吸系統尚未發育完善,有痰不會咳,很容易堵在喉、氣管或咽于胃中,家長們都很想知道1歲小孩咽喉有痰咳嗽應該如何護理。
飲水治療法
保持咽喉濕潤,多飲涼開水能使黏稠的分泌物得以稀釋,容易被咳出,利于止咳和祛痰,有利于局部炎癥的消除。同時,涼開水還能改善血液循環,使機體代謝所產生的廢物或毒素迅速從尿中排出,從而減輕其對呼吸道的刺激。
蒸氣治療法
將沸水倒入一大口罐或茶杯中,抱起孩子,使其口鼻對著升起的水蒸氣并吸放,可使痰液變稀利于咳出,還可減輕氣管與支氣管黏膜的充血和水腫,減少咳嗽。但千萬要小心燙傷,避免發生意外。
拍背治療法
父母在寶寶咳嗽時,抱起患兒,用空掌輕輕拍寶寶的背部,上下左右都拍到。拍背能起到寬胸理氣,促進痰液排出的作用。拍背最好在寶寶剛睡醒或臨睡前進行。清除鼻腔分泌物,經常給患兒翻身拍背,促使痰液排出。
在采用這些方法的同時一定要保證寶寶居住的環境通風,溫度和濕度的適宜,總之,為了寶寶的健康成長,家長們就要多加注意保護寶寶的身體啊!
寶寶眼睛黃眼屎多怎么回事
爸爸媽媽們都有注意你家一歲寶寶有黃眼屎多的問題嗎,很多原因都會導致1歲寶寶眼屎多,一歲寶寶眼屎多該怎么辦呢,一般的人都會認為是一歲寶寶上火,不需要理會。一歲寶寶眼屎多的問題有可能是感染因素和非感染因素的關系,爸媽要給寶寶口服抗生素,每日按摩淚囊3次等進行治療。
一歲寶寶眼屎多有兩個原因:
(1)感染因素:由于一歲寶寶宮內感染或生產過程中接觸陰道含有細菌的分泌物,接生操作者污染的手或者出生后所接觸的用品不清潔。如護理人員的手,一歲寶寶自己的手,使用消毒不徹底的毛巾等去擦拭一歲寶寶的眼睛,引起一歲寶寶結膜發炎,使得一歲寶寶眼屎過多,黏稠。
(2)非感染因素:有的一歲寶寶鼻淚管被上皮細胞殘渣堵塞或鼻淚管黏膜閉塞,使得淚液和淚道內的分泌物稽留在淚囊而引起淚囊炎,這樣的患兒在淚囊處有一囊性腫物,表面略發青,如果輕輕壓迫眼睛內側的淚囊部,可見到有黏液性或黏液膿性分泌物從眼睛內角下緣的淚點中溢出,腫物消失。
如果眼屎是白色的,那多半是熱的,如果是黃色的就可能是細菌感染了,不知道一歲寶寶是不是順產的,媽媽是不是有婦女病呢,如果是細菌感染的可能性就更大些,這就需要去醫院配藥了,醫院里專門給一歲寶寶滴的預防眼病的藥,在醫院里時都給滴的,也可以用氯霉素眼藥水或是紅霉素眼藥膏,但最好在醫生指導下用,且要用就要用徹底,不能稍有好轉就停藥,這樣細菌復發就更不好治。
處理辦法:
室內的溫度,濕度適中,每天2次開窗通風,每次通風20分鐘,保證室內空氣新鮮。
做好一歲寶寶所用物品的消毒工作,保證一歲寶寶的一切用品清潔衛生。
對于眼屎多,結膜充血的一歲寶寶,可以用生理鹽水清洗后,白天用1%的紅霉素眼藥水或0.25%氯霉素眼藥水點眼,一天3次,夜間可以用金霉素眼藥膏點眼。
對于鼻淚管堵塞或淚囊炎的一歲寶寶請專業大夫進行沖洗淚道,然后用抗生素眼藥水點眼,每天6次,并口服抗生素,每日按摩淚囊3次等進行治療。
額頭長熱痱子怎么辦
小兒臉部的熱痱子
防痱子最主要的是要保持皮膚清潔衛生,勤洗澡,較熱的天氣,一天可洗1—2次,可在水中放入適量殺菌消炎止癢的中藥。洗完擦干后,在孩子的前胸、后背、額頭、頸下擦些痱子粉或花露水,切記洗澡或出汗后不要立即進入開著空調的房間,更不要直接吹電風扇。
寶寶起痱子的常見癥狀如下:
1、 白痱:細小、清亮、非常表淺和無炎癥反應的水皰。皮疹無癥狀,輕微摩擦即容易破裂,因而存在時間很短。
2、 紅痱:最常見,表現為散在分布、極癢并伴刺痛、燒灼或麻刺感的紅色斑疹和丘疹,頂部可見針帽大的水皰或膿皰,皮損可融合。可在暴露于炎熱環境數天至數周起病。好發于間擦部位,如肘前窩、乆窩、軀干、乳房下、腹部和腹股溝。
3、 膿痱:在發生膿痱前有其他皮炎導致汗管損傷、破壞或阻塞而誘發。膿皰明顯、淺表并與毛囊相分開。瘙癢性膿皰最常見于間擦部位、四肢曲側、陰囊和臥床患者的背部。
春季育兒知識
1、春季細菌容易繁殖,隨氣溫給孩子增減衣物
春季是冬季和夏季的過渡季節,相對來說,溫差會比較大,在這個季節細菌容易繁殖,孩子的免疫系統也不夠完善,所以孩子會特別容易生病,特別是像一些會傳染的呼吸道疾病,平時要跟隨氣溫變化給孩子增減衣物。
2、預防呼吸道疾病,提防手足口病
春季也是呼吸道疾病的高發期,小孩的免疫能力不夠好,所以會比較容易受到感染,像一些小學生或者是幼托兒童,而春季也是手足口病高發期,而主要受感染的對象就是這些小學生,所以一定要特別注意,像一些受過感染的毛巾、茶杯、玩具等就不要被孩子接觸。
3、補充鈣,為長個作準備
春季,是孩子生長得比較快的一個季節,特別是長個子,所以在這個季節應該要保證給孩子提供充足的鈣質,一般孩子在春季每天只需要700—800毫克就可以了,既可以食補又可以藥補,但是對于孩子來說,食補是最好的方法,像一些骨頭湯、蝦皮、海帶等,但是記住,不要經常給糖和巧克力孩子吃,那樣會陰礙人體對鈣的吸收。
4、多補充維生素C,提高靈敏程度、防干燥出血
除了要多補充鈣還要為孩子多補充維生素C,維生素C可以提高腦神經的靈敏程度,使人的反應更靈敏更靈活,而且還可以提高孩子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而且春季風比較大,天氣也會比較干燥,很容易會出現出血癥,而維生素C就有不錯的防出血效果,所以平時不妨多給孩子吃一些新鮮的富含維生素C的蔬果。
5、多吃粗、雜糧和富含自然糖成分食物
孩子可以多吃一些粗糧、雜糧,這些粗、雜糧不僅可以為身體補充礦物質還可以促進消化,使孩子的胃口更好,春季也可以多吃一些富含自然糖分的食物,因為天氣和氣候的轉變,孩子們的代謝能力逐漸增強,多吃一些自然糖分食物可以為身體提供能量,拒絕饑餓。
春季育兒注意事項
1、培養幼兒養成良好衛生習慣
春季要特別注意幼兒的疾病和流感預防,要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平時要勤洗手,不亂擦眼睛,不要隨地吐痰等,建議家長或幼兒園的老師可以早晚用溫冷水給幼兒洗臉和洗鼻子,這樣可以不僅可以增強幼兒的抗病能力還可以加強幼兒鼻黏膜對于冷空氣的適應能力,而且還要保持室內通風。
2、春季應多運動
春季是感冒的高發季,為了預防感冒和各種病毒,孩子們在幼兒園應該要多運動,進行多項目的體育鍛煉,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幼兒的抵抗力還會讓孩子感受到快樂。
3、注意營養攝入
春季還要特別注意幼兒的營養方面,所以春季要為幼兒準備一些養生的營養食譜,要保證蛋白質和維生素鈣等營養物質的攝入量,記住,為幼兒提供了營養食譜后還要監督孩子,最好別讓孩子挑食咯。
4、及時做好預防
春季是個氣候比較適宜的季節,幼兒在戶外活動后容易出汗,這個時候不管是家長還是幼兒園老師都要特別注意,并且及時為孩子擦汗,以避免孩子感冒,而且在這個季節還要適當的給孩子增減衣物。
家長須知育兒知識
1、孩子的問題,其實就是父母的問題;孩子問題越多,說明父母問題越多;
2、恐嚇是對孩子最大、最常見的傷害。包括:不吃飯我就拿走你的糖這樣“小小”的恐嚇。
3、做父母需要先“消毒”,去掉心靈上的偏見等種種病毒。
4、想要怎么樣的孩子,就做怎么樣的父母。比如想要脾氣暴躁的孩子,父母盡可由著自己性子來;想要溫和的孩子,那就得做溫和的父母。
5、孩子需要心理安全感,也需要環境安全感:孩子害怕過于寬敞的環境。哪怕有再好玩的玩具,他都很難真正安心。這個時候,別和孩子講什么獨立。讓一個大人獨自闖沙漠,他能感覺安全嗎?
6、做好父母的要素之一:懂得堅持。懂得哪些情況下要堅持;懂得如何堅持。另一要素是:情緒穩定
7、孩子非常能察言觀色,因此在他所能聽到的范圍內,絕不能隨意議論他。尤其是不可以貶低他。倒是可以適當地歸納他的優點,“故意”讓他聽見。
8、帶孩子要投入。育兒無小事。小事也可能是大事。隨意是指不要有情緒焦慮,而不是可以放任。
秋季育兒知識
1、進補一些防燥養陰食物
秋冬適宜養陰,進入秋季可給小寶貝補一些防燥養陰的食物,如山藥、蓮藕,山藥可健脾補肺益腎精、滋潤五臟,具有很好的滋補功效,而藕具有開胃健脾的補益功效。
2、給寶寶多喝水
秋高氣爽,寶寶應該多喝白開水,不宜喝飲料。如果寶寶排斥白開水,可以試著喝些菊花茶、烏梅湯、金銀花露等。平時多給寶寶吃富含水分的應季水果,如西瓜、梨、橙子等。各種菜湯也是補充水分的重要手段,清湯可以稀釋菜肴的鹽分,并保持寶寶體內水分平衡
3、少吃“上火”食物
刺激性食物應該少吃,容易“上火”,如大蒜、姜、韭菜、花椒、辣椒等。少吃偏咸的食品,因為鹽分太多容易加速體內水分的散失。熱量過高的油炸食品和一些熱性水果,如荔枝、桂圓、橘子等,也應盡量少吃。
4、呵護寶寶皮膚
在給寶寶擦拭或洗臉時宜選用柔軟的毛巾,不要用力擦洗。每次清洗完畢后,需用含有天然滋潤成分的兒童護膚品。寶寶的嘴唇容易干裂。應先用濕熱毛巾敷在寶寶的嘴唇上,使嘴唇充血,然后涂抹潤唇膏。寶寶鼻腔內的黏膜比較容易干燥,可用棉簽蘸生理鹽水滋潤鼻腔。
5、預防腹瀉
入秋后是輪狀病毒性腹瀉的發病高峰期,又稱秋季腹瀉。媽媽一定要把住“入口關”,注意飲食衛生,不吃聲冷食品,定期給玩具和食具煮沸消毒。
6、及時打預防針
及時預防接種,防范冬春季節高發的傳染病。一般在注射疫苗后至少一個月,才能在寶寶體內產生抵抗傳染病的抗體
7、營養調理
多給寶寶吃牛奶、豆制品、魚、肉等高蛋白飲食。多補充玉米、全麥面包、小米、黑米等五谷雜糧,以防秋季便秘。富含纖維素的食品,如菠菜、蘿卜、胡蘿卜、芹菜、花菜等,也應增加。總之,要葷素搭配,粗細搭配,做到平衡飲食,才能減少秋季發病。
8、冷水鍛煉
秋季宜用冷水擦洗以提高寶寶對冷的適應能力。冷水擦洗包括冷水洗手、洗臉、擦身、沖淋和游泳。冷水鍛煉要循序漸進,先用與體溫接近的水,然后逐漸降低水的溫度。洗完后用干毛巾擦干。冷水沖淋適合3歲以上的兒童,動作要迅速,浴后用干毛巾擦至皮膚輕度發紅為止。
夏季育兒知識
1、勿過多食用冷飲
冷飲在夏季是孩子們最喜歡的飲料,但父母應該限制攝入量,孩子過多攝入冷飲,會刺激腸胃,引起胃粘膜強烈收縮,令胃的免疫功能大大降低,引起胃腸道疾病,另外,冷飲還會影響小兒的牙齒發育,特別是換牙期。
2、小心食用熟食
夏季蚊蟲非常多,很容易滋生細菌,給寶寶食用熟食時一定要小心,最好不要食用熟食,熟食一定要經過高溫后才可以給孩子食用。
3、避免腸道傳染病
夏季是腸道傳染的高發期,如果不注意飲食衛生,就容易導致細菌性痢疾、大腸桿菌性腸炎等疾病。
4、避免蚊蟲叮咬
夏季很多高發疾病都是蚊蟲叮咬而傳染,特別是在戶外,野外的蚊蟲有毒,孩子被咬后,會出現紅腫,甚至發燒等,特別是沒有接種乙腦疫苗的孩子,被蚊蟲叮咬后更容易被傳播上。
5、防止日光性皮膚
夏季日曬強烈,紫外線對孩子的皮膚傷害很大,應該注意給寶寶防曬,減少外出的時間,以避免寶寶患上日光性皮膚炎。
6、科學使用空調
夏季空調病也會盯上孩子,晚上睡覺時,空調溫度不可調得太低,室外與室內的溫度之差不超過七度。
7、防止中暑
夏季空氣悶熱,要注意室內通風透氣,即使在空調房,也要定時開窗通風。
8、注意午睡
夏季日照的時間過長,夜間睡眠的時間就相對過少,要注意督促孩子要午睡,以保證孩子的活力。
9、避免出痱子
孩子長痱子癢起來的時候會讓孩子非常的難受,夏季應該給孩子穿吸汗透氣的衣服,注意擦干汗水,勤換衣服,避免長痱子。
10、多攝入蛋白質食物
夏季炎熱,孩子的胃口變差,但動來動去的孩子身體消耗能量不少,應要注意攝入富含蛋白質的食物,以保證孩子身體成長的需要。
科學育兒知識
1、患病的孩子需注意
科學育兒的知識當中,您要特別注意對于生病孩子的照顧。寶寶的抵抗力弱,患有各種疾病的可能性都很大,家長只有了解必須的護理常識,才能在寶寶危急關頭給予他們最好的照顧。對于咳嗽或感冒患兒,如果兒童呼吸正常,感冒、咳嗽、喉嚨痛和流涕可不需要任何藥物。必須注意保暖,但也不要太熱,并繼續喂食和多喝水。藥物只有在醫生的建議下才使用。發燒的兒童可以用溫水擦洗。在病好后的一周內,至少要每天多吃一餐,指導患兒的體重達到病前的體重時才算恢復。對于腹瀉患兒,患兒腹瀉時體重會降低,并迅速出現營養不良。
腹瀉患兒應盡可能堅持母乳喂養、多進食和飲水。食物能幫助患兒停止腹瀉,也能加快孩子的康復。腹瀉停止后,每天給孩子多吃一頓飯對孩子的完全恢復極為重要。
2、健康的兒童需注意
擁有健康的兒童是每一個家長的福氣,但是必要的護理常識您一定要心中有數呦。您要知道,孩子的胃比成年人小,一餐不能吃太多,但兒童的生長對營養的需求卻很大,因此兒童要少量多餐。每周至少兩個雞蛋,魚肉豆腐可替換。聰明健壯少生病,兩歲之內很關鍵。兒童應吃煮爛的豆類混合的或粥與魚沫、肉沫混合的食物,另外還有蔬菜和水果,還應在這些食物中加入一兩匙食用油,所有的食物應該現做現吃,并保證每天給孩子進食5-6次。如果您的孩子處于出生以后的頭6個月,母乳為他們提供了所需的全部食物和飲料,母乳喂養應堅持到2歲時或更晚。當嬰兒長到6月時。母乳不能滿足兒童生長發育的需要,必須添加泥糊狀食物,7-9個月注意咀嚼練習,10-12個月向幼兒固體食物轉化。
科學的育兒常識充滿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您的孩子處于生病的狀態,給予最安全到位的護理,就是您力所能及的事,如果您的孩子很健康,飲食方面的喂養規律就應當成為您科學育兒首要考慮的前提。在孩子幼小的時候給予他們最完善的照顧,充分的關愛和科學的喂養,才會讓你的孩子生活的更加健康。
孩子為什么容易感冒呢?
這主要是因為孩子的免疫功能尚未完全成熟,多次感冒發燒是他們在經歷病毒的“考驗”、逐漸完善免疫功能的生理過程。
病毒的種類有許多,如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鼻病毒、偏肺病毒、冠狀病毒、柯薩奇病毒、腺病毒等,加上病毒不斷變異,孩子都要一一經歷后,才能具有免疫力。而且孩子在幼兒園或學校,與其他小朋友的密切接觸中,感染各種病毒的機會自然也多,所以會經常感冒發燒。
一年感冒幾次算正常?
許多家長有同樣的困惑:我的孩子為什么總是感冒,是不是抵抗力太差了呢?其實,兒童常感冒發燒大多數是正常現象,家長不必過于擔心。具體來說,2歲以下的孩子一年患7次以內上呼吸道感染,5歲以下孩子一年6次以內,14歲以下孩子一年5次以內,都不是什么大問題。除了通常預防感冒的方法外,無需采取特別的防護措施。
抵抗力差有哪些原因?
如果孩子一年內患感冒的次數超過了正常范圍,可能說明他的抵抗力比同齡人要差,免疫功能相對薄弱,需要引起家長的注意。
孩子抵抗力差首先與遺傳有一定的關系。最極端的是先天性的免疫功能缺陷,某種抗體或淋巴細胞缺乏,這些情況會導致嚴重感染。
此外,早產、整體發育水平相對較差、營養不均衡,尤其是維生素、蛋白質缺乏也會導致孩子容易感冒。
還有一個極易被忽視的環境因素是潮濕。研究證實,病毒細菌在相對濕度60%到80%的環境中容易大量滋生。因此,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是預防感冒的重要方法。
怎樣讓感冒來的少一些?
一,遠離感染源。
對于那些抵抗力不佳的孩子,家長要盡可能減少帶其去人多、空氣不流通的地方。家長感冒時,要少與孩子接觸,如果不能避免,則應戴上口罩,以減少孩子被感染的可能。
二,回避過敏原。
不少反復呼吸道感染是由于過敏引起的,對于這種情況一定要先查出孩子對什么東西過敏,即過敏原是什么。這樣,才能采取相應的措施來回避過敏原。
如果孩子對某些食物過敏,那么在回避一段時間后可以再食用,但對有些食物如核桃、花生則可能會終生過敏。如果是對花粉等吸入性物質過敏的孩子,則應當盡量少去植物園、郊外等過敏原集中的地方。過敏體質的孩子,尤其是對粉塵螨過敏的孩子,家長要注意保持家庭衛生。
三,養成早睡習慣。
1歲以上的幼兒應養成自主進食的習慣,不過食,定時定量,營養均衡。養成早睡的習慣也很重要,家長應督促孩子盡量在晚上8:30之前入睡,并保證其睡眠質量。
四,適量運動。
建議適度進行慢跑、游泳等鍛煉。
五,自然療法。
適當多曬太陽,有利于鈣的吸收,進而改善體質。到自然環境好、空氣清新的山區或氣候溫暖的地區進行 “空氣浴”,對那些塵螨過敏或屬虛寒體質的孩子有很大的幫助。
六,別一感冒就打點滴。
不少孩子一感冒發熱,家長就要求醫生給孩子用抗生素、打點滴。殊不知,感冒的主要病源是病毒,而細菌感染僅占10%左右。抗生素只對細菌引起的感冒有效,對絕大多數病毒感冒只能起到“安慰劑”的作用,動輒使用抗生素反而會降低孩子的免疫力。有些家長擔心發燒會把孩子的腦子“燒壞”。這種擔心其實大可不必。體溫的高低與疾病的嚴重程度并沒有必然聯系,有些孩子雖然病毒感染的程度很輕,而體溫卻很高。
一旦孩子發高燒了,父母應該怎么辦呢?
不用多想,應該馬上送醫院檢查!
但在去醫院前,爸媽們應該怎么處理發燒的寶寶呢?
適當減少衣服,幫寶寶散熱。
傳統的觀念就是孩子一發燒,就要用衣服和被子把小孩裹得嚴嚴實實的,把汗“逼”出來,其實這是不對的。小孩在發燒時,會出現發抖的癥狀,父母會以為孩子發冷,其實這是因為他們體溫上升導致的痙攣。寶寶在室內要適當減少衣物,但是在去看病的路上,還是要注意保暖防風,等到了醫院之后再減少衣物,幫寶寶降溫。注意,如果寶寶已經出汗,那么最好不要立即脫衣服,以免寶寶著涼傷風,加重病情。等汗液蒸發以后,應當幫寶寶減少衣物。
物理降溫,很重要
寶寶發燒時,爸媽們要給寶寶貼上退熱貼,防止體溫過高。給寶寶多喝溫開水補充體液。用溫水毛巾,給寶寶擦拭全身。這些都可以起到物理降溫的效果。
體溫在38.5℃以上,要吃退燒藥
如果寶寶的體溫在38.5℃以上,那么應該立即給寶寶吃上退燒藥,吃退燒藥不會影響到醫院之后的各項檢查。市場上常見的退燒藥包括泰諾林、美林、布洛芬等。其中,泰諾林比較溫和,一般在吃藥之后1個小時才會逐漸起作用。泰諾林里面有個滴管,方便喂服。1歲以內的寶寶大概一次用量0.8ml。如果寶寶體溫在39.5℃以上,也可以選擇見效更快的美林和布洛芬。任何一種退燒藥在一天之內都不要服用超過4次,否則會傷害寶寶的身體。
在此基礎上,爸爸媽媽就要盡快帶寶寶去就醫了。
寶寶是爸媽的心頭肉,一生病當父母的自然著急。但是,只要我們平常的時候多加預防,發燒的時候,能夠妥善處理,這樣寶寶就不會有大問題啦!
【1歲育兒知識】相關文章:
春季育兒知識02-22
媽媽育兒知識05-08
科學育兒知識09-27
育兒知識小班03-21
育兒知識大全11-21
冬季育兒知識12-22
中班育兒知識08-23
中班夏季育兒知識06-12
夏季大班育兒知識06-21
大班春季育兒知識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