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動物與植物的知識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知識點吧!知識點也可以通俗的理解為重要的內容。哪些才是我們真正需要的知識點呢?下面的精彩內容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于動物與植物的知識,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動物,生物的一個種類。它們一般以有機物為食,能感覺,可運動;顒踊蚰軌蚧顒又铩
植物是生命的主要形態之一,包含了如樹木、灌木、藤類、青草、蕨類、及綠藻地衣等熟悉的生物。種子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和擬蕨類等植物中,據估計現存大約有 350 000個物種。直至2004年,其中的287 655個物種已被確認,有258 650種開花植物15 000種苔蘚植物。綠色植物大部分的能源是經由光合作用從太陽光中得到的,溫度、濕度、光線是植物生存的基本需求。
關于動物與植物的知識,下面由百分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關于動物
動物,生物的一個種類。它們一般以有機物為食,能感覺,可運動。活動或能夠活動之物。
自然界中生物的一大類,與植物相對。多以有機物為食料,有 神經,有感覺,能運動!吨芏Y·地官·大司徒》:“辨五地之物生:一曰山林,其動物宜毛物,其植物宜早物。” 明 葉子奇 《草木子·觀物》:“動物本諸天,所以頭順天而呼吸以氣;植物本諸地,所以根順地而升降以津。” 茅盾 《尚未成功》:“人到底是感情的動物呀!
謂感動或感化萬物。 三國 魏 嵇康 《 琴賦》:“其感人動物,蓋亦弘矣。”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傳·唱導·論》:“故以懇切感人,傾誠動物,此其上也!薄抖Y記·中庸》“唯天下至誠為能化” 宋 朱熹 集注:“誠能動物。”
活動或能夠活動之物。 宋 蘇舜欽 《復辨》:“象曰‘雷在地中復’,蓋雷者,陽物也,動物也!薄吨熳诱Z類》卷六二:“心本是箇動物,不審未發之前,全是寂然而靜,還是靜中有動意?”
動物是多細胞 真核生命體中的一大類群,但是不同于微生物。
動物是不能將 無機物合成有機物,只能以有機物為食物,會并且靠吃東西,由細胞構成,細胞有細胞核,沒有細胞壁,會動,基質,的一類生命體。
因此動物具有與植物不同的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以進行 攝食、消化、吸收、 呼吸、循環、 排泄、感覺、運動和繁殖生命活動。
動物學根據自然界動物的形態、身體內部構造、 胚胎發育的特點、生理習性、生活的地理環境等特征,將特征相同或相似的動物歸為同一類。
主要分為脊索動物和無脊索動物兩大類;根據水生還是陸生,可將它們分為水生動物和陸生動物;根據有沒有 羽毛,可將它們分為有羽毛的動物和沒有羽毛的動物;根據體內有無脊柱,我們可以將所有的動物分為 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兩大類。
原始 生命出現后,隨著生存環境的變化,千百萬物種不斷地出現、消亡,只有能適應環境變化的物種幸存下來并繁衍至今。這種物種不斷演化的過程在生物學上被稱為進化
動物是生物的一個主要類群,稱為動物界(Animalia)。
它們能夠對環境作出反應并移動,捕食 其他生物。根據當前 遺傳學研究結果,動物的祖先應是來自于多種原生生物的集合,然后進行細胞分化,而不是來自一個多核原生生物。
以有性生殖進行繁殖的后生動物,一生可被人為的劃分為:胚前發育,胚胎發育和胚后發育三個階段。動物的身體的基本結構在發育過程中固定下來,特別是發育早期的 胚胎時期,也有一些后來要經歷 變態過程。
若兩不同種的動物具有相同的祖先,它們在胚胎發育階段會顯示出一些共同點。但當進入胚后發育階段之后,為了適應環境,它們會各自發展出一些特別的器官或功能。
動物起源
動物界的歷史,就是動物起源、分化和進化的漫長歷程。是一個從單細胞到多細胞,從無脊椎到有脊椎,從低等到高等,從簡單到復雜的過程。最早的單細胞的原生動物進化為多細胞的無脊椎動物,逐漸出現了海綿動物門、腔腸動物門、扁形動物門、紐形動物門、線形動物門、環節動物門、軟體動物門、節肢動物門、棘皮動物。由沒有脊椎的棘皮動物往前進化出現了脊椎動物,最早的脊椎動物是圓口綱,圓口綱在進化的過程中出現了上下頜、從水生到陸生。兩棲動物是最早登上陸地的脊椎動物。雖然兩棲動物已經能夠登上陸地,但它們仍然沒有完全擺脫水域環境的束縛,還必須在水中產卵繁殖并且度過童年時代。從原始的兩棲動物繼續進化,出現了爬行類。爬行動物可以在陸地上產卵、孵化,完全脫離了對水的依賴性,成為真正的陸生動物。爬行類及其以前的動物都屬于變溫動物,它們的身體會變得冰冷僵硬,這個時候它們不得不停止活動進入休眠狀態。然后爬行類動物進化為鳥類,成為了恒溫動物,不必進入休眠狀態,最后進化成胎生動物哺乳類動物,而人是哺乳類動物中最高級的動物。
動物特點
美洲獅又叫山獅,像獅但不是獅子,很少攻擊人類,所以是貓亞科動物。美洲獅是最大的貓亞科動物,體長1.3~2米,尾長約1米,肩高55~80厘米,體重35~100千克,最大的美洲獅體重221磅(100千克)。雄性比雌性大40%。美洲獅是除獅子以外唯一單色的大型貓科動物,體色從灰色到紅棕色都有,熱帶地區的更傾向于紅色,北方地區的多為灰色。腹部和口鼻部白色,眼內側和鼻梁骨兩側有明顯的淚槽。
美洲獅有又粗又長的四肢,和粗長的尾巴,后腿比前腿長,這使它們能輕松的跳躍并掌握平衡,它們能越過14米寬的山澗。美洲獅有寬大而強有力地爪,有利于攀巖,爬樹和捕獵。
動物之最
跑得最快的動物——獵豹
冬眠時間最長的動物——睡鼠
最懶的動物——樹懶
最聰明的動物——猩猩
最高的動物——長頸鹿
最大的陸生動物——大象
最小的熊——馬來熊
最小的猴——絨猴
飛得最快的動物——尖尾雨燕
最大的鳥——非洲鴕鳥
最小的鳥——蜂鳥
最兇猛的鳥——安第斯禿鷹
飛得最高的鳥——斑頭雁
最重的動物——藍鯨
游得最快的海洋動物——旗魚
最大的魚——鯨鯊
海洋中最兇猛的動物——鯊魚
游得最快的哺乳動物——海豚
最毒的青蛙——箭毒蛙
最大的蟾蜍——海蟾
最大的兩棲動物——娃娃魚
舌頭最長的動物——變色龍
最大的爬行動物——鱷魚
最大的毒蛇——眼鏡王蛇
非洲最毒的蛇——黑曼巴蛇
最小的蛇——盲蛇
最長壽的動物——海龜
跳得“最高”的動物——跳蚤
足最多的動物——千足蟲
關于動物分類
要識別成千上萬種動物,給予其適當的名稱,并在動物王國的“家譜”中按適當的順序排名,這就是動物分類學家所做的種類鑒別和編目。目 前,動物分類學家根據動物的各種特征(形態、細胞、遺傳、生理、生化、生態和地球分布)進行分類,即自然分類法,把動物依次分為各種等級。即域、界、門、綱、目、科、屬、種等八個主要等級。其中種是分類所用的基要單位。每一種動物,都可以給它們在這個等級序列中冠以適當的名稱和位置。如棉蚜,屬于動物界、節肢動物門、昆蟲綱、同翅目、蚜科、蚜屬、它的學名為Aphis gossypii Glover;又如大熊貓,屬于動物界,脊椎動物門、哺乳綱、食肉目、大熊貓科、大熊貓屬,它的學名為Ailuropoda melanoleuca。
在上述分類等級中,科學工作者使用時為了更精確地表達種的分類地位,還把原有的階元進一步細分,在上述的分類階元之間加入另外一些階元,以滿足科學工作的需要。因此,在實際工作中,一般采用的分類附元如下:
域Domain
界Kingdom
門Phylum
亞門Subphylum
總綱Superclass
綱Class
亞綱Subclass
總目Superorder
目Order
亞目Suborder
總科Superfamily
科Familys
亞科Subfamily
屬Genus
亞屬Subgenus
種Species
亞種Subspecies
”域“分為以下三大類:
細菌
2.古細菌
3.原生生物
在動物界之下,共42個門如下:
1.原生動物門全都是單細胞動物,是最原始的動物,其中大家熟悉的有眼蟲、草履蟲
2.菱形蟲門結構簡單的內寄生動物,有記錄的種類不多
3.直泳蟲門與菱形蟲類似的動物
4.多孔動物門又稱海綿動物門。海綿是原始的多細胞動物
5.扁盤動物門到目 前為止,此門被絲盤蟲一種動物獨占~~~厲害,不得不服~~
6.古杯動物門顧名思義,“古”意思是此類動物已滅絕了,“杯”就是說它們長得像杯子
7.腔腸動物門這里有水螅、水母、?蜕汉,很熟悉吧,不多說了
8.櫛水母動物門也有人把這個門歸入腔腸動物門,作為櫛水母綱
9.扁形動物門有渦蟲、吸蟲、絳蟲,后兩者是我們常聽說的寄生蟲
10.螠蟲動物門海洋底棲動物,身體呈柱形或長囊形
11.舌形動物門全都是“吸血不眨眼”的寄生蟲,分類地位尚難確定
12.微顎動物門 在1994年新發現的一類動物,人類對它們所知甚少
13.紐形動物門比扁形動物略高等的類似動物
14.顎胃動物門體形很小,生活在淺海的細沙中,人們了解得不多
15.線蟲動物門一個龐大的家族,包含有很多人肚子里長過的——蛔蟲
16.腹毛動物門身體腹面長有纖毛的一類動物
17.輪蟲動物門很小,與原生動物類似
18.線形動物門與線蟲動物類似的一類動物
19.鰓曳動物門生活在靠近兩極的冷水中的海洋底棲動物,有記載的種類極少
20.動吻動物門和鰓曳動物類似
21.棘頭蟲動物門身體前端有吻的一類動物
22.鎧甲動物門1983年才發現的一個新門,沒有準確分類
23.內肛動物門苔蘚狀的小動物
24.環節動物門蚯蚓、螞蟥、沙蠶……都是身體呈環節狀,這還用說?
25.環口動物門新發現的一類動物
26.星蟲動物門與前面說的螠蟲動物相似
27.軟體動物門包含有大量常見動物,我在后面詳細解說
28.軟舌螺動物門已滅絕
29.葉足動物門 寒武紀的奇蝦等
30.緩步動物門很強的一類動物,能忍受高溫、絕對零度、高輻射真空和高壓
31.有爪動物門身體呈蠕蟲狀,足呈圓柱形,末端有爪,近乎滅絕
32節肢動物門動物界中種類占三分之二以上的動物,留到下面介紹這個龐大的家族
33.腕足動物門有時你會在街頭地攤上看見一些像貝殼的化石就是這類動物留下的
34.外肛動物門曾經與內肛動物為同一門合稱苔蘚動物,現已分開
35.帚蟲動物門又一個很小的門,又是只有10幾種動物,又都是海洋底棲動物
36.古蟲動物門在5.3億年前的生命大爆發中早就滅絕了,在才發現
37.棘皮動物門一個我們熟悉的門,有海星、海膽、海參和海百合
38.須腕動物門沒有嘴和消化管的非寄生動物,生活在深海中,分類地位有爭議
39.異渦動物門僅2種,在波羅的海附近分布 曾先后被認為扁形動物和軟體動物
40.毛顎動物門只有50種左右,還是海洋動物
41.半索動物門身體呈蠕蟲形,有人它們歸入脊索動物門
42.脊索動物門所有的脊椎動物
在上述所有的分類階元中,只有種是客觀存在的,它不僅僅是分類系統中最基本的單元,而且有自己相對穩定的明確界限,可以與別的物種相區別,它是一個繁殖的群體,由占有一定空間、具有實際或潛在繁殖能力的種群組成,而且與其他這樣的群體在生殖上是隔離的。比如,生活在長白山、小興安嶺的東北虎與生活在長江流域以南地區的華南虎,生活的空間是有明確界限的;它們還可與別的物種如:大象、大猩猩、蛇等相區別。在自然狀態下,它們之間由于生活區域的不同而不可能互相生育后代,這就是所謂的生殖隔離。
在種類的鑒定工作中,給一個物種定以合法名稱是極為重要的。在國際上統一采用的命名法是“雙名法”,是由瑞典生物學家林奈(Linnaeus)首次創立的,它規定每一個動物都應有一個學名,而這個學名由該動物所在屬名的和該動物的種本名組成。如虎皮鸚鵡Melopsittacus undulatus Melopsittacus(鸚鵡)屬名,后一個字undulatus(虎皮的)為種本名,兩者共同構成這種動物的合法名稱!半p名法”的使用使整個生物界的命名從此走上循序的軌道。
在一般情況下,研究、區分和確定動物界中的各個物種、予以命名、加以描述,提供正確認識和辨別物種的知識,往往與根據物種之間的異同,確定所屬的分類階元層次,制定各個物類的分類系統是同步進行的。只有給每種動物以合法的名稱,并排以適當的位置,整個動物世界才會井然有序。同時,為進一步研究它們的發生、發展過程和起源,以及彼此的親緣關系打下堅實的基礎,也是其他一切動物學研究工作的基石。
植物
植物起源
距今二十五億年前(元古代),地球史上最早出現的植物屬于菌類和藻類,其后藻類一度非常繁盛。直到四億三千八百萬年前(志留紀) ,綠藻擺脫了水域環境的束縛,首次登陸大地,進化為蕨類植物 ,為大地首次添上綠裝。三億六千萬年前(石炭紀),蕨類植物絕種,代之而起是石松類、楔葉類、真蕨類和種子蕨類,形成沼澤森林。古生代盛產的主要植物于二億四千八百萬年前(三疊紀)幾乎全部滅絕,而裸子植物開始興起,進化出花粉管,并完全擺脫對水的依賴,形成茂密的森林。一億四千五百萬年前(白堊紀) 被子植物(有花植物)開始出現,于晚期迅速發展,代替了裸子植物,形成延續至今的被子植物時代,F代類型的松、柏,甚至像水杉、紅杉等,都是在這時期產生的。
植物特點
植物具有光合作用的能力——就是說它可以借助光能及動物體內所不具備的葉綠素,利用水、礦物質和二氧化碳生產食物。釋放氧氣后,剩下葡萄糖——含有豐富能量的物質,作為植物細胞的組成部分。
植物有明顯的細胞壁和細胞核,其細胞壁由葡萄糖聚合物——纖維素構成。
所有植物的祖先都是單細胞非光合生物,它們吞食了光合細菌,二者形成一種互利關系:光合細菌生存在植物細胞內(即所謂的內共生現象)。最后細菌蛻變成葉綠體,它是一種在所有植物體內都存在卻不能獨立生存的細胞器。
植物通常是不運動的,因為它們不需要尋找食物。
大多數植物都屬于被子植物門,是有花植物,其中還包括多種樹木。
植物之最
陸地上最長的植物
在非洲的熱帶森林里,生長著參天巨樹和奇花異草,也有絆你跌跤的“鬼索”,這就是在大樹周圍纏繞成無數圈圈的白藤。
白藤也叫省藤,中國云南也有出產。藤椅、藤床、藤藍、藤書架等,都是以白藤為原料加工制成的。
白藤莖干一般很細,有小酒盅口那樣粗,有的還要細些。它的頂部長著一束羽毛狀的葉,葉面長尖刺。莖的上部直到莖梢又長又結實,也長滿又大又尖往下彎的硬刺。它象一根帶刺的長鞭,隨風搖擺,一碰上大樹,就緊緊的攀住樹干不放,并很快長出一束又一束新葉。接著它就順著樹干繼續往上爬,而下部的葉子則逐漸脫落。白藤爬上大樹頂后,還是一個勁地長,可是已經沒有什么可以攀緣的了,于是它那越來越長的莖就往下墮,以大樹當作支柱,在大樹周圍纏繞成無數怪圈圈。
白藤從根部到頂部,達300米,比世界上最高的桉樹還長一倍呢。
最高的樹
如果舉辦世界樹木界高度競賽的話,那只有澳洲的杏仁桉樹,才有資格得冠軍。
杏仁桉樹一般都高達100米,其中有一株,高達156米,樹干直插云霄,有五十層樓那樣高。在人類已測量過的樹木中,它是最高的一株。鳥在樹頂上歌唱,在樹下聽起來,就象蚊子的嗡嗡聲一樣。
這種樹基部周圍長達30米,樹干筆直,向上則明顯變細,枝和葉密集生在樹的頂端。葉子生得很奇怪,一般的葉是表面朝天,而它是側面朝天,象掛在樹枝上一樣,與陽光的投射方向平行。這種古怪的長相是為了適應氣候干燥、陽光強烈的環境,減少陽光直射,防止水分過分蒸發。
中國最高大的闊葉喬木——望天樹和擎天樹
我國著名的云南西雙版納熱帶密林中,在70年代發現了一種擎天巨樹,它那秀美的姿態,高聳挺拔的樹干,昂首挺立于萬木之上,使人無法仰望見它的樹頂,甚至靈敏的測高器在這里也無濟于事。因此,人們稱它為望天樹。當地傣族人民稱它為“傘樹”。
望天樹一般可高達60米左右。人們曾對一棵進行測量和分析,發現望天樹生長相當快,一棵70歲的望天樹,竟高達50多米。個別的甚至高達80米,胸徑一般在130厘米左右,最大可到300厘米。這些世上所罕見的巨樹,棵棵聳立于溝谷雨林的上層,一般要高出第二層喬木20多米,真有直通九霄,刺破青天的氣勢!
望天樹屬于龍腦香科,柳安屬。柳安屬這個家族,共有11名成員,大多居住在東南亞一帶。望天樹只生長在我國云南,是我國特產的珍稀樹種。望天樹高大通直,葉互生,有羽狀脈,黃色花朵排成圓錐花序,散發出陣陣幽香。其果實堅硬。望天樹一般生長在700-1000米的溝谷雨林及山地雨林中,形成獨立的群落類型,展示著奇特的自然景觀。因此,學術界把它視為熱帶雨林的標志樹種。
望天樹材質優良,生長迅速,生產力很高,一棵望天樹的主干材積可達10.5立方米,單株年平均生長量0.085立方米,是同林中其它樹種的2-3倍。因此是很值得推廣的優良樹種。同時,它的木材中含有豐富的樹膠,花中含有香料油,以及還有許多其它未知成分,尚待我們進一步分析研究和利用。
由于望天樹具有如此高的科學價值和經濟價值,而它的分布范圍又極其狹窄,所以被列為我國的一級保護植物。
望天樹還有一個極親的“孿生兄弟”,名為擎天樹。它其實是望天樹的變種,也是在70年代于廣西發現的。這擎天樹的外形與其兄弟極其相似,也異常高大,常達60-65米,光枝下高就有30多米。其材質堅硬、耐腐性強,而且刨切面光潔,紋理美觀,具有極高的經濟價值和科學研究價值。擎天樹僅僅發現生長在廣西的弄崗自然保護區,因此同樣受到嚴格的保護。
最矮的樹
一般的樹木能長到20-30米高。在溫帶的樹林下,生長一種小灌木,叫紫金牛,綠葉紅果,人們都很喜愛它,常常把它作為盆景。它長得最高也不過30厘米,因此,大家給它起一個綽號,叫它“老勿大”。其實“老勿大”比起世界最矮的樹來,要高6倍。這最矮的樹叫矮柳,生長在高山凍土帶。它的莖匍伏在地面上,抽出枝條,長出象楊柳一樣的花序,高不過5厘米。如果拿杏仁桉的高度與矮柳相比,一高一矮相差15000倍。與矮柳差不多高的矮個子樹,還有生長在北極圈附近高山上的矮北極樺,據說那里的蘑菇,長得比矮北極樺還要高。
高山植物為什么長不高呢?因為那里的溫度極低,空氣稀薄,風又大,陽光直射,所以,只有那些矮小的植物,才能適應這種環境。
最粗的樹
在歐洲有這樣一個有趣的傳說:古代阿拉伯國王和王后,一次帶領百騎人馬,到地中海的西西里島的埃特納山游覽,忽然天下大雨,百騎人馬連忙躲避到一顆大栗樹下,樹蔭正好給他們遮住雨。因此,國王把這顆大栗樹命名為“百騎大栗樹”。
據國外1972年報道,在西西里島的埃特納山邊,確有一顆叫“百馬樹”的大栗樹,樹干的周長竟有55米左右,需30多個人手拉著手,才能圍住它。樹下部有大洞,采栗的人把那里當宿舍或倉庫用。這的確是世界上最粗的樹。
栗樹的果實栗子,是一種人們喜愛的食物,它含豐富的淀粉、蛋白質和糖分,營養價值很高,無論生食、炒食、煮食、烹調做菜都適宜,不僅味甜可口,又有治脾補肝、強壯身體的醫療作用。
體積最大的樹
地球上的植物,有的個體非常微小,有的個體卻很龐大。象美國加利福尼亞的巨杉,長得又高又胖,是樹木中的“巨人”,所以又名世界爺。
這種樹一般高100米左右,其中最高的一棵有142米,直徑有12米,樹干周長為37米,需要二十來個成年人才能抱住它。它幾乎上下一樣粗,它已經活了3500年以上了。人們從樹干下部開了一個洞,可以通過汽車,或者讓四個騎馬的人并排走過。即使把樹鋸倒以后,人們也要用長梯子才能爬到樹干上去。如果把樹干挖空,人可以走進去六十米,再從樹椏杈洞里鉆出來。它的樹樁,大得可以做個小型舞臺。
杏仁桉雖然比巨杉高,但它是個瘦高個,論體積它沒有巨杉那樣大,所以巨杉是世界上體積最大的樹。地球上再也沒有體積比它更大的植物了。
巨杉的經濟價值也較大,是枕木、電線桿和建筑上的良好材料。巨杉的木材不易著火,有防火的作用。
樹冠最大的樹
俗話說,“大樹底下好乘涼”。你知道什么樹可供乘涼的人數最多?這要數孟加拉的一種榕樹,它的樹冠可以覆蓋十五畝左右的土地,有一個半足球場那么大。
孟加拉榕樹不但枝葉茂密,而且它能由樹枝向下生根。這些根有的懸掛在半空中,從空氣中吸收水分和養料,叫“氣根”。多數氣根直達地面,扎入土中,起著吸收養分和支持樹枝的作用。直立的氣根,活象樹干,一棵榕樹最多的可有4000多根,從遠處望去,象是一片樹林。因此,當地人又稱這種榕樹為“獨木林”。據說曾有一支六七千人的軍隊在一株大榕樹下乘過涼。當地人們,還在一棵老的孟加拉榕樹下,開辦了一個人來人往、熙熙攘攘的市場。世界上再沒有比這再大的樹冠了。
最高的樹籬
在房子、菜園、果園等周圍,栽上一圈樹木,好象圍墻,這叫做樹籬,或叫綠籬。
人們常用花兒美麗的木槿、滿身長刺的枸桔、四季常青的女貞以及秋后葉紅的三角楓等樹種,作為樹籬。木槿、枸桔是長不高的灌木,女貞、三角楓雖然能長高,但因栽得緊密,時常修剪,所以一般也只有5-6米高。在英國蘇格蘭,用山毛櫸樹作為樹籬,這種樹修剪以后,仍有25米高,有的高達30米。這是世界上最高的樹籬。
木材最輕的樹
生長在美洲熱帶森林里的輕木,也叫巴沙木,是生長最快的樹木之一,也是世界上最輕的木材。這種樹四季常青,樹干高大。葉子象梧桐,五片黃白色的花瓣象芙蓉花,果實裂開象棉花。我國臺灣南部早就引種。1960年起,在廣東、福建等地也都廣泛栽培,并且長得很好。
輕木的木材,每立方厘米只有0.1克重,是同體積水的重量的十分之一。我們做火柴棒用的白楊還要比它重三倍半。它的木材質地雖輕,可是結構卻很牢固,因此,是航空、航海以及其它特種工藝的寶貴材料。當地的居民早就用它作木筏,往來于島嶼之間。我國用它做保溫瓶的瓶塞。
比鋼鐵還要硬的樹
你也許沒有想到會有一種比鋼鐵還硬的樹吧?這種樹叫鐵樺樹。子彈打在這種木頭上,就象打在厚鋼板上一樣,紋絲不動。
這種珍貴的樹木,高約20米,樹干直徑約70厘米,壽命約300-350年。樹皮呈暗紅色或接近黑色,上面密布著白色斑點。樹葉是橢圓形。它的產區不廣,主要分布在朝鮮南部和朝鮮與中國接壤地區,蘇聯南部海濱一帶也有一些。
鐵樺樹的木堅硬,比橡樹硬三倍,比普通的鋼硬一倍,是世界上最硬的木材,人們把它用作金屬的代用品。蘇聯曾經用鐵樺樹制造滾球、軸承,用在快艇上。鐵樺樹還有一些奇妙的特性,由于它質地極為致密,所以一放到水里就往下沉;即使把它長期浸泡在水里,它的內部仍能保持干燥。
最不怕火燒的樹木
當你走向大森林時,遠遠便可看到“禁止煙火”的木牌子。因為樹木容易著火,星星之火,可以燒毀大片森林。但是,在我國南海一帶,生長著一種叫海松的樹,用它的木材做成煙斗,即使是成年累月的煙熏火燒,也燒不壞。當你用一根頭發繞在煙斗柄上,用火柴去燒時,頭發居然燒不斷。因為海松的散熱能力特別強,加上它木質堅硬,特別耐高溫,所以不怕火燒。
“流血”的樹
一般樹木,在損傷之后,流出的樹液是無色透明的。有些樹木如橡膠樹、牛奶樹等可以流出白色的乳液,但你恐怕不知道,有些樹木竟能流出“血”來。
我國廣東、臺灣一帶,生長著一種多年生藤本植物,叫做麒麟血藤。它通常像蛇一樣纏繞在其它樹木上。它的莖可以長達10余米。如果把它砍斷或切開一個口子,就會有像“血”一樣的樹脂流出來,干后凝結成血塊狀的東西。這是很珍貴的中藥,稱之為“血竭”或“麒麟竭”。經分析,血竭中含有鞣質、還原性糖和樹脂類的物質,可治療筋骨疼痛,并有散氣、去痛、祛風、通經活血之效。
麒麟血藤屬棕櫚科省藤屬。其葉為羽狀復葉,小葉為線狀披針形,上有三條縱行的脈。果實卵球形,外有光亮的黃色鱗片。除莖之外,果實也可流出血樣的樹脂。
無獨有偶。在我國西雙版納的熱帶雨林中還生長著一種很普遍的樹,叫龍血樹,當它受傷之后,也會流出一種紫紅色的樹脂,把受傷部分染紅,這塊被染的壞死木,在中藥里也稱為“血竭”或“麒麟竭”與麒麟血藤所產的“血竭”具有同樣的功效。
龍血樹是屬于百合科的喬木。雖不太高,約10多米,但樹干卻異常粗壯,常?蛇_1米左右。它那帶白色的長帶狀葉片,先端尖銳,像一把鋒利的長劍,密密層層地倒插在樹枝的頂端。
一般說來,單子葉植物長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不能繼續加粗生長了。龍血樹雖屬于單子葉植物,但它莖中的薄壁細胞卻能不斷分裂,使莖逐年加粗并木質化,而形成喬木。龍血樹原產于大西洋的加那利群島。全世界共有150種,我國只有5種,生長在云南、海南島、臺灣等地。龍血樹還是長壽的樹木,最長的可達六千多歲。
說來也巧,在我國云南和廣東等地還有一種稱作胭脂樹的樹木。如果把它的樹枝折斷或切開,也會流出像“血”一樣的液汁。而且,其種子有鮮紅色的肉質外皮,可做紅色染料,所以又稱紅木。
胭脂樹屬紅木科紅木屬。為常綠小喬木,一般高達3-4米,有的可到10米以上。其葉的大小、形狀與向日葵葉相似。葉柄也很長,在葉背面有紅棕色的小斑點。有趣的是,其花色有多種,有紅色的,有白色的,也有薔薇色的,十分美麗。紅木連果實也是紅色的,其外面密被著柔軟的刺,里面藏著許多暗紅色的種子。
胭脂樹圍繞種子的紅色果瓤可作為紅色染料,用以漬染糖果,也可用于紡織,為絲棉等紡織品染色。其種子還可入藥,為收斂退熱劑。樹皮堅韌,富含纖維,可制成結實的繩索。奇怪的是,如將其木材互相摩擦,還非常容易著火呢!
樹木中的老壽星
俗話說:“人生七十古來稀”,人活到百歲就算長壽了。但是人的年齡比起一些長壽的樹木來,簡直微不足道。
許多樹木的壽命都在百年以上。杏樹、柿樹可以活一百多年。柑、橘、板栗能活到三百歲。杉樹可活一千歲。南京的一株六朝松已有一千四百年的歷史了,但是,它并不算老。曲阜的檜柏還是兩千四百年前的老古董呢。臺灣省阿里山的紅檜,竟有三千多年的歷史。這是我國目前活著的壽命最長的樹,但還算不上世界第一。
世界上最長壽的樹,要算非洲西部加那利島上的一棵龍血樹。五百多年前,西班牙人測定它大約有八千至一萬歲。這才是世界樹木中的老壽星?上г1868年的一次風災中毀掉了。
最短命的種子植物
自然界中,以種子繁殖的植物多種多樣,有長壽的,也有短命的。木本植物比草本植物壽命要長得多。植物界的“老壽星”,都出在木本植物里。一般的草本植物,通常壽命幾個月到十幾年。
植物壽命的長短,與它們的生活環境有密切關系。有的植物為了使自己在嚴酷、惡劣的環境中生存下去,經過長期艱苦的“鍛煉”,練出了迅速生長和迅速開花結實的本領。
有一種叫羅合帶的植物,生長在嚴寒的帕米爾高原。那里的夏天很短,到六月間剛剛有點暖意,羅合帶就匆匆發芽生長。過了一個月,它才長出兩三根枝蔓,就趕忙開花結果,在嚴霜到來之前就完成了生命過程。它的生命如此短促,但是尚能以月計算。
壽命最短的要算生長在沙漠中的短命菊,它只能活幾星期。沙漠中長期干旱,短命菊的種子,在稍有雨水的時候,就趕緊萌芽生長,開花結果,趕在大旱來到之前,匆忙地完成它的生命周期,不然它就要“斷宗絕代”。
向高處生長最快的植物
生長在我國云南、廣西及東南亞一帶的團花樹,一年能長高3.5米。在第七屆世界林業會議上,被稱為“奇跡樹”。生長在中南美的輕木,要比團花樹長得更快,它一年能長高5米。但是,木本植物生長速度的絕對冠軍要算是毛竹。它從出筍到竹子長成,只要兩個月的時間,就高達20米,大約有六七層樓房那么高。生長高峰的時候,一晝夜能升高1米。因此,有“雨后春筍”的說法。
竹子的生長比較特別,它是一節節拉長。竹筍有多少節和多粗,長成的竹子就有多少節和多粗。一旦竹子長成,就不再長高了。而所有樹木的生長,是在幼嫩的芽尖,慢慢加粗伸長,經幾十年至幾百年,它還會慢慢地加粗長高。
生長最慢的樹
自然界樹木生長的速度,真是千差萬別,有的快得驚人,有的慢得出奇。例如在蘇聯的喀拉哈里沙漠中,有一種名叫爾威茲加樹,個子很矮,整個樹冠是圓形的,要是從正面看上去,就象是沙地上的小圓桌。它的升高速度慢極了,100年才長高30厘米。要是和毛竹的生長速度相比,真象老牛追汽車。爾威茲加樹要長333年,才能達到毛竹一天生長的高度。
爾威茲加樹生長為什么如此慢呢?除了它的本性以外,沙漠中雨水稀少,天氣干旱,風又大,這也是重要原因。
溫血植物
無論外界環境如何,植物花朵的溫度總是保持恒定,如葛芋花的溫度約38度,而外界氣溫達20度時,其溫度還維持在40度左右,這種能力是為了把自身的花朵當成一個微型小環境,從而吸引昆蟲,提高授粉幾率。
plant kingdom植物界
生物的一界。能夠通過光合作用制造其所需要的食物的生物的總稱。在不同的生物分界系統中,植物的概念及其所包括的類群也不一樣,如將生物分為植物和動物兩界時,植物界包括藻類、菌類、地衣、苔蘚、蕨類和種子植物;在五界的系統中,植物界僅包括多細胞的光合自養的類群,而菌類、地衣和單細胞藻類以及原核的藍藻則不包括在內。
植物界和其他生物類群的主要區別是含有葉綠素,能進行光合作用,自己可以制造有機物。此外,它們絕大多數是固定生活在某一環境,不能自由運動(少部分低等藻類例外),細胞具細胞壁;細胞具全能性,即由1個植物細胞可培養成1個植物體等。
植物覆蓋著地球陸地表面的絕大部分,并且在海洋、湖泊、河流和池塘中也是如此。它們的大小、 壽命差異很大,從微小的肉眼看不見的藻類到海洋中的巨藻和陸地上龐大的、壽過幾千年的“世界爺”(北美紅杉)都是植物。植物在自然界生物圈中的各種大大小小的生態系統中幾乎都是唯一的初級生產者。植物和人類的關系極為密切,它是人類和其他生物賴以生存的基礎。
植物比我們看上去要更難下一個準確的定義。雖然植物學家表述了一個植物界,但是定義植物界的界限要比通常的“植物”的定義要困難的多。我們試圖把植物理解成一種多細胞的、真核的有機物,沒有感覺器官以及自主運動并由根、莖和葉組成(如果完整的話)。但是,從生物學上,只有導管植物有“根、莖和葉”。但是公平一點說,導管植物也是我們每天都接觸到的植物。截止到2005年,世界上大約有40萬種已知植物。
植物界的分類
無花植物:蘚頪 蕨類 裸類
有花植物:被子植物
【另】植物界最簡單的分類就是按照植物體結構的完善程度,分為兩大類: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
低等植物包括藻類植物(綠藻門、裸藻門、金藻門、黃藻門、甲藻門、硅藻門、藍藻門、褐藻門、紅藻門)、菌類植物(細菌門、粘菌門、真菌門)、地衣植物(地衣門)。
高等植物包括苔蘚植物(苔蘚植物門)、蕨類植物(蕨類植物門)、種子植物(種子植物門)。
旺家的家居風水植物一:富貴竹
富貴竹代表花開富貴、竹報平安、大吉大利、富貴一生。富貴竹與風水中的開運竹、富貴塔、竹塔、塔竹等意義相同,其層次錯落有致,造形高貴典雅,節節高升,層層吐綠,形似寶塔。
旺家的家居風水植物二:鴻運當頭
鴻運當頭是鳳梨科的花卉,花在株頂或中部開放。鴻運當頭花葉繁盛,花色紅艷,很有喜慶的氣息。
年旺家的家居風水植物三:仙客來
仙客來別名兔子花,是紫金?葡煽蛠韺俣嗄晟荼局参。仙客來是一種普遍種植的鮮花,適合種植于室內花盆,冬季則需溫室種植。仙客來的某些栽培種有濃郁的香氣,而有些香氣淡或無香氣。
年旺家的家居風水植物四:君子蘭
君子蘭是著名的溫室花卉。我國有從歐洲和日本傳入的二個種。前者花小而下垂,稱垂笑君子蘭;后者花大而向上,稱大花君子蘭,是目前栽培最普遍的一個種。君子蘭葉色蒼翠有光澤,花朵向上形似火炬,花色橙紅,端莊大方,是美化環境的理想盆花,垂笑君子蘭花朵下垂,含蓄深沉,高雅肅穆,另有一番韻味。
年旺家的家居風水植物五:發財樹
發財樹是常綠喬木,樹高8-15米,種於盆栽多不超過2米。掌狀復葉,小葉5-7枚,枝條多輪生;ù,長達22.5cm,花瓣條裂,花色有紅、白或淡黃色,色澤艷麗。室內觀賞多作樁景式盆栽。
年旺家的家居風水植物六: 元寶樹
元寶樹是富貴樹中之一,很多家庭都選擇元寶樹的盆栽,無論是在名字上,還是植物所帶來的室內效果,元寶樹都是旺家的首選植物之一。
客廳植物擺放風水
客廳,是進門的第一道風景,植物的入駐,讓客廳更加生機盎然。客廳植物擺放風水有很多需要我們注意的,不能隨意擺放。植物除了可以美化環境,還能凈化空氣,所以是很多家庭的必備裝飾,但是家居植物風水可是有很多禁忌的。
1、客廳植物擺放風水要注意是否有利于客廳財位。盆景花葉須圓且大,忌針葉類及杜鵑。尤以發財樹、萬年青之類的植物最佳,這類植物象征著主人積極向上、樂觀進取的人生態度,而且花瓶的高度最好是房子的一半高度以上。若花瓶的高度不夠,則可用架子墊高。
2、客廳植物擺放風水要注意植物的大小,應以中、小型植物為主,而不選用過于大型的植物,以免因為視覺原因,使客廳產生壓迫感。
3、客廳植物擺放風水謹記,植物的擺放,以不妨礙人們走動為宜。注意中小搭配,以達到錯落有致的視覺效果。比較大的植物,可擺放在客廳入口處、大廳角落、樓梯旁等不影響人們活動的地方;小型觀葉植物,則可擺放在茶幾、矮柜桌柜、轉角沙發處等。
臥室植物的風水知識
人們普遍喜歡用植物裝飾臥室,既美觀又能凈化空氣,但是不是所有的花草都能擺放在臥室的,這就要用到臥室植物風水知識了。
月季花不宜放在臥室里,雖然其香味濃郁,花形美觀,但是在香味里待久了會讓人們感到胸悶憋氣。
百合花不宜放在臥室里,特別是新房的布置,不能因為百合寓意著百年好合而放上大量的百合,因為百合的香味聞久了會讓人們的神經興奮而引起失眠。
夾竹桃不宜放在臥室里,因為其花朵散發出來的味道,人們在其中呼吸久了會讓人覺得昏昏沉沉,長期會導致人們的智力下降甚至會中毒。
蘭花也不適宜擺放在臥室,蘭花的清香和高貴吸引了人們用它來裝飾臥室,但是其散發的香味,時間久了會導致人們過度興奮難以入睡。
科普知識:蘑菇是不是植物
蘑菇就是真菌,和動物、植物并稱的物種,因為目前生物學家把生物界分為5大類動物、植物、細菌、真菌和病毒。其中細菌、真菌和病毒統稱為微生物。蘑菇和我們人類一樣,不能進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機營養物,而是需要從外界獲取,這種營養類型稱作異養。雖然蘑菇沒有和我們人類一樣的消化系統來消化吸收營養物質,但它們有菌絲,能用來吸收營養物質。
在林地或草地、枯木上經常能看到一種現象,一場大雨過后草地上突然出現了許多蘑菇,這些蘑菇并不是憑空出現的,是在下雨之前,它們的菌絲就已經在土壤中靜靜地生活很久了。
我們平時看到的吃的蘑菇,叫做“子實體”,是蘑菇的生殖器的。子實體是持續時間很短的生殖結構,含有92%的水分(這也是它快速生長的原因)。而蘑菇的菌絲體扎根于地底,不同于子實體,菌絲體可以生活數年的時間。
科普知識:竹子
竹類植物是單子葉植物的一大族群,屬于禾本科(Gramineae)竹亞科。
世界竹類有70余屬1200多種,主要分布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少數分布在溫帶和寒帶,有亞太竹區、美洲竹區和非洲竹區。
中國竹類有39個屬500多種,涵蓋亞太竹區的全部屬類。全國竹子分為4個區:黃河,長江竹區、長江,南嶺竹區、華南竹區、西南高山竹區。除黑龍江、吉林、內蒙古、新疆外,均有分布。另外,還有多元的竹林區劃:散生竹區、叢生竹區、亞高山竹區和混生竹區等。
關于竹子,歲寒三友“松竹梅”,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竹林七賢,鄭板橋的竹畫,蘇東坡的“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揚州個園,清明上河圖的竹作等。
竹子區分,主要是從它繁殖類型、竹稈外形和竹籜形狀特征來識別。按繁殖類型,竹分為三大類:叢生型(合軸)、散生型(單軸、合軸)和混生型(復軸)。竹子分類學上要求從竿籜、筍期、葉色、竿色等部位看。
叢生型
如粉單竹、慈竹、孝順竹(慈孝竹)、小琴絲竹(花孝順竹)、黃金間碧竹(青絲金竹)、鳳尾竹、佛肚竹等;
散生型
如剛竹、毛竹、紫竹、斑竹(湘妃竹)、金鑲玉竹、黃皮剛竹(黃皮綠筋竹)、碧玉間黃金竹(槽里黃剛竹、綠皮黃筋竹)、早園竹、烏哺雞竹、桂竹、淡竹、龜甲竹等,以上都為剛竹屬;
混生型
如苦竹、茶竿竹、方竹、菲白竹、菲黃竹、箬竹、闊葉箬竹、鵝毛竹等。
科普知識:植物細菌性病害的識別
細菌性病害是由細菌病菌侵染所致的病害,如軟腐病、潰瘍病、青枯病等。侵害植物的細菌都是桿狀菌,大多數具有一至數根鞭毛,可通過自然孔口(氣孔、皮孔、水孔等)和傷口侵入,借流水、雨水、昆蟲等傳播,在病殘體、種子、土壤中過冬,在高溫、高濕條件下容易發病。細菌性病害癥狀表現為萎蔫、腐爛、穿孔等,發病后期遇潮濕天氣,在病害部位溢出細菌粘液,是細菌病害的特征。
病狀
植物受細菌性病害侵染后產生的病狀有:
斑點型:植物由假單孢桿菌侵染引起的病害中,有相當數量呈斑點狀。如水稻細菌性褐斑病、黃瓜細菌性角斑病、棉花細菌性角斑病等。
葉枯型:多數由黃單孢桿菌侵染引起,植物受侵染后最終導致葉片枯萎。如稻白葉枯病、黃瓜細菌性葉枯病、魔芋細菌性葉枯病等。
青枯型:一般由假單孢桿菌侵染植物維管束,阻塞輸導通路,致使植物莖、葉枯萎。如番茄青枯病、馬鈴薯枯病、草莓青枯病等。
潰瘍型:一般由黃單孢桿菌侵染植物所致,后期病斑木栓化,邊緣隆起,中心凹陷呈潰瘍狀。如柑桔潰瘍病、菜用大豆細菌性斑疹病、番茄果實細菌性斑疹病等。
腐爛型:多數由歐文氏桿菌侵染植物后引起腐爛。如白菜細菌性軟腐病、茄科及葫蘆科作物的細菌性軟腐病、以及水稻基腐病等。
畸型:由癌腫野桿菌侵染所致,使植物的根、根頸成側根以及枝桿上造成畸形,呈瘤腫狀。如菊花根癌病等。
識別方法
上述病狀類型,植物真菌性病害也有類似表現,但在病癥上有截然區別。經過農業技術人員田間取樣研究發現:細菌病害的病癥無霉狀物,而真菌病害則有霉狀物(菌絲、孢子等)。細菌病害的病癥主要有:
1、斑點型和葉枯型細菌性病害的發病部位,先出現局部壞死的水漬狀半透明病斑,在所候潮濕時,從葉片的氣孔、水孔、皮孔及傷口上有大量的細菌溢出粘狀物——細菌膿。
2、青枯型和葉枯型細菌病害的確診依據,用刀切斷病莖,觀察莖部斷面維管束有否變化,并用手擠壓,即在導管上流出乳白色粘稠液——細菌膿。利用細菌膿有無可與真菌引起的枯萎病相區別。鑒別茄子青枯病和枯萎病就可用此法區別。
3、腐爛型細菌病害的共同特點是,病部軟腐、粘滑,無殘留纖維,并有硫化氫的臭氣。而真菌引起的腐爛則有纖維殘體,無臭氣。如鑒別白菜軟腐病和油菜菌核病常用此法。
4、鏡檢:遇到細菌病害發生初期,還未出現典型的癥狀時,需要在低倍顯微鏡下進行檢查,其方法是,切取小塊新鮮病組織于載玻片上,洋小點水,蓋上玻片,輕壓,即能看到大量的細菌從植物組織中涌出云霧狀菌泉涌出。早期確診水稻白葉枯病常采用此法。
植物科普小知識
【植物是從哪里來的?】
植物的祖先來自大海。
根據推算,綠藻在大約15億年前就起源了。它在海洋中欣欣向榮了幾億年之后,一面見證了寒武紀海洋的“生命大爆發”,一面和真菌一起結合成地衣,征服陸地。到5億年前的奧陶紀,綠藻已經演化成更復雜的陸生植物,廣袤的大地終于披上了綠裝。
【南極那么冷,有植物存在嗎?】
南極是個冰天雪地的世界,但也有100多種綠色植物生長。不過,其中絕大多數是苔蘚,種子植物只有2種——禾本科的南極發草和石竹科的南極漆姑。
【花開的時候會有聲音嗎?】
花開時,隨著花部器官的運動,會產生一定的聲音,但這種聲音人類的耳朵難以分辨得出。
【有哪些會吃動物的神奇植物?】
比較常見的會吃動物的植物有捕蠅草、豬籠草、瓶子草等,它們一般生長在較為貧瘠的環境中,為了獲取生長所需的營養物質,它們的某些部位,如葉子,會化成捕蟲囊,借以捕食蚊、蠅和小型的甲蟲等。
【動物有寄生蟲,那植物有沒有呢?】
植物也有“寄生蟲”。有些植物寄生在其他植物上,靠吸收被寄生的植物體內的營養來維持生命,這種現象叫做“寄生”。常見的寄生植物有菟絲子、槲寄生、無根藤等。
【無花果真的沒有花嗎?】
無花果不僅有花,而且有許多花,只是人們用肉眼看不見罷了。我們吃的無花果,并不是無花果的真正果實,而是它的花托膨大形成的肉球,無花果的花和果實就藏在這個肉球里面,所以從表面上看不見無花果的花。
【世界上活得時間最長的植物是什么?】
生長在非洲的“龍血樹”一般能活2000年,有的能活五六千年,甚至8000年至10000年。
【樹中之最是什么?】
答:一、世界上的樹:它是美國加利福尼亞的一棵巨杉。高達100米;在離地面1.5米高處,樹干的周長為34.1米。二、世界上的樹:它是北美紅杉。較早于測量為112米。名字叫謝爾曼將軍樹。三、世界上最小的樹:是北方柳樹(又稱草樹)只有2厘米高。四、世界上最老的樹:是日本柳杉,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200年,柳杉已經有7179歲了。五、世界最粗的樹:是意大利埃特附近的,名叫百馬樹,樹驅干的周長達62米。六、世界上歷史最長的樹:是銀杏(又名白果樹),早在16000萬年就有了。.樹為什么能長得那么高大?
答:因為樹一年四季都在生長,雖然冬天,許多禾本植物都枯萎了,但它還在生長,另外,樹活多久就生長多久,很多年齡大的樹都會長得特別高大。
【花為什么到一定時候就要落下來?】
答:花瓣落下來是為了結果實。雌蕊受粉之后,底部的子房慢慢膨脹變大,這部分就要長成將來的果實,但是果實只有等花瓣落下來之后才能開始生長。
【植物生活所必需的五大要素是什么?】
答:植物生活所必需的五大要素是:陽光、溫度、水分、空氣、養料,它們是植物的生命線。溫度對植物生長發育有著很大的影響。植物在不同的生長時間期和不同的發育階段,都需要不同的,一定的合適溫度;水是植物的重要構成部分;空氣中的氧、氮、二氧化碳對植物生活影響極大;植物需要的養料很多,有碳、氫、氧、氮、磷、鉀、鈣、硫、鎂、鐵等10多種元素。
【曇花為什么只開一會兒就謝了?】
曇花是仙人掌一類植物,原產黑西哥干熱地區,養成了耐旱的習性,曇花晚上開放,是避免熱帶烈日的照射,開花時間短促,也是為了減少水分蒸發。所以曇花一現就謝了。這實際上也是曇花長期以來對自己生活環境的一種適應。
【藤蘿會把樹纏死嗎?】
會。因為藤蘿長得特別快,它只要攀纏在樹上,不長時間就會把樹干緊緊地纏繞起來。隨著樹干長粗,藤蔓就會越纏越緊,樹干輸送養分的路就會被匝得不通了。藤蔓的葉子繁茂遮光也影響樹的生長,慢慢地樹就會死去。
【車前子的葉子為什么排列成螺旋形?】
車前子長得矮,幾乎貼地而生,容易被比它高的植物擋住陽光。但車前子有一個爭得陽光的巧妙辦法。它的葉子按螺旋形排列。
【吃菠蘿為什么要蘸鹽水?】
因為菠蘿的肉果里含有豐富的糖分、維生素C、檸檬酸、蘋果酸等有機酸,但是當你不蘸鹽水生吃時,就會感到嘴巴有刺痛,那是菠蘿酸在起作用。由于這種酸能夠分解蛋白質,因此才會對口腔粘膜產生刺痛作用。菠蘿蘸了鹽水后,就能抑止菠蘿酸的作用,使菠蘿吃起來味道更香甜。
【春天的蘿卜為什么會糠?】
蘿卜從秋天播種時塊根部分就必須大量貯存養分,這樣,第二年春天才能將養分用來抽苔、開花,塊根中的糖分就被大量消耗了,這時纖維素迅速增多,蘿卜就會變得干癟無味了。所以,春天的蘿卜會糠。
【向日葵為什么向著太陽轉動?】
植物的向性運動可分為向光性、向地性和向觸性,向日葵花的向陽是典型的向光性運動。在陽光的照射下,生長素在向日葵背光一面含量升高,刺激背光面細胞拉長,從而慢慢地向太陽轉動。在太陽落山后,生長素重新分布,又使向日葵慢慢地轉回起始位置,也就是東方。但是,花盤一旦盛開后,就不再向日轉動,而是固定朝向東方了。
【為什么黃山松都千奇百怪?】
凡是游過黃山的人,都會對那里的“迎客松”留下深刻的印象。黃山松長得千奇百怪是那里的環境造成的。在山區,山風晝夜呼嘯,從山頂不停地向下勁吹,山上的松樹為了生存不得不改變自己的樹形,有的變得形狀如旗,有的長成傘形。黃山上大多是裸露的巖石,即使有土壤也十分瘠薄,在水分和養料都十分稀缺的地方,黃山松不得不將根系長得盤根錯節,密如蛛網,把企圖溜走的雨水攔住;而樹干長得矮小點,葉子變得細短一些,在葉面上增加一層厚厚的蠟質,可以減少水分的蒸發。黃山松經過長年累月的折騰,在惡劣的環境中生存下來了,但在樹形上卻留下了歲月的痕跡。
植物應該怎么養
1、栽培的土壤
盆栽的土壤要用盆栽土專用土,可以適當添加一些堆肥土,最好是消過毒,沒有病菌,亦不易生霉菌的土壤。盆栽土又有好幾種,可以添加泥炭土和珍珠巖,多數適合喜酸性的植物,比較明顯的有:茶花、杜鵑、梔子花、橘子和檸檬等,其他有些植物會傾向于酸性土,如:波斯頓蕨、散尾葵等,不過除上述少數植物,多數植物都可以忍受一般土壤。只有茶花、梔子花及杜鵑有特地為它們準備的土壤,倒可以一試。至于蘭花,如蝴蝶蘭,因為是寄生植物,不能用一般土壤,必須用蘭花的特殊植土。過去很多人為增加土壤聚水性,會在土中添加火山石或其他的顆粒土,或是泥炭土和珍珠巖,如果你種了很多盆栽,使用量大時,亦都可以自己添加。
2、選擇合適的花盆
花盆通常買一盆植物直接選購,多數是用塑料盆養,它的優點就是輕便,便宜,花店都喜歡用。其實較好的盆是泥盆,就是瓦盆,因為是有機物質,透氣。所以如果有機會換盆,最好是換瓦盆。花盆最重要是要有排水孔,而且裝土時,不可以將排水孔堵塞。因為盆栽第一個關鍵就是排水要好。所以盆一定要有夠大的排水孔。很多漂亮的客廳,高雅的辦公室喜歡買一些大的漂亮的瓷盆,但卻沒有排水孔的。這一類盆種植物一定會死,因為水流不出,積在盆內,植物的根一定爛。所以只能將這一類盆當做是外盆,將植物本身的盆放在里面。不過這樣做時也要小心,不可以堵住排水孔,兩個盆中間要有距離,(放些石子隔住),讓水有地方去,不會回到盆里。
3、換盆的注意事項
當你覺得植物的根部過份膨脹時就該換盆了。特別是見到有根已經突出表面,或是由底部伸出時,就該換盆了。否則可以不換。一些植物很不喜歡根部被驚動,換盆后頭一兩年可能不開花,這一類包括:君子蘭、天堂鳥、球蘭等。同時很多人誤以為,盆越大越好。其實不對。很多植物要逼根才開花,就是盆越小越好。所以換盆時,最多只要大一個尺寸就好。還有一個原則:葉片大及較薄的,根部比較茂盛,可以每幾年就換盆,及有較大的盆;葉片厚而小的(像仙人掌),根部很細小,甚至可以多年不換盆,即使換也不要太大的盆。為不堵住排水孔,換盆時可以用一些有弧度的瓦片蓋住洞口,阻住泥土流出,但不會阻住水流的通暢。為增加排水性,可以在底部再放一些小石子,大小視盆的大小而定。放約3~4厘米石子后再裝土。而植物在新盆中的位置應與舊盆一樣,不可以高出盆緣,亦不可以深陷。如果是開花植物,必須在花期后換盆,否則影響明年的花期。如是觀葉植物,可以在冬眠前換盆。很多人在春天時換盆,但最好是在生長期之前,例如三、四月,這樣不影響新一年的生長。
4、定期進行澆水
換好盆后,可以先好好澆一次水。這一次澆水要將土壤全都濕透,然后讓多余的水都流干后,再放回碟內。為了阻止再有多余的水流到碟子里,最好在碟子里放碎石,做為接水之用。以免多余的水再流回盆里。如果是仙人掌類,剛換好盆后無須澆水,等到表土稍干,再開始澆水。因為仙人掌在較干的土壤中才會生新的根部。盆栽的澆水是一門很重要的技巧。幾乎九成以上盆栽失敗,都是因為澆水不當。而其中絕大部份是澆水次數太多。盆栽與地栽不同,絕不可以多澆水,就是說,如果盆土還是濕的,就不應當澆水。如果你不知道什么時候該澆水,可以遵守下面這個原則:土面干了才再澆水。而每一次澆水必須透澈,直到全部的土都濕了,才算夠。而澆水之后,一定要等所有多余的水都流出來后,再放回碟上。而這一個原則對于不同植物,及不同季節也有不同。例如仙人掌等厚葉植物,你可能要等到土面下5厘米都干了,才需要再澆水。如果是大盆,就可能土下3厘米都干了,才需要澆水。很多時,你會發現無論怎么澆水,水就直接由排水孔流出,而大部份的土都是干的。所以久不久,可以用浸盆式澆水。方式是將整個盆下半部浸到室溫的水里,大約半小時以內,等整個盆土都濕了,取出來瀝干水份后放回。這樣確保所有盆土都濕了,對于植物是好事。這樣澆水后,可能一兩個星期都不需要再澆水。一般較薄葉子的植物,在室內有暖氣的環境,最好每一次澆水都用這方式,確保盆土不會全干。但要謹記不能浸太久,當盆土全濕就要取出,以免長期浸水而爛根。
5、定期補充肥料
盆栽的土壤不多,有時需要施肥,特別是一些你希望它開花的植物。而盆栽的肥料,都經特別調配,與地栽的肥料不同,多數是緩效性,以免施用太多。盆栽的肥料一般是粉狀或是柱狀,前者可以融入水中,于澆水時使用。后者則是插入土中,讓它慢慢進入土壤。兩者都可以使用,此外也有粒狀的,但都須按指示使用,原則是可少不可多。否則會積聚太多礦物鹽在盆內。如果你不確定那一種植物,應當用那一種肥料,最保險是選用該植物的專用肥。例如茶花肥、月季肥、蘭花肥、非洲紫羅蘭的肥等。至于不開花的觀葉植物,就可以用平均肥(氮磷鉀三種元素比例為14-14-14)。
6、定期補充光照
植物都需要光照才行光合作用才能生長,而開花類更需要光照才會開花。多數的盆栽都要放在窗口邊,接受足夠的光照,如果房間位置使到植物無法接受較多陽光,可以借用輔助燈光,很多人種非洲紫羅蘭,蘭花是使用人工光照。要知道一種植物需要多少光,可以參考其原生長地帶。如果是熱帶雨林,一天3~5小時夠了。如果是開花植物,就要多幾個小時。總之需要開花的植物要多些光,葉片大而薄的植物則需要較少光。
7、蟲害處理的技巧
室內盆栽經程會出現小蟲,有些是因為室內太干燥,那么就容易滋生紅蜘蛛,這蟲小到肉眼幾乎看不見,如出現可以多噴霧氣在四周,增加濕度。另一種是因土壤經程潮濕而出現,這一類多數是小飛蠅。如發現表示以后澆水方式要改變,要等盆土土面干了再澆水。一般出現小蟲時,如不嚴重,可以用棉花沾稀釋酒精在蟲害處。如果嚴重,可以使用的藥劑有吡蟲啉或護花神,這藥可以治蚜蟲,就是很小的白色或綠色的,透明的小蟲,多數是吃嫩芽或花蕾。也可以治小飛蠅,及螨蟲。室內盆栽的葉子經常有灰塵,阻止葉子呼吸,所以最好不時用濕布擦拭,有些喜歡潮濕的植物,甚至要時時噴霧水,保持潮濕。
冬天多肉植物怎么養方法
一、防寒防凍
一旦進入冬季后多肉植物一般都會放進室內養殖,也可以采取搭建暖棚中進行養殖,最好在寒冬來臨之前落實,提前做好對其防寒是很有用的,如果是放在暖棚或室內的話要隔上兩天通風一次,而且要避免寒風對著直吹,不然會凍傷。
二、防止多肉表面干癟
因為我們在前面搬到室內后其光照肯定是沒有室外的充足,而且水分也沒有外面好,所以植物表面會因為缺水而干癟,所以我們可以根據冬天不同時段的溫度來移動其環境,比如正午的時候溫度是最高的,所以在正午的時候可以拿到室外曬曬太陽補充一下光照順便澆一下水,用噴水霧的方式澆水。
三、防止多肉徒長
放回室內生長的話除了以上會發生干癟的癥狀之外還要控制澆水頻率,補充光照,如果發現有進入休眠的多肉就要控制澆水,防止徒長。
四、處理凍枝
大家可能有時會因為自身很忙而沒有機會照顧多肉植物,但是寒潮隨時會來臨,所以會造成部分枝葉被凍傷,這時我們就要將凍傷的部分剪去,然后放在通風干燥的地方,讓其干燥后再進行重新扦插即可。
【動物與植物的知識】相關文章:
植物小知識09-27
動物冷知識11-16
植物知識知多少10-24
關于植物生長的知識03-08
《植物的睡眠》延伸知識11-09
科學小知識植物08-29
搞笑動物冷知識07-13
有關海洋動物的知識06-07
動物科普小知識06-27
餐廳植物擺放的風水知識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