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母親如何和高中生兒子溝通
有人說:“與人溝通是永恒的主題,與自己的孩子溝通是難題。”的確,在我的咨詢工作中,無論是家長還是孩子,都感到雙方溝通起來比較困難,特別是高三的孩子,與父母發生冷戰、沖突的機率會更高一些。作為高中孩子的家長到底應怎樣與孩子溝通呢?下面小編整理了母親如何和高中生兒子溝通,供你閱讀參考。
母親和高中生兒子溝通的方法一、家長要與時俱進
現在的孩子,通過多方渠道,如海綿吸水一樣吸收來自各方各面的信息、知識。上至天文,下至地理,談吐間也會蹦出許多新名詞。然而對這些新名詞家長又了解多少呢?不了解孩子的語言和想法,家長又怎么能有效的和孩子溝通呢?這就要求我們的家長要與時俱進。多關心時事新聞,多看時尚雜志,知道孩子喜歡的歌星名字,知道重大的體育比賽,知道如何上網,知道當下的流行詞匯等等。這些既能豐富和提高自己又能拉近和子女之間的距離,何樂而不為呢?
母親和高中生兒子溝通的方法二、家長要懂得尊重孩子
在與孩子溝通的建議中家長聽到最多的就是要尊重孩子。可是聽的最多是否真正做到了呢?尊重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之上的。父母與孩子的關系應該是相互學習共同成長的關系,而絕非是一方“管教”另一方的關系。父母在與子女交流溝通時應“多建議、少命令”充分尊重他們,并使子女能在心理上感受到。遇到事情不要一味的用命令的語氣如必須,馬上,一定等等,而要用商量,探討式的語氣如,能不能,好不好之類的。這樣能讓孩子感受到:父母是尊重我的,把我當大人看待。雖然用“必須”“馬上”等命令式的語氣,孩子也可能會做,但其心理感受就完全不同了。
母親和高中生兒子溝通的方法三、和孩子一起外出
經常和孩子一起外出,去旅行也好,去戶外活動也好,總之一定要經常。在這種隨意、自然的環境下,孩子會比較愿意和父母溝通,說出自己真實的想法。此外,若是父母不能與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那么可以借助“外力”來與孩子進行溝通。一是可以借班主任的力,二是可以借孩子好同學的力,三是可以借科任老師的力。這些方法只供參考,父母可以加以嘗試。
母親和高中生兒子溝通的方法四、家長要善于運用多種溝通渠道
孩子到了中學階段,已經有了比較強的獨立意識和自理能力。繁重的學習任務,使家長與孩子溝通的時間相對減少,尤其是住校的孩子,雙方溝通機會更少。家長要創造盡可能多的溝通渠道。如周末和假期是家長與孩子的重要溝通機會,家長應回避應酬、減少工作,盡可能與孩子一起,聊天、看電視、聽音樂、上網,出游等,都是溝通的有效形式。此外,不要忽視電話的作用,與住校的孩子臨睡前通個電話,相互問候一聲,是家長與孩子都能感受的一件很愉快事;很多不方便當面和孩子說的話,還可以通過發短信的形式將自己的關愛傳遞給孩子。
媽媽怎么和青春期的兒子溝通
1、不要喋喋不休,過猶不及的溝通
很多家長喜歡嘮叨孩子,一件事說一遍孩子不聽,就開始不停地說,若是孩子出現反抗心理,甚至會出現大聲責罵孩子,最后讓孩子在不情愿的情況下“聽話”。
家長可以和孩子提前約定。
究竟是孩子不聽話,還是另有原因呢?喋喋不休的嘮叨訴說是一種過猶不及的溝通方式,很多孩子希望媽媽不要太嘮叨。家長可以和孩子提前約定,比如把起床、吃飯、做作業、休息、娛樂的時間分配好,這樣不僅讓孩子有時間觀念,家長也免于過多的操心。
2、不要額外給孩子施加壓力
家長喜歡給孩子教育,如“一定要給爸媽爭氣,只有學習成績好,將來才能出人頭地”;你只要考試成績好,你要什么媽媽都滿足你” ;“我所有的希望都在你身上了,你可不能讓媽媽抹黑…上次考了第五名,這次一定要進前三!
讓孩子背著高分、名利、希望去學習,心理壓力自然大。有些學生成績考得不理想,都不太敢跟爸媽說。久而久之,學生會產生不自信、怕考試、怕給爸媽丟臉的心理。
家長應該設定合理的期望值。
考慮孩子本身的特點和能力,對孩子提出適當的要求,不能主觀地以高標準來要求孩子。因為過高的標準、過大的期望會給孩子帶來巨大心理壓力,對父母會產生不愿意交流,甚至會害怕面對父母。同時,家長應該要學會換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來考慮孩子的感受,幫助孩子來確定實際的學習目標,以此來增加他們對學習的興趣,也可以改善孩子與父母之間的交流。
3、不要揭舊傷疤,把孩子越推越遠的溝通
當孩子放假在家玩游戲、或者看電視時,總習慣性地拿孩子之前不好的表現行為來反復說教。如“期末成績不理想,上課不專心,愛玩,你當初是怎么跟我保證的,回房間好好想想,別整天知道玩……”家長的初衷是希望孩子放假也要看看書,結果孩子反而和您頂嘴,彼此鬧得很不愉快。
多看到孩子進步的一面。
家長總揭孩子的舊傷疤,這對于敏感的青春期孩子來說,極有可能會讓孩子認為自己是失敗者,甚至放棄努力,與家長關系越來越疏遠。如果家長能關注到孩子的每一個微小的進步,讓孩子明白,無論他的成績如何,只要努力了就好。孩子就會覺得家長是真的關心他、鼓勵他。有時候,家長的理解和支持才是對孩子最大的鼓勵哦~
4、不要因為工作將孩子遺忘
在孩子上初中時,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大了,不用像小時候一樣陪著孩子。所以把重心放在忙于工作或者其他的事情,缺少與孩子最起碼的溝通。家長沒有真正了解孩子在想什么,需要什么,使孩子從心底產生隔閡。
和孩子一起做朋友。
當孩子放假時,他們的業余時間較多,精力充沛,是與孩子溝通的好時機。家長應多陪孩子一起“玩”,從而“寓教于樂”。找時間和孩子一起走進人文世界,陪孩子去書店看書、博物館、畫展……也可以陪孩子看電影,去游樂場放松。組織一次短途的家庭旅行,家長挑選1-2個目的地,讓孩子選擇去哪。給孩子布置任務,嘗試讓孩子做攻略,孩子可以借助旅游書籍、或者上網搜索,尋找必去景點之類的。從而讓孩子覺得自己也是小大人了,和家長溝通起來也就輕松多了。
5、了解流行的網絡用語
越來越多家長發現,孩子嘴里不時吐出的字眼讓自己搞不懂,他們擔心:孩子動不動就“吃雞”、“厲害了我的哥”、“打call”、“尬聊”、“你的良心不會痛嗎”……這些會不會影響正常交往?要是把這些詞匯用在作文里,老師看不懂怎么辦?但更多的是擔心無法與孩子好好交流。
家長要主動學習并使用一些網絡用語。
孩子在學校,會認識很多朋友,也會接觸到很多“網絡用語”。對于孩子來說,這是他們口中的潮流,誰不懂誰Low。家長應該用寬容和理解的心態看待這種現象,有時“另類語言”能增加彼此溝通的樂趣。當孩子發現爸媽也在有意識地學習和使用這些網絡用語,孩子就會覺得自己和爸媽的距離縮短了,“你懂我的!,親子溝通也會順暢很多哦。
【母親如何和高中生兒子溝通】相關文章:
如何與高中生溝通07-02
如何和父母溝通07-25
如何和業主溝通01-27
如何和媒體溝通10-26
如何和下屬溝通09-29
如何和老婆溝通07-20
如何和老人溝通和交流05-08
家長如何與高中生溝通11-08
如何和人溝通的技巧07-28
如何和倔強的父親溝通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