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如何對老人進行心理疏導作
心理疏導是指通過專業人員的幫助,使個體在情感、行為和認知等方面達到一種相對平衡的狀態。心理疏導旨在通過情感協調、行為改變和認知重建等方式來幫助個體克服心理困擾,提高生活質量。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如何對老人進行心理疏導,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老人引起心理變化的常見原因
1、心里孤獨。造成老年人孤獨的最普遍原因是:退休在家,離開了工作崗位和長期相處的同事,終日無所事事,孤寂凄涼之情油然而生。兒女分開居住,寡朋少友,缺少社交活動。喪偶或離婚,老來孑然一身。老
2、心理空虛。這種問題多見于退休不久或退休缺乏足夠思想準備的老人。他們從長期緊張、有序的工作與生活狀態突然轉人到松散、無規律的生活狀態,一時很難適應,他們感到時間過得很慢,難以打發。
3、睡眠問題。老年人大多數睡眠減少、睡眠淺、易驚醒,有的老人同時有入睡困難和早醒,這也是腦功能的自然現象。由于老年人睡眠的質和量都發生了明顯變化,這也是腦功能削弱的顯著
如何進行老人心理疏導?
1、要注意傾聽老年人的心聲,聽聽老人的心聲,如老人退休前后的適應或居住、經濟生活、人際關系……的情形,以及老人對其生活的滿意度等。從這些方面可以了解老年人的心理狀況。另外,傾聽本身就是一個幫助老年人進行心理疏導的過程。有時候,老年人通過一番絮絮叨叨的述說之后,心情就變的格外的愉快了。
2、要注意觀察老人的神態要注意觀察老人的不安神態,了解是什么原因導致老人不安的。一般可以從下列因素找到原因:老人的文化背景,老人的價值判斷與態度,社會對老人的看法與偏見,老人對社會的反應以及老人適應社會環境的情形。
3、了解老人的交往,通過了解老人的親友交往狀況來了解老人的心理。了解老人結交朋友的狀況,老人對友誼,尤其是異性友伴的需求,與人相處或學習、做事情形以及老人是否會關懷別人,是否喜歡與人接觸,是否喜歡運動散步,生活是否充滿了生氣等。
5、創造輕松的環境,越為拘束所困,對其潛在心理活動的發掘影響越大。對老人敘述的問題和看法,要注意傾聽,不要立即評論,更不要表現出漠不關心,應盡量創造出一種輕松的氛圍。
6、做到正確認識,提高心理素質的有效途徑。這樣既可以引起老人的信任,又可以解決其心理上的實際問題,不讓他們產生渺茫的感覺,要讓他們從親身的經歷中嘗到甜頭。對他們取得的每一點進步,都給予肯定、鼓勵和支持,以增強其必勝的信心。
老人心理有問題,這值得我們子女的深切關注,該如何進行老人心理疏導,你應該知道了吧。
老人如何進行心理按摩
一、讀書
古人曰,“腹有詩書氣自華”。當你遇到煩惱、憂愁和不快的事時,應首先學會自我解脫,去讀一讀或翻一翻你喜歡的書籍和雜志,分散心思,改變心態,冷靜情緒,減少精神痛苦。
二、聽音樂
音樂療法是治療心理疾病的一種有效方法。當心情沮喪,悶悶不樂時,打開唱機,聽聽歌曲,它不僅可享受到一種美的藝術,而且可陶冶情操,激發熱情,興奮大腦,使你從中獲得生活的力量和勇氣。說笑。笑是心理健康的潤滑劑,它有利于驅走煩惱,消除心理疲勞。因此,在心情焦慮時,不妨來點幽默,捧點笑料,一笑解千愁。
三、賞花
賞花是用心靈的窗戶進行心理“按摩”好方法,如若心煩意亂時,走到陽臺上看看花,澆澆水,調整一下情緒;同時還可散步花園之中,以花為伴,觀其千姿,爭艷,賞其萬縷馨香,舒心爽氣,心曠神怡,樂在其中。
四、談心
俗話說。一個好漢三個幫,人在失意或受到挫折時,最需要朋友的關照和幫助。此時,你可走出家門,找自己的知心朋友談談心,一吐心中的不快,在善意的勸導、熱心的安慰下,使精神的痛苦得以消除。
五、繪畫
繪畫也是一種使人心情舒暢、精神煥發的藝術活動,尤其是到野外一邊寫生作畫,一邊欣賞自然美景,有益于身心健康。國外一些醫院還采用“繪畫療法”治療疾病,讓患者通過繪畫,自然地將壓抑在心頭的感情發泄出來,調節精神,改善病情,加快恢復健康。
六、幽默
幽默是一種美麗的“轉化劑”,它可以使煩惱化為歡暢,能夠讓痛苦變為愉快,將尷尬變為融洽,有利于調節情緒和消除身心疲勞。目前,美國一些科研機構已經推行“幽默療法”,此療法使許多患者全身肌肉得到松弛,擺脫煩惱、內疚、抑郁的心理狀態。
七、傾訴
生活不會一帆風順,向親朋好友吐露郁積在心頭的苦悶,是排解不良情緒的好辦法。在“心理梗塞”時,若能及時向值得信任的親朋好友傾訴,可以在別人的理解中,使自己受挫的心靈得到安撫與慰藉。
八、游戲
游戲不只屬于孩童,它應該陪伴我們走過整個人生。哪里有開心的游戲,哪里就一定充滿笑聲,少有憂愁。游戲還能豐富家庭生活,密切家庭成員的關系。
九、遺忘
對痛苦的遺忘是必要的,因為沉湎于舊日的失意是脆弱的、迷失在痛苦的記憶里是可悲的。遺忘不是簡單地抹去記憶,而是一種振作,一種成熟和超脫。忘記生活曾經給自己造成的種種不幸和痛苦,充分享受生活的各和樂趣,讓心靈沉浸在現實的快樂之中。
十、運動
喜動者可慢跑、爬山、打拳、練劍等,喜靜者可飽覓群書、寫作、習字練畫、養花釣魚、下棋打牌等。憑你的興趣,找一種適合自己的活動方式,學會休閑,適度放松,才能擁有健康的心理狀態。
十一、自娛
盡管現代娛樂生活五花八門。但它們無法代替自娛。家庭中,時不時開展一些娛樂活動,便能活躍家庭氣氛,豐富家庭生活,密切老幼關系,增加友愛,這樣,親人之間就多了互敬互愛,少了口角糾紛。
十二、逗笑
一笑解千愁。笑是心理健康的潤滑劑,是生活的一種藝術,它有利于消除心理疲勞,有利于活躍生活氣氛。生活中有了笑聲,就有了美的呼吸。
留守老人怎么進行心理輔導
1、老人生理特征
老人主要的改變來自生理,即身體機能上的衰退,是長期在生活上起了變化,老人需小心照顧,減慢其衰退之速度。
2、老人心理特征及性格
失落感 孤獨感 無能感 焦慮感 缺乏安全感 5、與老人溝通的態度與技巧: 溝通的定義:溝通是一個過程,可使兩個人互相了解,透過傳達及接收資料訊息,給予及接受對方的指示,互相教導,互相學習,是一個雙向的過程。溝通不局限于利用語言,還有手勢、動作,來表達出事實、感覺和意念。
設身處地從服務對象的角度去看和感受事物,并且正確地傳達自己的了解予對方,使其覺得被了解和接受,這是給服務對象最大的支持力量。
真摯———用坦誠的態度與對方交往,使他們感受到一種真摯的關心。
接納———服務對象大部分缺乏安全感,希望得到別人的關懷及接納,故需以愛心及體諒去接納他們。
尊重———服務對象常感無用,容易產生自卑,給予明顯尊重、支持,增強其自愛和自尊心,提升其自我形象。
主動———服務對象大多是被動,自信心低,對人有戒心,因此要積極主動去接觸他們,使他們感到關心。
耐心———服務對象多有一些不愉快的生活經驗,需要耐心地聆聽和處理。 個人化、獨特性———每一服務對象都應視為獨立之個體,有不同之特質與需要,除基本態度與技巧外,仍要順應情況,作出合宜之行動和表示,才是有意義地建立良好關系,及大致所期望之效果。
3、溝通的障礙
心理因素: 缺乏自信心,不敢與人溝通,對人缺乏信心,或抱敵意態度,心存偏見與誤解,自視過高,輕視別人,過分保護自己,或自我中心 。
情緒障礙: 傷心、喜樂、悲痛等 。 環境因素:不理想的環境:如嘈雜、人來人往 不適合的時間:如不便討論私隱時。
身體因素:視力、聽覺…衰退,說話能力不足,未能掌握對方的認知能力。
媒介因素:不懂得用合適的語言和態度去表達,言語不通,缺乏技巧4、與老人溝通的原則親切勝于親熱 ,態度勝于技術 ,多聽勝于多說 ,了解勝于判斷 ,同理勝于同情 ,理喻勝于教訓 ,啟發勝于代勞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傳統美德,也是一種普遍的社會要求。當人的飲食溫飽等生理需求得到了解決之后,人類最難忍受的大概就是孤獨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每個人似乎都有與接近他人、避免孤獨的傾向。幾乎是沒有人是愿意獨自一人,與外界不相往來的。即使象魯賓遜那樣漂流孤島,無法與人交往,也要養幾只動物,以慰心理的寂寞。確實,每個人的生活離不開其他人,離不開個中社會組織,個人的衣、食、住、行也都離不開社會,與他人的交往、交流是勢在必行的。
作為耄耋之年的老人家,更不愿意孤獨終老,更渴望得到關愛…… 老年人最大的一個認知特點是:往事歷歷在目,近景一片模糊。幾十年歲月的痕跡深深的烙印在他們的心里,過往的苦難與歡樂,讓他們沉浸在遙遠的回憶中,是支撐他們生活的一個很重要的精神支柱。而眼前的人和事,他們卻絕大部分都記不住多少。由于長期獨居,加上過往的一些不愉快的經歷可能給老人留下了心理陰影,大多數的老人性格孤僻、古怪。這就需要我們有加倍的熱情和耐心,去融化老人的心,取得老人的信任。
【如何對老人進行心理疏導作】相關文章:
如何進行老人的心理疏導07-03
如何進行團隊管理12-18
如何對幼兒的區域活動進行有效指導04-03
如何成功進行商務談判03-15
初創企業初期如何進行股權分配02-27
如何克服怯場心理03-29
如何克服靦腆心理08-16
女性如何克服自卑的心理07-07
如何克服寶寶的依戀心理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