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乒乓球發球提高質量方法
發球是乒乓球比賽中每一分的開始,它是乒乓球技術中唯一不受對方制約、主動性很強的技術。一個高質量的發球,可以起到先發制人的作用。那么,下面小編為大家收集理一些關于乒乓球發球提高質量方法,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乒乓球發球提高質量方法
一、各個時期的主要發球與發球規則
縱觀發球發展的歷史,每一次發球規則的修改,都是由于乒乓球運動技術有了新的發展,發球給對方造成了較大的威脅,從而降低了比賽的對抗性和觀賞性,使競賽活動出現新的情況下產生的。
自從19世紀后半葉有了乒乓球運動以來,就有了發球,但由于當時所使用的器材與現在大不一樣,不可能發出有一定速度和旋轉質量的球。因此,規則并沒有對發球進行過多的限制。
50年代海綿拍的出現,發球的旋轉才從單一的用膠皮后發下旋球發展到可以發現旋轉較強的側上、側下旋球。并隨之出現了“下蹲式”合力發球,由于這種發球受合力影響,旋轉較強烈,有較大的威脅。第28屆世乒賽后,國際“乒聯”對規則進行了修改,規定了拋起的球從最高點下降時才能擊球,因此認定合力發球是不合法發球。
60年代隨著乒乓球運動的發展,發球質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更注重發球的旋轉與速度,開始出現了高拋發球,但由于并沒有給接球方帶來很大的威脅,所以,規則并未對這些新的發球技術進行過多的限制。
70年代我國的前三板技術有了新發展,發球技術也有了較大的突破。尤其是進一步發展和創新了高拋發球的技術,使它能夠在同一位置用相似的手法發出不同旋轉和落點的球,并且這一技術很快被世界各國的運動員廣泛采用,發球逐漸給接球方帶來了威脅。
80年代,發球的隱蔽性和威脅性越來越突出。尤其是運動員充分利用發球規則的不完善或漏洞,運用各種手段,使比賽出現了“觀眾難理解、選手難掌握”的危機現象。如發球時利用相同顏色但不同性能的球拍進行“倒拍”和“遮擋”并配以發球跺腳,讓對方無法判斷是用什么樣的覆蓋物擊的球,使接球員在接球的瞬間成為“瞎子”和“聾子”,使發球的效果達到了令乒壇輿論為之嘩然的地步。國際“乒聯”為了降低發球的“隱蔽性、突然性、威脅性”,讓乒乓球運動具有觀賞性,便對規則進行了一場“革命”。要求球拍的兩面必須是不同顏色,發球時,球拍必須始終高于球臺水平面;發球時不能跺腳;擊球時,球同球網之間的距離不得比身體同球網之間的距離更遠等一系列的修改。
進入21世紀,乒乓球運動已經處于一個巔峰時代,各種打法的技術已近極致,很難有大幅度的突破。為了推動乒乓球運動更好地走向社會,進入市場,讓比賽變得更加激烈、精彩。國際乒聯又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如球體變大;比分縮短以及發球無遮擋等。使發球技術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限制,把發球的威脅降到了最低。
二、提高發球質量的三大要素
從發球規則演變的歷史來看,各個時期發球規則的修改都是要最大限度地降低發球所造成的威脅。因此要想從根本上提高發球的質量,做到讓對方即使能看清球的旋轉,也照樣“吃”發球,就必須增強發球內在的技術質量,而衡量發球質量優劣的標準,主要取決于發球的速度、旋轉和落點的配合上。
1、 加強發球旋轉的變化。乒乓球的旋轉,在現代乒乓球技術中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首先,用球拍合適的部位觸球,有利于增強球的旋轉,如:用正手發下旋球時,用拍面的左側接觸球,就能制造較強的旋轉;反之,便很難制造旋轉。其次,加強摩擦是制造旋轉的關鍵。摩擦是指作用力線遠離球心,但并非越薄越好,如果過薄,反而造成球在拍面上打滑。因此擊球時先要使球拍“吃”住球,再增大球的摩擦力。
2、 控制球的落點。控制發球落點變化是發球中的一個主要環節,發球落點必須長短結合、輕重結合、左右結合。如果只發短球而沒有長球的配合,即使發的再短,落點再刁,也很難給對方造成威脅。因此,要做到用同一個手法發出不同落點和旋轉性質的球。
3、 提高球的速度。發球時,球速的快慢與球拍揮動的速度有關,與球拍觸球的一瞬間作用到球上力量的大小有關。如果在摩擦球的基礎上,觸球時的爆發力越大,其發球的質量就越高。因此,要充分利用引拍,就像助跑一樣。必須有一定的揮臂時間。在具備了一定的拋球高度的同時,充分發揮前臂、上臂、手腕和腰、腿的力量。最大限度地加快揮拍速度,使旋轉與速度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怎么樣可以加大力量呢?首先是身體要協調用力,腰部要有一定的轉動(不可太大),重心要有轉移;其次,適當加大發球時的引拍幅度;第三是加快揮臂的速度。還有一些小細節要注意的,比方說球拍碰球前要適當松弛,吃球瞬間握緊。另外,直板正手發球時,拇指最好壓緊拍子,食指稍放松。
三、發球訓練的要求和訓練的方法
1、要有恒心。發球訓練是比較枯燥的,而且并非一朝一夕就能練就的,它需要經過長期訓練的積累。要練好發球,除了要充分認識發球的作用,更主要的是要從小培養對發球的興趣,只有對發球有了濃厚的興趣,才有可能持之以恒地去琢磨它、研究它。
2、吃透發球規則的精神。高質量的發球必須規范,特別是對青少年運動必須講明規則的要點,尤其是規則,必須對發球規則做到理解滲透。發球違例的現象有許多種,在青少年中比較常見的有:不執拍手未張開伸平;拋球時,不執拍低于比賽臺面;拋球的高度低于16公分等。但目前更多的違例現象是遮擋發球。要做到發球無遮擋,就要求發球員的不執拍手在拋球后,應立即從發球員身體和球網之間的區域內拿開。因此,在進行發球訓練時,就要注意糾正違規的發球技術,特別是要注意避免正手發球時用自己的身體、手臂、衣服等遮擋對方的現象。
3、 建立正確的概念。在發球練習前,要讓運動員了解球的旋轉、落點和速度之間的關系,幫助運動員弄清各種發球的特性,明確各種發球方法及技術要領。要盡可能使發出的球具備力量重、落點刁、旋轉強、速度快等特點。
4、發球訓練的手段
⑴ 多球訓練。這是發球訓練中最基礎的訓練方法,它對于摸索發球規律、提高發球質量是很有效的。
⑵ 高水平隊員陪練。發球和接發球是一對相輔相成的技術,其互練的效果最好。如果接球方的接球能力較強,水平較高,就更有利于發球者盡快提高發球技術。而且可以在高水平接發球隊員的指導下,有針對性地練習發球技術的某一環節,突破某一難點。
⑶ 配套成龍,精練一套。為了某一種發球能發揮作用,必須要有配套的干擾配合。如,強烈下旋球,要有不轉球配合;短球要有長球配合等。一套發球的變化應盡量多,包括速度、旋轉和落點變化。但在訓練中要求“精”,要根據自己特長,掌握一兩種技術精、質量高的發球,切忌貪多求全而技術不精。
⑷ 改進和創新發球技術,適應新規則。發球新規則并沒有完全否定原來的一切發球技術,比如下蹲發球、反手低拋發球和反手高拋發球等都可以延用或加以改進和創新。尤其是反手高拋發球,由于反手發球的擊球位置原本就在發球方身體的前面,比較容易適應新規則的要求,加上高拋發球能夠加快球的速度、加大球的力量,從而增加球的旋轉。因此,著重研究反手高拋發球技術并加以創新,顯然有其優越的條件。
(一)正手發奔球
1、 特點 球速急、落點長、沖力大,發至對方右大角或中左位置,對對方威脅較大。
2、 要點①拋球不宜太高;
②提高擊球瞬間的揮拍速度;
③第一落點要靠近本方臺面的端線;
④擊球點與網同高或稍低于網。
(二)反手發急球與發急下旋球
1、 特點 球速快、弧線低,前沖大,迫使對方后退接球,有利于搶攻,常與發急下旋球配合使用。
2、 要點①擊球點應在身體的左前側與網同高或比網稍低;
②注意手腕的抖動發力;
③第一落點在本方臺區的端線附近。
(三)發短球
1、 特點 擊球動作小,出手快,球落到對方臺面后的第二跳下不出臺,使對方不易發力搶拉、沖或搶攻。
2、 要點 ①拋球不宜太高;
②擊球時,手腕的力量大于前臂的力量;
③發球的第一落點在球臺中區,不要離網太近;
④發球動作盡可能與發長球相似,使對方不易判斷。
(四)正手發轉與不轉球
1、 特點 球速較慢,前沖力小,主要用相似的發球動作,制造旋轉變化去迷惑對方,造成對方接發球失誤或為自己搶攻創造機會。
2、 要點①拋球不宜太高;
②發轉球時,拍面稍后抑,切球的中下部;越是加轉球,越應注意手臂的前送動作;
③發不轉球時,擊球瞬間減小拍面后仰角度,增加前推的力量。
(五)正手發左側上(下)旋球
1、 特點 左側上(下)旋轉力較強,對方擋球時向其右側上(下)方反彈,一般站在中線偏左或側身發球。
2、 要點:①發球時要收腹,擊球點不可遠離身體;
②盡量加大由右向左揮動的幅度和弧線,以增強側旋強度。
③發左側上旋時,擊球瞬間手腕快速內收,球拍從球的正中向左上方摩擦。
④發左側下旋時,拍面稍后仰,球拍從球的中下部向左下方摩擦。
(六) 反手發右側上(下)旋球
1. 特點 右側上(下)旋球力強,對方擋住后,向其左側上(下)反彈。發球落點以左方斜線長球配合中右近網短球為佳。
2. 要點 ①注意收腹和轉腰動作;
②充分利用手腕轉動配合前臂發力;
③發右側上旋球時,擊球瞬間球拍從球的中部向右上方摩擦,手腕有一個上勾動作;
④發右側下旋球時,拍面稍后仰,擊球瞬間球拍從球的中下部向右側下摩擦。
(七)下蹲發球
1.特點下蹲發球屬于上手類發球,我國運動員早在50年代就開始使用。橫拍選手發下蹲球比直拍選手方便些,直拍選手發球時需變化握拍方法,即將食指移放到球拍的背面。下蹲發球可以發出左側旋和右側旋,在對方不適應的情況下,威脅很大,關鍵時候發出高質量的球,往往能直接得分。
2. 要點①注意拋球和揮拍擊球動作的配合,掌握好擊球時間。
②發球要有質量,發球動作要利落,以防在還未完全站起時已被對方搶。
③發下蹲右側上、下旋球時,左腳稍前,身體略向右偏轉,揮拍路線為從左后方向右前方。拍觸球中部向右側上摩擦為右側上旋;從球中下部向右側下摩擦為右側下旋。
④發下蹲左側上、下旋球時,站位稍平,身體基本正對球臺,揮拍路線為從右后方向左前方。拍觸球右中部向左上方摩擦為左側上旋;從球中部向左下部摩擦為左側下旋。
⑤發左(右)側上、下旋球時,要特別注意快速做半圓形摩擦球的動作。
(八)正手高拋發球
1、 特點 最顯著的特點是拋球高,增大了球下降時對拍的正壓力,發出的球速度快,沖力大,旋轉變化多,著臺后拐彎飛行。但高拋發球動作復雜,有一定的難度。
2、 要點:①拋球勿離臺及身體太遠。
②擊球點與網同高或比網稍低,在近腰的中右處(15厘米)為好。
③盡量加大向內擺動的幅度和弧線。
④發左側上、下旋球與低拋發球同。
⑤觸球后,附加一個向右前方的回收動作,可增加對方的判斷(結合發右側旋球,更有威力)。
⒈ 注意發球動作要符合規則:
發球動作只有兩部分組成,⑴一只手的上拋動作:上拋高度大于等于16cm,上拋動作要在球臺端線外、高于臺面且需垂直上拋;
⑵另一只手的揮拍動作:若按照新規則,要高于臺面,并且要使兩側居中的裁判和對方運動員的視線,能看清動作。
⒉ 注意發球的針對性:
知已知彼,百戰百勝。發球前,應盡可能地了解對方的基本情況和特點:基本情況主要有 ⑴是直拍還是橫拍;
⑵是左手還是右手;
⑶ 是亞洲選手還是歐美選手;
⑷是生膠還是半長膠;
⑸是反膠還是正膠;
⑹是近臺快攻打法還是削攻打法;
⑦是初次見面還是熟手。對上述情況,要做到心中有數。如果有條件的話,最好通過熱身、錄像、報導等,了解對方的特長,了解對方發球、擊球、落點規律和球路。
⒊ 注意發球直接得分:
通過學習研究各種螺旋發球,練就最拿手的發球和絕招發球,如練發擦邊球、回頭球、近網邊線球,在發球的開局,直接得分。在開局和中局,就爭取主動,把比分拉開,這在“+一分制” 中,顯深得格外重要。
⒋ 注意為發球搶攻做準備:
總體上來說,發球為搶攻做準備的宗旨:就是用各種方法提高發球的質量,增加對方接球的難度,使對方回球質量不高,從而為搶攻創造了條件。
具體說來,應注意下面幾點:
⑴利用對方的漏洞、和弱點,在落點、旋轉、力量、曲線上不斷地變化,從而提高發球的質量,創造搶攻的機會;
⑵研究發球的規律,在發球時,就大體上可以預測對方回球的線路,從而提高搶攻成功的概率。
⑶利用組合發球的威力,調動對方。如發近網、短而轉的球,組合發底線,左、右、近身、長而急的球,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⑷利用旋轉的組合,如發近網轉和不轉的球,及發近網側下旋球和“左爆沖側上螺旋球” ,把球發到對方左邊線。這樣旋轉的組合,使對方感到難于適應,從而控制了比賽的節奏,使攻球頻頻得分。
⒌ 注意發球的力量:
談到發球的力量,特別是發球加力,人們常會聯想到加力的后果:不是球飛出界,就是球彈跳太高。但是實際上,發加力短球,球又短、又轉、又低、落點好;發加力長球,球又長、又急、又轉、落在左右邊角上,正是體現了乒乓球的藝術性、和技術性。它不僅在實踐中可以做得到,在理論上也是正確的。只要我們在加力時,控制好撞擊力和磨擦力的比例,適當增加球在球拍上磨擦時的螺旋線的長度、減少磨擦厚度、適當延長球在球拍上磨擦的時間,就可以達到上述效果。
⒍ 注意發球的旋轉:
乒乓球旋轉的多樣性和由此產生的曲線的豐富性,在所有的球類運動中是獨一無二的。那么如何制造出各種各樣的旋轉,特別是動作相似而性質不同的旋轉呢?主要應注意如下幾條:
⑴用球拍不同部位擊球和磨擦球,發出不同旋轉的球。如用拍面下側與拍面上側擊球和磨擦球,就可以發出相應時的轉與不轉球;
⑵用螺旋線引拍,如果在不同階段和不同方向擊球和磨擦球,會產生不同旋轉。下螺旋線方向觸球會產生下螺旋;上螺旋線方向觸球會產生上螺旋;
⑶用手腕發力方式不同,產生不同的旋轉:如果是彈擊發力,則不太轉,如果是上螺旋線形摩擦發力,則是上螺旋式旋轉;
⑷適當增加海綿厚度,增強球拍粘性,可以增強乒乓球的旋轉。特別是在使用大球以后,這個問題顯得更加重要;
⑸增加合力作用在球拍上的時間和距離:如在發加轉螺旋球時:應用靠近拍面右側的部位摩擦球;如在發不轉螺旋球時:應用靠近拍面左側的部位摩擦球;
⑹ 動作適當加大,加快擺速,并切得薄:這樣在擺速方向遠離球心的條件下,擺速越快,擊球力量就越大,球拍摩擦球的力量也就加大了,因此球的旋轉就得到加強;
⒎ 注意發球的變化:
發球變化莫測,常使對方不知所措。但是我們常會看到:在比賽中,包括一些大賽中,有些運動員,從頭到尾,只用一種或二種發球。發球單調,落點也單調,常使對方較快就適應,而處于被動挨打的境地。因此多準備幾套發球,如正手、反手、側身發球、上螺旋、下螺旋、長螺旋、短螺旋等等,充分發揮發球階段主動時機,努力做到:六結合+組合,并在發球時就準備好幾套發球搶攻的路線,常會使我們處于不敗之地!
⒏ 注意發球的創新:
不斷提高發球質量,不斷創造新的發球,是乒乓球運動發展的需要,也是乒乓球運動富有生命活力的體現。在一種高質量新的發球面前,由于對方對它陌生,頭腦中尚未建立條件反射。因此在擊球時,感到不協調、不順手,甚至束手無策,這樣就導致發球直接得分,或間接得分,這就充分顯示了新發球的巨大威力。最近,筆者研究發一種“左爆沖側上螺旋球” ,把球加力、加速、加螺旋,從本方左中端線,發到對方左邊線,在對付橫拍,特別是對付直拍和直拍長膠及削球手,收到很好的效果。
乒乓球發球訓練方法
(一)各種發球練習法
1、徒手練習:不用球臺,不用球拍,隨時隨地可以練習。一手模仿拋球,另一手模仿擊球動作。
2、空拍練習:僅用拍不用球,想象面球臺,模仿發球動作。別看這一簡單動作,在練習手腕手臂與腰腿之間的協調起到不可代替的作用。
3、非球臺練習:無需球臺,在床上、書桌上或其它場地進行發球練習。這一練習在解決拋球與揮拍觸球動作的配合,提高發球的旋轉強度、發球質量時很實用。大滿貫得主、國家隊總教練劉國梁在役時,經常拿球在被子上發,看看球的旋轉特性。這就是非臺練習的最好案例!
4、球臺上的多球練習:節省了撿球時間,可把旋轉、速度、落點結合練習。
5、有對手接的發球練習:對方練習接發球,發球者可以及時了解自己發球的效果,亦可將戰術意識結合到技術訓練中去。
(二)發球搶攻練習
1、發一種(一套球),限定對方接發球的方法與落點。如,反手發右側上、下旋至對方右近網,要求對方搓接我中左,我反手搶攻正手搶攻。
2、發一種(一套球),只限制接發球的落點而不限制其方法(可用攻、拉、搓、撇等技術接),可提高發球者在一定位置上對各種不同接法的球都能搶攻的能力。
3、發一種(一套球),只限制接發球的方法而不限制落點:要求判斷好對方接發球的落點,迅速移步后搶攻。
4、發一種(一套球),不限制接發球的方法和落點:對發球搶攻者要求更高,不僅步法要移動,而且能搶攻各種不同性能的球。
5、綜合全面練習:不限制發球的種類、落點,對接發球亦無限制,可鍛煉與考查發球搶攻的實戰能力。在上述練習中,還應注意培養與提高這樣一種意識和技術,即發球后的第一板無法搶攻(對方回球質量高)時,不應急干盲目搶攻,而應有戰術意識地先控制一板(如對方反手不擅攻,則可控制其反手大角度一板強烈下旋,逼其必以搓回之),然后爭取下板再搶攻。此項在比賽中很實用。
(三)發球搶攻后相持
規定發搶或對方回球落點,然后再進行相持技術的練習。為確保此練習的可行性,發球搶攻這一板落點要相對固定,力量不要過大。因為此練習的目的是解決發球搶攻與相持技術的結合,改變有時候發球搶攻沒得分后相持時不進入被動局面。
(四)接發球技術練習
練習接發球時,發球方發什么種類、旋轉、落點變化的球,皆應聽從接發球者的意見。
1、單一接發球練習。
(1)規定一種發球的旋轉和落點,自己用一種或幾種方法接:可集中精力熟悉一種發球。
(2)規定一套發球變化的規律(如,一長一短、一轉一不轉等),自己用一種或幾種方法接。在分辨不清某種發球的旋轉變化時,用此練習效果最好,可提高判斷能力。
(3)不限制發球的變化規律,全面練習接發球的技術。此法比較結合實戰。
2、對方發球后結合搶攻條件下的接發球練習,可進一步提高接發球的控制能力,及時得到反饋,了解接發球的效果。
無論是單純的發、接發練習,還是對方發球后結合搶攻條件下的接發球練習,都必須對接發球提出具體的要求,或搶攻、或擺短、或撇、或挑起來……總之,不能是毫無要求的泛泛練習。
(五)接發球結合以后技術的練習
1、在其它內容的練習中,加入特定的發球(即規定發球種類、落點或旋轉)。如擺速練習時,加入接右近網的右側上旋發球,不僅可以大大增加接發球練習的機會,而且還訓練了接發球與后面技術的結合能力。
2、進攻型打法在接發球后打對攻或拉攻(對方為削球);削球型打法在接發球后練削球。
3、接發球與第4板球的結合練習:接發球先控制一板或輕拉一板,在限制住對方發球搶攻或搶攻力量、落點的基礎上,為自己下板球的進攻制造機會。
【乒乓球發球提高質量方法】相關文章:
乒乓球混雙發球規則01-16
乒乓球的發球規則介紹08-07
乒乓球居間換發球規則09-07
打乒乓球接發球的技巧09-05
乒乓球直拍接發球技術02-07
羽毛球發球方法大全12-09
乒乓球橫拍發球技術12-13
乒乓球的發球技術及注意事項11-14
網球發球規則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