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冬至吃餃子的諺語
2016年冬至是12月21日,一年中日光最弱、白晝最短的一天,又恰逢一年中月光最弱、黑暗無邊的一天。這是屬于黑暗的日子,也是復活的日子。從今天起,光亮會越來越多,溫暖會越來越多。
冬至吃餃子是為了紀念誰
冬至吃餃子每年農歷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諺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那么冬至為何吃餃子呢?(注:十月一,是十月又一的意思,也就是十一月。)
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圣”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張仲景是南陽西鄂人,他著《傷寒雜病論》,集醫家之大成,祛寒嬌耳湯被歷代醫者奉為經典。張仲景有名言:“進則救世,退則救民;不能為良相,亦當為良醫。”東漢時他曾任長沙太守,訪病施藥,大堂行醫。后毅然辭官回鄉,為鄉鄰治病。其返鄉之時,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兩岸鄉親面黃肌瘦,饑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凍爛了。便讓其弟子在南陽東關搭起醫棚,支起大鍋,在冬至那天舍“嬌耳”醫治凍瘡。
他把羊肉和一些驅寒藥材放在鍋里熬煮,然后將羊肉、藥物撈出來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樣的“嬌耳”,煮熟后,分給來求藥的人每人兩只“嬌耳”,一大碗肉湯。人們吃了“嬌耳”,喝了“祛寒湯”,渾身暖和,兩耳發熱,凍傷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學著“嬌耳”的樣子,包成食物,也叫“餃子”或“扁食”。
原來冬至吃餃子,是不忘“醫圣”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
冬至諺語
在與二十四節氣有關的氣象諺語中,冬至諺語幾乎是最多的。一起來看看吧!
“吃了冬至飯,一天長一線”,故有“冬至一陽生,天時轉日長”之說。
冬至日開始數九,苦寒時節,“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每天寫一畫,寫完這段話,春天便來了。
冬至是最早被確定的節氣,“冬至長于歲”、“冬至大如年”,它也是古人最為重視的一個節氣。
古時的冬至,作為一個節氣和節日,比清明、端午、中秋、重陽等等更加高大上。
漢代時,“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冬至成為人們遠離煩擾、靜養心神的“例假”。
唐宋時期,冬至節放假七天,與春節等同,一年之中最“黃金”的兩大假期之一。
“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在漫漫冬日里,因陰陽流轉,于是有了一份慰籍。
人們往往把冬至時節的天氣作為一種具有先兆意義的“風向標”,來推測未來的天氣走勢。
例如此時節的天氣與年景的關聯:
冬至晴,百物成。
冬至晴,五谷豐。
冬至晴明稻年豐。
冬至風吹人不怪,明年莊稼長得快。
冬至風寒是豐年。
冬至接近三日陰,來年谷米貴如金。
冬至天冷雨不斷,來年收成無一半。
“冬至宜晴”,是眾多諺語所透露出的定性意見嘞。
還有很多諺語所反映的,是冬至時節的天氣與后續某個時段的對應關系。比如與春節:
晴冬爛年。
冬至雨,必年晴。
干冬至,濕年蔸。
干凈冬至邋遢年。
比如與元宵:
冬至雨,元宵晴;冬至晴,元宵雨。
比如與立春:
冬至濕,立春干;冬至干,立春濕。
以及與其他時段的對應:
明冬至,暗臘八。
冬至鳴雷百日寒。
冬至不凍,冷到芒種。
冬至落一下,夏至落得怕。
… …
此外,古人也常常把冬至日是在農歷的月初、月中、月末作為推斷冷暖的一種依據。
冬至在頭,凍死老牛;冬至月中,單衣過冬;冬至在尾,沒有火爐后悔。
冬至月初,石頭凍酥;冬至在月腰,過年沒柴燒;冬至月尾,大雪紛飛。
冬至在月頭,賣被去買牛;冬至在月尾,賣牛去買被。
【冬至吃餃子的諺語】相關文章:
冬至吃餃子的小貼士09-28
關于冬至吃餃子的詩句08-10
冬至節氣諺語大全07-28
有關冬至吃餃子的傳說故事09-21
2024冬至吃餃子的6大講究09-06
立冬諺語農諺05-24
立冬下雨諺語10-24
考研英語作文諺語精選10-09
英語寫作常用的經典諺語09-17
俄語學習諺語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