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國漢唐古典舞的風格特點
漢唐舞蹈是將民間音樂、舞蹈、雜技、武術等豐富多彩的藝術結合在一起,可以說是當時社會生活的一個縮影。下面小編帶著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中國漢唐古典舞的風格特點吧!
一、漢唐古典舞的歷史背景
漢唐盛世,百姓富足,政治安定清明,實行修生養息之策,以民為本的思想,使得君臣關系和諧,民族和平穩定。因此,這么一個特定的歷史背景給予了漢唐舞蹈獨特的靈魂。漢代文化藝術基礎相對于以前有了一個很大的飛躍,當時太樂和樂府兩個音樂機構對漢代音樂和舞蹈的發展發揮了積極的促進作用,為現在的舞蹈審美風格和藝術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漢唐古典舞教研室2001年在北京舞蹈學院正式成立。至今,漢唐派古典舞體系已走過了十多年風雨。在孫穎教授二十余年的理論思考、創建籌備和嚴謹考察中,從文化體系切入進行研究再到實踐,以多種學科作為建設基礎,發展起極具中國特色的舞蹈漢唐派古典舞。
二、漢唐古典舞的風格特征和審美觀
任何藝術都是歷史文化和社會風俗所折射和反映出來的,通過簡單的生活特征,表現出社會生活中人們的思想情感。舞蹈是藝術種類之一,來源于人們的日常生活,是人們按照藝術規律、審美理想、審美情趣,對社會生活進行客觀的總結、提煉、升華、想象,體現出一種創造性的反映。現實生活的各種習慣會直接影響到大家對于每個舞蹈的審美和評定。在物質生活豐富、社會安定的漢唐時代,舞蹈呈現并留給大家的印象是輕盈快活、優美俏麗。舞蹈《踏歌》就通過輕快優美的風格,體現了漢唐時代人們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與和諧安定的閑適生活,展現出了漢唐樂舞的基本面貌和舞蹈風格。本文就以《踏歌》為例,說明漢唐樂舞的藝術風格。
(一)袖出輕盈柔美
在舞蹈藝術中,袖是最具特色的一種舞蹈表現形式,它不同于手絹花、扇子等道具,它以自己獨特的方式,用形狀和類型來使舞蹈更加豐富,使舞臺效果更加理想!短じ琛返谋憩F形式主要為舞袖,其中包含很多舞袖的技巧,例如:搭袖、拂袖、振袖、翹袖、拋袖、打袖等,塑造了舞蹈的基本形態且豐富了舞姿的多變元素。袖作為一種舞蹈形式,它是身體呼吸的一種延伸,融入在動態中,舞蹈整體動作就起到了抑揚兼用,緩急相容的作用,使舞蹈給人一種輕疾如飛、柔美舒暢的感覺。舞者通過袖的運用,其鮮明特色和具有一定難度的順拐磋步把整個舞蹈的流動性完全突顯出來,自然而然的隊形變化也豐富多樣了,讓舞蹈表現出時而流暢、時而飄逸、時而靈巧、時而頓挫的特點,通過身體一揚一頓、一拋一灑的流動,宛如行云流水般盡情揮動自己的衣袖,由此袖出了輕盈優美的舞蹈。
(二)韻含婉約俏麗
舞蹈《踏歌》在孫穎教授精心編排下,把漢唐女子的行為舉止作為重點,少女內心的情感作為一種延伸,又十分貼切地通過舞蹈動作表現出了古代少女特有的矜持,最后一氣呵成的動作在唱詞但愿與君長相守中完成,俏麗中又感受到了一點點的溫存和婉約,足以呼應了舞蹈來源于生活這句話。舞蹈《踏歌》的審美風格主要以柔媚婉約為主,其中韻包含著少女的俏麗羞澀,流露出了她們淳樸的情感,讓觀眾深入感受到漢唐女子既優雅美麗又熱情奔放?傊,漢唐樂舞從創建到現在可以說是絢麗多彩,從舞蹈《踏歌》中表現出心無旁騖,悠然自得的閑適神態,讓我們感受到漢唐盛世的太平氛圍,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舞蹈審美系統的開放性,審美風格的唯美性去解析《踏歌》的特征,會發現舞蹈展現出了漢唐舞風的淳樸,它并沒有震動人心的技巧,只是反映了當時人民百姓的生活特征,的的確確是一個非常優秀的舞蹈作品。此外,漢唐樂舞在服飾、舞姿、動態、音樂上都大幅度反映出那個時期的印跡,和我們現在很多舞蹈的服裝、舞姿、音樂等都有不小的差異,所以,漢唐舞以它獨有的特點,在舞蹈世界里發展著,等待更多人的欣賞和喜愛。
古典舞舞蹈教案
一、指導思想:
舞蹈是以經過提煉,組織和藝術加工的人體動作為主要表現手段,表達人們的思想感情,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藝術形式。舞蹈的基本要素是動作的姿態、節奏和表情。舞蹈作為教育的內容和手段,不僅可以培養教育對象具有健美的身體姿態,培養動作的協調性、節奏感,而且可以抒發和表達感情,加強相互交往,美化生活,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
二、教學任務:
1、通過舞蹈基本知識的講授和教學,使學生初步了解舞蹈基礎理論,常用術語,并能在舞蹈學習實踐中應用。
2、舞蹈基訓部分,即對學員進行基本能力的訓練,如:發展學員身體各部分肌肉的能力,訓練關節的柔軟性,控制身體活動的能力、靈活性和穩定性,以及跳、轉、翻等各種技巧。本學期舞蹈基訓主要是中國古典的基本手型、腳型、手位、腳位以及手臂的基本姿態。
三、授課時間:
每周一至周五中午、周六上午、周日下午
四、授課地點:
音樂教室
五、內容安排:
第1-2周:中國古典舞基本手型第3周:中國古典舞基本腳型第4周:中國古典舞基本手位第5周:中國古典舞基本腳位第6-7周:單手基本動作第8-9周:雙手配合動作
第11-14周:身體各部分中間活動訓練第15-16周:以上基本動作練習舞蹈隊活動計劃
舞蹈教育是藝術教育。掌握舞蹈的基礎理論知和舞蹈的基本技能,可以訓練學生感受美、體現美的能力。以活躍少年兒童的生活情趣,促進身心健康的發展。由于少年兒童舞蹈的主題、體裁、表現形式豐富多彩,在學習、排練、表演的過程中,表現力和創造力的方面,都有著積極的意義和功能。
本學期我從低年紀學生開始選拔,通過舞蹈基礎的教授和教學,使學生初步了解舞蹈進本動作,根據學生的特點,初步掌握兒童舞和進本動作、基本能力、訓練過節柔軟性,控制身體活動的能力,靈活性和穩定性以及跳、轉、翻等各種技巧,使學生身體運動更符合舞蹈規律的要求,為上臺表演打下堅實的基礎。如:通過對學員基本能力的訓練,使其身體運動更符合舞蹈規律的要求,以適用各種類型動作,發展身體個部分的能力,靈活性和穩定性以及跳、轉,翻各種技巧動作。
通過作品排練使學生盡可能地掌握部分代表性民族舞蹈,為隨時扮演各種人物形象作好準備;顒訒r間:每周六活動地點:舞蹈教室活動內容:
一、身體基礎訓練
1、基本腳位
2、上身練習
頭部、膀子、胸腰、腿部、胯腰、后腰
3、現代舞訓練
仰臥起坐、蝶式、胯部練習
4、踢腿:正踢、旁踢、后踢
5、把上基本訓練
二、基本技巧練習:
1、轉——原地轉、移動轉、單腿轉
2、小跳、大跳
三、作品訓練:
學內容:扶把練習組合練習教學目的
準備活動:以各關節為主,目的在于預防和減少關節損傷,增強各關節肌肉韌帶的彈性和靈活性,促使大腦中樞神經興奮、克服人體活動上的生理惰性,振奮精神。扶把練習:通過扶把練習掌握身體各部位規范的單一動作,克服站立時的腰部無力向下的毛病,增強軀干的力量,增加腿部肌肉的力度、開度及靈活性。
組合練習:通過動作的單一練習和組合,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增加學習的積極性和動作的協調性,是教學達到良好的效果。教學過程準備活動:
1、胸腰練習,教師逐個活動
2、進行腿部前、旁、后的韌帶和肌肉練習中間練習,手位組合復習,結合舞臺方位、呼吸、音樂等練習扶把練習
1、擦地
2、小踢腿
3、吸彈撩腿學習新課胯掖腿練習
5——8拍右手扶把,左手打開成七位,站成小八字腳1——8左腳旁吸腿。
2——8勾腳,腳跟向旁蹬出成45度3——8左腳硼腳面4——4左腳成旁吸腿5——8左腳放至右腳旁還原
反復共做二次,再轉身換成相反的方向。學習組合《雪絨花》
1、學習華爾滋前、旁、后的運動
2、復習動作
3、結合音樂整體練習
課堂小結總結本堂課的優劣之處,向學生提出希望。
活動教材:自己準備
【中國漢唐古典舞的風格特點】相關文章:
中國古典舞動作特點08-01
中國民間舞的風格特點09-22
中國古典舞“身韻”的四大特點03-22
中國古典舞“身韻”的四大特點04-29
韓國服裝的風格特點07-12
民間舞的風格特點10-25
淺談中式風格裝修特點12-21
中國古典舞的起源08-18
西方傳統插花藝術的風格特點12-07
中國古典舞發展歷史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