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滇紅茶與曬紅茶的區別
紅茶是中國六大茶葉之一,屬于完全發酵的茶葉,紅茶不是指茶的品種,而是一種茶葉的加工工藝。紅茶屬于全發酵茶類,是以茶樹的芽葉為原料,經過萎凋、揉捻(切)、發酵、干燥等典型工藝過程精制而成。下面是小編整理了的滇紅茶與曬紅茶的區別相關內容。
因其干茶色澤和沖泡的茶湯以紅色為主調,故名紅茶。
大家熟悉的有滇紅、祁門紅茶、正山小種等。
云南的滇紅和曬紅都屬于茶葉分類的紅茶類。
曬紅茶,顧名思義,就是陽光曬干的紅茶。
曬紅本是長期在普洱民間流傳,不入主流法眼的"云南傳統紅茶",介于普洱茶與紅茶之間,因其工藝跟紅茶更為接近,而被歸為紅茶。
近期因為其香甜口感、養生功效逐漸復蘇。
曬紅的制作工藝主要是萎凋、揉捻、發酵、曬干。
為煥發曬紅茶的迷人香氣,景素日光紅在這基礎上,用云南大山陽光曬紅,再60度低溫焙制,稍作提香又保留普洱生茶般的陳化特性,使曬紅茶在一定時期內,越陳越香甜,更加任性。
滇紅與曬紅在制作工藝上最大的不同就是干燥方式:
滇紅在發酵后采用高溫烘干的方式干燥,并起到提香的作用。
而曬紅采用普洱茶的陽光自然干燥,發酵比較偏重于有氧輕發酵,使其在發酵的同時伴隨著部分氧化作用,在發酵度方面低于主流紅茶,保留了部分活性物質形成介于烏龍茶和主流紅茶之間的獨特風味。
這樣一來曬紅就兼具了紅茶與普洱茶的特點,其最大特點是苦澀不顯,香甜滑,回甘強,口感別具特色與風味。
普洱曬紅的制作要點:
1、鮮葉必須有一定成熟度,以一芽二葉為佳。
曬紅茶主要采用喬木大樹茶原料為主。
其內含物質豐富,存放后茶湯飽滿,甜度高,并且有自己的特點山頭韻,極具品飲性。
2、日光自然萎凋
曬紅萎凋介于傳統紅茶的萎凋與普洱茶(曬青)攤晾之間,講究新鮮及時,以青草氣去,花香顯,鮮葉柔弱并帶有一點粘性,萎凋工序即告完成。
3、發酵
曬紅偏重于有氧發酵,輕于發酵。
發酵時間可以靈活掌握,以"變色生香"這一主要指標來判斷是否發酵到位。
以易武古樹曬紅原料發酵為例,以6到8個小時之內為宜。
4、曬干
跟普洱曬青毛茶工藝相似,但毛茶水分要低于曬青毛茶,即曬得更干,否則容易產生返青現象。
5、壓制
參照普洱茶壓制工藝,可壓制成餅茶或者磚茶,節省空間,便于存放。
6、存放
突破了傳統紅茶36個月保質期的限制,是一種能夠長期存放,越陳越香的茶。(發酵后的古樹紅茶,散茶條索粗壯,類似于生茶)
7、香氣
當年新制的曬紅略帶淡淡的青澀味,花香自然幽雅,留杯不張揚,茶湯橘黃透亮,葉底黃褐鮮活,甜滑順口。
陳放一年左右,青澀味漸去,帶甜味的花香更顯,湯色加深。
存放三年后,香氣馥郁,湯色橙紅,此時茶黃素與茶紅素得到有效轉化,品飲效果非常不錯。
有一定年份的曬紅香氣陳中帶甜,湯色深紅,口感醇滑。
8、口感
從存放后口感變化上講:曬紅香是隔年香,具有類似普洱茶越陳越香的特點。
剛加工完成的曬紅有青澀味,口感不是最佳,經陳化后,香氣口感會有明顯的提升。存放幾年后,還會產生陳香,別具特色。
擴展
茶葉沖泡方法
茶葉是勞動生產物,是一種飲料。茶藝文化是以茶為載體,并通過這個載體來傳播各種文化,是茶與文化的有機融合 ,這包含和體現一定時期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
茶藝文化是茶藝與精神的結合,并通過茶藝表現精神。興于中國唐代,盛于宋、明代,衰于清代。中國茶道的主要內容講究五境之美,即茶葉、茶水、火候、茶具、環境。
茶藝文化要遵循一定的法則。唐代為克服九難 ,即造、別、器、火、水、炙、末、煮、飲。宋代為三點與三不點品茶,“三點”為新茶、甘泉、潔器為一,天氣好為一,風流儒雅、氣味相投的佳客為一。
中國茶道的具體表現形式有三種:
煎茶:把茶末投入壺中和水一塊煎煮。唐代的煎茶,是茶的最早藝術品嘗形式。
斗茶:古代文人雅士各攜帶茶與水,通過比茶面湯花和品嘗鑒賞茶湯以定優劣的一種品茶藝術。斗茶又稱為茗戰,興于唐代末,盛于宋代。最先流行于福建建州一帶。斗茶是古代品茶藝術的最高表現形式。
功夫茶:清代至今某些地區流行的功夫茶是唐、宋以來品茶藝術的流風余韻。清代功夫茶流行于福建的汀州、漳州、泉州和廣東的潮州。功夫茶講究品飲功夫。
【滇紅茶與曬紅茶的區別】相關文章:
紅茶與大紅袍茶的區別07-31
紅茶銷售口號12-28
紅茶實訓總結07-08
紅茶的廣告語12-30
喝紅茶的好處與壞處02-09
紅茶的歷史文化04-09
推銷紅茶經典句12-30
關于紅茶的優美句子10-27
秋天喝紅茶的益處介紹08-24
推銷紅茶廣告語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