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2015新抗菌藥物臨床合理應用試題及答案
一、填空題:(每空1分,總計80分)
1、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是否正確合理,基于兩個方面:(1)有無 指征
應用抗菌藥物;(2)選用的 品種 及 給藥方案 是否正確、合理。
2、診斷為 細菌 感染者,方有指征應用抗菌藥物。
3、輕癥感染可接受口服給藥者,應選用 口服 吸收完全的抗菌藥物,不必采用靜脈或肌內注射給藥。重癥感染、全身性感染患者初始治療應予靜脈給藥,以確保療效;病情好轉能口服時應及早轉為 口服 給藥。
4、抗菌藥物的局部應用宜盡量 避免 。
5、盡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據 病原菌 種類及細菌藥物 敏感性試驗 結果選用抗菌藥物。
6、青霉素類、頭孢菌素類和其他β- 內酰胺類、紅霉素、克林霉素等消除半衰期短者,應一日 多次 給藥。氟喹諾酮類、氨基糖苷類等可一日給藥 一 次。(重癥感染患者例外)
7、抗菌藥物療程因感染不同而異,一般宜用至體溫 正常 、癥狀 消退 后
72至 96 小時,特殊情況,妥善處理。
8、抗菌藥物的聯合應用要有明確指征;單一藥物可有效治療的感染,不需 聯合 用藥,僅在下列情況時有指征聯合用藥。(1) 病原菌 尚未查明的嚴重感染,包括免疫缺陷者的嚴重感染;(2)單一抗菌藥物不能控制的 需氧菌 及 厭氧菌 混合感染。(3)單一抗菌藥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感染性 心內膜炎 或 敗血癥 等重癥感染。(4)需長程治療,但病原菌易對某些抗菌藥物產生的感染,如 結核 、深部真菌藥。(5)由于藥物協同 抗菌 作用,聯合用藥時應將毒性大的抗菌藥物劑量 減少 。
9、接受清潔手術者,在術前 0.5 至2小時內給藥,或麻醉開始時給藥。如果手術時間超過 3 小時,或失血量大于 1500 ml,可手術中給予第2劑。抗菌藥物的有效覆蓋時間應所括整個手術過程和手術結束后 24 小時,總的預防用藥時間不超過 24 小時,個別情況可延長至 48 小時。接受清潔—污染手術者的手術預防用藥時間為
24 小時,必要時延長至 48 小時。污染手術可依據患者情況酌量延長。
10、老年患者,尤其是高齡患者接受主要自腎排出的抗菌藥物時,應按輕度腎功能減退情況減量給藥,可用至正常治療量的 2/3 至 1/2 。青霉素類、頭孢菌素類和其他β內酰胺類的大多數品種屬此類情況。
11、喹諾酮類抗菌藥由于對骨骼發育可能產生的不良影響,該類藥物避免用于
18 歲以下未成年人。
12、衛生部《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規定,二級醫院抗菌藥物品種不得超過
35 種。同一通用名稱藥品的品種,注射劑型和口服劑型各不得超過 2 種。三代及四代頭孢菌素類抗菌藥物口服劑型不得超過 5 個品規,注射劑型不得超過
8 個品規。碳青霉烯類抗菌藥物注射劑型不得超過 3 個品規。氟喹諾酮類抗菌藥物口服劑型和注射劑型各不得超過 4 個品規。深部抗真菌類抗菌藥物不得超過 5 個品規。
13、《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所稱抗菌藥物是指治療兩菌四體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藥物,不包括各種 病毒 所致感染性疾病和寄生蟲病的治療藥物。兩菌指的是
細 菌、 真 菌;四體指的是 支原 體、 衣原 體、 立克次 體、 螺旋 體。
14、《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規定,醫療機構住院患者抗菌藥物使用率不得超過 60% ,門診患者抗菌藥物處方比例不得超過 20% 。
Ⅰ類切口手術患者預防使用抗菌藥物比例不得超過 30% 。對接受抗菌藥物治療患者,微生物檢驗樣本送檢率不得低于 30% 。醫療機構細菌耐藥率超過
30% 時,應及時將預警信息通報醫務人員;細菌耐藥率超過 40% 時,應慎重經驗用藥;超過 50% 時,參照藥敏試驗結果選用;超過 75% 時,應暫停臨床應用,追蹤細菌耐藥監測結果,再決定是否恢復臨床應用。
15、對不同級別醫務人員經培訓考核合格后,授予不同級別抗菌藥物處方權;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醫師可使用 限制使用 級;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醫師可使用 特殊使用 級。緊急情況下,醫師可越級使用抗菌藥物,處方量限于 1 天。
16、不合理處方包括 不規范 處方、用藥 不適宜 處方及 超常 處方。
17、適應癥不適宜的屬于 不適宜 處方,無適應癥用藥或無正當理由超說明書用藥的屬于 超常 處方。
18、醫師開具處方和藥師調劑處方應當遵循安全、 有效 、 合理 、
經濟 的原則。抗菌藥物使用的合理性包括 安全 、 有效 、 經濟 三個因素。
19、衛生部明確規定, 氟喹諾酮 類藥物嚴格控制作為外科圍手術期預防用藥。
20、國家藥監局2007年2月15日做出要求,頭孢曲松不能加入哈特曼氏及林格氏等含有 鈣 的溶液中使用。本品與含 鈣 劑或含 鈣 產品合并用藥有可能導致致死性結局的不良事件。
21、大環內酯類抗生素系 抑菌 劑,不宜作為預防術后感染用藥,宜選擇 殺菌 劑。
22、使用青霉素類藥物時,不論劑型,使用前一定要做 皮試 。使用頭孢哌酮舒巴坦時,已知對青霉素類、舒巴坦、頭孢哌酮及其它頭孢菌素類抗生素過敏者 禁用 。
二、單選題(每題1分,總計20分)
1、外科手術前預防用藥應在何時使用( B )
A、手術開始前24小時 B、術前30分鐘至2小時內
C、手術開始后2小時 D、術后2小時
2、手術前預防用藥目的是預防( D )
A、切口感染 B、手術深部器官或腔隙的感染
C、肺部感染 D、切口感染和手術深部器官或腔隙感染
3、外科手術預防用藥多數不超過( B )
A、手術后3天 B、術后24小時
C、術后1周 D、用至患者出院
4、我國抗菌藥物使用不合理的情況有( D )
A、無適應癥用藥; B、劑量過大;
C、使用抗菌藥物療程過長; D、以上都是
5、衛生部“38號文”規定:應嚴格控制( C )藥物作為外科圍手術期預防用藥。
A、頭孢菌素類 B、氨基糖苷類 C、氟喹諾酮類 D、大環內酯類
6、甲狀腺手術通常不需要使用抗菌藥物,如需用藥應選(A )
A、一代頭孢菌素類 B、氨基糖苷類
C、氟喹諾酮類 D、二代頭孢菌素類
7、剖宮產手術,圍手術期用藥正確的說法是:( C )
A、剖宮產手術預防用藥應首選大環內酯類藥物
B、剖宮產手術術前用藥應在術前30分鐘至2小時內給藥。
C、剖宮產手術圍手術期宜選擇一代頭孢菌素,應在結扎臍帶后給藥。
D、以上都不對
8、圍手術期給藥時,當患者對β-內酰胺類抗菌藥物過敏者,可選用( A)預防葡萄球菌、鏈球菌感染。
A、克林霉素 B、氨曲南 C、環丙沙星 D、阿奇霉素
9、圍手術期給藥時,當患者對β-內酰胺類抗菌藥物過敏者,可選用(B )預防革蘭氏陰性桿菌感染。
A、克林霉素 B、氨曲南 C、環丙沙星 D、阿奇霉素
10、I類切口手術常用預防抗菌藥物為(A )
C、頭孢硫脒 D、頭孢呋辛
11、I類切口手術常用預防抗菌藥物單次使用劑量正確的是:C
C、頭孢呋辛 1.5g D、頭孢曲松3g
12、預防感染、治療輕度或者局部感染應當首先選用( A )抗菌藥物
A、非限制使用級 B、限制使用級 C、特殊使用級 D、以上都對
13、頭孢哌酮舒巴坦+ 阿奇霉素注射液 (芙琦星)易發生的不良反應是(C )
A、皮疹 B、神經毒性反應 C、戒酒硫樣反應 D、肌病
14、下列藥物中含有乙醇的是(D )
A、阿奇霉素注射液(芙琦星) B、溴已新注射液(若通)
C、 硝酸甘油注射液 D、以上都是
15、下列哪個藥物不宜作為圍手術期預防用藥(C )
16、根據衛生部38號文,一般骨科手術預防用抗菌藥物宜選( A )
A、一代頭孢菌素類 B、氨基糖苷類
C、氟喹諾酮類 D、二代頭孢菌素類
17、左乳包塊切除術,醫囑:頭孢西丁,2gq12h ivgtt 連用5天。該醫囑存在的問題( D)
A、無指征用藥 B、藥物選擇不合理
C、單次劑量過大,術后用藥時間過長 D、以上都是
18、根據衛生部38號文,乳腺手術預防用抗菌藥物宜選( B)
A、氟喹諾酮類 B、一代頭孢菌素類
C、大環內酯類 D、二代頭孢菌素類
19、某患者,行甲狀腺包塊切除術,給予頭孢硫脒 1.0g q12h ivgtt,連用4天,存在的問題是( C )
A、術后用藥時間過長 B、藥物選擇不經濟 C、A + B D、以上都不對
20、腹外疝手術圍手術期用藥,首選藥物為( C )
A、頭孢他啶 B、頭孢西丁 C、頭孢唑啉 D、頭孢唑啉+ 甲硝唑
【新抗菌藥物臨床合理應用試題及答案】相關文章:
抗菌藥物臨床合理應用試題及答案03-28
抗菌藥物臨床合理應用試題答案09-22
抗菌藥物臨床合理使用培訓試題08-11
抗菌藥物臨床合理使用培訓考試題10-21
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培訓考試題10-05
抗菌藥物合理使用培訓試題05-31
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培訓考試題06-29
抗菌藥物合理使用培訓考試題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