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2015自考《兒童心理衛(wèi)生與心理輔導》試題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nèi)。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對影響學前兒童心理健康因素在理論上的探討最具說服力的是( )
A.“生物”模式 B.“心理”模式
C.“社會”模式 D.“生物—心理—社會”模式
2.良性口吃,經(jīng)過2年或2年以上可自行消失,發(fā)生于( )
A.1—2歲 B.3—6歲
C.3—8歲 D.3-11歲
3.將“正常”看作不存在心理病理問題的是下列哪種心理健康判斷標準?( )
A.理想狀態(tài)的標準 B.統(tǒng)計學的標準
C.病理學的標準 D.適應過程的標準
4.為從出生到6歲兒童設計的,其目的在于通過一系列發(fā)展任務,檢查出兒童在動作、語言和社會性等發(fā)展方面的明顯遲滯的是( )
A.丹佛發(fā)展篩選測驗 B.韋克斯勒學前兒童智力量表
C.麥卡錫兒童能力量表 D.嬰幼兒智能發(fā)育量表
5.條件反射理論的創(chuàng)始人是( )
A.華生 B.弗洛伊德
C.斯金納 D.巴甫洛夫
6.皮亞杰認為,0-12歲兒童可能完成______個階段的認知發(fā)展。( )
A.三 B.四
C.五 D.六
7.依戀理論的代表人物是( )
A.皮亞杰 B.拉扎魯斯
C.勞恩菲爾德 D.鮑爾比
8.提出父性原理與母性原理的心理學家是( )
A.皮亞杰 B.河合隼雄
C.勞恩菲爾德 D.拉扎魯斯
9.羅杰斯的______是人本主義心理療法中應用最為廣泛的一種。( )
A.“沙箱療法” B.“患者中心療法”
C.“非指導性游戲療法” D.“行為治療法”
10.皮亞杰的認知發(fā)展理論是根據(jù)兒童的______來歸納兒童認知發(fā)展階段的。( )
A.年齡發(fā)展 B.心理發(fā)展
C.經(jīng)驗發(fā)展 D.思維發(fā)展
二、填空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空1分,共15分)
請在每小題的空格中填上正確答案。錯填、不填均無分。
11.1978年,國際初級衛(wèi)生保健大會發(fā)表的《阿拉木圖宣言》提出:“健康是________,達到盡可能的健康水平,是世界范圍內(nèi)的一項最重要的社會性目標。”
12.兒童多動癥可能與________等單胺類中樞神經(jīng)介質(zhì)的代謝異常有關。
13.據(jù)估計,人類大約90%左右的疾病與________存在著不同程度的聯(lián)系。
14.兒童經(jīng)常地、控制不住地用牙齒將長出的手指甲咬去,甚至吃掉手指甲這種不良的行為習慣很常見,特別是在________歲的幼兒中,發(fā)生率比較高。
15.________是評價學前兒童心理發(fā)育狀況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它為進一步評價兒童的心理發(fā)育水平提供大量有價值的信息。
16.對有特殊需要的學前兒童而言,________是最主要的學習場所,也是最自然的情境。
17.帕森斯的功績,在于他在青少年中實施________,奠定了現(xiàn)代心理輔導的理論基石。
18.社會學習的過程可以分為四個步驟:注意、記憶、認同和________。
19.學前兒童從________的過程比其他任何年齡段的人群較為容易,在學齡前階段抓好健康教育比抓其他年齡階段人群的健康教育更為有效。
20.________,是指適合學(武漢自考)前兒童心理發(fā)展水平,并能促進其心理健康的環(huán)境。
21.________是指兒童基于溝通與腳本的基礎形成的自我價值與他人價值的綜合感受。
22.波納的人性觀主要包括:先天正向的人性觀、后天學習輔導的功效以及________三個方面。
23.________是一種逐步消除不良條件情緒反應的治療技術,常常被用于無法學會自我松弛,也不能對自己所恐懼的場景進行想象的學前兒童。
24.班杜拉等(1967)曾用________治療3-5歲兒童怕狗的問題。
25.有效的學前兒童心理健康教育應該包括家庭、托幼機構和________三個方面,充分發(fā)揮三者各自的積極作用,并使它們一體化,以產(chǎn)生綜合的教育效應。
三、名詞解釋(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3分,共12分)
26.心理輔導
27.心理評估
28.團體療法
29.開放性空間
四、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5分,共25分)
30.學前兒童精神壓力的根源。
31.胎內(nèi)環(huán)境對胎兒的影響。
32.簡述精神分析療法中對早期經(jīng)驗的重視。
33.健康習慣的定義是什么?
34.簡述對弱智兒童進行輔導,要著重于哪些方面的問題?
五、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8分,共16分)
35.人本主義關于學前兒童心理健康的10條標準。
36.論述學前兒童健康的認知、態(tài)度和行為三者的關系。
六、應用分析題(本大題12分)
37.請運用波納的溝通分析理論,分析下列幾段對話分別屬于哪一種溝通分析的類別?請用三種不同自我狀態(tài)(P.A.C)描述每種溝通分析類別的特征。
(1)玲玲:婷婷,你看見我的布娃娃了嗎?
婷婷:是的,在右邊的玩具堆里。
(2)玲玲:婷婷,你為什么不幫我找找我的布娃娃?找到后我們可以一起玩。
婷婷:好啊,布娃娃真是很好玩。
(3)玲玲:婷婷,你可以幫我找找我的布娃娃嗎?
婷婷:你沒看見我正在玩嗎?
(4)玲玲:婷婷,我希望你和我一起玩布娃娃。
婷婷:我希望你找我玩的次數(shù)要比別的小朋友多得多。
【自考《兒童心理衛(wèi)生與心理輔導》試題】相關文章:
心理學自考試題10-16
大專自考語文試題及答案03-08
2015自考金融理論與實務試題07-20
自考大學語文試題10-16
自考國際法練習試題10-17
自考《國際企業(yè)管理》試題10-16
學前教育自考模擬試題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