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2017二級建造師《市政工程》案例分析專項訓練
案例分析題
(一)背景資料
某公司承接一座城市跨河橋A標,為上、下行分離的兩幅橋,上部結構為現澆預應力混凝土連續箱梁結構,跨徑為70m+120m+70m。建設中的交通工程B標高架橋在A標兩幅橋梁中間修建,結構形式為現澆變截面預應力混凝土連續箱梁,跨徑為87.5m+145m+87.5m。三幅橋間距較近,高架橋上部結構底高于A標橋面3.5m以上。
A標兩幅橋的上部結構采用碗扣式支架施工。由于所跨越河道流量較小,水面窄,項目部施工設計中采用雙孔管涵導流,回填河道并壓實處理為支架基礎,待上部結構施工完畢以后挖除,恢復原狀。支架施工前,采用1.1倍的施工荷載對支架基礎進行預壓。支架搭設時,預留拱度考慮施工荷載后支架產生的彈性變形。
梁模支架卸落時,卸落設備采用木馬,并在砼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100%拆除。
B標晚于A標開工,由于河道疏浚貫通節點工期較早,導致B標上部結構不具備采用支架法施工條件。
問題:
1.支架施工前對支架基礎預壓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該連續梁支架卸落時應如何進行?
3.B標連續梁施工采用何種方法最適合?說明這種施工方法的正確澆筑順序。
【答案】
1.消除支架的非彈性變形和基礎的沉陷。
2.應從跨中向兩端進行。
3.B標連續梁適合采用懸臂澆筑法。該方法正確的澆筑順序為: (1)在墩頂托架或膺架上澆筑0號塊并實施墩梁臨時固結。 (2)在0號塊上安裝懸臂掛籃,向兩側對稱分段澆筑主梁至合龍前段。 (3)在支架上澆筑邊跨合龍段。 (4)最后澆筑中跨合龍段。
(二)背景資料
某大型頂進箱涵工程為三孔箱涵,箱涵總跨度22m,高5m,總長度33.66m,共分三節,需穿越5條既有鐵路站場線;采用鋼板樁后背,箱涵前刃腳,箱涵頂板位于地面以下0.6m,箱涵穿越處有一條自來水管需保護。地下水位于地面下3m。箱涵預制工作坑采用放坡開挖,采用輕型井點。
項目部編制了軌道加固方案,采用軌束梁加固線路,以保障列車按正常速度行駛;制定了頂進時對橋(涵)體各部位的測量監控方案,經項目術負責人批準后實施。
按原進度計劃,箱涵頂進在雨季施工前完成。開工后,由于工作坑施工緩慢,進度嚴重拖后。預制箱涵達到設計強度并已完成現場線路加固后進施工已進入雨季。項目部加強了降排水工作后開始頂進施工。為搶進度保工期,采用輪式裝載機直接開入箱涵孔內鏟挖開挖面土體,控制開挖度為1:0.65,鋼刃腳進土50mm;根據土質確定挖土進尺為0.5m,并且在列車運營過程中連續頂進。
箱涵頂進接近正常運營的第一條線路時,遇一場大雨。第二天,正在頂進行施工時,開挖面坍塌,造成了安全事故。
問題:
1.本工程工作坑降水井宜如何布置?根據背景資料,在頂進作業時應做哪些降排水工作?
2.箱涵穿越自來水管線時可采用哪些保護方法?
3.指出項目部編制的軌道加固與測量監控方案及實施過程存在的問題,并寫出正確作法。
4.結合項目部進度控制中的問題指出應采取的控制措施。
5.指出加固方案和頂進施工中存在的引起列車顛覆的隱患。
【答案】
1.根據背景資料介紹箱涵工作坑屬矩形基坑(1分),降水井宜在坑外緣呈封閉狀態布置(1分),距邊線1~1.5m(1分)。頂進作業應在下水位降至基底以0.5~1.0m(1分)進行,雨季施工時應做好防洪及防雨(1分)排水工作。
2.箱涵穿越自來水管線時可采用暴露管線(1分)和加強施工監測(1分)的保護法。
3.存在如下問題:
(1)大型箱涵采用軌束梁線加固(1分); (2)僅對橋(涵)體各部位監控量測(1分); (3)方案批準手續不正確(1分)。
正確的做法:
(1)孔徑較大的箱涵可用橫梁加蓋、縱橫梁、工字軌束梁及鋼板脫殼法(2分)加固;
(2)在頂進過程中,應對線路加固系統、橋(涵)體各部位、頂力系統和后背進行量測監控(3分);
(3)測量監控方案應納入施工組織設計或施工方案(2分)中,施工組織設計必須經上一級(企業法人資格)技術負責人批準(1分),有更時要辦變更審批,監理批準。
4.項目部應逐級落實施工進度計劃,最終通過施工任務書由班組實施(1分);應監督進度計劃的實施,當發現進度計劃執行受到干擾時,取調度措施(1分);實施進度計劃中出現偏差時應及時調整(1分)。
5.引起列車顛覆的隱患有:
(1)線路加固方案不滿足安全要求(1分); (2)加固方案中沒限制列車速度(1分); (3)施工中箱涵連續頂進(1分)。
(三)背景資料
某城市橋梁工程,采用鉆孔澆筑樁基礎,承臺最大尺寸為:長8m,寬6m,高3m,梁體為現澆預應力鋼筋混凝土箱梁。跨越既有道路部分,梁30m,支架高20m。
樁身混凝土澆注前,項目技術負責人到場就施工方法對作業人員進行了口頭交底,隨后立即進行1#樁樁身混凝土澆筑,導管埋深保持在0.5~1.右。澆注過程中,拔管指揮人員因故離開現場。后經檢測表明1#樁出現斷樁。在后續的承臺、梁體施工中,施工單位采取了以下措施:
(1)針對承臺大體積混凝土施工編制了專項方案,采取了如下防裂縫措施:
①混凝土澆筑安排在一天中氣溫較低時進行;
②根據施工正值夏季的特點,決定采用澆水養護;
⑧按規定在混凝土中適量埋入大石塊。
(2)項目部新購買了一套性能較好、隨機合格證齊全的張拉設備,并立即投入使用。
(3)跨越既有道路部分為現澆梁施工,采用支撐間距較大的門洞支架,為此編制了專項施工方案,并對支架強度作了驗算。
更多相關試題分享:
問題:
1.指出項目技術負責人在樁身混凝土澆筑前技術交底中存在的問題,并給出正確做法。
2.指出背景中樁身混凝土澆筑過程中的錯誤之處,并改正。
3.補充大體積混凝土裂縫防治措施。
4.施工單位在張拉設備的使用上是否正確?說明理由。
5.關于支架還應補充哪些方面的驗算?
【答案】
1.不應口頭技術交底。(1分)
正確做法:技術交底應對全體人員書面進行,技術交底資料應辦理簽字手續(1分),并歸檔(1分)。
2.(本小題5分)
樁身混凝土澆筑過程中拔管指揮人員離開現場是錯誤的(1分),正確的做法是:拔管應有專人負責指揮(1分)。導管埋深保持在0.5~1.
錯誤(1分),正確的做法是:導管埋置深度宜控制在2~6m(1分),并經常測探井孔內混凝土面的位置,及時地調整導管埋深(1分)。
3.(本小題6分)
減少澆筑層厚度(2分);優先選用水化熱較低的水泥(2分);在保證混凝土強度等級的前提下,減少水泥用量(2分),冷卻集料或加冰塊(2分);在混凝土中埋設冷卻水管,通水冷卻(2分);采取溫控措施,加強測溫工作并實施監控(2分)。(每條2分,最多6分)
4.(本小題4分)
不正確(1分),因為張拉機具應與錨具配套使用,并應在進場時進行檢查和校驗(3分)。
5.(本小題2分)
還應驗算支架的剛度(1分)和穩定性(1分)。
(四)背景資料
某預應力鋼筋混凝土箱梁橋,箱梁混凝土標號為C40。結構形式為:5×20+3×36+5×20m。
承包人組織施工,上部結構采用后張法預應力砼,泵送混凝土。根據設計要求,承包人在預制場立模、普通鋼筋制作、箱梁混凝土澆筑、采用進行預應力筋下料;箱梁采用灑水覆蓋養生;箱梁混凝土強度達到規定要求后,進行孔道清理、預應力張拉壓漿,當灰漿從預應力孔道另一端流立即終止。
問題:
1.預應筋下料工藝是否正確?說明理由。說明預應力張拉過程中應控制的指標,并指出主要指標。
2.上述預應力孔道壓漿工藝能否滿足質量要求?說明理由。
【答案】
1.不正確。預應力筋宜使用砂輪鋸(砂輪切割機)下料,(1分)預應力張拉過程中應控制張拉應力和伸長值兩項指標,(2分)以張拉應控制為主(以伸長值作為校核)。(1分)
2.不能,壓漿應使孔道另一端飽滿和出漿,并使排氣孔排出與規定稠度相同的水泥濃漿為止。(2分)
(五)背景資料
某城市橋梁工程,采用樁基礎,樁徑1.5m,樁長30m。承臺最大尺寸為:長8m,寬6m,高3m,梁體為預制砼T形梁。跨越引橋部分T梁跨長30墩高8-20m,地勢起伏較大。
鉆孔時,項目部將廢棄泥漿排入河道。樁身混凝土澆筑前,項目技術負責人到場就施工方法對作業人員進行了口頭交底,隨后立即進行1#樁樁凝土澆筑,導管埋深保持在2-6m左右。
為避免樁頂砼出現不密實或強度達不到要求,項目部提出的原因可能有:(1)樁頂超灌高度不夠;(2)砼浮漿多;(3)孔內砼測定不準。項目部采取了相應的'預防措施。
在1#主墩鉆孔樁開鉆前夕,承包人接到監理工程師指令:石油部門要在墩位處補充調查地下石油管線,要求1#主墩停止鉆孔樁施工3天。監理工程師程師根據機械設備進退場申請單和現場核實,確認有兩臺鉆機停工,其中一臺為租賃,其分攤進退場費用后的實際租賃費2000元/天;另一臺為,投標報價為臺班費1600元,停置費1000元/天。
問題:
1.根據背景資料,針對引橋30m預制T梁的架設,采用雙導梁架橋機、吊車、跨墩龍門吊這三種架設方法哪種最合理?說明理由。
2.項目部將泥漿排入河道不正確,請指出正確做法。
3.針對項目部提出的樁頂砼不密實原因,指出應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4.列式計算1#主墩鉆孔樁停工3天可索賠的鉆機停工費用。
【答案】
1.采用雙導梁架橋機合理。因為該引橋墩高,地勢起伏較大,無法采用吊車、跨墩龍門吊作業。
2.應設置排水溝、沉淀池,泥漿盡可能重復使用;最后使用泥漿罐車外棄。
3.樁頂砼澆筑完成后應高出設計標高0.5~1m;樁頂10m范圍內砼適當調整配合比,增大碎石含量;澆筑最后階段,孔內砼面測定采用硬桿式取樣法測定。
4.2000×3+1000×3=9000元。
更多相關試題分享:
【二級建造師《市政工程》案例分析專項訓練】相關文章:
2016二級建造師《市政工程》案例分析02-01
二級建造師《市政工程》案例分析練習題05-18
監理工程師《案例分析》專項訓練06-08
造價工程師《案例分析》專項訓練題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