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2016二級建造師《公路工程》案例分析題與解析
1 背景資料:
某施工單位承接了二級公路施工,K20+300處有一座主跨為5×30m預應力混凝土簡支空心板梁橋,中間橋墩均為水中墩,上部結構采用預制吊裝,梁體采用后張法施工,制梁場設在一側橋頭挖方路基上。
事件一:施工單位為保證測量工作的質量,提高測量工作效率,在測量工作的各個程序中實行雙檢制,制定了以下測量管理制度:
制度一:測量隊應核對有關設計文件和監理簽認的控制網點測量資料,應由兩人獨立進行,核對結果應作記錄并進行簽認,成果經項目技術部門主管復核簽認,項目生產副總審核簽認后方可使用。
制度二:一切原始觀測值和記錄項目在現場記錄清楚,如果書寫錯誤,必須用涂改液進行涂改。
制度三:測量外業工作必須有多余觀測,并構成閉合檢測條件。控制測量、定位測量和重要的放樣測量必須堅持"兩人兩種方法"制度,堅持采用兩種不同方法(或不同儀器)或換人進行復核測量。利用已知點(包括平面控制點、方向點、高程點)
進行引測、加點和施工放樣前,必須堅持"A"的原則。測量后,測量成果必須采用兩組獨立平行計算進行相互校核,測量隊長、測量組長對各自的測量成果進行復核簽認。
事件二:預應力張拉。將鋼絞線穿入波紋管道內(鋼絞線下料長度考慮張拉工作長度),進行張拉作業。張拉使用的張拉機及油泵、錨、夾具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并配套使用,配套定期校驗,以準確標定張拉力與壓力表讀數間的關系曲線。按設計要求在兩端同時對稱張拉,張拉時千斤頂的作用線必須與預應力軸線重合,兩端各項張拉操作必須一致。預應力張拉采用"雙控"。
事件三:施工單位在張拉過程中第2片梁的張拉過程中,出現鋼絞線的斷絲現象,據統計,斷絲數量超過設計規定的允許數量。
事件四:施工單位購買了定型鋼模、腳手架等,并按周轉材料的管理制度進行日常使用和管理。對于定型鋼模的價值攤銷,施工單位采用一次攤銷法進行。
問題:
1.改正制度一、制度二中的錯誤。
2.寫出制度三中的"A"原則是什么原則?
3.寫出事件二中雙控的具體做法。
4.事件三中施工單位應該如何處理?
5.事件四對定型鋼模的價值攤銷是否正確?為什么?
6.除了背景中采用的攤銷方法,周轉材料的攤銷方法還有哪些?
參考解析:
1.【參考答案】
制度一:成果經項目技術部門主管復核簽認,項目總工程師審核簽認后方可使用。制度二:一切原始觀測值和記錄項目在現場記錄清楚,不得涂改。
【考點解析】
本題考查考生對測量管理制度的掌握程度。
測量工作必須嚴格執行測量復核簽認制,以保證測量工作質量,防止錯誤,提高測量工作效率。在測量工作的各個程序中實行雙檢制:
(1)測量隊應核對有關設計文件和監理簽認的控制網點測量資料,應由兩人獨立進行,核對結果應作記錄并進行簽認,成果經項目技術部門主管復核簽認,總工程師審核簽認后方可使用。
(2)測量外業工作必須有多余觀測,并構成閉合檢測條件。控制測量、定位測量和重要的放樣測量必須堅持"兩人兩種方法"制度,堅持采用兩種不同方法(或不同儀器)或換人進行復核測量。利用已知點(包括平面控制點、方向點、高程點)進行引測、加點和施工放樣前,必須堅持"先檢測后利用"的原則。
(3)測量后,測量成果必須采用兩組獨立平行計算進行相互校核,測量隊長、測量組長對各自的測量成果進行復核簽認。
控制測量、每項單位工程施工測量必須分別使用單項測量記錄本。測量記錄統一使用水平儀簿和經緯儀簿。一切原始觀測值和記錄項目在現場記錄清楚,不得涂改,不得憑記憶本補記、補繪。
2.【參考答案】
"先檢測后利用"的原則。
【考點解析】
本題考查考生對測量管理制度的掌握程度。考生應抓住背景中關鍵提示語句"利用已知點(包括平面控制點、方向點、高程點)進行引測、加點和施工放樣前"必須堅持的原則。其他原因同上。
3.【參考答案】
"雙控"即以張拉力控制為主,以實際伸長量進行校核。
【考點解析】
本題考查考生對橋梁上部施工的掌握程度。"雙控"預應力張拉最重要的概念。"雙控"即以張拉力控制為主,以實際伸長量進行校核,實測伸長值與理論伸長值的誤差不得超過規范要求,否則應停止張拉,查找原因。
4.【參考答案】
要更換鋼絞線或采取其他補救措施。
【考點解析】
本題考查考生對橋梁上部施工的掌握程度。預應力張拉過程中,鋼束的斷絲滑絲數要嚴格控制:每束允許1根,且每斷面不超過鋼絲總數的1%;鋼筋不允許斷絲。如果斷絲、滑絲數量超標,必須更換。
5.【參考答案】
不正確。"一次攤銷法"適用于易腐、易損的周轉材料,定型鋼模可以多次使用。
【考點解析】
本題考查考生對周轉材料管理制度的理解。"一次攤銷法"是指在領用周轉材料時,將其全部價值一次計入成本費用的方法。這種方法適用于易腐、易損的周轉材料,如安全網等。
6.【參考答案】
分期攤銷法、分次攤銷法、定額攤銷法。
【考點解析】
本題考查考生對周轉材料管理制度的掌握。
背景中提到了一次攤銷法,除此之外,"分期攤銷法"是根據周轉材料的預計使用期限分期攤入成本費用。這種方法一般適用于經常使用或使用次數較多的周轉材料,如腳手架、跳板、塔吊軌及枕木等。
"分次攤銷法"是根據周轉材料的預計使用次數將其價值分次攤入成本費用。這種方法一般適用于使用次數較少或不經常使用的周轉材料,如預制鋼筋混凝土構件所使用的定型模板和土方工程使用的擋板。
"定額攤銷法"是根據實際完成的實物工程量和預算定額規定的周轉材料消耗定額,計算確認本期攤入成本、費用的金額。這種方法適用于各種模板之類的周轉材料。
2 背景資料:
某施工單位承接了長35.8km的二級公路舊路面"白改黑"改建施工,舊路面為水泥混凝土面層,使用10年后面板破損嚴重,必須重建。經設計院按舊路改建設計后,將舊路面做碎石化處理,加鋪SMA面層。在右側巖層破碎的挖方路段增設碎落臺和護面墻。路面結構如下圖所示。
事件一:施工單位針對舊路面碎石化施工做了詳細的技術交底,現將部分技術要點摘錄如下:①在路面碎石化施工正式開始之前,選擇有代表性的路段作為試驗段,獲取破碎參數。②在正常碎石化施工過程中,應根據路面實際狀況對破碎參數不斷作出微小的調整。③路面破碎時,先破碎中部的行車道,然后路面側邊的車道。兩幅破碎一般要保證1Ocm左右的搭接破碎寬度。④機械施工過程中要靈活調整行進速度、落錘高度、頻率等,盡量達到破碎均勻。⑤路面碎石化后應清除路面中所有松散的填縫料、脹縫料、切割移除暴露的加強鋼筋或其他類似物。⑥路面碎石化后進行壓實,表面低凹處在壓實前采用粘土回填、找平,以保證加鋪瀝青面層的平整度。
事件二:SMA的碾壓遵循一定的原則:碾壓溫度越高越好,攤鋪后應立即壓實,不得等候。SMA路面碾壓宜采用振動鋼輪壓路機初壓1~2遍、復壓2~4遍、終壓1遍的組合方式。SMA面層施工切忌使用膠輪壓路機或組合式壓路機。采用振動壓路機時,宜用高頻率、低振幅。
事件三:護面墻基坑開挖后,按照《高處作業分級》,根據護面墻砌筑作業區的高處作業高度,將護面墻砌筑按高處作業進行施工,嚴格按高處作業的相關技術要求執行。
問題:
1.改正舊路面碎石化技術要點中的錯誤之處。
2.用八個字總結事件二中提及的SMA碾壓原則。
3.計算圖中邊溝的最大過水面積。
4.寫出事件二中切忌使用膠輪壓路機或組合式壓路機的理由。
5.背景中護面墻砌筑作業的高處作業高度是多少?按照高處作業分級,該作業屬于哪一級高處作業?
參考解析:
1.【參考答案】
③改正:路面破碎時,先破碎路面側邊的車道,然后破碎中部的行車道。
⑥改正:表面凹處在10cm×10cm以內,在壓實前可以用密級配碎石回填,10cm×10cm以上的應利用瀝青混合料找平,以保證加鋪瀝青面層的平整度。
【考點解析】
本題考查考生對舊水泥混凝土路面碎石化施工方法的掌握程度。
路面碎石化施工:在路面碎石化施工正式開始之前,選擇有代表性的路段作為試驗段,獲取破碎參數。在正常碎石化施工過程中,應根據路面實際狀況對破碎參數不斷作出微小的調整。當需要參數作出較大的調整時,則應通知監理工程師。路面破碎時,先破碎路面側邊的車道,然后破碎中部的行車道。兩幅破碎一般要保證10cm左右的搭接破碎寬度。機械施工過程中要靈活調整行進速度、落錘高度、頻率等,盡量達到破碎均勻。路面碎石化后應清除路面中所有松散的填縫料、脹縫料、切割移除暴露的加強鋼筋或其他類似物。表面凹處在10cm×10cm以內,在壓實前可以用密級配碎石回填,10cm×10cm以上的應利用瀝青混合料找平,以保證加鋪瀝青面層的平整度。
2.【參考答案】
"緊跟、慢壓、高頻、低幅"原則。
【考點解析】
本題考查考生對SMA路面施工方法的掌握程度。
SMA的碾壓遵循"緊跟、慢壓、高頻、低幅"的原則。碾壓溫度越高越好,攤鋪后應立即壓實,不得等候。SMA路面碾壓宜采用鋼輪壓路機初壓1~2遍、復壓2~4遍、終壓1遍的組合方式。碾壓過程中,壓路機應"緊跟慢壓"——緊跟攤鋪機,緩慢勻速(不超過5kin/h)對路面進行碾壓。采用振動壓路機時,宜用高頻率、低振幅。特別強調的是,在SMA面層碾壓施工時,還應確保壓路機數量充足。初壓、復壓工作區間嚴格分開,降低壓路機工作區段長度,保證在足夠高溫度下進行壓實作業。同時也要防止過度碾壓,破壞結構內部骨架。
3.【參考答案】
最大過水面積:(0.4+0.6)×0.4/2=0.2m2。
【考點解析】
本題考查考生對邊溝過水面積的計算。
讀圖可知,邊溝底凈寬0.4m,凈高0.4m,邊溝外墻按1:0.5坡度設置,所以邊溝頂寬是0.6m。
4.【參考答案】
理由:防止膠輪壓路機或組合式壓路機的輪胎將結構部瀝青"泵吸"到路表面,使路表失去紋理和粗糙度。
【考點解析】
本題考查考生對SMA路面施工方法的掌握程度。
SMA面層施工切忌使用膠輪壓路機或組合式壓路機,以防止膠輪壓路機或組合式壓路機的輪胎將結構部瀝青"泵吸"到路表面,使路表失去紋理和粗糙度。
5.【參考答案】
護面墻砌筑的高處作業高度是3m。高處作業高度在2~5m時,屬于工級高處作業。
【考點解析】
本題考查考生對高處作業施工方法的掌握程度。
按照《高處作業分級》GB/T3608--2008標準:凡在墜落高度基準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墜落的高處進行的作業,均稱為高處作業。作業區各作業位置至相應墜落高度基準面之間的垂直距離中的最大值,稱為該作業區的高處作業高度。高處作業的級別劃分為四級:(1)高處作業高度在2~5m時,稱為工級高處作業;
(2)高處作業高度在5~15m時,稱為Ⅱ級高處作業;(3)高處作業高度在15~30m時,稱為Ⅲ級高處作業;(4)高處作業高度在30m以上時,稱為Ⅳ級高處作業。護面墻基坑開挖后開始砌筑,圖中護面墻從基底到墻頂的高度為3m。
3 背景資料:
某施工單位承包了二級公路H合同段路基工程,本地區巖層構成為泥巖、砂巖互層,屬于中硬石料,地表土覆蓋層3m左右。由于本合同段石方較多,路堤均采用了土石路堤,施工前根據土石混合材料的類別進行試驗路段施工,確定能達到最大壓實干密度的松鋪厚度、壓實機械型號及組合等參數。本合同段K17+300~K17+380公路右側為滑坡,設計采用了抗滑樁與抗滑擋土墻的穩定措施,對流向滑坡體的地表水設置了環狀截水溝排出,對地下水設置暗溝排出。石砌抗滑擋土墻施工中,嚴格質量檢驗,實測了石料強度、平面位置、頂面高程、豎直度或坡度、斷面尺寸、底面高程。
問題:
1.施工前進行試驗路段確定的參數還包括哪些?
2.針對該路段路堤填料,有何技術要求?
3.排除滑坡地下水與地面水還有哪些方法?
4.改正實測項目中的錯誤。補充實測項目漏項。
參考解析:
1.【參考答案】
施工前進行試驗路段確定的參數還包括壓實速度及壓實遍數、沉降差等參數。
【考點解析】
本考點出自2B311013填方路基施工一目,此題考察在施工前土石路堤試驗路段應確定的參數。
施工前,應根據土石混合材料的類別分別進行試驗路段施工,確定能達到最大壓實干密度的松鋪厚度、壓實機械型號及組合、壓實速度及壓實遍數、沉降差等參數。
2.【參考答案】
天然土石混合填料中,中硬、硬質石料的最大粒徑不得大于壓實層厚的2/3。
【考點解析】
本考點出自2B311013填方路基施工一目,此題考察土石路堤填料材料要求。土石路堤填料應符合:
(1)膨脹巖石、易溶性巖石等不宜直接用于路堤填筑,崩解性巖石和鹽化巖石等不得直接用于路堤填筑。
(2)天然土石混合填料中,中硬、硬質石料的最大粒徑不得大于壓實層厚的2/3;石料為強風化石料或軟質石料時,其CBR值應符合規范的規定,石料最大粒徑不得大于壓實層厚。
3.【參考答案】
排除地面水的方法:設置樹枝狀排水溝、平整夯實滑坡體表面的土層。
排除地下水的方法:有支撐滲溝、邊坡滲溝、平孔等。
【考點解析】
本考點出自2B311022滑坡地段路基施工一目,此題考察排除降水及地下水的主要方法。
排除降水及地下水:
(1)環形截水溝
施工技術規范規定:對于滑坡頂面的地表水,應采取截水溝等措施處理,不讓地表水流入滑動面內。必須在滑動面以外修筑1~2條環形截水溝。環形截水溝設置處,應在滑坡可能發生的邊界以外不少于5m的地方。
(2)樹枝狀排水溝
樹枝狀排水溝的主要作用是排除滑體坡面上的徑流。
(3)平整夯實滑坡體表面的土層,防止地表水滲入滑體坡面造成高低不平,不利于地表面的排除,易于積水,應將坡面作適當平整。當坡面土質疏松,地表水易下滲,故需將其夯實。坡面上有裂縫時,應將裂縫兩側的土挖開,寬度不小于0.5m,深度宜為1~2m,然后用粘質土分層填筑夯實;當坡面上有封閉的洼地或泉水露頭時,應設水溝將其排出滑坡坡面,疏干積水。
(4)排除地下水
排除地下水的方法較多,有支撐滲溝、邊坡滲溝、暗溝、平孔等。
4.【參考答案】
石料強度應為砂漿強度。實測項目還有表面平整度。
【考點解析】
本考點出自2B320041路基工程質量檢驗一目,此題考察石砌抗滑擋土墻實測項目。砌體擋土墻實測項目有:砂漿強度、平面位置、頂面高程、豎直度或坡度、斷面尺寸、底面高程、表面平整度。
4 背景資料:
某施工單位A承包了三級公路K合同段路基工程。合同段起點K33+000~ K45+000,由于工期緊,經業主同意,施工單位A將合同段的涵洞施工分包給施工單位B,包括49道鋼筋混凝土蓋板涵和3道石拱涵。施工前,相關單位在內部會審的基礎上,對施工圖進行綜合會審。圖紙經過會審后,會審組織者,及時將會審中提出的有關設計問題的建議,做好詳細的記錄。
蓋板涵的主要施工工序有:基坑開挖→工序M→漿砌墻身→現澆板座→吊裝蓋板→出人口漿砌→工序N→涵洞回填及加固。施工完后,對蓋板涵進行了質檢,質量檢查項目包括混凝土或砂漿強度、涵底流水面高程、結構尺寸、長度、跨徑、頂面高程等。
施工過程中,施工單位B發現K38+210拱涵的基礎開挖后發現地基很軟弱,與設計圖紙相差很大,施工單位B向監理工程師提出工程變更,并附上書面意見。
問題:
1.施工圖進行綜合會審一般由哪個單位負責組織?參加單位有哪些?
2.蓋板涵的主要施工工序中M、N分別是什么?
3.對蓋板涵的質量檢查項目還有哪兩項?
4.施工單位B向監理工程師提出工程變更,其程序上是否符合規定?
參考解析:
1.【參考答案】
綜合會審一般由建設單位負責組織。參加單位有施工單位A、施工單位B、設計單位、建設單位。
【考點解析】
本考點出自28320071施工準備階段技術管理一目,此題考察圖紙會審的步驟。
初審指在熟悉圖紙的基礎上,在某專業內部組織有關人員對本專業施工圖的詳細細節進行審查。審查前,應根據設計圖的內容,確定并收集的技術資料、標準、規范、規程等,做好技術保障工作。
內部會審是指施工企業內部各專業間(測量、試驗、材料、土建、結構、機械、預算、合同、財務等工種)對施工圖的會同審查,其任務是對各專業間相關的交接部分,如設計標高、尺寸、構筑物設置、施工程序配合、交接等是否合理、有無矛盾,施工中協作配合作業等事宜作仔細會審。
綜合會審是指在內部會審的基礎上,由土建施工單位與各分包施工單位,共同對施工圖進行全面審查。圖紙綜合會審工作,一般由建設單位負責組織,設計單位進行技術交底,施工單位參加。
2.【參考答案】
M是漿砌墻身,N防水層施工。
【考點解析】
本考點出自28313022涵洞施工一目,此題考察蓋板涵的主要施工工序。
蓋板涵(預制吊裝)施工主要工序:測量放線→基坑開挖→下基礎→漿砌墻身→現澆板座→吊裝蓋板→出入口漿砌→防水層施工→涵洞回填及加固。
3.【參考答案】
對蓋板涵的質量檢查項目還有軸線偏位、相鄰板塊最大高差。
【考點解析】
本考點出自2B313022涵洞施工一目,此題考察蓋板涵質量檢驗項目。蓋板涵質量檢查項目主要包括混凝土或砂漿強度、軸線偏位、涵底流水面高程、結構尺寸、長度、跨徑、相鄰板塊最大高差、頂面高程等。
4.【參考答案】
不符合規定。因為施工單位B是分包人,分包人不能直接向監理人提出分包工程的變更要求,必須由承包人提出。
【考點解析】
本考點出自2B320102公路工程分包合同一目,此題考察分包工程的變更管理。
承包人接到監理人依據合同發布的涉及發包工程的變更指令后,以書面確認方式通知分包人執行。承包人也有權根據工程的實際進展情況通過監理人向發包人提出有關變更建議。
監理人一般不能直接向分包人下達變更指令,必須通過承包人。分包人不能直接向監理人提出分包工程的變更要求,也必須由承包人提出。
【二級建造師《公路工程》案例分析題與解析】相關文章:
二級建造師案例分析題03-20
一級建造師《公路工程》案例分析題09-21
2017二級建造師《公路工程》真題及答案解析(文字)07-31
二級建造師考試科目解析08-10
二級建造師考試《公路工程》考點05-28
二級建造師《公路工程》記憶考點09-29
二級建造師案例題答題技巧07-26
二級建造師報考流程步驟解析07-29
二級建造師《公路工程》模擬試題與答案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