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2016教師資格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習題
2016下半年教師資格證考試準備到來了,快來做一下下面這些教師資格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習題鞏固一下知識,尋找一下做題感覺吧!預祝大家考取自己理想的成績!
一、辨析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8分,共32分)判斷正誤,并說明理由。
1.自我教育是教師個體專業化發展最直接、最普遍的途徑。
2.懲罰能使行為發生永久性改變。
3.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的側重點是一樣的。
4.倒攝抑制是順向負遷移。
二、簡答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10分,共40分)
1.簡述個體身心發展的一般規律及教育啟示。
2.簡述德育過程中知行統一原則的含義及貫徹要求。
3.簡述運用演示教學法的基本要求。
4.簡述影響遷移的主要因素。
三、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8分,共36分)閱讀材料,并回答問題。
1.材料:
在某中學的一堂物理課堂中,照明燈突然熄了,同學們束手無策,叫來電工師傅。電工師傅一看燈泡壞了,換了一個燈泡就好了。同學們說,這么簡單,我們自己也會換的。過幾天,燈又不亮了,同學們先檢查燈泡,燈泡是好的,又沒辦法了,叫來電工,一檢查,是保險絲燒壞了,換了一個保險絲,燈又亮了。老師說,關于保險絲,我們在物理課上也學過,怎么遇到問題就用不上呢?
問題:
(1)請用教學原則來分析出現上述問題的原因。(8分)
(2)在教學中,教師應如何運用這一原則?(10分)
2.材料:
甲同學在小學時學業成績優良,對數學特別感興趣,還在數學競賽中得過獎。升入初中后,在第一次摸底測驗中,他的成績很不理想,在班級的排名在30幾名,回家又受到父母的責罵,使他很有挫敗感。他很想取得好成績,但又認為自己做不到,甚至連他最感興趣的數學考試也出現不及格現象。有一次,老師還用鮮紅的水筆在他的試卷上批注“字跡潦草,思維混亂,簡直不是人寫的”。久而久之他便對學習喪失了信心,上課不認真,拖欠作業,對考試成績也抱無所謂的態度。
問題:
(1)分析甲同學對學習喪失信心的原因。(10分)
(2)結合材料闡述教師應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8分)
參考答案及解析:
一、辨析題
1.【參考答案】
該說法是正確的。教師的自我教育就是專業化的自我建構,它是教師個體專業化發展的最直接、最普遍的途徑。教師自我教育的方式主要有經常性地、系統地自我反思、主動收集教改信息、研究教育教學中的各種關鍵事件、自學現代教育教學理論、積極感受教學的成功與失敗等。教師自我教育是專業理想確立、專業情感積淀、專業技能提高、專業風格形成的關鍵。
2.【參考答案】
該說法是錯誤的。懲罰是通過厭惡刺激的呈現來降低反應在將來發生的概率。懲罰并不能使行為發生永久性的改變,它只能暫時抑制行為,而不能根除行為。因此,懲罰的運用必須慎重,懲罰一種不良行為應與強化一種良好行為結合起來,方能取得預期的效果。
3.【參考答案】
該說法是錯誤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與探究學習是新課程改革所倡導的新型學習方式。自主學習是以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通過學生獨立的分析、探索、實踐、質疑、創造等方法來實現學習目標。合作學習是指學生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探究學習是在學生主動參與的前提下,根據自己的猜想或假設,在科學理論指導下,運用科學的方法對問題進行研究。在研究過程中獲得創新實踐能力、獲得思維發展,自主構建知識體系的一種學習方式。因此,題干說法錯誤。
4.【參考答案】
該說法是錯誤的。倒攝抑制是指后來學習的材料對先前學習的材料的回憶或再認產生的干擾。后來學習對先前學習的影響屬于逆向遷移,兩種學習之間是干擾作用屬于負遷移。所以,倒攝抑制是一種逆向負遷移。故題干說法錯誤。
二、簡答題
1.【參考答案】
(1)個體身心發展具有順序性,這要求教育要循序漸進。
(2)個體身心發展具有階段性,這要求教育要分階段教學,在教學內容和方法選擇上不搞一刀切。
(3)個體身心發展具有不平衡性,這要求教育要抓住關鍵期。
(4)個體身心發展具有互補性,這要求教育要揚長避短。
(5)個體身心發展具有個別差異性,這要求教育要因材施教。
2.【參考答案】
知行統一原則指德育過程中既要重視思想道德的理論教育,又要重視組織學生參加實踐鍛煉.把提高認識和行為養成結合起來,使學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貫徹要求:
(1)加強思想道德的理論教育,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認識。
(2)組織和引導學生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促使他們在接觸社會的實踐活動中加深情感體驗,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3)對學生的評價和要求要堅持知行統一的原則。
(4)教育者要以身作則,嚴于律己。
3.【參考答案】
(1)要使學生明確演示的目的、要求與過程,主動、積極、自覺地投入觀察與思考。
(2)注意持續性和引導性。
(3)通過演示,使所有的學生都能清楚、準確地感知演示對象,并引導他們在感知過程中進行綜合分析。
(4)盡量排除次要因素或減小次要因素的影響,以使目的明確,現象明顯。
4.【參考答案】
(1)相似性。包括學習材料之間的共同要素或相似性、學習目標與學習過程的相似性和學習情境的相似性。
(2)原有認知結構。一般而言,經驗的概括水平越高,遷移的可能性越大,效果越好;反之,遷移的范圍越小.效果也越差。
(3)學習心向與定勢。心向與定勢常常指的是同一種現象,即先于一定的活動而又指向該活動的一種動力準備狀態。定勢對遷移有促進和阻礙兩種影響。
除這些基本因素外,諸如年齡、智力、學習者的態度、教學指導、外界的提示與幫助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響著遷移的產生。
三、材料分析題
1.【參考答案】
(1)教師在教學中沒有遵循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這一原則是指教學要以學習基礎知識為主導,從理論與實際的聯系上去理解知識,注意運用知識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達到學懂學會、學以致用的目的。而材料中,同學們僅僅是學習了保險絲的有關理論知識,在遇到實際情境時不能學以致用,無法用已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
(2)教師應注意理論聯系實際,正確處理好教學中的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感性知識與理性知識、講與練、學與用的關系,使學生掌握比較全面的科學知識,發展能解決實際問題的技能與技巧。具體來說,要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①書本知識的教學要注重聯系實際。
②重視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
③正確處理知識教學與技能訓練的關系。
④補充必要的鄉土教材。
2.【參考答案】
(1)甲同學對學習喪失信心的原因主要有:
①興趣和好奇心未得到充分地激發
興趣和好奇心是內部動機最為核心的成分,它們是培養和激發學生內部學習動機的基礎。甲同學本來對數學特別感興趣,還在數學競賽中得過獎,但是由于其興趣和好奇心未得到充分地激發,最后導致學習興趣喪失。
②不良的家庭教育環境
家長并未對孩子成績不理想的原因進行了解和分析,而是一味地責罵,降低了甲同學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甚至扭曲了孩子的個性,不利于他的健康成長。
③不正確的學習歸因
甲同學對自己成績不佳進行了錯誤的歸因,想取得成績又認為自己做不到,導致喪失了學習信心。
④教師對其進行錯誤的反饋
教師對甲同學試卷的評判過于激進,給予甲同學錯誤的信息反饋。導致其對學習失去興趣。
(2)教師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應做到如下幾點:
①創設問題情境,實施啟發式教學。
②根據作業難度,恰當控制動機水平。
③正確指導結果歸因,促使學生繼續努力。
④充分利用反饋信息,妥善進行獎懲。
【教師資格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習題】相關文章:
小學教育知識與能力教育基礎考點復習題03-24
教師資格《中學教育知識能力》選擇題04-25
2017教師資格《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考前模擬試題03-22
教師資格《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考前測驗卷12-10
2016教師資格《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試卷結構公布03-23
中學教師資格《教育知識與能力》復習套題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