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头挺立呻吟高潮av全片,成人试看120秒体验区,性欧美极品v,A片高潮抽搐揉捏奶头视频

[晉]陶淵明《有會而作》原文、注釋、賞析

時間:2024-06-07 22:39:53 曉鳳 賞析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晉]陶淵明《有會而作》原文、注釋、賞析

  賞析,是一個漢語詞匯,意思是欣賞并分析(詩文等),通過鑒賞與分析得出理性的認識,既受到藝術作品的形象、內容的制約,又根據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經驗、藝術觀點和藝術興趣對形象加以補充和完善。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晉]陶淵明《有會而作》原文、注釋、賞析,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晉]陶淵明《有會而作》原文、注釋、賞析

  原文

  舊谷既沒,新谷未登2。頗為老農3,而值年災。日月尚悠,為患未已。登歲之功4,既不可希。朝夕所資5,煙火裁通6。旬日已來,日念饑乏。歲云夕矣,慨然永懷。今我不述,后生何聞哉!弱年逢家乏7,老至更長饑。菽8麥實所羨,孰敢慕甘肥9!惄如亞九飯10,當暑厭寒衣11。歲月將欲暮,如何辛苦悲。常善粥者心,深恨蒙袂非12。嗟來何足吝,徒沒空自遺13。斯濫豈彼志?固窮夙所歸14。餒也已矣夫,在昔余多師15。

  注釋:

  1 、“會”,災厄也,即詩序所謂“而值年災”。“有會而作”,有災而作,年災中作也。《后漢書·董卓傳贊》:“百六有會,《過》、《剝》成災。”可證。又,“會”,領會。淵明于災年長饑之后,對人生有不同于前之領悟:“嗟來何足吝,徒沒空自遺。”故曰“有會而作”,亦通。

  2、舊谷既沒,新谷未登:意謂青黃不接也。登:成熟。《孟子·滕文公上》:“五谷不登。”朱熹注:“登,成熟也。”

  3、頗為老農:意謂久為老農矣。頗:甚。

  4、登歲之功:指一年之收成。

  5、資:取用,此指每天糧食之需用。《左傳》僖公三十三年:“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資、餼牽竭矣。”杜預注:“資,糧也。”

  6、煙火裁通:剛剛能不斷炊。裁:才、僅。通:連接。

  7、弱年逢家乏:意謂二十歲時家道中落。弱:據《禮記·曲禮上》:“二十曰弱,冠。”淵明《怨詩楚調示龐主簿鄧治中》:“弱冠逢世阻。”淵明二十歲時桓溫廢晉帝為東海王,又降封東海王為海西縣公,自此政局混亂,民不聊生。淵明家道亦于是年衰落,生活發(fā)生困難。

  8、菽:豆類之總稱。

  9、甘肥:指美味也。丁《箋注》:“《孟子》:‘為肥甘不足于口與?’”

  10、惄(nì)如亞九飯:極寫缺食饑餓之狀,尚不如子思之三旬九食也。惄:饑意也,見《說文》。又《詩·周南·汝墳》:“未見君子,惄如調饑。”毛傳:“惄,饑意也。”如:語末助詞,相當于“然”。亞:《爾雅·釋言》:“亞,次也。”九飯:《說苑·立節(jié)》:“子思居衛(wèi),缊袍無表,三旬而九食。”

  11、當暑厭寒衣:丁《箋注》引聞人倓(《古詩箋》)曰:“當暑之服,至嫌夫寒衣之未改,則無衣又可知矣。”

  12、常善粥者心,深恨蒙袂非:意謂嘉許施粥者之善心,而以不肯接受施舍為憾也。《禮記·檀弓下》:“齊大饑,黔敖為食于路,以待餓者而食之。有餓者蒙袂輯履,貿貿然來。黔敖左奉食右執(zhí)飲,曰:‘嗟,來食!’揚其目而視之,曰:‘予唯不食嗟來之食,以至于斯也。’從而謝焉,終不食而死。曾子聞之,曰:‘微與!其嗟也,可去;其謝也,可食。’”鄭氏曰:“蒙袂,不欲見人也。……嗟來食,雖閔而呼之,非敬辭也。”恨:憾也。

  13、嗟來何足吝,徒沒空自遺:意謂乞食不足為恥,徒然餓死,而自棄于世方為可惜也。吝:羞恥。

  14、斯濫豈彼志?固窮夙所歸:意謂蒙袂者固窮守節(jié)。《論語·衛(wèi)靈公》:“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濫:指不能堅持,無所不為。夙所歸:平素所歸依者。

  15、餒也已矣夫,在昔余多師:意謂欲效法蒙袂者以及其他古代貧士,任憑饑餓而固窮守節(jié)。

  譯文

  舊年的谷子已經吃完,新谷還沒有登場。我也算得上是一個老農,遇上了災荒年景。來日正長,災荒遠未度過。一年的收成,既然已無指望,眼下早晚之餐僅能勉強維持不至斷炊。近十天來,才真正感到饑餓困乏。一年將盡,不禁慨然長嘆,寫下此詩以抒發(fā)懷抱。現(xiàn)在我如果不把心里話說出來,后代子孫又怎么能知道呢?

  年少即逢家困乏,老來更貧常受饑。

  粗食淡飯愿已足,哪敢企求精美味!

  窮困僅次于子思,暑天已厭穿寒衣。

  一年歲月又將盡,何等辛酸又苦悲!

  施粥之人心善良,掩面之人非所宜。

  嗟來之食何足恨,白白餓死徒自棄。

  人窮斯濫非我愿,君子固窮是本志。

  饑餓貧窮又何妨,古來多有我先師。

  賞析:

  “常善粥者心,深恨蒙袂非。嗟來何足吝,徒沒空自遺。”此四句沉痛之極!若非饑餓難耐,淵明不能為此語也;若非屢經饑餓,淵明不能為此語也。然淵明終不肯食嗟來之食,故詩末曰:“斯濫豈彼志,固窮夙所歸。餒也已矣夫,在昔余多師。”檀道濟赍以粱肉,淵明麾而去之,正是此語之應驗,誠可敬哉!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約作于南朝宋文帝元嘉三年(426年),陶淵明六十二歲。陶淵明晚年的生活日漸貧困,加之遇到災荒,家中常常困乏,甚至到了揭不開鍋的程度,于是有感而作此詩。

  作者介紹

  陶淵明(352或365年—427年),名潛,字淵明,又字元亮,自號“五柳先生”,私謚“靖節(jié)”,世稱靖節(jié)先生,潯陽柴桑人。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辭賦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參軍、鎮(zhèn)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職,最末一次出仕為彭澤縣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有《陶淵明集》。

【[晉]陶淵明《有會而作》原文、注釋、賞析】相關文章:

[晉]陶淵明《飲酒(其十七)》原文、注釋、賞析08-16

田園作原文、注釋、賞析08-12

田園作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03-26

天作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04-26

遼西作/關西行原文、注釋及賞析11-15

《飲酒·其八》陶淵明原文注釋翻譯賞析03-10

薊中作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05-17

枕上作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08-25

陶淵明《雜詩十二首》原文、注釋、譯文、賞析05-02

野居偶作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05-24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兴业县| 高州市| 凌云县| 昌宁县| 建水县| 黄山市| 鄂伦春自治旗| 杂多县| 衢州市| 沾益县| 清水河县| 洛阳市| 普格县| 盘山县| 巴东县| 雷山县| 台中市| 朔州市| 宣城市| 北票市| 新疆| 辛集市| 巴彦县| 县级市| 和静县| 香河县| 南和县| 左贡县| 吴旗县| 赞皇县| 布拖县| 宿州市| 阜南县| 社会| 棋牌| 牟定县| 濮阳市| 石城县| 齐齐哈尔市| 浠水县| 会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