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歐陽修《采桑子(輕舟短棹西湖好)》原文、注釋、賞析
[宋]歐陽修《采桑子(輕舟短棹西湖好)》
輕舟短棹西湖好,綠水逶迤。芳草長堤。隱隱笙歌處處隨。無風水面琉璃滑,不覺船移。微動漣漪。驚起沙禽掠岸飛。
注釋:
1、棹(zhào):一種劃船工具,形狀如槳。西湖:這里指潁州(今安徽阜陽)西湖。
2、逶迤(wēi、yí):彎曲而長的樣子。
3、琉璃滑:形容流水清澈透明像玻璃一樣光滑。白居易《泛太湖書事》詩:“碧琉璃水凈無風。”
4、漣漪:水波紋。左思《吳都賦》:“濯明月于漣漪。”向注:“漣漪,細波紋。”
賞析:
本篇是歐陽修歌詠潁州西湖的組詞--《采桑子》十首的第一首。關于寫作這十首《采桑子》的心態和目的,作者在冠于組詞之首的《西湖念語》中這樣說道:“雖美景良辰,固多于高會;而清風明月,幸屬于閑人。并游或結于良朋,乘興有時而獨往。鳴蛙暫聽,安問屬官而屬私;曲水臨流,自可一觴而一詠。至歡然而會意,亦旁若于無人。”由此可見,這些小詞都是他以曠達的胸懷和瀟灑的態度流連光景的`即興之作,每一首都是他對潁州西湖的自然風光“歡然會意”時的產物。這十首詞好就好在,它們雖然都是寫同一個西湖,但每一篇都有各自的藝術境界和審美特色。誠如近人夏敬觀所說:“此潁州西湖詞。公昔知潁,此晚居潁州所作也。十詞無一重復之意。”(龍榆生《唐宋名家詞選》引夏敬觀評六一詞)本篇描寫西湖的恬靜明麗和作者湖面泛舟的舒適之感,并通過這種描寫表現作者這個“閑人”的閑雅風度。全篇向讀者展示出這樣的“有我之境”:在碧波長堤、水平如鏡的湖面上,先是笙歌隱隱,接著槳聲陣陣,驚起沙禽,平靜的氣氛一下子被打破,醉翁歐陽修輕舟短棹,由遠而近地緩緩出現了……作者似乎只是客觀地寫景,而沒有做什么自我描寫,但主人公那一副風流自賞、自得其樂的悠閑之態,卻活靈活現地凸現在畫面上。由此可見作者善于通過特定境界的展現來進行自我表露的藝術功力。所以許昂霄《詞綜偶評》稱贊本篇說:“閑雅處,自不可及。”俞陛云《唐五代兩宋詞選釋》則點評其造境之妙道:“下闋四句,極肖湖上行舟波平如鏡之狀。‘不覺船移’四字,下語尤妙。”
【[宋]歐陽修《采桑子(輕舟短棹西湖好)》原文、注釋、賞析】相關文章:
采桑子·輕舟短棹西湖原文及賞析11-21
[宋]歐陽修《幽谷晚飲》原文、注釋、賞析10-19
[宋]歐陽修《晚泊岳陽》原文、注釋、賞析10-19
[宋]歐陽修《黃溪夜泊》原文、注釋、賞析10-19
《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原文及賞析10-15
[宋]辛棄疾《沁園春(老子平生)》原文、注釋、賞析01-05
[宋]辛棄疾《水調歌頭(今日復何日)》原文、注釋、賞析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