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宋]歐陽修《晚泊岳陽》原文、注釋、賞析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對古詩都再熟悉不過了吧,古詩是古代詩歌的泛稱。古詩的類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宋]歐陽修《晚泊岳陽》原文、注釋、賞析,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宋]歐陽修《晚泊岳陽》原文、注釋、賞析
臥聞岳陽城里鐘,系舟岳陽城下樹。
正見空江明月來,云水蒼茫失江路2。
夜深江月弄清輝,水上人歌月下歸。
一闋聲長聽不盡3,輕舟短楫4去如飛。
注釋:
1、岳陽:也稱岳州,即今湖南岳陽。
2、失:消失,隱沒。這句說月光之下江上水汽與空中霧靄相接,江上的來路隱沒在一片蒼茫之中。
3、一闋(què):一曲。指歌曲。聽不盡:還沒有聽完。
4、楫(jí):船槳。
賞析:
這首詩也是歐陽修詩的名篇之一,為作者景祐三年(1036)秋九月赴夷陵貶所途中所作,寫的是月夜泊舟岳陽城下的所見所感。詩的主旨,是抒發一個遷謫者的旅途思歸之情,但全篇卻句句寫景,并無一字言愁,而羈旅之愁、思家之情卻隱隱從景中透出。作者赴貶所途中所作《于役志》記載:九月“己卯(初四日)至岳州,泊城外”。詩即從這一天黃昏系舟城外樹下而臥聞“城里鐘”寫起,至夜深不眠而傾聽行舟者的“月下歌”止,留下了足以讓人馳騁想象的漫長時間與廣闊空間。同時在篇末以夜深時有意之“聽”呼應篇首黃昏時無意之“聞”,暗示了自己處境之孤獨和愁思之綿長。詩中寫月色,輕描淡寫,筆調空靈,境界全出,看似毫不費力,卻是全篇營造抒情意境最具匠心、最顯特色之處。通篇平易流暢,境美情長,而又饒有婉曲之致。方東樹《昭昧詹言》卷二十二評歐陽修詩:“情韻幽折,往返詠唱,令人低徊欲絕,一唱三嘆,而有遺音,如啖橄欖,時有余味。”就是針對這一類作品而言的。
作品譯文
我躺在船上聽到岳陽城里的鐘聲,航船就系在岳陽城邊的樹上。江面空闊,明月漸漸升起,天水相連,夜氣漾漾,江路茫茫。夜深了,江上的月色特別皎潔,又傳來舟子晚歸時的歌聲。一串長長的歌聲還在耳邊回響,可舟子蕩起船槳,如飛似的駛過我停泊的地方。
創作背景
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五月,歐陽修因疏救范仲淹被貶為峽州夷陵(今湖北宜昌)縣令,歐陽修攜家人沿水路前往貶所,溯江而上,于九月初四夜泊岳陽城外的洞庭湖口,月下難眠,寫下了這首七言短古《晚泊岳陽》。
作品賞析
首聯“臥聞岳陽城里鐘,系舟岳陽城下樹”,點染停舟的地點及周圍的氛圍。先用倒裝句寫出,因“系舟岳陽城下樹”,才有“臥聞岳陽城里鐘”的意境。詩人先以“岳陽城下樹”做為定點,然后,才移動他的視點,從上下、左右把握舟系城外的佳景,寫聽覺的遠聞、近聞,視覺的遠觀、近觀,從左右遠近俯仰的轉向,描摹岳陽城外的月光水色,傾聽城內的晚鐘和水上的晚唱,這一切都顯得灑脫,曠達,毫無貶途中的黯然神傷之情。詩人先從鐘聲寫起,鐘聲喚起了詩人的遐想,他是在貶謫途中于城外聞城內的“鐘聲”,這“鐘聲”令詩人無法閑臥孤舟,那么詩筆就自然移到舟外江面上的天。
頷聯“正見空江明月來,云水蒼茫失江路”。“空江”二字,固然指洞庭湖口空曠開闊的景象,也暗示了詩人剛從遐想中醒來時的一片茫然之情,天地的空闊正顯出了孤舟(即詩人)的渺小孤獨無助。但月亮卻是有情有義的,能及時而來,與詩人默然相對,為詩人排解貶謫夷陵的失意情懷。“空江明月”正是為寫“失江路”做好了鋪墊。詩人似乎想到了王勃的“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面對皎皎明月,面對“云水蒼茫”的大江,詩人情不自禁要發出“路在何方”的疑問和嘆惋。
繼而頷聯描繪月下晚唱:“夜深江月弄清輝,水上人歌月下歸。詩人的注意力重返現實時,已是夜深月上,眼前呈現一片“江月弄清輝"的美景,令人想起唐代張若虛的詩句,“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月似乎看出了詩人心中的迷茫,于是故弄清輝,照明詩人高潔澄清的本心,提示詩人要堅守超拔脫俗的人生志趣。忽然水上傳來舟子的漁歌,聲音嘹亮悠遠,這歌聲與城里鐘聲又互相融合在一起,晚鐘與晚唱,在浩渺江面上彌漫無際。
結聯的“一闋聲長聽不盡,輕舟短楫去如飛”句,勾畫了詩人被觸動的心緒,當他驀然聽到歸舟晚唱時,不禁在寂寞的旅途中獲得一絲心靈的慰藉,陶醉于清輝江月及水上歌聲之中。但是,由于輕舟短楫,疾去如飛,這一闋歌聲還沒聽完,已經遠逝了,岳陽城外的一切又歸于寧靜。詩人運用交錯的聲色描繪,以江面的歌聲聽不盡和輕舟疾行如飛的動態意象,給讀者留下綿綿不盡的情思。詩人也以交錯呼應之美,在實景的摹寫中靈動地寄寓他曠達、孤寂的矛盾心境。
此詩寫旅中思歸,深藏不露;只是句句寫景,然景中自有縷縷情思。以“城里鐘”起,以月下歌止,拓前展后,留下足以使人馳騁想象的空間,同時以有意之“聽”照應無意之“聞”,表現了感情的變化。全詩語句平易流暢,情意深婉曲折。
作者簡介
歐陽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漢族,吉州永豐(今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且在政治上負有盛名。因吉州原屬廬陵郡,以“廬陵歐陽修”自居。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謚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后人又將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被世人稱為“唐宋散文八大家”。
【宋歐陽修《晚泊岳陽》原文、注釋、賞析】相關文章:
晚泊岳陽原文及賞析03-03
晚泊岳陽原文翻譯及賞析12-18
楓橋夜泊原文注釋及賞析04-13
《夜泊旅望》原文、注釋、賞析06-30
《淮中晚泊犢頭》原文及賞析01-17
《淮中晚泊犢頭》原文及賞析09-29
淮中晚泊犢頭原文及賞析03-17
《晚泊潯陽望廬山》原文及賞析02-21
《夜泊牛渚懷古》原文、注釋、賞析06-30
淮中晚泊犢頭原文,翻譯及賞析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