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智子疑鄰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收藏過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詩吧,古詩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體式的詩,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創作的詩。古詩的類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智子疑鄰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原文:
智子疑鄰
先秦:韓非
宋有富人,天雨墻壞。其子曰:“不筑,必將有盜!逼溧徣酥敢嘣。暮而果大亡其財,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鄰人之父。
譯文:
宋有富人,天雨墻壞。其子曰:“不筑,必將有盜!逼溧徣酥敢嘣。暮而果大亡其財,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鄰人之父。
宋國有個富人,因下大雨,墻坍塌下來。他兒子說:“如果不趕緊修筑它,一定有盜賊進來。”他們隔壁的老人也這么說。這天晚上果然丟失了大量財物,這家人很贊賞兒子聰明,卻懷疑偷盜是隔壁那個老人干的。
注釋:
宋有富人,天雨墻壞。其子曰:“不筑,必將有盜!逼溧徣酥敢嘣啤D憾笸銎湄,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鄰人之父(fǔ)。
智其子:以為他的兒子很聰明,聰慧,機智。宋:宋國。雨:下雨(名詞作動詞)。壞:毀壞,損壞。筑:修補。盜:偷盜。動詞活用作名詞。富人;富裕的人。亦云:也這樣說。云:說。亦:也。暮:晚上。而:無義。表示承接關系。果:果然。亡:丟失。父:鄰居家的老人。甚:很。而(疑鄰人之父):表示轉折關系。家:家里的人。
賞析:
從鄰人的老人說,好心沒好報,歸到交淺言深上,從此人情練達,沉默是金。這一層不說。這擺明了是批評主人家不對,同樣的意見因為親疏遠近而態度迥異,所謂“薄者見疑”。意即親疏厚薄是一種妨礙,妨礙了主人家對真相正誤的認識。
其實韓非本意倒非批評“智其子疑其鄰”的主人家,這則寓言見于《說難》篇,意思是勸說別人是何等的困難,因為每個人所處的位置不同。這是被韓非當做一個事實接受的,所以他的主要目標是研究那些能夠有助于讓別人聽取自己意見的注意事項。交淺不可言深就是注意事項之一,所以韓非這則寓言的本意是批評富人的做法——因兩人身份不同而受到不同的待遇。
被韓非當做事實接受的“薄者見疑”,在今天有更加技術化的解釋!懊總人所處位置不同”的說法換成經濟學語言,就是因信息的不對稱狀態而導致交易費用的迥異,從而影響每個人的判斷和行為選擇。韓非子在《說難》中的一切努力,就是今天信息經濟學企圖解決的問題,即如何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讓對方說真話,讓對方相信自己的話,最終與對方達成契約。
其實除了老天爺,沒人能夠批評失竊者的懷疑。因為老天爺知道究竟是誰干的,我們都不知道,所以破案之前不能說三道四。而韓非子講故事很缺德,最后沒說案子破是沒破。這懷疑就一直都很合理!坝H疏”的差別這里有兩個意義,兩方面都構成我們判價分析問題的重要進路,而非妨礙。其一是利益立場的分殊。之所以智其子而不疑其子,因為他兒子是財產權的共同受益人和繼承人,除非爺倆的關系另出問題,他兒子顯然缺乏盜竊的合理利益動機。其二則是信息的不對稱。交易費用中有相當一部分是了解對方和建立信任機制的成本!坝H”意味著這一成本很低,“疏”意味著成本的高昂。所以建立起現代法治秩序和信用體系之前,交易的半徑總不太可能超越“親疏”的圈子(差序格局),而延伸到陌生人環境中去。
兒子是什么樣的人老子自然很清楚,鄰人是怎么樣的人卻不了解。這是懷疑的合理基礎。一個重要細節是案發之前,主人對二人的建議并沒有因為親疏遠近而厚此薄彼。鄰人“見疑”是在案發之后。我們設想一番,墻壞和失竊之間,只有短短幾個小時。半天時間知道這一事實并利用這一事實的人很有限,古人地廣人稀,鄰里原本很少。人口流動性又差,外來人口會非常引人注目。這案子交給美利堅、不列顛、俄羅斯或者爪哇國哪一家警察局,根據已有線索,這位鄰人也必將是最重要的嫌疑人。
在一種非法治文化中,“被懷疑”是一種羞辱,甚至會直接導致司法的有罪推定或人際中的歧視。其實這才是“智子疑鄰”遭到批評的深層文化心理因素。在一種法治文化中,“懷疑”是一種合理的、大方得體的態度。不懷疑對方可能違約,就不用簽合同。不懷疑政府會濫用權力,就不需要憲政民主。而和自己爹媽做生意,也可以不簽合同,你不能沒來由的說人家法律意識差。因為不簽合同的成本可能更低。這和智子疑鄰是一個道理。
啟示:兩個人會因為身份和關系的不同,而遭到不同的對待。
作者簡介
韓非(約公元前280-前233年),戰國末期著名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尊稱韓非子或韓子。韓王(戰國末期韓國君主)之子,荀子的學生。 作為秦國的法家代表,備受秦王贏政賞識,但遭到李斯等人的嫉妒,最終在獄中自殺。他被營為得老子思想精髓最多的二人之(另一人為莊周)。著有《韓非子》一書,共五十五篇,十萬余字。在先秦諸子散文中獨樹一帆,呈現韓非極為重視唯物主義與效益主義思想,積極倡導君主專制主義理論,目的是為專制君主提供富國強兵的霸道思想。《史記》載·秦王見《孤憤》、《五》之書,日:“嗟乎,寡人得見此人與之游,死不恨矣!可知當時秦王的重視。《韓非子》也是間接補遺史書對中國先秦時期史料不足的參考重要來源之一,著作中許多當代民間傳說和寓言故事也成為成語典故的出處。
【智子疑鄰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相關文章:
中秋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11-04
《對酒》原文注釋翻譯賞析04-17
除夜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04-05
《月夜》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12-19
絕句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02-03
酌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02-10
登樓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10-26
烏衣巷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02-09
蟬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08-14
吉日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