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賓至杜甫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
賞析通過鑒賞與分析得出理性的認識,既受到藝術作品的形象、內容的制約,又根據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經驗、藝術觀點和藝術興趣對形象加以補充和完善。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賓至杜甫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賓至
唐代杜甫
幽棲地僻經過少,老病人扶再拜難。
豈有文章驚海內?漫勞車馬駐江干。
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糲腐儒餐。
不嫌野外無供給,乘興還來看藥欄。
譯文
我棲身的這地方過于偏僻,很少有人來,我年老多病,需要攙扶難以多拜,請您擔待。
我老朽之人哪有名動天下的文章,你遠來看我,車馬停在江邊,讓我感謝又感慨。
尊貴的你屈尊停留這破草房整日,讓我很不自在,只能用粗茶淡飯招待你,我這腐儒沒錢沒能耐。
你要是真的不嫌這野外沒有好酒好菜,以后高興時還可以來看看我的小園里芍藥花開。
注釋
幽棲:獨居。
經過:這里指來訪的人。
人扶:由人攙扶。
再:二次。此句表客氣尊重。
文章:這里指詩歌,杜詩中習用。如《偶題》:“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旅夜書懷》:“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漫勞:勞駕您。
江干:江邊,杜甫住處。
竟日:全天。
淹留:停留。
佳客:尊貴的客人。
百年:猶言終身,一生。作者《登高》詩:。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屏跡三首》之三:“百年渾得醉,一月不梳頭。”
粗糲:即糙米。《后漢書·魏霸傳》:“(魏霸)為鉅鹿太守,常服粗糲,不食魚肉之味。”這里是形容茶飯的粗劣。
腐儒:迂腐寒酸的儒生,作者常用白指。
野外:郊外,指自己住處。
供給:茶點酒菜。乘興:有興致。
藥欄:藥圃欄桿。這里借指藥圃中的花藥。
創作背景
此詩寫于唐肅宗上元元年(760)。當時杜甫住在成都草堂。詩中的來賓,大約是個地位較高的人,詩人對來訪的貴客表示了感謝之情,言辭較為客氣。
作品鑒賞
整體賞析
杜律有雄壯、溫婉、樸素等不同的風格。《賓至》是后一種風格的代表作。此詩敘寫接待達官相訪時的情狀,滲透著樸實的感情和不亢不卑的態度,表現了詩人的高士氣質和峻潔人格。
首聯點明詩人當時境狀:“幽棲地僻經過少,老病人扶再拜難。”身處僻地,幽居謝客,因而過訪人稀;老病纏身,行動不便,因而無力躬身。語詞鄭重但不親近,既有對來賓拜訪誠意的謝忱,又在“經過少”句,表明主人拙于應酬,亦點明來客是一位不速之客,“再拜難”句,則一方面可以推想來賓不是尋常百姓,主人不得不禮迎的勉強;另一方面,在這一“有為而至”的客人面前,詩人稱病而有意帶來的距離感,又可以感到詩人顯見的傲骨。這有敬而少親,有謝而少情的客迎,定下了全詩的基調。
頷聯“豈有文章驚海內,漫勞車馬駐江干”,來賓顯然特意申明了來訪契機:因傾慕詩人震江川、驚海內的文名,駐馬江干,專程拜見。對來客的熱誠和贊譽,詩人作了謙謹又彬彬有禮地答謝,但細揣語氣,卻不全是推卻之詞。看來,雖非文章知己,面對這樣一位有身份的崇拜者,詩人也有掩抑不住的自得。
以上是寫賓至之初的禮讓寒暄,以下轉入對來賓的款待。“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糲腐儒餐”。看來,這位佳客此行目的不只是慕名一見,還準備與詩人作竟日談。“再拜”此客,已非詩人所愿,何來精神與情緒陪同這樣一位不速之客。然出于禮數,出于為人的忠厚,出于對來客誠意不好拂逆,杜甫不僅陪客在草舍滯留整日,還不得不備饌接待,“百年”句,既有主人就席面粗簡、力不從心的歉意,更從中透出謙遜之外的清高:不過一腐儒,何勞貴客拜訪?“百年粗糲”餐,是一生清貧的真實寫照,又是安于淡泊的證明。
最后二句“不嫌野外無供給,乘興還來看藥欄”,終于到告別的時候了,詩人仍謙謹送客:鄉間無佳肴待客,不嫌粗陋,有便請來看花罷。“無供給”暗應“腐儒餐”,“野外”應“幽棲地僻”,“看藥欄”則照應“文章驚海內”句,有兩層含義:一是謙稱自己并無文名驚世,自然不必為慕文名再來,所以只邀“看花”;二是暗示出“竟日淹留”并未常來再論詩文的興趣和共鳴,再來亦只能賞花,已表示了一種客氣的輕視與謝絕。
通觀全詩,每一句都不失禮數,不失謙謝,然每一句又無不含疏遠、無不含自負。每一句都表示著詩人的崇尚:愿居鄉野僻地,愿遠離車馬喧囂,詩文為抒懷言志,不為虛名榮祿;交友為相知相契,不愿虛與應酬。這種崇尚,是詩人人格美的體現。可以對比一下,同是待客,“蓬門今始為君開”的欣喜(《客至》)、“今夕復何夕,共此燈燭光”的感懷(《贈衛八處士》)與“老病人扶再拜難”“漫勞車馬駐江干”的客套,顯然冷熱不同,同是備饌:“自鋤稀菜甲,小摘為情親”的親切(《有客》)和“百年粗糲腐儒餐”的平淡,顯然親疏有別;同是送別,《奉濟驛重送嚴公四韻》中“遠送從此別,青山空復情”所表現的那種不忍作別,又不得不別的痛惜,自然不是“乘興還來看藥欄”的婉辭能比得的。
杜甫一生,有著豪邁、熾熱、深沉與誠摯的愛國之心,亦有同樣的愛友之情。歷來被人稱為“正氣自關降,至音感人深”(張方平《讀杜詩》)。而《賓至》一詩中,對來訪貴客疏淡有禮、謙敬而自負的接待,可以清晰地看到詩人處世為人的真情與傲骨。
名家點評
宋代洪邁《容齋隨筆》:五十六言,大抵多引韻起,若以側句入,尤峻健。如老杜“幽棲地僻經過少,老病人扶再拜難”是也。
明代鐘惺《唐詩歸》:少陵有言:“畏人嫌我真”,讀此可想。憊語,盡傲盡狂。
清代何焯《義門讀書記》:《詩紀》編客至二詩,體勢相似,意味各別,公詩所以妙。
清代仇兆鰲《杜詩詳注》:上四賓至,下四留賓。直敘情事而不及于景,此七律獨創之體,不拘唐人成格矣。此詩五、六失粘。引朱瀚:一主一賓,對仗成篇,而錯綜照應,極結構之法。起語鄭重,次聯謙謹,腹聯真率,結語殷勤。如聆其謦咳,如見其儀型。較之香山諸作,真覺高曾規矩,肅肅雍雍也。
清代張謙宜《繭齋詩談》:《有客》篇法、意思、筆力無不備,七律當以此為正格,《諸將》《秋興》乃一支一派。
清代沈德潛《唐詩別裁》:自謙實自任也。
清代浦起龍《讀杜心解》:一賓,二主;三主,四賓;五賓,六主;七主,八賓:續麻而下,結體絕奇。
清代范大士《歷代詩發》:此詩養局最寬,立格最嚴,下字最虛,詮題最確,細心體認,于詩學思過半矣。
清代楊倫《杜詩鏡銓》:對起老致又別。杜詩七律間有失嚴者,尚沿初唐體。此詩詞人聲價,高士性情,種種俱見。
清代方東樹《昭昧詹言》:敘事耳,而語意透徹朗俊,溫醉得體。情韻纏綿,律度井然。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嘗自稱少陵野老。舉進士不第,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后被尊為“詩圣”,與李白并稱“李杜”。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善于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于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郁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存詩一千四百多首,有《杜工部集》。
【賓至杜甫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相關文章:
《卜居》杜甫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08-23
使至塞上的原文、翻譯及賞析07-29
杜甫《登樓》原文翻譯賞析01-22
白帝-杜甫原文翻譯及賞析01-09
杜甫的詩《望岳》翻譯賞析07-24
琴詩原文賞析及翻譯03-17
就義詩原文翻譯及賞析12-17
就義詩原文、翻譯及賞析01-29
《雜詩》原文及翻譯賞析01-28
木蘭詩原文翻譯及賞析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