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起陳師道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
賞析意思是欣賞并分析,通過鑒賞與分析得出理性的認識,既受到藝術作品的形象、內容的制約,又根據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經驗、藝術觀點和藝術興趣對形象加以補充和完善。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病起陳師道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病起
宋代陳師道
今日秋風里,何鄉(xiāng)一病翁。
力微須杖起,心在與誰同。
災疾資千悟,冤親并一空。
百年先得老,三敗未為窮。
譯文
颯颯秋風里,站立著何處來的多病老翁?顫巍巍倚杖而立,我的心與誰相同?
多災多病使我獲得徹底的陳悟,過去的恩恩怨怨全都一掃而空。人生百年,我卻過早地衰老;雖然一再遭受挫折,但我依然不改變初衷!
注釋
何鄉(xiāng):何處的意思。此暗寓詩人流放,他鄉(xiāng)寄食之苦。
杖起:指倚杖才能立起。
“心在”句:化用歐陽修詩句“老去自憐心尚在”。
資:致。千悟:指了解,領會很多。
百年:人生百年,指人生。
“三敗”句:典出《史記·管晏列傳》,管仲曾言:“吾嘗三戰(zhàn)三北(敗北),鮑叔不以我為怯!北砻髯髡卟灰蛟怆H坎坷而喪失志氣。窮:人生之路走不通。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詩約作于紹圣二年(1095),作者時在河北曹州依其岳父郭概。因蘇軾黨爭遭貶之禍牽連,他也被言官以“進非科第”參奏免官,成了黨爭中的犧牲品。此后日子更難過了,他只得又寄食時任河北東路提刑的'岳父家,母親因貧病死于旅次。在死母、失友、丟官等種種世事的煎熬之下,詩人病倒了,病起之后,滿含凄苦,低吟此詩以抒胸臆。
賞析
此詩約作于紹圣二年(1095),作者時在河北曹州依其岳父郭概。因蘇軾黨爭遭貶之禍牽連,他也被言官以“進非科第”參奏免官,成了黨爭中的犧牲品。此后日子更難過了,他只得又寄食時任河北東路提刑的岳父家,母親因貧病死于旅次。在死母、失友、丟官等種種世事的煎熬之下,詩人病倒了,病起之后,滿含凄苦,低吟此詩以抒胸臆。
拓展:陳師道簡介
陳師道(1053~1102)北宋官員、人。字履常,一字無己,號后山居士,漢族,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元祐初等薦其文行,起為徐州教授,歷仕太學博士、穎州教授、秘書省正字。一生安貧樂道,閉門苦吟,有閉門覓句陳無己之稱。陳師道為蘇門六君子之一,江西詩派重要作家。亦能詞,其詞風格與詩相近,以拗峭驚警見長。但其詩、詞存在著內容狹窄、詞意艱澀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詞有《后山詞》。
生平
陳師道出身于仕宦家庭,祖父陳洎,官至三司鹽鐵副使,贈工部侍郎;父親陳琪,官至國子博士通判絳州。到陳師道時,家境已衰落,《先夫人行狀》云:先君以家貲讓群弟蓄孤振窮,欲死恤終。夫人同之,不以累其夫。先君卒貧,不能家,夫人以大家子就下養(yǎng),人以為憂,夫人安之,不以累其子,年高而家益貧。
陳師道早年娶郭概之女為妻,迫于生計,妻女皆在岳父家就食。16歲時從師。當時朝廷用經義之學以取士,陳師道不以為然,不去應試。元豐四年(1081),曾鞏奉命修本朝史,薦陳師道為屬員,因其布衣而未果。太學博士正錄薦師道為學錄,他推辭不就。當時的執(zhí)政大臣章惇曾托致意,讓陳師道往見,準備加以薦舉,他卻回答:士不傳贄為臣,則不見于王公。(《與少游書》),拒不謁見。
元祐二年(1087),當時任翰林學士的蘇軾與傅堯俞、孫覺等推薦他任徐州州學教授。四年,蘇軾出任杭州太守,路過南京(今河南商丘),陳師道到南京送行,以擅離職守,被劾去職。不久復職,調潁州教授。當時蘇軾任潁州太守,希望收他為弟子。陳師道以向來一瓣香,敬為曾南豐,婉言推辭。但蘇軾不以為忤,仍然對他加以指導。紹圣元年(1094),他被朝廷目為蘇軾余黨,罷職回家。他家境貧寒,但仍專力寫作,欲以詩文傳于后世。元符三年(1100),復除棣州教授,赴任途中,改除秘書省正字,未上任即卒。
【病起陳師道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相關文章:
病起原文、翻譯及全詩賞析02-15
春懷示鄰里_陳師道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08-04
梅花_陳亮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08-04
秋夜_陳與義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08-11
《病起書懷》原文及翻譯賞析03-06
病起書懷原文翻譯及賞析04-22
婦病行_詩原文賞析及翻譯08-30
雨晴_陳與義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08-04
寄夫_陳玉蘭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