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闌人·贈吳國良_倪瓚的曲原文賞析及翻譯
憑闌人·贈吳國良
元代倪瓚
客有吳郎吹洞簫,明月沉江春霧曉。湘靈不可招,水云中環佩搖。
譯文
客人當中有位叫吳國良的朋友,他吹簫獻技,那簫聲猶如碧波明月下的清沏凄冷氣息、又如春日曉霧中的朦朧裊繞。美妙的簫聲雖然沒有招來娥皇與女英,但聽者在水云交織的迷瀠中,仿佛聽到悅耳的玉飾搖動和磁擊的聲音。
注釋
憑闌人:曲牌名。
吳國良:倪瓚的朋友,宜興荊溪人。
湘靈:湘水女神。湘水為湖南省境內的一條河流。
環佩:古人衣帶上所系之裝飾性玉器。
創作背景
該詞具體創作年份未知,當作于逗留宜興其間,時為春天。作者為贊美友人吹簫的高超技藝而寫下了這首小令。
賞析
這首小令雖說只有短短四句,但曲家卻以清麗的語言,為讀者創造出妙趣橫生的藝術境界。在作者筆下,吳國良技藝高超,簫音低回清婉。倪瓚泛舟江上,聽其吹奏。簫聲空靈遼遠,如幻如真。那江中晃動之月影,朦朧繚繞之春霧,均為吳郎精妙絕倫的洞簫演奏布置了濃重的令人神往的藝術欣賞氛圍。這美妙的簫音,會招致娥皇與女英前來鼓瑟呢,云水之間,聲音由遠而近,似乎是神女的環佩在輕搖、碰撞,是那么玲瓏動聽,女神真的眷顧,聞簫聲而來。
當然,這樣的想象終歸只能是想象。作者的.意圖,一是對友人技藝由衷的贊美,一是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元代無休無止的動蕩,帶給曲家的是性靈的遮蔽感和人生的幻滅感。所以,脫跡塵氛之外,扁舟一葉,吹簫度曲,成為其理想的生活方式。“晚益務恬退,棄散無所積,屏慮釋累,黃冠野服,浮游湖山間以遂肥,豐采愈高,不為諂曲以事上官,足跡不涉貴人之門,與世浮沉,恥于炫暴,清而不污,將依隱焉”(元周南老《元處處士云林先生墓志銘》)。倪云林人格高標,文骨清逸,隱于五湖三泖之間,這本身就是一幅大寫意。
總之,此曲短小精悍,神韻超逸,正如倪瓚畫作中的小品,沖淡醇雅,不為俗染。
【憑闌人·贈吳國良_倪瓚的曲原文賞析及翻譯】相關文章:
《憑闌人·寄征衣》原文及翻譯賞析10-16
春宮曲的原文及賞析12-23
《贈項斯》原文及賞析03-01
贈陳商原文及賞析10-16
《贈汪倫》原文及賞析10-16
渭城曲原文及賞析10-15
金縷曲原文及賞析10-15
西洲曲原文及賞析11-20
《入朝曲》原文及賞析11-19
《送遠曲》原文及賞析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