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風(fēng)·揚之水原文及賞析
《唐風(fēng)·揚之水》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jīng)》中的一首詩。此詩表現(xiàn)晉國的曲沃勢力壯大且已有奪嫡的圖謀。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唐風(fēng)·揚之水原文及賞析,歡迎閱讀!
《唐風(fēng)·揚之水》
揚之水,白石鑿鑿。素衣朱襮,從子于沃。既見君子,云何不樂?
揚之水,白石皓皓。素衣朱繡,從子于鵠。既見君子,云何其憂?
揚之水,白石粼粼。我聞有命,不敢以告人。
注釋:
①揚:激揚。
②鑿鑿:鮮明貌。
③襮(bó勃):繡有黼文的衣領(lǐng)。
④沃:曲沃,地名,在今山西聞喜縣東北。
⑤既:已。君子:指桓叔。
⑥云:語助詞。
⑦皓皓:潔白狀。
⑧繡:刺方領(lǐng)繡。鵠:邑名,即曲沃;一說曲沃的城邑。
⑨粼粼:清澈貌。形容水清石凈。
⑩命:政令。
翻譯:
激揚的河水不斷流淌,水底的白石更顯鮮明。想起了白衣衫紅衣領(lǐng),跟從你到那沃城一行。既然見了桓叔這賢者,怎不從心底感到高興。
激揚的河水不斷流淌,沖得石塊更潔白清幽。想起白內(nèi)衣和紅繡領(lǐng),跟從你到那鵠城一游。既然見了桓叔這貴人,還有什么值得去憂愁。
激揚的河水不斷流淌,水底的白石更顯晶瑩。當(dāng)我聽說將有機(jī)密令,怎么也不敢告訴別人。
賞析:
要說清楚這首詩,必須牽涉到當(dāng)時的一段歷史。公元前745年,晉昭侯封他的叔父成師于曲沃,號為桓叔。曲沃在當(dāng)時是晉國的大邑,面積比晉都翼城(今山西翼城南)還要大。再加上桓叔好施德,頗得民心,勢力逐漸強(qiáng)大,“晉國之眾歸焉”(司馬遷《史記·晉世家》)。過了七年,即公元前738年,晉大臣潘父殺死了晉昭侯,而欲迎立桓叔。當(dāng)桓叔想入晉都時,晉人發(fā)兵進(jìn)攻桓叔。桓叔抵擋不住,只得敗回曲沃,潘父也被殺。作者有感于當(dāng)時的這場斗爭,在事發(fā)前夕寫了這首詩。《毛詩序》云:“《揚之水》,刺晉昭公也。昭公分國以封沃,沃盛彊,昭公微弱,國人將叛而歸沃焉。”將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交待得很明白。
后人對此詩的主旨和作者,有不同的意見,今人程俊英采嚴(yán)粲《詩緝》“言不敢告人者,乃所以告昭公”之說,在《詩經(jīng)譯注》中認(rèn)為“這是一首揭發(fā)、告密晉大夫潘父和曲沃桓叔勾結(jié)搞政變陰謀的詩”。詩中的“素衣朱襮”、“素衣朱繡”等都是就潘父而言,說這些本都是諸侯穿的服飾,而“他也穿起諸侯的衣服”,并進(jìn)一步推測該詩作者“可能是潘父隨從者之一”,他是“忠于昭公”的。但今人蔣立甫認(rèn)為“這樣理解,恐于全詩情調(diào)不合”,他引陳奐《詩毛氏傳疏》之語“桓叔之盛強(qiáng),實由昭侯之不能修道正國,故詩首句言亂本之所由成耳”,認(rèn)為詩中的“素衣朱襮”、“素衣朱繡”等都是就桓叔而言,是“由衷地希望桓叔真正成為諸侯”,他也推測該詩作者“可能是從叛者”,但并不“忠于昭公”,而是站在桓叔一邊的。宋朱熹的說法比較平穩(wěn),以為“晉昭侯封其叔父成師于曲沃,是為桓叔。后沃盛強(qiáng)而晉微弱,國人將叛而歸之,故作此詩”(《詩集傳》)。
蔣立甫之說似更合理。因為根據(jù)程俊英的說法,潘父與桓叔合力謀反既然是密事,他不能堂而皇之地公開穿起諸侯的衣服去見桓叔。這等于泄密。而桓叔見其僭越之服,自然會有看法。所以,“素衣朱襮”、“素衣朱繡”諸語,不可能是對潘父的.一種描寫,而是就桓叔而言,是對桓叔早日能成為諸侯的一種熱切盼望。
詩以“揚之水”開篇,是一種起興,并以此引出人物,暗示當(dāng)時的形勢與政局,頗為巧妙。而詩的情節(jié)與內(nèi)容,也隨之層層推進(jìn),到最后才點出其將有政變事件發(fā)生的真相。所以,此詩在鋪敘中始終有一種懸念在吸引著人,引人入勝。而“白石鑿鑿(皓皓,粼粼)”與下文的“素衣”、“朱襮(繡)”在顏色上亦產(chǎn)生既是貫連又是對比的佳妙效果,十分醒目。并且此詩雖無情感上的大起大落,卻始終有一種緊張和擔(dān)憂的心情,在《詩經(jīng)》中也可以說是別具一格。
《詩經(jīng)》的其他作品
○ 鵲巢
維鵲有巢,維鳩居之。之子于歸,百兩御之。
維鵲有巢,維鳩方之。之子于歸,百兩將之。
維鵲有巢,維鳩盈之。之子于歸,百兩成之。
○ 采蘩
于以采蘩?于沼于沚。于以用之?公侯之事。
于以采蘩?于澗之中。于以用之?公侯之宮。
被之僮僮,夙夜在公。被之祁祁,薄言還歸。
○ 草蟲
喓喓草蟲,趯趯阜螽。未見君子,憂心忡忡。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降。
陟彼南山,言采其蕨。未見君子,憂心惙惙。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說。
陟彼南山,言采其薇。未見君子,我心傷悲。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夷。
○ 采蘋
于以采蘋?南澗之濱。于以采藻?于彼行潦。
于以盛之?維筐及筥。于以湘之?維锜及釜。
于以奠之?宗室牖下。誰其尸之?有齊季女。
○ 甘棠
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蘢。
蔽芾甘棠,勿剪勿敗,召伯所憩。
蔽芾甘棠,勿剪勿拜,召伯所說。
○ 行露
厭浥行露,豈不夙夜,謂行多露。
誰謂雀無角?何以穿我屋?誰謂女無家?何以速我獄?雖速我獄,室家不足!
誰謂鼠無牙?何以穿我墉?誰謂女無家?何以速我訟?雖速我訟,亦不女從!
○ 羔羊
羔羊之皮,素絲五紽。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羔羊之革,素絲五緎。委蛇委蛇,自公退食。
羔羊之縫,素絲五總。委蛇委蛇,退食自公。
○ 殷其靁
殷其靁,在南山之陽。何斯違斯,莫敢或遑?振振君子,歸哉歸哉!
殷其靁,在南山之側(cè)。何斯違斯,莫敢遑息?振振君子,歸哉歸哉!
殷其靁,在南山之下。何斯違斯,莫或遑處?振振君子,歸哉歸哉!
○ 摽有梅
摽有梅,其實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實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頃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謂之。
○ 小星
嘒彼小星,三五在東。肅肅宵征,夙夜在公。寔命不同!
嘒彼小星,維參與昴。肅肅宵征,抱衾與裯。寔命不猶!
○ 江有汜
江有汜,之子歸,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
江有渚,之子歸,不我與。不我與,其后也處。
江有沱,之子歸,不我過。不我過,其嘯也歌。
○ 野有死麕
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懷春,吉士誘之。
林有樸樕,野有死鹿。白茅純束,有女如玉。
舒而脫脫兮,無感我?guī)溬猓瑹o使尨也吠。
○ 何彼襛矣
何彼襛矣,唐棣之華?曷不肅雍?王姬之車。
何彼襛矣,華如桃李?平王之孫,齊侯之子。
其釣維何?維絲伊緡。齊侯之子,平王之孫。
○ 騶虞
彼茁者葭,壹發(fā)五豝,于嗟乎騶虞!
彼茁者蓬,壹發(fā)五豵,于嗟乎騶虞!
【唐風(fēng)·揚之水原文及賞析】相關(guān)文章:
唐風(fēng)·揚之水原文翻譯賞析02-13
鄭風(fēng)·揚之水原文及賞析08-23
《國風(fēng)·王風(fēng)·揚之水》譯文及賞析07-13
揚之水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08-15
唐風(fēng)山有樞原文賞析06-22
唐兒歌原文及賞析10-15
國風(fēng)·唐風(fēng)·山有樞_詩原文賞析及翻譯08-05
風(fēng)原文及賞析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