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鴻門宴》讀書筆記(精選18篇)
讀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書筆記如何寫了哦。那么你會寫讀書筆記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鴻門宴》讀書筆記,歡迎大家分享。
《鴻門宴》讀書筆記 1
寒假中,我閱讀了《鴻門宴》這本書。《鴻門宴》敘述的是項羽、劉邦在共同滅亡秦國之后,范增見劉邦有雄視天下之心,因此舉辦了一個暗藏殺機的宴會,準(zhǔn)備除掉劉邦。而劉邦最終在張良、項伯、樊噲等人的幫助下逃離楚營的故事。
我讀這本書最喜歡的一部分就是當(dāng)項羽等人布下“鴻門宴”這場欲殺劉邦的迷局時,是項羽的叔父項伯把這一重要信息傳遞給張良,原因是張良曾經(jīng)救過項伯的命,項伯為報答張良,便將此信息告之張良,張良又將這個消息轉(zhuǎn)告劉邦,于是張良與劉邦緊急部署,周密安排,再加上項伯的相幫,終于在強敵重圍中安全脫險。我感覺到朋友的重要,有朋友人生之路才好走,朋友之間要相互信任,相互幫助。
我挺喜歡書的人物的,項羽也是我喜歡的一個人物,他以匹夫之軀在亂世中揭竿而起,勇往直前,破敵百萬,一舉滅秦。他襟懷坦蕩,錚錚鐵骨,具有巨大的.人格魅力,是人們千年傳誦的藝術(shù)典型斬秦皇封天下,武功蓋世,成就一代霸王的美名。
劉邦也是我喜歡的一個人物,劉邦乃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貧民皇帝,他知人善任,用人不疑,他開創(chuàng)了中國歷史上最長的統(tǒng)一王朝,所創(chuàng)立的漢朝長達四百余年,他作為漢唐盛世之一的大漢盛世的奠基者,其偉大歷史功績?yōu)楹笫浪Q頌與敬仰。
一年決生死,一宴定天下。一個又一個的歷史故事給我們留下了多少感嘆啊!
《鴻門宴》讀書筆記 2
在鴻門宴中,有一個人是必不可少的,這個人就是張良。如果沒有張良,那統(tǒng)一天下的人就是項羽了。
張良是個忠誠的人。在鴻門宴前一天,項伯已經(jīng)告訴張良,項羽要攻打劉邦,想讓張良跟自己一起逃走。可張良卻堅持跟劉邦一起,不丟下他。還有一點,在鴻門宴當(dāng)天,劉邦假托自己要去廁所,乘機逃走。劉邦想讓張良進入帳中,替自己辯解。張良冒著巨大的危險再次進入帳中。如果換成別人,一定會逃走。因為帳中殺機四伏。張良為劉邦重返灞上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張良是個有智慧的.人。他在劉邦的軍隊中必不可少,張良幫助劉邦出謀劃策,每一次都非常成功。就以鴻門宴為例,張良獻計,讓劉邦恭恭敬敬的向項羽道歉,向項羽示弱,麻痹了項羽。使劉邦保住了性命和軍隊。
張良是個口才非常好的人。在當(dāng)時的鴻門宴中,如果不是憑著他三寸不爛之舌,幫劉邦給項羽解釋的話,項羽也許會繼續(xù)攻打劉邦。正因為有了張良,劉邦才可以保住有生力量,日后得以擊敗項羽。
讀《鴻門宴》后,我非常欣賞張良,他不僅有智慧,而且口才極佳,更重要的是他是一位忠誠之士,值得信賴。
《鴻門宴》讀書筆記 3
在這個寒假里,我讀了三本新書,有:《冒險小虎隊》,《百科全書》,《鴻門宴》。我最喜歡的是《鴻門宴》。下面我給大家講一講吧!
秦朝末年劉邦攻進了咸陽城,大軍進駐在咸陽城外的一個叫霸上的`地方。而此時,項羽也率大軍趕來,很快就打到離霸上不遠的新豐鴻門。可是劉邦一進皇宮,宮中沒有一點金銀財寶,張良說:“秦宮早在我們打進之前就被人洗劫而空,現(xiàn)在只是一座空城而已。”“哦”劉邦說。因為劉邦霸占咸陽城以后,項羽一直不服,就下令攻打咸陽城,劉邦得知后非常害怕,所以特去鴻門給項羽說幾句好話。到了鴻門,劉邦說了幾句好話又把咸陽城讓給了項羽。這時劉邦找了個借口逃跑了。項羽占領(lǐng)咸陽城以后,到了皇宮一看,里面什么也沒有,原來這是劉邦設(shè)的計。
劉邦是一個很會用計策的人,但是他只為自己想,不以大局為重,最后還是會吃虧的。
《鴻門宴》讀書筆記 4
今天,學(xué)完了《鴻門宴》這篇課文之后,有一些感觸。我用紙和筆把這些感觸寫下來。
《鴻門宴》的開關(guān)是曹無傷告密,項羽立即整理軍隊,為擊破劉邦,而劉邦因為項伯前來,過一日向項羽賠罪,項羽留劉邦下來,與他喝酒,這就是歷的《鴻門宴》。
我認為劉邦之所以可以取代項羽成為天子,與劉邦及項羽的性格特點有著千絲萬縷的關(guān)系。
項羽的性格特點是剛愎自用,自大輕亂,在直率了,而劉邦這之所以可以從“鴻門宴”中死里逃生還得謝謝項羽有這樣的性格,而正是因為項羽的性格讓他失了天下,在烏江自刎,而劉邦是真的心系百姓,此外,項羽又坑殺了二十萬秦兵,就算他日后可一統(tǒng)天下,老百姓也一定會抵抗他。
劉邦能屈能伸,知人善用,善于應(yīng)變,而項羽太過于剛烈,所以說項羽是失敗是注定的,而且從性格方面來說,劉邦的`確比項羽更適合統(tǒng)一天下!
項羽又不善于用人,腦子太過于簡單,而且即使項羽在“鴻門宴”那一日殺了劉邦,按他的性格,他日,他也一定會敗在他人之手,項羽的失敗跟他的性格是分不開的,而他在烏江自刎也是因為他的性格太過于剛烈所造成的。
《鴻門宴》讀書筆記 5
讀了《鴻門宴》這篇文章后,對我印象最深的是樊噲。他是劉邦的隨從。樊噲聽說項莊舞劍的用意是想殺劉邦,他十分生氣。只見他右手握劍,左手抱著盾牌,直往軍門沖去。他拉開帳幕,闖了進去,氣呼呼地望著項羽,頭發(fā)像要往上直豎起來,眼睛瞪得大大的`,連眼角都要裂開了。項羽見了,十分吃驚,張良(劉邦的謀士)解釋后,項羽吩咐侍衛(wèi)賞樊噲一杯酒,一只豬腿,樊噲將他的盾倒扣在地上,把豬腿放在上面,拔出劍來切切就大口大口地吃了。文章生動描寫了樊噲身強力壯,有萬夫不擋之勇和對劉邦的忠誠,再現(xiàn)當(dāng)年的歷史情景。由此,我想到了人民的忠誠衛(wèi)士——消防官兵。
就在前不久,北京發(fā)生了特大暴雨,造成自然災(zāi)害。我最敬佩的消防官兵叔叔們奮勇出擊,一次又一次解救出被困的老百姓。保障了人民群眾的財產(chǎn)和生命安全。這讓我對人民的忠誠衛(wèi)士這個稱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對消防官兵叔叔更加敬佩。我想,我以后長大了也一定要學(xué)好科學(xué)知識,練好真本領(lǐng),更好地為人民服務(wù)。
《鴻門宴》讀書筆記 6
也許大家都聽說過項羽和劉邦的故事吧!其中就有一段著名的《鴻門宴》,在鴻門宴中,你喜歡的是項羽還是劉邦呢?
曾經(jīng)的項羽,可是“力拔山兮力蓋世”的人物,他能扛起千斤大鼎,他能以一人之力敵千軍萬馬。他是一個傳奇式的人物。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西楚霸王!但是他那桀驁不馴、猶豫不決的.性格,讓他在鴻門宴錯過了一你刺殺劉邦的絕好機會。
事情的經(jīng)過是這樣的,公元前207年,項梁戰(zhàn)死,懷王派項羽等去救援被秦軍圍困的趙國。懷王與諸將約定,誰先入關(guān),便封為關(guān)中王。
項羽大破秦軍后,聽說劉邦已入咸陽,非常惱火。軍師范增就讓項羽設(shè)下鴻門宴,一心誅除劉邦。可是劉邦知道后,認為這鴻門宴不去便只有死路一條,赴會也許能有一線生機。
宴會上,項莊上前為劉邦敬酒,敬酒完畢,請求舞劍,趁機把劉邦殺死在座位上。這就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的由來。這是,張良到軍營門口找樊噲來護駕。樊噲氣沖沖地闖進門來,嚴(yán)厲指責(zé)項羽,項羽羞愧萬分。此時劉幫以上廁所為由,趁機逃出了項羽的軍營。
在此,我們發(fā)現(xiàn)項羽在鴻門宴不聽范增的話,放走了劉邦,一個唾手可得的江山就這樣拱手讓人了。
《鴻門宴》讀書筆記 7
眾人皆知,項羽自封西楚霸王,善帶兵打仗,乃一代梟雄。他身上無處不透露著懾人心魂的威嚴(yán)、虎虎生風(fēng)的氣勢和與生俱來的英雄魅力。他一出現(xiàn),似乎其他人立刻變得渺小了。而劉邦,出身寒微,舉止粗俗,為(是)公認的地痞無賴。想當(dāng)初,西楚霸王項羽無敵于天下,有誰能想到劉邦會這么快地戰(zhàn)勝他呢?但這就是活生生的現(xiàn)實。如同一盤棋局,項羽善于勇往直前,大砍大殺,當(dāng)他把劉邦逼得就要滿盤皆輸?shù)臅r候,劉邦突然妙手轉(zhuǎn)動,最后竟反敗為勝。
鴻門宴被認為是楚漢戰(zhàn)爭的轉(zhuǎn)折點。正如宴后范增碎玉所言:無知短視之輩,不足共謀大事。天下,終歸要落入劉邦手中。天意,這是天意!正所謂“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
古往今來,多少人感嘆:如若鴻門宴上項羽狠下心來置劉邦于死地,哪里還會再有后顧之憂;如若戰(zhàn)敗時項羽橫渡烏江東山再起,哪里還會落得如此下場;如若……可我想說的是,如若這一切統(tǒng)統(tǒng)實現(xiàn)的話,那他就不是項羽了,而是另一個“劉邦”。沒錯,比起戎馬一生的大英雄項羽,劉邦是個十足的小人,陰謀家。但他卻有著精明的政治頭腦和籠絡(luò)人心的.技巧,這恰恰是項羽所不具備的,而這又恰恰是在亂世爭雄中獨占鰲頭的銳利武器。
所以,劉邦最終獲得了勝利,用他自己的方式,不是禮義廉恥,不是道德說教,而是陰謀詭計、權(quán)術(shù)厚黑。這也正詮釋了馬基雅維里在《君主論》中最為著名的一句話:“只要目的正確,可以不擇手段。”即使是這樣的結(jié)果,后人還是一味地敬佩項羽的一身正氣,而將劉邦視為陰險狡詐的反面典型,但是,作為開創(chuàng)西漢王朝二百多年霸業(yè)的帝王,令人敬佩不如令人畏懼。
再看這最后的失敗對于項羽未嘗不是一種公平。以他的性格,注定不會成為真正的王者。然而踏上了這條不歸路,項羽必須為自己的婦人之仁和自大狂妄埋單,就算代價是死亡。可憐項羽和虞姬的生離死別,也不過是其悲壯結(jié)局的序曲!而項羽的傲骨和正氣必將流芳百世,只不過,是以一種失敗者的姿態(tài)。
這就是歷史。
成王敗寇,劉邦與項羽也無法例外。
《鴻門宴》讀書筆記 8
烏騅馬一聲長嘶,似閃電劃破黑暗的時空。身后是四面楚歌,眼前是浩浩烏江。
哦,我的霸王!黑色的虛空壓得你喘不過氣來,沒有千軍萬馬,沒有吶喊嘶殺,你孤寂如同深秋的殘塔……力拔山河兮氣蓋世!是的,霸王,你可以拔山,可以扛鼎,可以號令三千鐵甲的征戰(zhàn),但此刻,你已無力再拔心頭的那縷悲傷。
那些因你在鴻門宴中釋了劉邦而唾你為“婦人之仁”的人,焉能知道在狼煙四起的'秦王朝中,你一聲巨吼,扛起天下蒼生凄楚目光的膽量;你披甲上陣,任鐵蹄踏遍關(guān)山萬里的勇猛;長城內(nèi)外,你揮臂奮斫,在刀光劍影中劃出一道血色風(fēng)景時的豪氣萬丈。
你是英雄!你不懂得詭計陰謀未必只是小人伎倆,敗為賊寇勝為王!你西楚霸王不是君王,你不會知道,猥瑣小亭長也會唱出“大風(fēng)起兮云飛揚”!“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是的霸王,你是個君子,可是你是否知道,在戰(zhàn)場上,沒有道義,只有伎倆!在萬騎逐鹿年代的君子正如那癡想飛過滄海的蝴蝶,頃刻間,跌落在大海,腐爛或永恒。
在四面楚歌中,那個在主帳翩翩起舞的窈窕身姿微微顫抖。只一瞬,一道銀光劃過。血如紗一般,杜撰在絕望的空氣中。“虞姬,虞姬,奈若何”。虞姬只有以死,來報你的滿腔柔情。而你仍不醒悟么?霸王!虞姬翩翩起舞,祭你柔情萬丈。寶馬凄凄長鳴,瀉你一世悲涼。你的一生中只有這兩個知己啊,我的霸王!
江水汩汩,喚你回寂寞的岸邊。你拔出長劍,最后一絲亮抖抖過楚歌飄揚的夜空。在西邊的天空,一顆明星漸漸墜落,分解,崩潰。直至灰飛煙滅……
霸王,你的出現(xiàn)正如曇花一現(xiàn),可曇花的美卻無法使人忘卻,即使只有一瞬間。所以我們忘不了那個拔山的勇士,那個原諒仇敵的君子,那個火燒阿房宮的英雄。江水悠悠,易安居士臨江悼念,憑誰干杯?江水濤濤,千古文人撫劍長嘆,泫然淚下!忘不了,忘不了,那么沉重,那么凄涼,讓后人評述,讓后人哀傷。
我永遠的西楚霸王!
《鴻門宴》讀書筆記 9
寒假中,我閱讀了《鴻門宴》這本書。《鴻門宴》敘述的是項羽、劉邦在共同滅亡秦國之后,范增見劉邦有雄視天下之心,因此舉辦了一個暗藏殺機的宴會,準(zhǔn)備除掉劉邦。而劉邦最終在張良、項伯、樊噲等人的幫助下逃離楚營的故事。
我讀這本書最喜歡的一部分就是當(dāng)項羽等人布下“鴻門宴”這場欲殺劉邦的迷局時,是項羽的叔父項伯把這一重要信息傳遞給張良,原因是張良曾經(jīng)救過項伯的命,項伯為報答張良,便將此信息告之張良,張良又將這個消息轉(zhuǎn)告劉邦,于是張良與劉邦緊急部署,周密安排,再加上項伯的相幫,終于在強敵重圍中安全脫險。我感覺到朋友的重要,有朋友人生之路才好走,朋友之間要相互信任,相互幫助。
我挺喜歡書的人物的,項羽也是我喜歡的一個人物,他以匹夫之軀在亂世中揭竿而起,勇往直前,破敵百萬,一舉滅秦。他襟懷坦蕩,錚錚鐵骨,具有巨大的人格魅力,是人們千年傳誦的`藝術(shù)典型斬秦皇封天下,武功蓋世,成就一代霸王的美名。
劉邦也是我喜歡的一個人物,劉邦乃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貧民皇帝,他知人善任,用人不疑,他開創(chuàng)了中國歷史上最長的統(tǒng)一王朝,所創(chuàng)立的漢朝長達四百余年,他作為漢唐盛世之一的大漢盛世的奠基者,其偉大歷史功績?yōu)楹笫浪Q頌與敬仰。
一年決生死,一宴定天下。一個又一個的歷史故事給我們留下了多少感嘆啊!
《鴻門宴》讀書筆記 10
《鴻門宴》所敘述的是項羽,劉邦在共同滅亡秦國之后,范增見劉邦有雄視天下之心,因此舉辦了一個暗藏殺機的宴會,準(zhǔn)備除掉劉邦。而劉邦最終在張良,項伯,樊噲等人的幫助下逃離楚營的故事。
項羽,昔日的楚霸王,多么的威風(fēng),多么的不可一世!但因為與劉邦爭天下,兵敗垓下,最終落個烏江自刎的下場。歸根結(jié)底,都是他桀驁不馴,猶豫不絕的性格讓他在鴻門之上錯過了一次刺殺劉邦的'絕好機會。就這樣,一個唾手可得的江山被拱手送人。多么的可悲!多么的殘忍!項羽壓根兒就沒想到他所見的種種,皆是劉邦之計。所以,“古之成大事者,不可拘泥于小節(jié)”。
曹操,歷史上的奸雄。這是基于人們個人愛憎基礎(chǔ)上給予他的名字。讓我們正視歷史:“曹操,字孟德,詩人,軍事家……”這些是什么?——這沒有什么,僅僅是因為他當(dāng)斷則斷,遇事有魄力,當(dāng)他誅殺孔氏后人時,正是因為他的鐵血,后世才有“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的典故。若不是他的能力,他的性格,何以三足鼎立,統(tǒng)江山;又何以有他“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豪壯詩篇。
項羽之所以失江山,劉邦,曹操之所以得江山,正是因為個人人格。項羽的桀驁不馴讓他孤注一擲,讓他呈匹夫之勇,讓他兵敗垓下;而劉邦,曹操也正是因為他們的性格,讓他們招賢納士,讓他們統(tǒng)帥三軍,讓他們“該出手時就出手”。當(dāng)然結(jié)局也必然有不同,一個既失江山,又失美人,另一個則建立千秋功業(yè)。
……生當(dāng)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鴻門宴》讀書筆記 11
本文主要塑造項羽的形象,集中表現(xiàn)了他自矜功伐的性格。因為秦的主力被他擊敗,各路諸侯都聽命于他,承認他的"霸主"地位,所以入關(guān)后一聽說劉邦"欲王關(guān)中",觸犯了他的尊嚴(yán),立即決定進攻;而在獲悉劉邦"籍吏民,封府庫",等待他來處理,便放棄了進攻打算。更由于自矜功伐,他不把劉邦視為主要對手,不想在席間殺死他,而劉邦又注意維護他的尊嚴(yán),使他動了"不忍"之心,所以對范增的多次暗示"默然不應(yīng)",對項莊、項伯筵間舞劍也不表態(tài)。這種"不忍"之心甚至使他對樊噲采取了格外寬容的態(tài)度:樊噲沒有資格與會,本可以叱出,但他理解樊噲的心情,反而賜酒。樊噲陳詞,雖有指責(zé)的話,但又把他看得比懷王更高,有"求賞"之意,都合乎他自矜功伐的心理,他內(nèi)心有愧而"未有以應(yīng)",于是優(yōu)禮有加,賜樊噲坐。自矜功伐而又"為人不忍",雖一時成功,最后終不免于失敗。
寫項羽聽了曹無傷告密之后的反應(yīng)和聽了項伯勸解之后的反應(yīng),形成兩個極端,把項羽毫無主見,不辨忠奸,既易沖動又易受騙的性格勾畫得十分鮮明。寫項羽在鴻門宴上既不顧范增再三催促殺劉邦的暗示,又不制止項莊意在殺劉邦的舞劍,還把樊噲的憤激當(dāng)作豪壯,對劉邦的`逃席行為聽之任之,處處表現(xiàn)他的優(yōu)柔寡斷。
司馬遷是把項羽當(dāng)作悲劇英雄來描寫的,他曾這樣評論道:"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謂霸王之業(yè),欲以力征經(jīng)營天下,五年卒亡其國。"本文雖只寫出人物的一個側(cè)面,卻未嘗不能窺一斑而知全豹。
劉邦的形象也寫得很生動。去鴻門"謝罪",雖有項伯居中調(diào)停,其實是身入虎穴,命運難卜,但非此不足以平項羽之怒,仍如約而往;回到軍中,"立誅殺曹無傷",從這些事能看出他的堅決果斷。他一向待人傲慢,這一回又是"先破秦入咸陽",是"有大功"之人,但在項羽面前謙詞卑禮,惟恐有所不至——在宴會上屈居下座,他安之若素,出而未辭也覺得于禮不合,這又表現(xiàn)了他能屈能伸的性格。至于他的狡詐多端,從罵鯫生、拉攏項伯、罵告密人等細節(jié)中,都表現(xiàn)得很明顯。
《鴻門宴》讀書筆記 12
虞姬颯然舞劍,寒光閃動間揚起多少纖塵。
虞姬翩然揮袖,衣袂流轉(zhuǎn)中拂過縷縷青煙。
收劍、轉(zhuǎn)步、駐足,顰蹙顧盼,難言深情。那纖塵,那青煙,那絲竹樂韻,仿佛在她的舞姿下凝固,描繪出一幅幅畫卷,再現(xiàn)了歷史中那段撼人心弦的悲歌。
那是項羽曾經(jīng)策馬騁馳奮勇殺敵的戰(zhàn)場。黃沙中,狼煙四起,硝煙漫天,嘹亮的號角聲響徹戰(zhàn)場之時,殘酷的殺戮再一次掀起。鮮血四染,戟折戈斷,換來的是西楚霸王曾經(jīng)坐擁的江山以及一世的威名。
那是項羽曾經(jīng)踏入的輝煌而華麗的阿房宮。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廊腰縵回,檐牙高啄,香煙裊裊;一草一木,一磚一瓦,無不瀝盡民心民血,極盡奢侈之能事。為了民心,項王燒毀了這座勞民傷財而建的宮殿;也因為這阿房一炬,項王燒盡了民心,為他日后的敗北勾勒上了不著痕跡的一筆。
那是項羽曾經(jīng)設(shè)下的鴻門宴。席間,項王、沛公對飲,觥籌交錯間暗藏著殺機,以及項王無法割舍的兄弟情誼。范增示玉、項莊舞劍,大事幾成,終因項王的仁義而放走了野心勃勃的劉邦,也正是這一舉動,讓史卷上項羽的名字被朱砂的顏色染紅。
劍尖飄忽的微塵、袖下縈繞的輕煙,浮動著凝出舞動的軌跡,宛如波浪滔天的`江河——那洶涌而下的烏江。從四面八方響起的熟悉的楚歌,如同直刺肺腑的利箭,讓項王之兵潰不成軍。烏江邊,嘆無顏見江東父老,手起,劍落。
那從頸間飛濺而出的鮮血,猶如殷紅的飛花,妖艷、凄絕,瞬間凋零,染紅了那片項羽曾經(jīng)叱咤風(fēng)云的土地。
烏江上被霞光渲染的嗚咽的碧波,竟是為誰而泣?
悲壯的畫卷戛然而止,樂舞皆絕,煙塵寂然。虞姬早已香消玉殞,在垓下四面楚歌之時。方才起舞的,只是對那一代驕雄的傷懷。
或是縱沛公的重義,或是哭虞姬的情深,或是不肯過江東的自尊,項羽,用一枝精絕的筆,為楚漢歷史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鴻門宴》讀書筆記 13
鴻門宴是怎么一回事呢。菜九雜七雜八寫過一些,題目附在后面,看官們自己去找可也。
簡單地說,在鴻門宴之前,劉邦是可以如約王關(guān)中的,而鴻門宴之后,劉邦的這個權(quán)利沒了。就如同比爾*蓋茨在一場飯局之后就變成李嘉誠了,資產(chǎn)大大縮水了。這說明鴻門宴不是像我們今看到的這么簡單,其中是有交易的。這個交易就是劉邦在項羽的威迫下出讓了王關(guān)中的權(quán)利,其資產(chǎn)也是大大縮水了。又關(guān)沽名釣譽什么事?鴻門宴前后劉邦確實經(jīng)歷了一個從死到生的輪回。當(dāng)他拒絕諸侯入關(guān)時,就有了把秦政權(quán)屯積的財富據(jù)為己有的嫌疑,于是犯了眾怒,大家要合力把他干掉也可以理解。但到了他愿意把一切都拿出來重新發(fā)落時,就沒有殺他的理由了。如果項羽一心想做皇帝,按我們的專家教授中學(xué)老師大人所說把劉邦殺了,可能會出現(xiàn)兩種局面:一是因殺猴儆雞,其余諸侯王諸侯將更加聽命于項羽,天下從此太平;一是那些諸侯王諸侯將看項羽連立了大功的自己的戰(zhàn)友與結(jié)義兄長都能殺,擔(dān)心自己的腦袋也隨時會保不住,便一起拔出刀來,上前把項羽剁成肉泥。菜九以為后一種可能性更大一些。因為劉的功勞大,實力強,與項羽的關(guān)系又特別鐵,尚且被殺,項羽的刀殺到其他人頭上也再正常不過了。因為沒殺劉邦,項羽又被戴上了頭腦簡單、愚蠢的`帽子。
以至于現(xiàn)今的白胡子,花白胡子,沒有胡子,乃至于乳臭未干的人都在異口同聲地說他是個頭腦簡單的蠢家伙。這真是滑天下之大稽。須知,古往今來可能沒有人比得上項羽聰明,司馬遷說其“才氣過人”是有事實根據(jù)的。項羽一出道也就二十四五歲的年紀(jì),此前學(xué)書學(xué)劍學(xué)兵法都弄了個淺嘗輒止,就這樣還是當(dāng)世詩詞第一,武功第一,兵法第一,統(tǒng)率群雄打平天下。最后全天下的聰明人聯(lián)起手來才把他玩死,想不承認他是天才也不行呀。
《鴻門宴》讀書筆記 14
將相本無主,能者為之。
這是歷史告訴我們的。
所以就算讀了《鴻門宴》,了解了西楚霸王不平凡的一生,我的欣賞還是固執(zhí)地偏向了那個真小人劉邦。
也許很多人都覺得項羽的一生太可惜。如果他在鴻門宴上殺了劉邦,也就不會落得范增預(yù)言的結(jié)果;如果他選擇回江東卷土重來,那么楚漢之爭也許又是另一番光景。但是,歷史沒有如果。
的確,項羽是史上最強的武將,少時便力能扛鼎,只身戰(zhàn)百人,而后以少勝多的巨鹿之戰(zhàn)更使他譽滿天下名傳千古。這說明他擁有稱王稱帝的能力,也具備應(yīng)有的智慧和魄力,但他缺少的恰恰是最重要的——為人君王的素質(zhì)。
再看劉邦,破秦并非主力;集56萬大軍攻打彭城,面對項羽3萬人馬還是占不了上風(fēng);毀鴻溝之約出奇兵依舊不敵項羽;最后還是借了他人的力量才把項羽逼到了四面楚歌的境地。但無論過程如何,他最終成為笑到最后的人。
項羽能于戰(zhàn)場上統(tǒng)籌全局,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而劉邦謀不如蕭何,兵不如韓信,但他能擁有這些人才,并加以善用,這才是他成功的關(guān)鍵。
有人說劉邦是小人,為人奸詐多疑,如若不然也逃不脫鴻門宴上的危機。其實,這些不過是常人之態(tài),在君王身上放大了而已。
君王多疑是必須的,他們要保護自己,所以他們不會相信除了自己以外的任何人。其實項羽也有疑人之心,不然范增也不會離開,只是他沒有把握好度。劉邦在用人方面幾乎人人都疑,但他并不表現(xiàn)出來,而是不露痕跡地暗自觀察,另一方面又知人善任,從善如流,極大限度地發(fā)揮了自己手下將相的能力。
劉邦還有一點值得稱道,那就是隱忍。如果他像項羽那般剛烈,那么楚漢之爭也就不用四年了,在他退守關(guān)中時就應(yīng)該拔劍自刎。但是,他忍了,他在項羽的成功下忍了。我想他自己都無法確定能否打敗項羽,但他做了,而且做到了。他忍耐著積蓄力量,他從來沒有放棄對關(guān)外萬千沃土的憧憬,所以,他贏了。
項羽呢,他太在乎自己的.自尊心,不選擇臥薪嘗膽卷土重來,而是自刎于烏江亭,所以只給歷史留下了一段遺憾。項羽如果有越王勾踐那般隱忍,那么劉邦的天下也不會坐得那么安穩(wěn)。
讀完《鴻門宴》,都說項羽心無城府,單純簡單;劉邦則是小人一個。要知道沒有哪一個皇帝是真正的君子,真正的君子在政治的漩渦中是無法生存的。李世民玄武門之變;朱元璋的三大案;雍正少時八王奪嫡……君王之道向來違背常理,兇險異常,由此看來歷史的選擇總是沒有錯的。
身為帝王,有榮華富貴等等一切讓人夢寐以求的東西,但也有身在高位的孤寒。他們選擇了帝位,也付出了相應(yīng)的代價。所以我們不能只著眼于項羽令人惋惜的一生,劉邦所選擇的是一條更為艱苦更為偉大的路,就是他開創(chuàng)了漢王朝。
王侯將相本無主,能者為之。歷史選擇了劉邦,劉邦造就了歷史。
《鴻門宴》讀書筆記 15
歷史,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發(fā)展過程,一個我似懂非懂的名詞,引領(lǐng)我在摸索中理清繁雜的過去。
項羽,秦末農(nóng)民起義將軍,一個我不明白的西楚霸王。在《鴻門宴》中,我找到了思考的根據(jù),然后思緒隨司馬遷的敘述漫延開來。
沒有人能逃過歷史的審判。隨著時間的推移和人們思想觀念的轉(zhuǎn)變,過去沽名釣譽,剛愎自用,胸?zé)o城府的項羽變得越來越可愛,越來越單純,因為他留下的不是開元盛世之類的權(quán)力象征,而是一種精神,一種穿透時間與空間的正義精神。項羽曾曰:“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如此堅決的目標(biāo),如此熾熱的怒火是一晚的時間能改變,能減退的嗎?項羽不攻打劉邦的很大可能是項伯的原因,是項伯的“沛公不先破關(guān)中,公豈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在權(quán)力與正義的'斗爭中,項羽選擇了正義。這是困難的抉擇,為王的不會選擇正義,選擇了正義的便不能為王,所以項羽在權(quán)利上失敗了,卻在人性中成功了。
那是一場悲壯的戰(zhàn)爭,一只代表著英雄精神和高貴感的豹和一群代表著權(quán)欲和利欲的粗鄙的狼展開激烈的撕斗。豹的失敗不是因為狼的強大,而是因為正義,因為在那個時代,正義被踐踏,被舍棄。同時,一群平庸的羊會蜂擁而上,去奪取,侵占食物,準(zhǔn)備回去邀賞。而在不久之前,他們是不敢看那只豹的眼睛的,項羽的失敗似乎預(yù)示著一個時代的結(jié)束。豹的時代失敗后,取而代之的便是羊與狼的時代,但那狼逐漸退化,退化為狗,走狗。
戰(zhàn)爭中,一方的勝利并不意味著另一方的失敗,因為正義的人只能被毀滅,而不會被打敗。同樣,在競爭激烈的今天,我們決不能因為權(quán)欲和利欲而拋棄人性中的善,那樣只會使自己退化,得不償失。我們不妨純真,不妨追求更有價值和意義的精神高度,那樣才真正開始。要不然待生命快要結(jié)束了,我們的價值體系還未形成,人生還只是一片塵埃。
起初對項羽的打抱不平的憤懣在閱讀《鴻門宴》的過程中逐漸消減,反而多了更多的敬佩和崇拜,也對人生認識了多一點,有了更高的追求。
《鴻門宴》讀書筆記 16
著名哲學(xué)家赫拉克利特說過:“性格決定命運。”那么,我們就來以鴻門宴來談?wù)劥嗽掝}。
相信了解過歷史的人都知道曾經(jīng)開創(chuàng)歷史上以少勝多戰(zhàn)術(shù)先河,被譽為東方戰(zhàn)神的西楚霸王——項羽最后敗給了劉邦。論英雄,項羽更有英雄氣概;論實力,劉邦遠不如項羽。但為何身經(jīng)百戰(zhàn)的項羽最終會失敗呢?
還是那句話“性格決定命運”。我們就從他們的性格入手。其實,在鴻門宴上,只要項羽殺了劉邦,那么結(jié)果已經(jīng)不一樣了。但是,項羽的仁義讓他放棄了此念頭。或許他認為,他這樣偷偷殺掉劉邦贏得不光彩,所以難以下手。
然而,倘若項羽知道結(jié)果,我想他也會一樣殺掉劉邦。雖說,“不以成敗論英雄”,但誰不希望當(dāng)上真正的皇帝一統(tǒng)天下呢?誰又愿意被他人搶奪自己的勝利果實呢?所以,仁義不過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當(dāng)時項羽并沒把劉邦看作是自己真正的對手,他沒料到項羽會成為自己的后患。
可是,在鴻門宴上亞夫范增也“數(shù)目項王,舉所玉玦以示之者三”,項羽又為何不聽?原來,項羽是楚國名將項燕之孫,天生才智過人,從小研究兵法戰(zhàn)術(shù),他相信自己勝過任何人,所以他自負,孤傲,不善于聽取他人的諫言。每件事情都親自過問。就如秦始皇“天下之事無大小,皆決于上”。“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雖然項羽有過人之才,但畢竟他不是神,他不會很好地用人,不能虛心聽取他人之言,是導(dǎo)致最終失敗的原因之一。
當(dāng)然,戰(zhàn)爭是雙方的事,有相對性。對于劉邦,他則與項羽十分不同。他是個很懂得用人的領(lǐng)導(dǎo)。他不像項羽如此義氣用事,反而能屈能伸。在鴻門宴上,他對項羽自稱“臣”,還說“然不自意能先入關(guān)破秦”,使項羽相信他并無野心稱王,降低其防備心理。另外,他善于用人,會聽良言。他覺得項伯有利用價值,所以馬上與之“約為婚姻”,可見其公關(guān)能力之強。在后來的故事中,他更是重用了足智多謀但卻因未被項羽重用而懷恨的'韓信,更為后來的勝利奠定基礎(chǔ)。
是的,項羽的剛愎自用使之失敗,劉邦的能屈能伸,善于納諫造就其成功。這無不證明了“性格決定命運”。若我們要成功,就必須改掉自己的惡習(xí)和不好的性格。
《鴻門宴》讀書筆記 17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相信大家對此詩句一定不陌生吧,不錯,這是司馬遷《史記》中的一首詩,它描述了一代霸王項羽少時的宏偉志向,描繪了一位梟雄在戰(zhàn)場上馳騁時,在穿越刀槍箭雨后,在即將功成名就的豪氣;最后卻無不感慨地述說著項羽被圍烏江,無畏地自刎的悲壯場景!這正是司馬遷筆下的西楚霸王項羽,一個智勇無雙,卻功敗垂成的梟雄!
但是,如此一位霸者,一位統(tǒng)帥萬軍的強者,在《鴻門宴》中怎會如此不堪呢?
在《鴻門宴》中,項羽明顯被設(shè)置在一個狂妄無知,剛愎自用的角色里:范增數(shù)目項王,三舉玉玦而不理;沛公獻白璧一雙卻置之坐上,而不顧沛公!盡管亞父拔劍破玉斗,嘆曰:“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他也置之腦后!試問,當(dāng)今世上,不,應(yīng)該是細數(shù)各路英雄人物,有誰可以在狂妄的同時大戰(zhàn)各地英雄而得天下呢?好!你說是運氣使然,那么,項羽又如何在當(dāng)初帶領(lǐng)江東的子弟八千人渡過烏江向西挺進,而且“身七十余戰(zhàn),所當(dāng)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再說,在《史記》如此一部著作中,司馬遷會為如此以為運氣繞身,最終仍遭慘敗的人多費筆墨嗎?又或者說,之前項羽的“英雄”事跡僅僅會為了襯托出項羽的.慘敗而突顯出這么一個“運氣英雄絕不可成功”的主題嗎?還是說司馬遷特地畫下敗筆來使作品有一種缺陷美嗎?這不免要貽笑大方吧!
那么,這篇《鴻門宴》,或者說整個《項羽本紀(jì)》寫來做什么呢?這要表明作者什么意圖呢?
再看看項羽失敗、失策的原因吧,自大?輕率?暴躁?不信任他人?好,你說項王得知劉邦欲稱王后怎不直接攻打劉邦?我認為那是項羽自信能拿下劉邦,四十萬雄軍對十萬殘兵!如果那樣項羽還怕輸,自卑,急于攻敵,如何來當(dāng)霸王?你說項羽輕率?認為項羽在鴻門宴聽信劉邦一面之詞而留他一命?我覺得是項羽不屑于偷襲,光明磊落,更是愿意去相信劉邦,信任他人。你說項羽暴躁?沖動攻打漢軍而有勇無謀,最終被諸侯圍堵烏江?我覺得那是項羽相信自己,相信部下,相信他們的實力。你說項羽不信任他人,而導(dǎo)致人才流失?我認為那是韓信,張良他們沒真正了解項王,單方面地誤會項王!如果項王不尊重人才,那么他對于貿(mào)然闖宴的樊噲不但不怒,反而贊樊噲為“壯士”?……這種種的行為,在揭開本來面目后,竟體現(xiàn)出項羽的仁,義,勇,智!然而,如此一位正義的英雄卻被劉邦所騙,被蒼天所棄而被逼自刎,就正如歷來奸人得逞般,司馬遷輕易地丑化項羽,使之仿佛命運使然般隕落,就仿佛理所當(dāng)然般。
其實,司馬遷只是單純地寫這么一個英雄被逼死嗎?我認為不是,堅信著不是!我認為司馬遷,其實是在寫自己對那個弱肉強食、你欺我詐的虛偽的世界的不滿!他強調(diào)一個充滿正義的人如何被逼死!一個英雄如何隕落,而一個奸人如何登上王座受萬民敬仰!就正如他自己,一個一心為民,忠心為朝的人,卻被誤解而被處以極刑茍殘延喘!他自己也許也在反問著自己,甚至自己也搞不明白了:忠誠、骨氣、正義、率真不應(yīng)該存在嗎?這是雞肋?是自然法則下的失敗品?于是,他寫下了項羽,用他的筆來啟發(fā)著我們?nèi)ニ伎迹∪シ词。∪ジ淖儯?/p>
正如現(xiàn)今社會,在七彩的霓虹燈下隱藏著多少張?zhí)搨蔚男δ槹。≌l一不留神,則被人反咬一口,卻敢怒不敢言,仍瞇起眼地奉承:“咬得真好!”……藉由這篇《鴻門宴》,我們更應(yīng)去好好反省自己,是否該為混濁的銅臭味清洗下?是否該以誠待人?
其實,鴻門宴不僅在古代出現(xiàn)過,或許就在身邊重演著!
《鴻門宴》讀書筆記 18
小時候下中國象棋時,看到棋盤上有楚河漢界,向大人們詢問后,我知道了項羽與劉邦的故事。上小學(xué)時,老師在講越王勾踐是曾引用過一副對聯(lián),“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guān)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三千越甲可吞吳”。從此,破釜沉舟的故事和項羽那勇敢的氣魄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后來,隨著知識的增長,我了解了越來越多與項羽有關(guān)的故事。而在讀了《鴻門宴》與《項羽本紀(jì)》后,我對項羽的認識變得更加深刻了。
項羽是楚國人,名將項燕之后,二十四歲便隨叔父項梁起兵。“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也許是因為身為名將后代與楚國人,項羽擁有了一份異于常人的自信,勇猛,與那天生的神力。或許正是因為身為楚國人的那一份不服輸?shù)木瘢椨鹋c他那八千江東子弟迅速崛起,走上霸王之路。
但在《鴻門宴》中,項羽卻暴露了他人性中的弱點,他有著婦人之仁,而且剛愎自用,輕敵自大,這使得他錯失了誅殺劉邦的絕好機會,這也為他以后的垓下之?dāng)÷裣铝说湼6遥椨鸩欢糜萌耍瑳]有廣納良言,不聽人勸告,最后使陳平、韓信等人才轉(zhuǎn)而投劉邦,并且氣走了亞父范增。這一切的一切,也許就是他自刎烏江的悲劇的根源。但是,人非圣賢,孰能無過,項羽身上的這些缺點并不能掩蓋他的優(yōu)點所散發(fā)出的璀璨光芒。
與劉邦相比,我更偏愛項羽。“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項羽他不喜歡玩弄陰謀權(quán)術(shù),而喜歡光明正大地與敵人對決,他是一個真君子,大丈夫。至于劉邦,他奸詐,而又有點無賴,心中多的是鬼點子與花言巧語,缺乏的是政治謀略,碰到問題總是要依賴謀臣,一句“為之奈何”仿佛已成了他的口頭禪。這樣的劉邦,單憑他個人的'力量,是絕對難以與項羽抗衡的。劉邦當(dāng)初能夠先入函谷關(guān),全靠項羽擋住了秦軍的主力部隊。可以說,劉邦奪得漢家天下,項羽也是功不可沒啊!
既然劉邦如此,為什么他還能在楚漢之爭中贏得勝利呢?我認為是因為他善于利用人才,集合眾人之智,這一點是項羽所不具備的。
在項羽短暫的一生中,除了他那些輝煌的戰(zhàn)績,值得人品味的恐怕還有他與虞姬間感人的愛情。虞姬雖然是被項羽所俘虜?shù)模惨欢ū豁椨鸬挠⑿蹥飧潘鸷乘桑蝗辉趺磿小按笸跻鈿獗M,賤妾何聊生”的悲壯?虞姬的自殺成了羽虞愛情的悲劇。“項王泣數(shù)行下”,足見其用情之深,這也是他的人性中最真實、最感人的一面。
自古以來,“兒女情長,英雄氣短”是連在一起的,大抵人們認為要成就大業(yè),要成為英雄就容不下兒女私情。其實不然,一個英雄,倘若沒有愛情的烘托,他的生命就是不完美的。而在項羽身上,英雄氣概和兒女私情正很好地結(jié)合。
項羽在我眼中就是這樣一個人,他有勇、有情、有王者之氣,是一個當(dāng)之無愧的英雄。
【《鴻門宴》讀書筆記】相關(guān)文章:
《鴻門宴》讀書筆記01-18
鴻門宴讀書筆記09-21
鴻門宴的典故03-04
《鴻門宴》教學(xué)實錄02-28
鴻門宴教案優(yōu)秀10-27
鴻門宴教案人教版09-12
鴻門宴優(yōu)秀教案07-30
關(guān)于鴻門宴作文12-03
《鴻門宴》賞析及翻譯11-11
鴻門宴原文及翻譯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