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偏執的心理意義
經常看到一種新聞,就是因為雙方都較勁,而僵持在一個地方,比如上車是否必須讓座,不讓座就會發生悲劇,父母對孩子嚴加管教,認為孩子不能遵從自己的應該時,就痛打孩子等等
這是一些讓人看了心里很不是滋味,充滿惋惜的新聞,比如在河南發生的悲劇,一個座位對那個上車后的大爺意味著什么呢?我們可以一起還原一下當時大爺的心理歷程,在大爺心目中有一個標準可能是:“年輕人應該為老年人讓座!钡∏膳錾狭艘粋堅定不讓座的軸小伙,這個小伙子或許內心堅持的聲音是:“我也挺累,這是我的座位,就不給你。”這是個即使挨打也要抗衡下去的小伙子。于是老大爺的內心處于高度憤怒與失望的情緒之中,直至倒地猝死。在那時那刻,這兩個人通俗地說就是當碰到這個問題時都軸在一起了,但也可以說兩個人都剎那間退行到孩子階段,偏執到了一個內心無法逾越的位置上了。——
看到這里,我想說說偏執的意義,在克萊因對嬰兒心理發展的描述中,在嬰兒發展前期,在孩子的內心世界里是非好即壞,非黑即白的空間,媽媽在的時候就是好乳房,世界都是美好的,媽媽消失了,好乳房沒了,嬰兒內心是黑壓壓一片。于是在嬰兒世界里,他的內心在兩個極端中搖擺,即天堂與地獄兩個極限。
這個感覺就像是我們遇到了恐懼的怪獸,大腦已無法平靜地思考,當內心沒有挪動空間時,我們仿佛只有執著這一條路,就像文章開頭舉的例子。
在嬰兒后續內心發展中,當他能感到母親這個客體是穩定存在時,才可以將母親內化到自己的心里,即使媽媽不在,他的心里依然有個好媽媽的存在,當遇到問題時,他的內心好媽媽可以安慰他,關愛他。面對母親的不在場,他可以接受這個現實,也就是他的世界不再是唯一,更不是除了天堂即是地獄的存在。
但在我們哺育孩子的家庭中如果沒有給孩子提供這個穩定環境,那么這個孩子長大后,就會在心里固著在這里,譬如你會看到有的人“應該”格外的多,比如在他心目中誰都對不起他,和他在一起,你只能是那個被挑剔的,并且無論如何做他都不滿意。通常和這樣的人在一起,你會感到越來越沒自信,因為你在他眼里仿佛是個廢物。他的標準聽起來都對,但他無法面對自己有任何瑕疵,他只能把所有內心無法承受的“壞”、“懶惰”,“罪惡”投射到對方身上,讓對方成為那個不好的代言人。唯有這樣,他才能保持很好狀態地生活下去。因為在他心里好與壞是如此的極端,他的內心無法承受自己有“壞、偷懶、占便宜”這一部分,他的內心只希望保有媽媽在的時候他是美好的這一種結果,而不得不將所有地獄的東西趕出去,趕到九霄云外的他人身上,他才可以暫時得到休息,讓自己高興一些。
還有一種狀態,或者說這是一種“假”,一個經過偽裝后的假自體,譬如一種絕對化觀點會告訴你:“只有他是正經的,別人都有問題時”,看上去道貌岸然,但你仔細琢磨他傳達的味道和感覺時,就會尋蹤覓源地發現他的脆弱之心。
這是一種偏執分裂位相的內心過程,但我們也能感到這種狀態時人內心的掙扎,就如同玻璃心,時刻保持一種好的狀態:“我是好的,我是完美的,不要動,不要動,只要有風吹草動,我的內心就要崩塌掉了!边@也可以解讀為自戀的包裝與內核。
從這層層包裹的殼子里跳出來,極為艱難,因為“應該”能讓我們安全,穩定,“優于他人”令我們自戀滿足。“絕對化”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護自體的安定,但也隔離掉了人生中的諸多可能性。
在我們內心覺得別人必須、應該的時候,或許可以慢一點,看看究竟是事情的要求還是自己內心欲望在吶喊。
【淺談偏執的心理意義】相關文章:
淺談引導學生心理健康的意義11-24
淺談湘繡的意義10-30
淺談健康教育意義11-25
淺談人活著的意義11-28
淺談人生的意義例文12-03
淺談賞識教育的意義10-26
淺談檢討書的意義11-18
淺談撰寫開題報告意義11-25
淺談幼兒學英語的意義03-10
淺談幼兒學美語的意義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