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蝌蚪找媽媽》片斷賞析
《小蝌蚪找媽媽》片斷賞析1
師:同學們,學完了這一課,我們來談談對青蛙的了解。
生:青蛙會捉蟲,是莊稼的好朋友。
生:青蛙的叫聲很好聽,它還會寫詩:呱呱,呱呱,呱呱呱,
師:你的想像力真豐富。
生:青蛙走路是蹦蹦跳跳的,它還是游泳能手。
師:你觀察得真仔細。
生:老師,我知道蛙泳就是青蛙發明的。
師(微笑地):是嗎?
另一生:不對,是我們學習青蛙游泳時的動作來游泳。
師:也可以說人模仿青蛙的動作。
生:青蛙的肉很好吃。
(教室里一陣哄笑)
師:哦,你吃過青蛙肉嗎?
生:我吃過,爸爸說青蛙會捉蚊子,吃了青蛙,蚊子就怕我了,不敢叮我。
師:其他同學有什么看法?
生:你吃了青蛙,也不可能變成青蛙,蚊子怎么會怕你呢?
生:青蛙是莊稼的好朋友,它一天能提很多害蟲,要保護它,怎么能吃呢?
生:如果我們把青蛙全吃了,那地里的莊稼不就被害蟲吃光了嗎?到時,我們人類還吃什么?
生:哦,原來不能吃青蛙的肉!
新基礎教育理論認為:任何學校教育活動都會對人的身心產生多方面或積極,或消極的影響。所以,每一項學校教育活動都應顧及學生多方面的發展。課堂教學尤需如此。教例中,我關注到學生吃青蛙肉這一狀況,及時引導學生展開討論,使愛吃青蛙肉的同學也受到教育,增強了學生保護有益動物的意識,促進學生健康成長,體現出育人的本質和實現育人的功能。
《小蝌蚪找媽媽》片斷賞析2
[教學內容]
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三十四課。
[導入設計]
上課開始。教師笑容滿面地走進教室,神秘地說:“老師手上有一封信,是寫給我們一年級全體同學的。想知道是誰寫給你們的嗎?”
學生(大聲地):想。
師:好,老師就把這封信讀一下。大家可要認真聽喲,親愛的一年級的小朋友們。
大家好!我們是一群小蝌蚪。別人都有媽媽,而我們從出生的第一天開始就從來足有見過我們的媽媽。不知道媽媽長得是怎么樣的。每當看著別人叫媽媽時,我們都羨慕不已。我們多想找到自己的媽媽呀,小朋友們,你們能幫我們找到媽媽嗎?
此致敬禮
您的朋友:小蝌蚪
×年×月×日
師:“小蝌蚪寫信給我們干什么呀?”
生:他們找不到媽媽。想讓我們幫他們找媽媽。
師:你們想幫助它們嗎?
生(躍躍欲試):想!
師:小蝌蚪的媽媽長什么樣子呢?怎樣才能找到小蝌蚪的媽媽呢?學了這篇課文,你們就知道了。(板書課題)
學生齊讀課題。
[設計分析]
在教學本課時,我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教材特點,創設了一個與學生自身有關的生活化情境,并巧設“有人給我們寫信。會是誰呢?”的懸念。一年級的學生很少收到信件。現在有這樣的一封信,好奇心被調動起來。所以當教師讀這封信時,課堂一下子安靜下來,學生們立刻坐好,滿懷好奇地側耳傾聽。這樣的創設懸念,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住了。
信的內容是以小蝌蚪們尋求幫助的口吻寫的,符合一年級學生喜歡童話故事的心理特點,有童心,有童趣,激起了學生的同情心。隨著教師逐步導入——“小蝌蚪想干什么?”“你們想幫助它們嗎?”學生躍躍欲試,為新課的學習做準備。在最后,又一次巧妙地設置了懸念——“小蝌蚪的媽媽長什么樣子呢?”“怎么樣才能找到小蝌蚪的媽媽呢?”一下子抓住了學生的心理,使學生產生一種強烈的求知欲。迫不及待地拿出課本,翻開書,如饑似渴地讀起來。
富有藝術性的課堂導入,能巧妙地啟發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和鞏固知識,并發展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我想,在設計本課的教學結尾時,還可加強與課堂導入的聯系,使整個課堂教學更具完整性。比如,我就針對課堂導入設計了這樣的提問結尾:“小蝌蚪為什么和它們的`媽媽不一樣?”引導學生對所學的內容進行整理、鞏固,借以發展學生的思維,使教學內容進一步提升。
《小蝌蚪找媽媽》片斷賞析3
教師:小蝌蚪是怎么找媽媽的呢,請同學們讀一讀第二段,誰能提問題考考大家。
學生一:小蝌蚪遇到了誰?怎么想的?
學生二:小蝌蚪有什么變化?
學生三:小蝌蚪遇到了鯉魚媽媽是怎么做的?怎么說的?
學生四:鯉魚怎么回答的,從它的話中小蝌蚪知道了什么?
教師:同學們提的問題很好,和老師想到一塊了,(出示整理好的問題)下面請同學們在小組里學習這些問題,解決好了,在小組里分角色朗讀這一段。
教師:哪一個組愿意匯報,先找一個代表說,說不好小組其他成員補充,然后別的小組可以提出不同的看法。(老師領著回答問題)
教師:剩下的段和這一段形式一樣,相信你們能自學好,是不是?(看黑板上的問題,小組自學)
教師:同學們自學的很好,下面哪一組愿意匯報,把所有的問題都回答完了,別的小組再提出不同的見解,聽懂了嗎?
(師指一名同學按順序回答完所有問提,小組其他成員補充,其余組提出不同的看法.)
評:
《小蝌蚪找媽媽》這一課原本是二年級的課文,課文長,知識點較多。過去對于相同段落的學習,都是由扶到放,但是說真的,感覺老師們在檢查自學時還是一問一答,領學時較碎,所以這一課我就避免自學后的一問一答,讓學生把所有的問題全說完后再讓其與小組成員補充,一方面鍛煉的學生的思維能力,綜合能力,另一方面鍛煉了學生的聽時動腦的習慣,也培養了小組合作的好習慣,體現了團體精神。但是這一課也存在許多不足,問題全給學生是否妥當,學生是否答的出來,但是只要我們平時注意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還是很有潛力的,能表達清楚一大段話。
【《小蝌蚪找媽媽》片斷賞析】相關文章:
小蝌蚪找媽媽片斷賞析08-11
小蝌蚪找媽媽的片斷賞析08-23
《小蝌蚪找媽媽》的片斷賞析04-16
小蝌蚪找媽媽課文片斷賞析08-08
關于《小蝌蚪找媽媽》片斷賞析精選03-16
小蝌蚪找媽媽的課堂片斷賞析04-01
《小蝌蚪找媽媽》片斷賞析范文08-25
小蝌蚪找媽媽教學片斷賞析04-07
《小蝌蚪找媽媽》的教學片斷賞析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