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師遭《立春》賞析及注釋
賞析,意思是欣賞并分析(詩文等),通過鑒賞與分析得出理性的認識,既受到藝術作品的形象、內容的'制約,又根據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經驗、藝術觀點和藝術興趣對形象加以補充和完善。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陳師遭《立春》賞析及注釋,希望能幫到大家!
立春 陳師遭 賞析
馬蹄殘雪未成塵,梅子梢頭己著春。
巧勝向人真奈老①,衰顏從俗不宜新。
高門肯送青絲菜②,下里誰思白發人③。
共學少年天下士④,獨能濡濕轍中鱗⑤。
《立春》作者陳師遭簡介:
陳師道(1053一1101),字履常,一字無忌,自號后山居士。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元禱中,任徐州教授,謁蘇軾后,改教授額州,后任太常博士,秘書省正字。為人耿直,清高,安貧,不茍取。貧病而卒。詩著稱于世,為江西詩派代表人物之一。常與蘇軾、黃庭堅等相唱和。有《后山集》傳世。
《立春》賞析注釋:
①巧,美好。勝,即幡勝。奈,無奈,怎么辦。
②高門,宮門。青絲菜,美好的生菜絲。古代,皇帝于立春前一日,以眷盤并灑賜近臣。
③下里,鄉里。
④少年天下士,似指秦觀。秦觀少年時有大志,以天下為己任,熟讀兵書,想在征遼,征西夏戰斗中建立功勛。故陳師遭在詩中稱贊他為“少年天下士”。
⑤轍中鱗,車轍中的鮒魚,比喻身陷窘境,急待救助之人。亦暗喻秦觀。因秦觀雖有大志,卻屢試不第,后自知功業難就,乃退居鄉間發憤讀書,致力創作、詩文大進。是陷于困境,猶能自強、奮斗不息,猶如轍中鮒魚吐沫自濡(濕潤)一樣。
陳師道的《立春》賞析:
立春之日,家家戶戶戴春勝迎春。那些達官貴人自有皇帝給他們頒賜卷盤,但誰又能想到鄉里的白發老人呢?這自然是作者的夫子自道。接著詩人以胸有大志而懷才不遇,但仍能奮發向上的好友秦觀自勉。字里行間,詩人既對炎涼世態作了諷刺,又表現了自己清高,安貧,絕不趨炎附勢。搖尾乞憐的處世態度。情寫得樸素.平淡而又真切。
【陳師遭《立春》賞析及注釋】相關文章:
陳涉世家原文及賞析11-11
贈陳商原文及賞析10-16
牡丹賦原文、注釋及賞析11-22
深慮論原文、注釋及賞析10-26
杜鵑行原文、注釋及賞析10-18
驄馬原文、注釋及賞析10-16
民勞原文、注釋及賞析10-15
蜀國弦原文、注釋及賞析10-15
詠菊原文、注釋及賞析10-15
秋來原文、注釋及賞析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