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劍春秋嘯江湖讀書筆記
“昔我先王熊繹,辟在荊山,篳路藍縷,以處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
懸掛在廟堂甲骨之上的銘文未有一日蒙塵,日日侍奉廟堂的楚人君主勤勤懇懇,至死不忘,然,南方的大雪覆蓋了山林又催生了春意,反反復復的更迭,依舊是被周王朝一次又一次的冷落。
先祖鬻熊與先王熊繹,勤勉一生,謙恭從良,誠心侍奉,仍舊沒有填平周王朝以血緣鑄就的溝壑,在漫長而無望的歲月里,他們習慣了南方的春意盎然開始忘卻北國的長河落日,對于是否回歸中原不那么渴望了,對于中原文明是否認可也不那么在意了,他們開始習慣自己的獨一無二的文明。
云夢澤水汽氤氳,水天相接,無邊丘陵草色青青,山川相繚,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生于這樣繾綣旖旎的國度,楚人有了自己的信仰與騰圖,中原以龍為神明,他們便以鳳為神氐,衍生演變有了神秘莫測的楚國風情。
周王朝的傲慢與無情,不再激怒楚人,蠻夷之名號與否,也不再驚擾楚人的心緒,從歷代國君的離去,他們明白了一個道理,一昧的低首順眉并不能讓中原承認,只有國家的強盛才能得到足夠的認可,所幸從熊繹到熊渠四代楚國國君在江漢一帶休養生息,開山辟林,由獲地五十里的小國,搖身一變,蠻夷部族都來歸附,不戰而屈人之兵,不怒而自有威嚴,然而,年暮的周王朝注意到了這個邊遠的國家,一個僅僅是子爵的邊塞之國竟然忽視了中央帝國的威嚴,不再進貢,這對極其講究禮法的周王是極大的侮辱。
楚人熊渠從繼位之初便要求提升爵位,對于一個毫無功績的蠻夷之國,周昭王自是不留情面的駁回了,然而他并未想到的是,自己的一生與這個國家糾纏至死,連自己的名號亦是因此而留存于史書。
熊渠與先祖不同,他的野心烈烈,荒原上的星火日盛,如他心中欲望愈加熾熱,楚人的血統決定了他并非有勇無謀之輩,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名利與權勢他都要牢牢的.掌握在手里,尊崇與景仰他要讓四方之國誠心認可。
周昭王率六師之軍直本楚國而來,楚人也許是害怕的,也許是憂懼的,也許是憤恨的,但久積于心的恥辱讓他們英勇無畏,以數萬之眾對百萬之師,以落魄的行軍隊伍與面對行令禁止的正規軍隊,他們無可選擇無路可走唯有以性命相博。
楚人不敢遺忘他們在荒山大澤所受的苦楚,面對初來乍到的北國人,也許荒山大澤會是他們得勝的希望,值得慶幸的是,南方的土地接納了潛心供奉它的楚人,濕熱的氣候,遮天蔽日的林木,四季奔涌的河流,讓楚人的以少勝多嬴的似乎太過輕易,周昭王落水而死似乎成為了這場戰爭的終點。
楚人仍舊是居于邊塞之地,仍舊是與中原人不屑的蠻夷為伍,可諸人卻對它開始有所忌憚,周王室衰微,在周王朝統治下的諸侯國有的開始不再朝貢,有的相互攻伐,而這正好迎合了野心勃勃的熊渠,既然中原大勢已去,茍延殘喘,那這昔日的蠻夷異自是要令人刮目相看了,既然周王朝吝嗇于封號之名,那這粗野之人亦不必左手中原禮數,亦不虛循規蹈矩,俯首稱臣。
“我蠻夷也,不與中國之號謚。”熊渠在朝堂之上氣勢如虹發出了這樣的命令,西征庸國,南逐揚越,揮師鄂地,與底氣相匹配的實力,讓他無所畏懼,勇能射石沒羽,略能基業百年,稱得上是楚國一代明君,他卻不甘心于此,為平息先祖屈辱過往,肆無忌憚的他將三個兒子分封為王,周王朝諸侯國中第一個僭越等級擅自稱王的,亦只是唯他一人,這石破天驚的信號震驚了中原諸國,亦引起了諸侯暗自蠢蠢欲動的野心。
禮崩樂壞的時代就快到來了,風起云涌的大爭之世,山雨欲來,疾風驟起。
【刀劍春秋嘯江湖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家春秋讀書筆記09-25
《家春秋》讀書筆記02-23
有關《家春秋》的讀書筆記09-15
《家春秋》讀書筆記8篇11-13
刀劍神域精彩語錄05-12
《呂氏春秋》讀書筆記(精選5篇)05-17
刀劍2穆非腌語錄05-12
刀劍神域感人語錄05-12
刀劍神域桐人語錄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