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內容及方法
所謂禮儀,就是指對他人尊重并贏得他人尊重的一種發自內心的行為體現,是每個人應有的文明的行為方式,它能顯示一個人的素養和人格。禮儀是什么?有人把禮儀理解為繁文縟節,覺得那都是虛偽的客套;也有的人認為學習禮儀是成年人的事,幼小的孩子又不參加正式的社交活動,學習那些繁瑣的禮儀很不現實,這是對幼兒禮儀的誤解。其實,生活在當今社會里的幼兒,可能是物以稀為貴的緣故,多數幼兒在家里是個寶,家長過分的溺愛,養成了他們任性散漫、唯我獨尊等不良的性格,在和別人交往時缺乏良好的禮儀規范,怎樣尊老愛幼,怎樣與熟人或陌生人打交道,怎樣遵守社會公德,怎樣講文明、講禮貌等等顯得比較薄弱。幼兒是祖國的花朵,是民族的未來,所以,禮儀教育應從幼兒抓起,培養幼兒良好的禮儀習慣勢在必行。
一、教師垂范輻射禮儀教育 師者,學生之楷模也。童稚的幼兒可能不懂得什么是禮儀,但其天性是喜歡模仿,所以幼兒教師的示范作用至關重要。我們在進行禮儀教育時,第一項教育就是早上的問好,要求孩子們要鞠躬問好,剛開始的時候孩子們覺得陌生,不好意思,幾乎沒有鞠躬的孩子,面對這種情況老師們也覺得有點尷尬。于是我將這個問題提到了年級例會上進行了討論。大家一致認為,老師是孩子的榜樣,可以采取主動先向孩子鞠躬,這樣既可以消除孩子們的尷尬心理,還可以起到示范的作用。于是,老師見了孩子們先行鞠躬禮,孩子們也以禮相待,久而久之,絕大多數孩子也能主動鞠躬敬禮了,有些家長也會跟著孩子向老師鞠躬。
二、搭建載體滲透禮儀教育 有人說,兒童是伴隨著童謠和游戲長大的,兒歌和游戲對孩子性格的形成乃至良好品行的養成舉足輕重。因為兒歌是孩子們非常習慣朗誦的,游戲是孩子們最喜歡的活動,通過童謠和游戲潛移默化的熏陶,可以使孩子們逐漸懂得那些該做,哪些不該做,也體會到禮儀在生活中帶給我們的快樂。如:《禮貌用語我知道》這首兒歌,讓孩子們知道“請”“對不起”“別客氣”等禮貌的用語要常用;《學做小客人》讓幼兒知道到了別人家做客時應該輕輕敲門,禮物要雙手送,在別人家不能吵鬧發脾氣,不能亂翻別人家的東西等;音樂游戲《坐汽車》知道要給奶奶讓座;《你是我的好朋友》通過游戲使用了“你好”“再見”等禮貌用語,讓孩子們對這些語言不再陌生,都起到了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
三、注重鼓勵堅持禮儀教育 增強好勝是兒童的天性,樂于表現是孩子們的童真。對孩子們來說最驕傲的莫過于能當個“禮貌花”。為此,我們幼兒園將禮儀教育滲透于一日活動之中,開展了人人爭做“禮貌花”活動。每天孩子們輪流擔任“小小禮貌花”,負責早晨迎接來園的家長和小朋友,讓他們鞠躬敬禮。在活動中,每個孩子爭先恐后,以身作則,躍躍欲試,樂此不疲,禮儀意識有了明顯增強,自豪感油然而生。
四、營造環境內化禮儀教育
人稱說,環境造就人。也就是說,良好的教育環境才能造就出優秀的人才,幼兒教育亦然。由此,我們幼兒園十分注重教育環境的創設。首先,積極營造和諧優美的校園物質環境,盡力做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設施齊全,安全使用,努力讓幼兒園每一處都賞心悅目,都成為教育的場所,都發揮潛在的教育作用。其次,對幼兒園里的人文環境做了精心規劃與設計,讓幼兒園里的宣傳櫥窗、幼兒畫廊等校園環境的每個細節都無聲的、靜態地傳達著幼兒園的辦原理念和文明禮儀知識,讓每朵花都綻放芬芳,使每一堵墻都會說話,為幼兒園實施文明禮儀教育提供環境支撐。
五、深化教改助推禮儀教育 教學內容決定著教育的成敗。為使幼兒得到全面的禮儀啟蒙教育,我們大膽改革教學內容,采用課內與課外相結合的方法,將生活禮儀分為用餐禮儀和儀容儀表禮儀,通過言傳身教,幫助幼兒學會正確的用餐姿勢,注意保持桌面、地面、碗內的干凈與整潔,初步學會用正確的姿勢坐、站、走;能養成保持身體和服裝整潔、衛生的習慣。在交往禮儀教育中,誘導幼兒在與人交往中,養成使用禮貌用語的好習慣,初步學會與人交談的禮節和做客的禮節,告誡孩子要尊重父母、長輩,會根據具體情況與他們打招呼,在公共場所活動時,能謙讓和原諒別人,能尊重別人的意見等。在教幼兒誦念《幼兒園禮儀教育》中的白話三字經時,我經常結合幼兒一日活動中的實景引導幼兒練習。例如幼兒學過“來園禮儀”的“三字經”后,我在晨間接待時就注意觀察幼兒的表現,如果他未與父母說“再見”,我就用“三字經”的有關句子提醒到:“XX小朋友,”‘別父母,無忘掉’。∮變荷蠋鶗r遇到其他孩子在里面時,我就引導幼兒復習誦念“入廁禮儀”,于是幼兒就知道“有人在,需等待”了。幼兒要到戶外活動時,我就說“人離開,椅收起”,如此這般將幼兒誦念過的禮儀三字經與幼兒在園的生活情境結合起來,幫助幼兒記憶、理解學過的禮儀內容,了解什么場合用什么樣的禮儀。幼兒經常說、經常練,久而久之就能逐漸養成良好的禮儀習慣,達到禮儀教育的目的。
英國教育家洛克說:“事實上,一切教育都歸結為養成幼兒的良好習慣,往往自己的幸福都歸結于自己的習慣。”文明禮貌是一種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心理學研究發現,整個幼兒階段是培養道德行為習慣的最佳時期。俗話說:“三歲看小,七歲看老。”人的行為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的習慣,因此,我們應抓住幼兒養成教育的關鍵期,培養幼兒良好的禮儀習慣,使幼兒終身受益,為孩子一生奠基。
【 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內容及方法】相關文章:
家園共育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方法10-20
如何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02-17
怎樣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02-24
如何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10-31
如何培養小班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10-29
如何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02-21
怎么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03-01
培養幼兒良好用餐習慣的方法10-20
培養幼兒的良好習慣的方法05-11
家長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