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元好問《秋懷》的賞析與參考答案
《秋懷》是元代文學家元好問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這首詩首聯寫獨坐空堂的秋聲秋意;頷聯交代感懷之由,客居他鄉,白發早生;頸聯寫詩人懷念故土,夢寐難忘;尾聯表達詩人希望親眼望見故鄉的殷殷期盼。全詩情景相融,意境蒼涼哀婉,情感悲愴,含蓄蘊藉。下面是元好問《秋懷》的賞析與參考答案,歡迎閱讀。
【原文】:
秋懷
(金)元好問
涼葉蕭蕭散雨生, 虛堂①淅淅掩霜清。
黃花自與西風約, 白發先從遠客生。
吟似候蟲②秋更苦, 夢和寒鵲夜頻驚。
何時石嶺關頭路, 一望家山眼暫明。
【注釋】
①虛堂:形容自己租住的房屋空空蕩蕩,一無所有;
②候蟲:蟋蟀等秋蟲。
元好問,字裕之,號遺山,宋金末元初詩人,曾在金朝為官,金亡不仕。本詩為寓居異鄉時做。
【翻譯】:
一片片寒葉輕輕地飄灑,
就像是傳來沙沙的雨聲;
虛寂的廳堂秋風淅淅,
遍地鋪蓋著露冷霜清。
門外,
黃菊依舊與西風相約而至;
屋里,
白發已先為遠客伴愁而生。
我好比知時應節的鳴蟲,
吟唱之聲逢秋更苦;
我又似是孤棲寒枝的烏鵲,
懷鄉之夢入夜屢驚。
石嶺關山的小路呵,
何時才能夠再次登臨――
望一眼家鄉的山水呵,
我的雙眼頓時閃耀出喜悅的光芒?
【賞析】
首聯以涼葉蕭蕭、秋雨淅淅、寒霜清冽起興,烘托詩人悲秋的情緒――獨處于四壁皆空的租房,一無所有,只有凄涼的秋景為伴,該是怎樣的心寒意冷。頷聯和頸聯將詩人悲秋的情緒具體化。三四兩句運用對比和擬人手法,寫菊花仿佛和秋風相約,又像往年那樣盛開,而“我”這個漂流遠方的客人,卻比別人先長出了白發。“菊花”和“白發”,對比鮮明,色彩形成強烈的反差,金黃的菊花生機勃勃,白發的詩人未老先衰;“約”字將菊花擬人化,生動形象地表明時光流轉,周而復始,表達了遠離家鄉的游子更容易衰老的感慨和悲涼。五六兩句運用比喻手法,詩人把自己比作在秋寒中悲鳴的秋蟲,聲氣衰弱,一聲不如一聲,上氣不接下氣,經常在夢中被寒鵲悲涼的啼聲頻頻驚醒。尾聯詩人的情感陡然發生逆轉,在窮愁潦倒、寂寞凄涼之中,詩人不禁思念家鄉。雖然離家很遠,腳下的“石嶺關頭路”,不知何時才能走完,但在想象中遙望家鄉的山水,眼前突然明亮起來,心中涌起溫暖、喜悅的情感。全詩意境蒼涼,情感悲愴,但情感基調并不壓抑,結尾對家的向往,有柳暗花明之妙。較之許多格調低沉的同類題材的作品,這首詩的寫法別具一格,令人耳目一新。
【閱讀訓練】:
一、
(1)簡析詩歌首聯景物描寫的特點和作用。(3分)
(2)簡要分析詩后兩聯所運用的修辭手法和表達的思想感情。(4分)
二、
1.第二聯詩人表達了怎樣的悲秋情緒?請結合表現手法簡要分析。(5分)
2.尾聯中加點的“明”字是什么意思?據此請簡要分析詩人的感情變化過程。(6分)
【參考答案】
一、
(1)詩首聯從觸覺和聽覺的角度(如學生答“用擬聲詞”、“用疊音詞”的手法也可)寫了秋風秋雨,落葉清霜,渲染了一種秋天寂靜凄清(凄涼)的寒意,為下文寫秋思鄉愁作了有力的鋪墊(烘托)。(3分;手法1分,景物特點1分,作用1分)
(2)詩后兩聯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以秋蟲的鳴聲比喻詩人的苦吟,以寒鵲的驚飛比喻詩人的驚夢,形象地表達了詩人的懷鄉思鄉的孤寂愁苦情緒之深之濃。(4分;手法1分,分析1分,表達的思想感情2分)
二、
1.①表達了詩人因思鄉之苦而產生的時光流轉、人生易老的感慨和悲涼(2分)。
②運用擬人和對比手法(1分),生動形象地說明菊花與秋風相約,又像往年那樣盛開,表現時光的流逝(1分);通過色彩鮮明的對比,說明菊花生機勃勃,詩人白發滿頭,表現其思鄉之苦(1分)。
2.①“明”是明亮、喜悅之意(1分)。
②詩人的感情原本是愁苦的,前六句觸景生情,各種秋天的景物,秋葉、秋雨、秋蟲、寒鵲等使詩人倍感寂寞悲涼(2分)。在孤獨愁苦中,詩人不禁思念家鄉。雖然離家很遠,腳下是走不完的“石嶺關頭路”,但在想象中遙望家鄉的山水,眼前突然明亮起來,心中涌起溫暖、喜悅的情感(3分)。
整體賞析
“涼葉蕭蕭散雨聲,虛堂淅淅掩霜清。”開始兩句,寫秋風中詩人獨坐空堂所感受到的秋聲秋意。用“涼葉”“蕭蕭”“淅淅”“雨聲’“霜清”等諸多詞語,渲染出一種凄涼氣氛;“虛堂”的“虛”字,在凄冷之上更活添了一層孤寂。這兩句明里寫景,暗中已在傳情。
“黃花自與西風約,白發先從遠客生。”直扣秋懷之題,抒發了詩人“一年容易又秋風”的感傷。“黃花”“西風”點明時節,菊花迎秋而開,西風當秋而興,“秋”字已暗寓句中。“白發”“遠客”,交代感懷之由,客居他鄉,白發早生,“懷”意已見字外。“白發”一句極為沉痛。本來白發乃年華所致,人所難免的現象,但倘若傷感愁苦過甚,就不免會使人“早生華發”。一個“先”字,寫盡了詩人客居他鄉、思念故土的刻骨深情。
“吟似候蟲秋更苦,夢和寒鵲夜頻驚。”這第三聯寫詩人縈懷故土,時時發為吟詠,夢寐難忘。遠離家鄉的詩人面對著秋風秋雨的凄清景象,思鄉之情縈回在心,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流出口中,愈苦愈吟,愈吟愈苦,恰似秋風中的蟲嗚,“哀音似訴”“一聲聲更苦”。詩人此處以秋蟲自狀,更見懷鄉情甚,擁被寒窗,吟寫懷抱,不能排解思鄉愁緒,那么吹燈入夢,也不能安睡。或者可以“夢里不知身是客”,然而也不能。懷鄉之夢,就像孤棲寒枝的烏鵲那樣屢屢被驚破。吟聲苦楚,好夢頻驚,此聯用比喻兼層遞手法把詩人思鄉情懷表現得形象可感、綿綿難盡。
“何時石嶺關頭路,一望家山眼暫明。”尾聯直抒胸臆,表達詩人希望站在石嶺關頭,親眼望淪陷故鄉的殷殷期盼。正因為詩人客居他鄉,思鄉情濃,愁緒綿綿,才華發早生,詩情凄苦,輾轉難寐。這“一望家山眼暫明”的背后,隱藏著的是詩人思念故鄉,淚眼迷蒙的無數個日日夜夜。然而這“一望家山”的愿望,又不知要到“何時”才能實現。“何時”二字既見出詩人期盼的急切,又流露出了詩人對重返故鄉之事能否實現而難以把握的憂慮。
詩人筆下的“秋”,肅殺凄清;詩人筆下的“懷”,滿腔愁苦。情與景和諧統一地表現了詩人在蒙軍南下,離鄉背井,身居異地的情況下秋風秋雨愁煞人的心境及對故鄉的無限思念的深情。此外,這首詩,感情沉郁,恰如前人所評“沉痛激烈,神似杜公。”
【元好問《秋懷》的賞析與參考答案】相關文章:
元好問《秋懷》閱讀答案及賞析01-13
秋懷原文賞析02-27
秋懷原文及賞析05-18
秋懷原文及賞析(精選)08-14
【精選】秋懷原文及賞析08-14
秋懷原文及賞析[薦]08-14
清江引.秋懷賞析11-16
秋懷原文、翻譯及賞析10-13
秋懷詩翻譯及賞析01-28
《秋懷》原文及翻譯賞析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