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好問《秋懷》閱讀答案及賞析
無論在學習或是工作中,我們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閱讀答案,閱讀答案是由資深教育者參與擬訂的、對有關閱讀題所做的解答。一份什么樣的閱讀答案才能稱之為好閱讀答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元好問《秋懷》閱讀答案及賞析,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秋懷》
(金)元好問
涼葉蕭蕭散雨生, 虛堂淅淅掩霜清。
黃花自與西風約, 白發先從遠客生。
吟似候蟲秋更苦, 夢和寒鵲夜頻驚。
何時石嶺關頭路, 一望家山眼暫明。
注釋
1.涼葉:在寒風中的樹葉。出自謝莊《黃門侍郎劉琨之誄》:“秋風散兮涼葉稀。”蕭蕭:落葉聲。散:散播,散發。雨聲:指落葉聲像雨聲一樣。
2.淅淅:風聲。掩霜清:即掩于霜清,意思是被清冷的秋霜遮蓋著。掩,鋪散,遮蓋。
3.黃華:指菊花。華,同“花”。
4.遠客:遠離家鄉的客子。
5.候蟲:隨季節而生或發鳴聲的昆蟲,如秋天的蟋蟀等。黃庭堅《胡宗元詩集序》說:“候蟲之聲,則末世詩人之言似之。”
6.石嶺:石嶺關,是元好問故鄉忻州的關隘,是從登封回鄉的必經之路。
7.眼暫明:指因喜悅而眼神頓時明亮起來。暫,頓時。
譯文
一片片寒葉輕輕地飄灑,就像是傳來沙沙的雨聲,虛寂的廳堂秋風淅淅,遍地鋪蓋著露冷霜清。
門外黃菊依舊與西風相約而至,屋里白發已先為遠客伴愁而生。
我好比知時應節的鳴蟲,吟唱之聲逢秋更苦,我又似是孤棲寒枝的烏鵲,懷鄉之夢入夜屢驚。
石嶺關山的小路呵,何時才能夠再次登臨,望一眼家鄉的山水呵,我的雙眼頓時閃耀出喜悅的光芒。
創作背景
早在貞祜元年(1213年),蒙古軍即南侵河東(今山西),元好問故鄉忻縣也受到波及。翌年三月,忻縣陷落并遣屠城,元好問的哥哥好古遇難,詩人流寓三鄉(今屬河南宜陽)。金宣宗興定二年(1218年),詩人又移居登封。是歲之秋,蒙古軍占領山西全境。這個壞消息,使詩人心情十分沉痛,在縣北十里的嵩山中,他寫下了這首悲秋懷鄉之作。
賞析
“涼葉蕭蕭散雨聲,虛堂淅淅掩霜清。”開始兩句,寫秋風中詩人獨坐空堂所感受到的秋聲秋意。用“涼葉”“蕭蕭”“淅淅”“雨聲’“霜清”等諸多詞語,渲染出一種凄涼氣氛;“虛堂”的“虛”字,在凄冷之上更活添了一層孤寂。這兩句明里寫景,暗中已在傳情。
“黃花自與西風約,白發先從遠客生。”直扣秋懷之題,抒發了詩人“一年容易又秋風”的感傷。“黃花”“西風”點明時節,菊花迎秋而開,西風當秋而興,“秋”字已暗寓句中。“白發”“遠客”,交代感懷之由,客居他鄉,白發早生,“懷”意已見字外。“白發”一句極為沉痛。本來白發乃年華所致,人所難免的現象,但倘若傷感愁苦過甚,就不免會使人“早生華發”。一個“先”字,寫盡了詩人客居他鄉、思念故土的刻骨深情。
“吟似候蟲秋更苦,夢和寒鵲夜頻驚。”這第三聯寫詩人縈懷故土,時時發為吟詠,夢寐難忘。遠離家鄉的詩人面對著秋風秋雨的凄清景象,思鄉之情縈回在心,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流出口中,愈苦愈吟,愈吟愈苦,恰似秋風中的蟲嗚,“哀音似訴”“一聲聲更苦”。詩人此處以秋蟲自狀,更見懷鄉情甚,擁被寒窗,吟寫懷抱,不能排解思鄉愁緒,那么吹燈入夢,也不能安睡。或者可以“夢里不知身是客”,然而也不能。懷鄉之夢,就像孤棲寒枝的.烏鵲那樣屢屢被驚破。吟聲苦楚,好夢頻驚,此聯用比喻兼層遞手法把詩人思鄉情懷表現得形象可感、綿綿難盡。
“何時石嶺關頭路,一望家山眼暫明。”尾聯直抒胸臆,表達詩人希望站在石嶺關頭,親眼望淪陷故鄉的殷殷期盼。正因為詩人客居他鄉,思鄉情濃,愁緒綿綿,才華發早生,詩情凄苦,輾轉難寐。這“一望家山眼暫明”的背后,隱藏著的是詩人思念故鄉,淚眼迷蒙的無數個日日夜夜。然而這“一望家山”的愿望,又不知要到“何時”才能實現。“何時”二字既見出詩人期盼的急切,又流露出了詩人對重返故鄉之事能否實現而難以把握的憂慮。
詩人筆下的“秋”,肅殺凄清;詩人筆下的“懷”,滿腔愁苦。情與景和諧統一地表現了詩人在蒙軍南下,離鄉背井,身居異地的情況下秋風秋雨愁煞人的心境及對故鄉的無限思念的深情。此外,這首詩,感情沉郁,恰如前人所評“沉痛激烈,神似杜公。”
閱讀題:
(1)簡析詩歌首聯景物描寫的特點和作用。(3分)
(2)簡要分析詩后兩聯所運用的修辭手法和表達的思想感情。(4分)
(3)第二聯詩人表達了怎樣的悲秋情緒?請結合表現手法簡要分析。(5分)
(4)尾聯中加點的“明”字是什么意思?據此請簡要分析詩人的感情變化過程。(6分)
參考答案:
(1)詩首聯從觸覺和聽覺的角度(如學生答“用擬聲詞”、“用疊音詞”的手法也可)寫了秋風秋雨,落葉清霜,渲染了一種秋天寂靜凄清(凄涼)的寒意,為下文寫秋思鄉愁作了有力的鋪墊(烘托)。(3分;手法1分,景物特點1分,作用1分)
(2)詩后兩聯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以秋蟲的鳴聲比喻詩人的苦吟,以寒鵲的驚飛比喻詩人的驚夢,形象地表達了詩人的懷鄉思鄉的孤寂愁苦情緒之深之濃。(4分;手法1分,分析1分,表達的思想感情2分)
(3)①表達了詩人因思鄉之苦而產生的時光流轉、人生易老的感慨和悲涼(2分)。②運用擬人和對比手法(1分),生動形象地說明菊花與秋風相約,又像往年那樣盛開,表現時光的流逝(1分);通過色彩鮮明的對比,說明菊花生機勃勃,詩人白發滿頭,表現其思鄉之苦(1分)。
(4)①“明”是明亮、喜悅之意(1分)。②詩人的感情原本是愁苦的,前六句觸景生情,各種秋天的景物,秋葉、秋雨、秋蟲、寒鵲等使詩人倍感寂寞悲涼(2分)。在孤獨愁苦中,詩人不禁思念家鄉。雖然離家很遠,腳下是走不完的“石嶺關頭路”,但在想象中遙望家鄉的山水,眼前突然明亮起來,心中涌起溫暖、喜悅的情感(3分)。
作者簡介
元好問(1190年-1257年),金末元初文學家。字裕之,號遺山,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祖系出自北魏拓跋氏。興定進士,曾任行尚書省左司員外郎等職。金亡不仕。工詩文,在金元之際頗負重望。詩詞風格沉郁,并多傷時感事之作。起《論詩》絕句三十首,崇尚天然,反對柔糜、雕琢,在文學批評史上頗有地位。作有《遺山集》,編有《中州集》。
元好問的其他作品
《同兒輩賦未開海棠》
枝間新綠一重重, 小蕾深藏數點紅。
愛惜芳心莫輕吐, 且教桃李鬧春風。
《鷓鴣天·候館燈昏雨送涼》
候館燈昏雨送涼,小樓人靜月侵床。多情卻被無情惱,今夜還如昨夜長。
金屋暖,玉爐香。春風都屬富家郎。西園何限相思樹,辛苦梅花候海棠。
《驟雨打新荷·綠葉陰濃》
綠葉陰濃,遍池亭水閣,偏趁涼多。海榴初綻,朵朵簇紅羅。乳燕雛鶯弄語,有高柳鳴蟬相和。驟雨過,似瓊珠亂撒,打遍新荷。
人生百年有幾,念良辰美景,休放虛過。窮通前定,何用苦張羅。命友邀賓玩賞,對芳樽淺酌低歌。且酩酊,任他兩輪日月,來往如梭。
《人月圓·卜居外家東園》
重岡已隔紅塵斷,村落更年豐。移居要就,窗中遠岫,舍后長松。
十年種木,一年種谷,都付兒童。老夫惟有,醒來明月,醉后清風。
《臨江仙·自洛陽往孟津道中作》
今古北邙山下路,黃塵老盡英雄。人生長恨水長東。幽懷誰共語,遠目送歸鴻。
蓋世功名將底用,從前錯怨天公。浩歌一曲酒千鐘。男兒行處是,未要論窮通。
《論詩三十首·其四》
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
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淵明是晉人。
《江城子·醉來長袖舞雞鳴》
醉來長袖舞雞鳴,短歌行,壯心驚。西北神州,依舊一新亭。三十六峰長劍在,星斗氣,郁崢嶸。
古來豪俠數幽并,鬢星星,竟何成!他日封侯,編簡為誰青?一掬釣魚壇上淚,風浩浩,雨冥冥。
【元好問《秋懷》閱讀答案及賞析】相關文章:
元好問《秋懷》的賞析與參考答案07-10
《秋懷》賞析08-14
秋懷原文及賞析08-19
春夕旅懷閱讀答案附賞析09-13
《早寒江上有懷》閱讀答案及賞析07-07
秋懷原文、翻譯及賞析02-15
清江引·秋懷賞析02-14
《秋懷》原文及翻譯賞析03-02
清江引.秋懷賞析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