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數的意義和性質發言稿范文
一、課標要求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學段目標”的“第二學段”中提出了“理解小數的意義”。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課程內容”的“第二學段”中提出了“結合具體情境,理解小數的意義”“能比較小數的大小”。
二、課標解讀
本單元“小數的意義和性質”是學生系統學習小數的開始,是以后學習小數的四則運算的重要基礎。小數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也是進一步學習數學和其他學科所必需的基礎知識,因此,同整數知識一樣,小數知識也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內容。
結合《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所提倡的教學理念,教材為學生提供了豐富有趣的學習素材,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闡述新的內容,給學生創設自主探索的空間。在實際教學中如何實現以上的要求,體現課標理念,可以有以下幾點做法。
1.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數感
數感主要表現在:理解數的意義;能用多種方法來表示數;能在具體的情境中把握數的相對大小關系;能用數來表達和交流信息;能為解決問題而選擇適當的算法;能估計運算的結果,并對結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釋。在課標的“課程內容”的“第二學段”中提出的“結合具體情境,理解小數的意義”“能比較小數的大小”的具體要求充分說明了本單元的教學要結合教學內容加強對學生數感的培養。
(1)充分結合現實情境開展教學。比如,在教學小數的性質時,出示不同商品的價簽,2.50元和8.00元各表示多少錢?2.50元和2.5元有什么關系?8.00元和8元有什么關系?通過學生熟悉的購物場景,很自然地把數學知識和實際生活經驗密切聯系起來,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能讓學生在對小數的認知上經歷由具體到抽象的過程,引發學生深入的數學思考。
(2)讓學生經歷有關數的活動過程。在具體的活動過程中,學生能動腦、動手、動口,多種感官協調活動,這對于學生積累數感經驗非常有益。如,在教學小數的'意義時,引導學生用米尺測量一下教師講臺的高度和課桌的高度。用米作單位,不夠1米怎么辦?像這樣,通過多種數學活動可以讓學生多角度地感悟數,豐富自己的數感經驗。
2.要整體把握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
前面所學的小數的初步知識以及整數的有關知識和經驗,都可能在本單元的學習中發揮積極的遷移作用。如,小數大小的比較就可以將整數大小的比較方法遷移過來。教師應充分利用這些有利條件,整體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系。
小數本質上是一類特殊的分數,是按照十進制位值原則寫成的不帶分母形式的十進分數。小數和整數的計數方法都是十進制計數法,因為計數方法的內在一致性,不同計數單位與其個數的累加就構成了全部的整數和小數。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通過小數意義、數位順序表的教學有效溝通小數與分數、小數與整數之間的內在關聯,不僅有利于學生加深對小數知識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幫助學生整體建構知識。
3.要鼓勵學生進行數學交流和數學應用
本單元一些內容與前面的知識有一定的聯系,教材在編排這些內容時,注意給學生創設自主探索的空間。如,小數的讀、寫,學生在三年級下學期初步認識小數時已學習過,這里只是小數的數位增加了,讀、寫方法沒有變。因此,教材先出示一些小數,讓學生試著讀、寫,在讀、寫過程中進一步明確小數讀、寫的方法。再比如,在學習小數數位順序表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整數數位順序表;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礎上進行數學交流和數學應用,在交流應用中達到對意義、方法、性質、規律的深入理解,溝通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
【小數的意義和性質發言稿】相關文章:
小數的意義和性質說課稿06-28
小數的意義和性質教案11-25
小數的性質和意義、小數的加法和減法(二)05-17
小數的意義和性質—整理和復習03-22
小數的意義和性質教學反思08-04
《小數的意義和性質》的教學設計09-10
小數的意義和性質教學教案11-25
《小數的意義和性質》的教學反思08-05
《小數的意義和性質》教學反思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