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信《擬詠懷其七》賞析
賞析是欣賞并分析(詩文等),通過鑒賞與分析得出理性的認識,既受到藝術作品的形象、內容的制約,又根據(jù)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經驗、藝術觀點和藝術興趣對形象加以補充和完善。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庾信《擬詠懷其七》賞析,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庾信《擬詠懷(其七)》原文
榆關斷音信,漢使絕經過。
胡笳落淚曲,羌笛斷腸歌。
纖腰減束素,別淚損橫波。
恨心終不歇,紅顏無復多。
枯木期填海,青山望斷河。
庾信《擬詠懷(其七)》賞析
庾信出身貴族,自幼博覽群書,有文名,亦有軍事才能,在梁朝曾任抄撰學士、東宮掌兵官。梁武帝太清二年(548年)侯景叛亂,建康淪陷,梁元帝蕭繹在江陵即位,庾信奔赴江陵,被任為右衛(wèi)將軍,封武康侯,加散騎侍郎。承圣三年(554年)奉命出使西魏到長安。此時西魏卻發(fā)兵攻陷江陵,元帝遇害,江陵王公貴族、官民十萬余人被俘到長安為奴婢。西魏愛庾信文才,任以高官。北周伐魏后,對他更是寵遇有加。這時期庾信雖然位居通顯,但由于國破家亡,羈旅北地,內心痛苦,時常懷念祖國和故鄉(xiāng)。其詩賦多抒寫鄉(xiāng)關之思。《擬詠懷》二十七首,就是其中的代表作。這一篇為《擬詠懷》的第七首,表達了作者被留西魏時對祖國和家鄉(xiāng)的思念。
“榆關斷音信,漢使絕經過”,寫他身留西魏,盼望著祖國來的音信和使者,但音信早已斷絕,也不見祖國的使者到來。“榆關”,即山海關,這里泛指北方邊關;“漢使”,這里借指梁朝的使者。
“胡笳落淚曲,羌笛斷腸歌”,寫他在北方整天聽到的盡是胡笳、羌笛吹奏出的歌曲,只能使作者落淚斷腸。
“纖腰減束素,別淚損橫波。恨心終不歇,紅顏無復多”,這四句以閨中思婦喻指自己思念祖國故鄉(xiāng)感情的強烈。由于思念祖國和家鄉(xiāng),纖細的腰身更加消瘦了;由于別離祖國而悲傷流淚,以致哭壞了眼睛;這種充滿離恨的心情,是永遠不會停止的,使得自己更快地衰老了。
“枯木期填海,青山望斷河”,哀嘆自己南歸沒有希望。前一句用精衛(wèi)銜木填海的典故,說南歸就像精衛(wèi)銜木填平東海那樣沒有實現(xiàn)的可能。后一句用《水經注·河水》中記載的神話傳說(河神把華山分劈為華山和岳山,讓黃河從中流過),說南歸就像讓華、岳兩山復合阻斷黃河一樣,永遠無法實現(xiàn)。
全詩表達了詩人對祖國和家鄉(xiāng)的強烈思念,抒發(fā)了無法回到祖國和家鄉(xiāng)的悲痛。
本詩以流落的思婦自喻,并以纖腰消瘦、眼睛損壞和容顏迅速衰老等,表達愛國思鄉(xiāng)感情的熾烈,最后又用兩個典故,表達無法南歸之痛,情真語痛,感人至深。
本詩全用對偶句組成,各聯(lián)屬對工整,而又恰切地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全詩隔句用韻,音節(jié)和諧,有利于表現(xiàn)哀痛之思。
譯文
邊塞上梁朝的音信已然斷絕,梁朝的的使者也不見到來。
聽到的皆是胡地悲哀凄涼的音樂,聯(lián)想到自己的遭遇,只能淚落痛斷腸。
自己原本纖瘦的腰,更加消瘦如束素,眼睛也因傷別流淚而損傷。
離恨之心終不能盡,以至于很快就衰老了。
自己回歸故國的愿望就像用枯木填平大海,華山想重新合起來阻斷黃河一樣難以實現(xiàn)。
注釋
榆關:猶“榆塞”,泛指北方邊塞。
減束素:言腰部漸漸瘦細。
橫波:指眼。
填海:精衛(wèi)填海。精衛(wèi)是古代神話中的鳥名。它本是炎帝的少女,名女娃,溺死于東海。死后化為鳥,名精衛(wèi),常銜西山木石以填東海。“青山”句言望山崩可以阻塞河流。末二句言雖抱希望實際是無聊的空想。
鑒賞
“榆關”,是戰(zhàn)國時期的關名,在今陜西省榆林市東。這里泛指北方的關塞。這句說邊塞上自己祖國梁朝的音信已然斷絕。“漢使”,漢人朝廷的使者,指梁朝。庾信被滯留的西魏為鮮卑族拓跋部所建。這句說祖國梁朝的的使者也不見到來。這二句點出了自己稽留北朝,而故國的.音信、使節(jié)均已斷絕,流露出思念之情。
“胡笳”,我國古代北方民族的管音樂,其音凄涼,漢時流行于塞北和西域一帶,古時稱北方和西域民族為胡人,故云胡笳。“羌笛”,亦是我國古代北方民族的管音樂,原出自古羌族(西部民族)。這二句寫作者聽到的皆是胡地悲哀凄涼的音樂,聯(lián)想到自己的遭遇,更不僅落淚斷腸。
“束素”,為白色生絹,喻腰,宋玉《登徒子好色賦》:“腰如約素”,喻腰細軟如一束絹,形容是美女。“橫波”,指眼睛。這二句寫作者離別了祖國,非常悲傷,聽到胡笳而落淚,聞羌笛而斷腸,自己原本纖瘦的腰,更加消瘦如束素,傷別的眼睛,因流涕而損傷。
恨心,充滿離恨之心。“歇”,盡,竭。“紅顏”。指女性艷麗的容貌。這兩句說自己離恨之心終不能盡,以至于很快就衰老了。以上四句,作者表明上是寫滿懷離恨的閨中思婦,而實際上是以此來自喻。
庾信羈留北方后心情郁憤,曾作《詠懷》二十七首,抒發(fā)懷念故國的感情和身世之悲,藝術上也更為成熟。本篇為其中第七首。詩中寫自己稽留北朝,悲傷落淚,恨心不歇,依然懷著不能實現(xiàn)的期望。
作者
庾信(513—581)字子山,小字蘭成,北周時期人。南陽新野(今屬河南)人。他以聰穎的資質,在梁這個南朝文學的全盛時代積累了很高的文學素養(yǎng),又來到北方,以其沉痛的生活經歷豐富了創(chuàng)作的內容,并多少接受了北方文化的某些因素,從而形成自己的獨特面貌
【庾信《擬詠懷其七》賞析】相關文章:
宋之問《題大庾嶺北驛》賞析11-19
田園樂七首·其六的原文及賞析12-17
《塞下曲·其六》原文及賞析10-16
《出其東門》原文及賞析10-15
《擬孫權答曹操書》原文及賞析10-18
《詠懷古跡五首·其三》原文及賞析10-15
《詠懷八十二首·其一》原文及賞析10-15
南園十三首·其五原文、賞析10-25
玉樓春·尊前擬把歸期原文及賞析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