鋤禾日當午全詩原文賞析
鋤禾日當午全詩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憫農》之二
鋤禾日當午譯文:
中午太陽正在頭頂上,這么炎熱的天氣,農夫仍然拿著鋤頭在田里工作。流出的汗,滴滴落在稻田的泥土里。有誰知道我們碗中的白米飯,每一粒都是農夫辛辛苦苦工作所得來的!
鋤禾日當午賞析
這首詩的內涵意義,也是超出了“憫農”題意的。如果說,前一首詩的主旨可以歸結為對歷史、社會提出強烈的叩問:
1.剝削者無厭的貪欲是怎樣養成的?
2.勞動者的悲苦是怎樣造成的?3.怎樣才能杜絕、排除這野蠻現象的發生?那么,與之相配合照應的第二首,便作了相應的設想和解答。
先看上一聯句:“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边@里,首先把勞動生產者的艱辛,生動具體、真切感人地展現出來。作了這一有力的鋪墊之后,緊接著以勸導的語氣:“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懇切地教示人們:當你享受著、消費著物質(和精神)產品的時候,定要意識到一切成果和產品都是來之不易,是他人辛勤勞作所產生的。詩作這樣描寫表現,實際上又是啟示人們,應該認真嚴肅地對待人生必然要面對且人人無法避開的`重大問題:怎樣地進行“索取”?怎樣地作出“奉獻”?
因為,任何一個生活在世上的人總是要求著“一要生存,二要溫飽,三要發展”。為了保證這些,任誰都要向社會索取足夠的物質和精神的生活資料?墒牵喾N多樣的生活資料,不是靠一己或一家之力能夠創造生產出來的,必須靠他人的提供,靠社會、靠群體的奉獻。古語有云:“一人之所需百工斯為備!币虼,一切正常的人,處事公正的人,明智的人,善良的人,必然是能竭盡一己之力,多多為社會集體作出“奉獻”,做到“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同時,也適當地、合理地“索取”自己所需要的生活資料。
關于人生在世應當如何處理好“索取”和“奉獻”,愛因斯坦就有過精當的名言。他說:“是社會供養人以糧食、衣服、住宅,勞動工具、語言、思維形式和大部分思想內容。”因此,“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都是依靠別人(包括生者和死者)的勞動,我必須盡力以同樣的分量來報償我所領受了的和至今還在領受著的東西”。我認為,這感人肺腑的話語,就可以作為李紳“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詩句的闡明和注釋。愛因斯坦的話,李紳的詩句,共同道出了人與人之間可貴的互相“體諒”之情以及“報償”之心。這“體諒”是指對社會上一切有價值的成果、產品的奉獻者的勤勞、艱辛的體諒,設身處地、將心比心、推己及人。孟子說:“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他認為,善良的人,高尚的人就該具有這“四端”。我的理解,具有“仁、義、禮、智”這“四端”的人,也必然具有對人的“體諒”之情、“報償”之心。首先,自己是一個忠實的勞動者,是為社會集體盡力作出“奉獻”的人,從而對社會上每一個忠實地勞動著的人,都懷著關切、認同、理解、體諒、敬重之情。理想的社會必然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和諧社會。
【鋤禾日當午全詩原文賞析】相關文章:
鋤禾日當午全詩及賞析01-30
鋤禾日當午全詩賞析02-07
清明原文、翻譯及全詩賞析02-12
柳原文、翻譯及全詩賞析02-13
秋思原文翻譯及全詩賞析09-26
愁原文、翻譯及全詩賞析02-13
秋夜原文、翻譯及全詩賞析12-25
牡丹原文、翻譯及全詩賞析02-13
菊原文、翻譯及全詩賞析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