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黃河頌》賞析
生生不息的中華民族。¢L城是靜脈,黃河是動脈。黃河,偉大的母親河!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分享的黃河頌的課文賞析,歡迎閱讀參考。
作者簡介
光未然(1913~2002),原名張光年,現代詩人,文學評論家。湖北省光化縣人。中共黨員,1935年畢業于武昌中華大學中文系。早年從事抗日救亡文藝活動。1936年開始發表作品。1949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歌詞《五月的鮮花》,組詩歌詞《黃河大合唱》,論文集《風雨文談》、《青春文談》、《光未然戲劇文選》、《江海日記》、《向陽日記》、《文壇回春紀事》、《光未然詩存》和一部詩歌集,論文《新時期社會主義文學在闊步前進》等。1913年11月1日生日,卒于2002年1月28日。
創作背景
1938年11月武漢淪陷后,詩人光未然帶領抗敵演劇三隊,從陜西宜川縣壺口附近東渡黃河,轉入呂梁山抗日根據地。途中親臨危險急流、怒濤漩渦、礁石瀑布,目睹黃河船夫們與狂風惡浪搏斗的情景,聆聽了悠長高亢、深沉有力的船夫號子。次年1月抵達延安后,醞釀并寫出了《黃河大合唱》組詩。此詩即為組詩八章中的第二篇。
一、課文導讀
(一)文題詮釋
“黃河頌”著眼于“歌頌”。課文選自組詩《黃河大合唱》第二部。詩人作為時代的歌手出現,代表祖國英勇的兒女,向著黃河唱出了頌歌。他歌頌黃河氣勢宏偉,源遠流長,并且要以它為榜樣,像它一樣偉大堅強。這就奠定了這首詩直白、豪邁的風格。
(二)謀篇立意
全詩按序曲--主體--尾聲的順序對黃河進行贊頌,通過對黃河的描寫,抒發學習黃河精神的強烈愿望。
(三)層次劃分
全詩共兩節。
第一節(朗誦詞):這是詩的序曲,作者以呼告的手法,直接稱讀者為“朋友”,開宗明義地說出了要“歌頌黃河”的主題--歌頌中華民族的偉大和堅強。
第二節(歌詞):這是詩的主體。由“望”進入“頌”的階段,贊頌黃河,并號召學習黃河精神。此節可分為三層次。
第一層(從“我站在高山之巔”到“劈成南北兩面”):寫“望”黃河。既有寫實的部分,也有雄奇瑰麗的想象;有近景,有鳥瞰;有縱向,有橫向。著眼于黃河形象的展現。
第二層(從“啊!黃河”到“伸出千萬條鐵的臂膀”):寫“頌”黃河。先歌頌黃河對中民族的偉大貢獻,然后贊頌黃河是我們民族的屏障,最后歌頌黃河澤被眾生,激勵著中華民族。
第三層(從“我們民族的偉大精神”到結尾):寫“學”黃河。這是詩的尾聲,詩人代中華兒女發出了要學習黃河精神的誓言。
(四)寫作特點及借鑒
寫作特點:
1.綜合運用多種修辭手法,氣勢磅礴。
作者在詩中綜合運用了排比、反復、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借助于對黃河的歌頌,熱情贊美了黃河,如把黃河比喻為“中華民族的搖籃”是黃河哺育了世代炎黃子孫;把黃河比喻為民族的屏障,既寫出了黃河天險在地理上的戰略意義,也寫出了黃河的偉大堅強精神已成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修辭的運用,更好地表達了黃河的氣勢及其對中華民族的偉大貢獻。
2.這首歌詞寫得明快雄健,節奏鮮明,音節洪亮。
以短句為主,兼以長句。長短結合,自由奔放并且錯落整齊。在韻腳上,隔二三句押韻,形成了自然和諧的韻律。同時,十分注意刻畫黃河形象,注意營造歌詞的畫面之美:“黃河滾滾”“驚濤澎湃,/掀起萬丈狂瀾;/濁流宛轉,/結成九曲連環”等句,在讀者面前展開一幅宏大的波瀾壯闊的雄偉圖畫!
借鑒:實寫與虛寫相結合,客觀與主觀相融合,賦予自然之物以情感,表現出震撼心靈的精神力量。這種融人審美體驗的技法有極強的感染作用,能使人的心靈得到崇高的美的體驗,值得我們在寫作中借鑒。
二、課文重點難點疑點導析
(一)重難點句子導析
1.它表現出我們民族的精神,/偉大而又堅強。
導析:這一句指出了黃河的象征意義,明確了歌頌黃河的原因。
2.我站在高山之巔,/望黃河滾滾,/奔向東南。
導析:“站在高山之巔”寫出了“望”的地點,“望”字表示向遠處看,而“望”的內容,既有寫實的成分,也有雄奇瑰麗的想象。“站在高山之巔”遠“望”,才能全方位、不同角度地領略黃河的氣魄,與整首詩的氣勢相一致。
3.五千年的古國文化,/從你這兒發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邊扮演!
導析:作者把黃河看成是中華民族的發源地,民族的象征。中華文化在黃河流域產生、發展、壯大,黃河哺育滋養了世代炎黃子孫。它是中華民族發展的歷史見證。
4.向南北兩岸/伸出千萬條鐵的臂膀。
導析:這是一個比喻句,把黃河比作一個巨人,黃河主流是巨人的軀干,黃河流域中的無數條支流就是“巨人”身上“千萬條鐵的臂膀”。另外,這位黃河“巨人”,“一瀉萬丈,/浩浩蕩蕩”體現了氣勢磅礴、勢不可當的氣度和力量,激發了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5.我們祖國的英雄兒女,/將要學習你的榜樣,/像你一樣的偉大堅強!/像你一樣的偉大堅強!
導析:本句以號召中華兒女學習黃河精神收束全詩,激起了中華民族團結一致,堅不可摧的意志和決心,使詩歌的主題得以擴展深化。后兩句運用反復的修辭手法,突出了中心思想,增強了表達效果。
(二)重點段落導析
作者要把詩歌的第一節是安排為朗誦詞有什么作用?
導析:作為全詩的第一部分--朗誦詞部分,先聲奪人,為全詩奠定了豪壯的感情基調,為下文的“頌”蓄勢。作者先以呼告的手法,直稱讀者為“朋友”,不能不令聽者動情,接著在闊達的視野中,作者塑造了黃河的英雄形象和內在的民族精神,這正是歌頌黃河的原因,最后,水到渠成地說出了“歌頌黃河”的主題。
(三)疑難解惑
1.歌詞中反復出現的“啊!黃河!”起了什么樣的作用?
導析:“啊!黃河!”反復出現,把歌詞主體部分從“啊!黃河!/你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到“將要在你的哺育下/發揚滋長”分為三個層次,依次是:黃河養育了中華民族,黃河保衛了中華民族,黃河還將激勵著中華民族。由實到虛,環環相扣,逐步深入。
2.如何理解黃河是“搖籃”,是“屏障”?
導析:把黃河比喻為“中華民族的搖籃”較易理解,黃河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中華文化在黃河流域產生、發展、壯大,黃河哺育滋養了世代炎黃子孫。把黃河比喻為“民族的屏障”,側重從黃河對中華民族的保衛作用而言。黃河天險在地理上可作為軍事屏障,黃河的偉大堅強精神,更足以成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這是中華民族抵御外侮的制勝法寶。
。ɡ收b詞)
啊,朋友!
黃河以它英雄的氣魄,
出現在亞洲的原野;
它表現出我們民族的精神:
偉大而又堅強!
這里,
我們向著黃河,
唱出我們的贊歌。
(歌詞)
我站在高山之巔,
望黃河滾滾,
奔向東南。
驚濤澎湃,
掀起萬丈狂瀾;
濁流宛轉,
結成九曲連環;
從昆侖山下
奔向黃海之邊;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兩面。
啊!黃河!
你是中華民族的搖籃!
五千年的古國文化,
從你這兒發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邊扮演!
!黃河!
你是偉大堅強,
像一個巨人
出現在亞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體魄
筑成我們民族的屏障。
啊!黃河!
你一瀉萬丈,
浩浩蕩蕩,
向南北兩岸
伸出千萬條鐵的臂膀。
我們民族的偉大精神,
將要在你的哺育下
發揚滋長!
我們祖國的英雄兒女,
將要學習你的榜樣,
像你一樣的偉大堅強!
像你一樣的偉大堅強!
1939年
課文賞析:
一、綜述
《黃河頌》是著名音樂作品《黃河大合唱》第二樂章的歌詞,同時也可當做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題的現代詩來讀。這首詩以熱烈的頌歌形式塑造黃河的形象,語言和抒情方式淺顯易懂,情緒慷慨激昂,是初中一年級學生接受詩歌教育、領略新詩藝術的好材料。
二、分析
《黃河大合唱》是著名詩人光未然(張光年)為配合音樂家冼星海創作的大型民族交響樂而寫的組詩。1938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鐵蹄踐踏著華北大地。全國掀起了抗日救亡運動的高潮。通過自己創造的藝術形象反映現實斗爭,激發全國人民的抗日熱情,是許多進步作家、藝術家的心愿。詩人光未然1935年8月曾經創作出歌詞《五月的鮮花》,歌中唱道:“五月的鮮花開遍了原野,/鮮花掩蓋著志士的鮮血。/為了挽救這垂危的民族,/他們曾頑強地抗戰不歇。……”歌詞經譜曲后廣為傳唱。1939年詩人到延安后,又創作了篇幅與規模更大的組詩《黃河大合唱》!饵S河大合唱》共有八個樂章,分別是:《黃河船夫曲》《黃河頌》《黃河之水天上來》《黃河對口曲》《黃水謠》《黃河怨》《保衛黃河》《怒吼吧,黃河》。詩中雄奇的想像與現實圖景交織在一起,組成一幅壯闊的歷史畫卷,歌唱苦難與抗爭,刻畫黃河的形象,反映中華民族英雄兒女抗戰的真實場面。冼星海稱贊它“充滿美,充滿寫實、憤恨、悲壯的情緒,使一般沒有渡過黃河的人和到過黃河的人都有一種同感。在歌詞本身已盡量描寫出數千年來的偉大黃河的歷史了”。
《黃河頌》在體裁上是一首頌詩,著眼于“歌頌”,在結構上與組詩第一章《黃河船夫曲》是緊密相承的。《黃河船夫曲》描寫:“烏云滿天,驚濤拍岸,黃河的船夫,在暴風雨中搏戰,經過千辛萬苦終于到達了彼岸。這象征著我們偉大的民族和人民突破驚濤駭浪般的重重困難,終于取得輝煌的勝利。”于是在第二章《黃河頌》中,詩人作為時代的歌手出現,他站在高山之巔,代表祖國英勇的兒女,向著黃河唱出了頌歌。他歌頌黃河氣勢宏偉,源遠流長,并且要學習它的榜樣,像它一樣的偉大堅強。
第一節是朗誦詞,第二節是歌詞。作者先以呼告的手法,直稱讀者為“朋友”,開宗明義地說出了要“歌頌黃河”的主題。
第二節是全詩的主體部分,為了表現頌歌的氣勢,“由男高音獨唱,歌帶悲壯,在伴奏中可以聽出黃河奔流的力量”(冼星!段以鯓訉憽袋S河〉》)。第二節歌詞的內容層次比較分明,并且有明顯的關鍵詞語可作為思路梳理的依據。首先,是“望黃河滾滾”的“望”字,一直統領到“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兩面”。而這所“望”的內容,既有寫實的成分,也有雄奇瑰麗的想像,條理清楚,章法謹嚴:先是近鏡頭特寫──“驚濤澎湃,/掀起萬丈狂瀾”;再是俯瞰全景式的總寫──“濁流宛轉,/結成九曲連環”;然后是縱向描寫黃河的流向──“從昆侖山下/奔向黃海之邊”;最后橫向展開到黃河流域兩岸──“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兩面”。接著,開始贊頌黃河對于中華民族的偉大貢獻,進入“頌”的階段。“啊!黃河!”反復出現,把從“。↑S河!/你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到“將要在你的哺育下/發揚滋長”分為三個層次,歌頌黃河養育了中華民族,指出黃河的歷史貢獻;像一道天然屏障保衛著中華民族,指出黃河的地理優勢;最后由實到虛,歌頌黃河流域寬廣,澤被眾生,并且代表中華兒女發出要向它學習的誓言。
名家點評
當代作家李朝全《詩歌百年經典·1917—2015》:“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也是中國精神的象征。黃河的氣勢、黃河的力量正是這個民族的氣勢和力量。這是一條偉大的河流,歷史悠久、強勁頑強、浩浩蕩蕩,正如這個國家和民族。詩人歌頌黃河,就是歌頌這個蘊含著無限力量和激情的民族。這是一首獻給祖國的贊歌。在抗戰時期,黃河象征著全民族同仇敵愾抗戰到底的決心和力量,氣勢豪邁,不可阻擋奔流在亞洲的原野之上;最終的勝利必定屬于這條河流以及她的子孫!
復旦大學教授朱文華《新編中國現代文學作品選》:“《黃河大合唱》以黃河象征中華民族的性格和命運,表達了中國人民為爭取民族解放斗爭勝利而艱苦奮斗的英雄氣概,其中這首《黃河頌》實則最集中地傳達了題旨。這首詩語言精粹警策,情感悲壯激烈。較好地吸收并消化中國古典詩歌(尤其是宋詞“豪邁派”)的語言藝術,同時也借鑒了當時的政治抒情詩和鼓動詩的表現方法,乃是這一作品的顯著的藝術特色!
后世影響
《黃河頌》被選為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下冊》教科書第5課課文。
《黃河頌》被選為蘇教版《語文·七年級·下冊》教科書第28課課文。
【《黃河頌》賞析】相關文章:
黃河頌教案03-28
關于黃河頌的資料08-21
黃河頌教學反思03-01
《黃河頌》教案模板04-21
《黃河頌》教學實錄03-16
《黃河頌》教學反思07-14
《黃河頌》精選教學設計05-14
黃河頌教學反思【通用】08-11
黃河頌教案設計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