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遠交近攻的意義
遠交近攻意思是聯絡距離遠的國家,進攻鄰近的國家。這是戰國時秦國采取的一種外交策略。后也指待人處世的一種手段。出自《戰國策·秦策三》。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遠交近攻的意義,一起來看看吧。
遠交近攻指的是聯絡距離遠的國家,進攻鄰近的國家的一種外交策略!斑h交近攻”策略先把斗爭重點放在離秦國較近的韓趙魏三家,而暫時對較遠的齊楚置之不顧。不僅鞏固了秦國所攻取的土地,還破壞了東方諸侯國的“合縱聯盟”,加快了秦國統一的步伐。
秦國經商鞅變法之后,勢力發展最快。秦昭王開始圖謀吞并六國,獨霸中原。
公元前270年,秦昭王準備興兵伐齊。范睢此時向秦昭王獻上“遠交近攻”之策,阻秦國攻齊。他說:齊國勢力強大,離秦國又很遠,攻打齊國,部隊要經過韓、魏兩國。軍隊派少了,難以取勝;多派軍隊,打勝了也無法占有齊國土地。不如先攻打鄰國韓、魏,逐步推進。為了防止齊國與韓、魏結盟,秦昭王派使者主動與齊國結盟。
其后四十余年,秦始皇繼續堅持“遠交近攻”之策,遠交齊楚,首先攻下韓、魏,然后又從兩翼進兵,攻破趙、燕,統一北方;攻破楚國,平定南方;最后把齊國也收拾了。秦始皇征戰十年,終于實現了統一中國的愿望。
遠交近攻的謀略,不只是軍事上的謀略,它實際上更多指總司令部甚至國家最高領導者采取的政治戰略。大棒和橄攬枝,相互配合運用,不使亂與自己的近鄰結盟。對鄰國則揮舞大捧,把它消滅。如果和鄰國結交,恐怕變亂會在近處發生。其實,從長遠看,所謂遠交,也決不可能是長期和好。消滅近鄰之后,遠交之國也就成了近鄰,新一輪的征伐也是不可避免的。
【拓展】遠交近攻的歷史故事
戰國時期,范雎覲見秦昭襄王闡述其秦一統天下的戰略。范雎認為,只有做到"得寸即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才能真正消化所取得的領地,主張“遠交近攻”策略。這一策略得到秦昭王的積極推行,并任范雎為相。
“遠交近攻”策略先把斗爭重點放在離秦國較近的韓趙二國,因為韓趙兩國最近。穩住楚國與魏國,暫時對較遠的燕齊置之不顧。
“遠交近攻”不僅鞏固了秦國所攻取的土地,還破壞了六國的“合縱聯盟”,加快了秦國統一的步伐。
詞義
結交離得遠的國家而進攻鄰近的國家。這是秦國用以并吞六國,統一全國的外交策略。
【原典】
形禁勢格①,利從近取,害以遠隔②。上火下澤③。
【注釋】
、傩谓麆莞瘢航,禁止。格,阻礙。句意為受到地勢的限制和阻礙。
、诶麖慕,害以遠隔:句意為,先攻取就近的敵人有利,越過近敵先去攻取遠隔之敵是有害的。
、凵匣鹣聺桑赫Z出《易經·睽》卦。睽,卦名。本卦為異卦相疊(兌下離上)。上卦為離為火,下卦為兌為澤。上離下澤,是水火相克,水火相克則又可相生,循環無窮。又睽,乘違,即矛盾。本卦《象》辭:上火下澤,睽。意為上火下澤,兩相離違、矛盾。
此計運用上火下澤相互離違的道理,說明采取遠交近攻的不同做法,使敵相互矛盾、離違,而我正好各個擊破。
【按語】
混戰之局,縱橫捭闔之中,各自取利。遠不可攻,而可以利相結;近者交之,反使變生肘腑。范雎之謀,為地理之定則,其理甚明。
【故事】
定國策范瞧拜相。
【遠交近攻的意義】相關文章:
《比例的意義》教學實錄_《比例的意義》優秀教案比例的意義優質教案12-06
比的意義教案02-14
人生的意義02-05
生命的意義02-04
比的意義的反思01-22
旅行的意義03-01
方差的意義03-11
主人的意義03-07
比的意義反思10-10